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且隋 > 第67章 八方

且隋 第67章 八方

作者:玄武季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6 16:51: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罗夫,已经是粟末地搜影第四大队大队长辛迪卧兹麾下的一名中队长。

资源矿藏猎手大队极地中队,就是罗夫的团队。

现在,他们开展的是北极圈资源及矿藏的勘探,当然也包括人。

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深入学习极地因纽特人和极地楚科奇人的极寒生存经验和技能,为进一步开拓美洲陆路商路收集宝贵的生存经验。

粟末地在海运行业科技发展受限的情况下,目前还得先走先人的老路。

也就是那远古华夏的印第安人、楚科奇人,走过的老路。

这些人,也是华夏殷商时期,黄河流域的先人。

那条路,就是阿布后世的白令海峡冰封路桥和阿留申群岛礁石陆架桥。

白令海峡最窄处,仅仅 70 里!

一匹战马,不到1个时辰,就可以跑个来回!

在阿布所处的这个年代,每年十月到来年四月,就是渡过此地的最佳时期。

当然,需要克服一些无法想象的困难。

因为此地,正处在北冰洋冰盖边缘区,冰封海面会存在恐怖的裂隙。

其次,这里的冬季,有很多冰雪风暴,而冰雪风暴的狂野会毁天灭地!

行走其上,冻成冰雕,那是最轻的惩罚。

第三,就是海峡冰面最最安全的时候,正是那没有尽头的极夜。

不过,既然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已经成功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此走过,那粟末地的人也一定能够成功。

陆仟他们,不就成功的来回?!

阿布,现在要的是这条商路的可控和有效。

既然要倚重此路,那就要尽可能将未知的风险,降到最低!

不管怎样,每一个粟末勇士的生命,最为宝贵!

而这降低这些风险的密码,就掌握在长期生活在极地圈内的因纽特人和楚科奇人手中!

学习,研究,发扬,广发!

北极,就是这个样子。

那在大隋同期的南极洲,又是一番如何的景象呢?

南极,位于地球南端的南极洲之中。

南极洲的四周,全被南冰洋所包围。

它,由大陆、陆缘冰、岛屿们组成。

全境,是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大陆上,百分之九十八的面积,全被冰川覆盖。

冰川,从陆地中央一直延伸到北冰洋海上,形成了巨大的冰障。

而它周围的海上,全是到处漂浮的巨大冰山。

因为还有百分之二的陆地,所以有时候还能露出土壤。

这点陆地,便为这里的动植物的生存,创造了些许的空间。

这里的气候,比起北极来说,更为严酷。

北极,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五十摄氏度。

而这里,可以达到近乎零下九十摄氏度的温度。

这里的风速,最大可达每秒90米以上。

如此猛烈的强风,让这里成为地球上气温最冷、风暴最多、风力最大的地方。

南极点附近,几无降水,非常干燥,人们称之为“白色荒漠”。

和北极圈一样,南极圈内的暖季有连续的极昼,寒季则有连续的极夜。

当极夜出现,夜空中常常会出现绚丽的极光。

南极的动物,最出名的是企鹅。

此外,还有海象、海狮、信天翁等。

这里的海洋,因为洋流的原因,盛产南极鳕鱼、大口鱼等鱼类,而磷虾的产量也是全球之最。

两千多年前,人类对自己生存的地球,远没有像阿布前世那样了解。

那时,人类对于自己生存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只能是假说和猜想。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要晚于对头顶星空的认识。

因为交通工具、测量工具等的限制,人类根本无法观察到地球的全貌,更感受不到它的运动。

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远古文明中,都有关于创世纪的传说,

华夏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平坦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更在一些人的想像中,地球像一个蛋黄。

