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且隋 > 第11章 永巷

且隋 第11章 永巷

作者:玄武季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6 16:51: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长秋监值房中袁弘、郑凤炽、张桐三人,都在。

大家都因为隋通钱柜和河运的事情,多有往来,算是一等熟人,所以不用多说话。

倒是因为正阳公主杨吉儿的驾临,把他们搞得有点手忙脚乱,整理仪容,行礼问安。

杨吉儿陪伴母亲萧后,常常参与中宫内侍的诸般事务,对这些长秋监的官员也很熟悉。

但那很多时候,全在皇后办公的仁寿宫。

像今天这般,摆驾长秋监这样具体署局所在值房,实在是罕见。

“本宫,只是跟着杨大将军去掖庭署看挑人,别理会于我,卿等且谈正事为宜!”

杨吉儿板着脸,摆出公主的架子。

长秋令袁弘等人听了,只好忐忑地和杨子灿说话。

“杨侍郎,下官已经收到皇后懿旨,以及政事堂转来的公文,我等这正等着大人您大驾光临呢!”

袁弘满脸赔笑,向年轻的三品高官阿布恭敬地说话。

“啊呀,失礼,失礼!”

“让袁大人、郑大人、张大人久等了啊!”

“本官,这也是刚刚收到公文,事务紧急啊,还要各位大人多多给我杨某人行方便啊!”

说完,阿布向众人行了一回叉手礼。

众人忙又回礼。

“众位大人,请看。”

“这是我兵部拟出的选拔女武的条款公文,主要就是这么几条,还请各位大人过目。”

阿布拿出一个早就准备好的卷轴,递给三人。

原来,这是一份《兵部关于选女武以筹建运河护卫队条疏》的文件,上面盖了兵部和政事堂的印,还有一个广皇帝的朱批“准”字。

三人传着看了,便将副本留下存档,正本交给阿布收好。

收拾妥当,众人带齐官文印册,一起前往掖庭署帮着杨子灿找人。

不像在大兴城里,是有一座专门修建的掖庭宫。

洛阳紫薇城里,只有掖庭署。

但是它的规模更大,是一组连续的独立平房建筑群。

掖庭署,是位于紫薇城西边、九州池园林区的东隔壁、大业殿以西的一片区域。

沿着仁寿殿南首的横街往西,便进入到一片低矮的建筑群,别名永巷。

永巷,便是紫薇城里的掖庭署所在之地,呈狭长的条状。

巷口,是一座高大的思明塔。

所有进入永巷的人,都得经过此塔,谓之悔罪思明。

永巷掖庭,既是宫女们居住的地方,也是犯罪官僚家属们劳动之处。

这里,大致分作三个区域。

中部区域,为普通宫女和寻常嫔妃的居住区。

西部,是劳作区。

东部靠塔这边,则为掖庭署掌管宦官的值房和住所。

估计是早就接到消息,门口一大堆人。

掖庭署掖庭署内谒者监万宁、内谒者张成、李欢等,早早的就在候思明塔下的掖庭署门口。

众人免不得一阵相互寒暄,甚是客气。

此时的宦官,绝对没后来唐宋元明清时期那般的地位和权力。

他们,只是奴才,是真的奴才。

在这些上级主管部门的士人面前,他们知道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他们卑谦、有礼、积极,还得小心赔着不是,生怕惹恼了这些华服雍容的主子。

宦官们先请正阳公主先行进入掖庭署大门,然后余人又簇拥杨子灿,一一入内。

一进入这里,阿布便感到一种异乎寻常的生活气氛。

这里喧哗,但是缺乏勃勃的生气。

这里人多,但是很显得寡淡僵硬。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事情,似乎对外界任何事情都不报以兴趣。

冷漠,淡然,机械,茫然……

看着进来的这帮不速之客,她们也是扫了一眼而已!

太监们,又是一群死太监,不知道又来搞什么幺蛾子了?

“这一次,却不知又是谁倒霉,或者又是谁获得了缥缈的希望?”

她们,把阿布一行,全看作了阉人!

女人,还是女人!

老的,少的;美的,丑的;高的,矮的;纤细的,粗壮的……

竟然还有“呱呱”的婴儿啼哭声……

这里,真是个女儿王国的世界!

阿布并没有多少机会,去欣赏掖庭署内满目的春色。

他和公主,很快就被请入掖庭署的值房。

这房子举架并不高,人在里面,会觉得额外压抑和沉闷。

不过万宁等人,上给大家的茶显然是细心准备过的。

交验过必要的程序,便由掖庭署的大太监万宁介绍情况。

“启禀上使,掖庭署中罪奴,先是刑部登记,后分至司农寺依技能分流至此。”

“因这些罪臣女眷,多能诗书礼乐,故多参与祭祀、大典等礼仪活动。”

“此间,人多分化,际遇不同。”

“有擅长歌舞者,多去太乐署、教坊、尚仪局;有擅长女工者,多去尚宫局……”

……

认真的万宁,吧嗒吧嗒地介绍了不少。

实在是这样能面对朝廷高层,展示自己工作内容和业绩的机会难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处于尊重和礼貌,阿布耐着性子,表现得饶有趣味。

杨吉儿,也是睁着一双美目,听得仔细。

长秋监的几位大人,对此早就烂熟于心,但时间长了,就在不觉之间脸色变得有点难看。

不过他们头上有钦差大臣杨子灿和正阳公主,所以他们再怎