古埃及人,认为地球像一个漂浮在海洋上的盘子,星星悬挂在支撑于高山的天空下方,太阳乘船由河东岸驶向西边。

古巴比伦人,认为大地是龟背般隆起的空心山。

古希腊人,认为大地的形状像一个凸起的大圆盘,被巨大的半球形天穹罩着。

古代斯拉夫人,认为大地像一块圆盾,由三条极大的鲸用背驮着,使它浮在大洋表面上。

古印度人,认为乌龟蹲在蛇身上,而支撑大地的象群站在乌龟背上;太阳在上方旋转;地球像塔,第一层是海,第二层是大地,第三层是天。

……

这些认识,一点也不让人难以理解。

在没有任何辅助观察设备的情况下,人类的视觉极限,仅仅只有4-5千米。

但是,通过日积月累的观察,古代科学家逐渐认识到,大地是弯曲的,很可能是个球体。

最典型的例证,就是海平面上行驶来去的帆船,帆顶最先出现,也最后消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公元前500多年,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人认为大地是个球体。

不过理由,却是“球体是最完美的几何体”这一抽象理论依据。

在中国,与之类似的有“浑天说”。

汉代科学家张衡在《浑天仪注》认为,天不是一个半球形,而是一个圆球,地球就像鸡蛋黄在鸡蛋内部一样。

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分布在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着于“天球”上运行。

但对于地球形状研究最全面、最深刻的古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他观察并宣布,地球是个球体。

因为他认为,只有在球面上观察天空中不断变化的星空,才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

古希腊人,根据太阳总是出现在南面天空的事实,认为南半球也应该有一片大陆。

天文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个大胆假说。

地球要保持相对平衡,南北两端必须各有一块陆地,而且可能是南重北轻,否则,这个球状体的世界就会翻来倒去。

后来,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希帕库根据对称原理提出,如果南半球没有一块陆地,地球就无法保持平衡。

他把这块想象中的陆地,称为“南方的大陆”。

公元1世纪,罗马地理学家庞蓬尼麦拉,不仅赞成关于南大陆存在的设想,还指出南大陆的南极地区与北极地区一样,因严寒而无人居住。

公元2世纪,埃及的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绘制出一幅极富想象力的图。

他在人们熟知的洲区南方,加画了一块跨越地球底部的大陆,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未知的南方大陆”。

他认为南方大陆非常大,几乎填满了南半球。这个地图与现代理解的地图基本一致。

所以,托勒密,有“现代地图学祖师”之称。

……

然而,尽管如此,南极和南极洲,始终存在在人类的想象和假说之中。

在大隋这个时代,还没有任何人类的脚印,登上这片神秘的大陆。

要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必须依赖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

阿布的远洋舰队,正在为此刻苦努力!

现在,他们能做的,就是将全世界天文学者们的假说、研究,从世界各地搜集过来,为下一步探索地球的另一端而积蓄力量。

在粟末地天下第一藏书馆里,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希帕库、庞蓬尼麦拉、托勒密们,已及各类文明对于地球的研究,都已经静静地躺在那里。

这些已经被翻译成汉文的资料,早就被粟末地新成立的天文地理科学院学者们,反复整理、钻研、测绘、证明……

终于,我们将目光再次准大隋时代的美洲大陆!

美洲,对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来说,并不是一片全新的大陆。

他们早在一万八千年前,他们已经从遥远的太平洋彼岸,通过大致两条路线,就到达了这片富饶美丽的大陆。

一条,为北。

这,也分为两路。

一路,是阿布后世的冰封白令海峡大陆桥。

二路,是阿留申群岛的大陆架海岛链。

前者,远古人类在漆黑的极夜中,打着火把,追逐着野兽,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地不到半天功夫就过去了。

后者,是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荡着独木舟,一个小岛、一个小岛的不断跳跃前进,终于达到美洲大陆的土地。

另一条,为南。

这条路线要艰险的多!

那时候的海平面,并没有像后世那么高,西太平洋西南部的众多岛屿,还突兀地挺立在海平面上。

大约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从华夏的夷州岛出发,人类一支开始向太平洋地区扩散。

他们用独木舟这样简陋的交通工具,逐渐东进。

他们,先是占领了阿布后世所谓的斐济、夏威夷、复活节岛等在内的绝大部分太平洋海岛岛屿。

然后,再一路漂行东北行,终于到达了南美洲地区。

美洲,在这两路来自东亚的人类到达之后,发生了什么呢?

公元前9000-7000年,燧石尖锐矛片武器和工具出现,美洲大陆大型猛兽开始断崖式减少和死亡。

公元前7000年,农耕出现;而利用植物物纤维编制的绳子,也已经在秘鲁广泛使用。

公元前5000年,后世人类种植的一些植物,已经被驯化并开始广泛散播种植。

公元前4000年,玉米在墨西哥开始种植。

公元前3000—1500年,棉花开始种植,原始的冶金,陶瓷出现。

公元前2000-500年,氏族社会早期文化在北美西南地区出现,原始陶器已经在中部美洲使用。

公元前1500-800年,奥尔梅克文化开始繁荣。

它是中美洲古印第安文明萌芽阶段的文化,是古印第安文明之母。

拉本塔,为中美洲最早的宗教中心。

有巨大的市镇,有宏伟的金字塔式台庙、巨大的仪式性广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还有,精美的玉石雕刻,以及最早的美洲文字。

奥尔梅克人,已脱离了原始社会,进入了较为发达的城市文明。

他们开始种植玉米、南瓜、豆类,创造了天文历法和计数符号。

尤其是石雕艺术,异常发达,可以用天然球形巨石刻成的巨大无比的头像。

而以翡翠碧玉雕刻的人像、美洲虎神像和玉佩饰物等物,与华夏的玉文化具有非常相似而有机的联系。

奥尔梅克文明,形成了三个层次分明的文化要点。

圣洛伦佐文化,拉文塔文化,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

圣洛伦佐文化,大约出现于公元前1200~前900年间。

拉文塔文化,大约在公元前900~前400年。

特雷斯·萨波特斯文化,约为公元前500~前100年。

三个文化要点,影响了整个中部美洲地区。

中美洲其后出现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其他各种文明,都与奥尔梅克文明有很深的渊源和传承。

公元前900年,玛雅文明开始,中美洲进入古典时代。

公元前300-公元900年,玛雅文化进入顶峰时代。

公元前 100-公元700年,特奥蒂瓦坎建筑风格,在墨西哥中部繁盛。

特奥蒂瓦坎城,位于墨西哥城东北约40公里处。

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在其繁荣兴盛的六、七世纪,全城有20万人口。

建筑面积,可比同期的华夏长安。

特奥蒂瓦坎的祭祀塔,规模宏大,布局和谐有序。

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拥有单调、严格的金字塔几何形状。

它们,与羽蛇神金字塔的丰富的雕刻和绘画装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围绕死亡大道的谜团,亟待着阿布的探险者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公元300-900年,蒂瓦纳库文化。

蒂瓦纳库古城,是统治安第斯和周围大面积地区的强大帝国的首都。

公元500年到公元900年,达到了帝国的强盛期。

他们的祭祀用具,主要是美洲驼牺牲、陶器、铜器、银器和黑曜岩。

他们的图腾,主要是一位拥有众多长翅膀侍从的神明。

白青的前辈或亲戚?

这位神明,法力无边,保佑着蒂瓦纳库人农业丰收、渔牧业富足。

这里,属于南美洲中部的内陆地区。

地势很高,有“南美洲的帕米尔\"之称。

东部和北部,是亚马孙河的冲积平原。而安第斯山蜿蜒于西部。

高原上有的的喀喀湖,为南美最大的湖泊。

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的安第斯山脉,在此达到它的最宽点,其最高峰附近还有许多活火山。

由于大山支脉的延伸,使得高原上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山谷、盆地、湖泊、河流。

高原北部,气候湿润,土地肥沃。

高原南部,是干燥的沙漠地带。

东科迪勒拉山脉北部群山,与雄居于的的喀喀湖东部的科迪勒拉山主脉相连,一直向东北方向延伸,绵延到亚马孙盆地。

的的喀喀湖,正处在高原北端,为世界上能够行船的最高水域。

科迪勒拉山脉主脉东北坡,森林茂密,山谷肥沃,高温湿润,盛产可可、咖啡等其他热带水果。

蒂瓦纳库人,充分利用了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

他们,开挖出多条渠。

渠和渠之间,用于耕种。

渠中,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并用于灌溉使用和沤泥肥料。

这,与华夏江南水乡地区的耕作习惯,异常相似!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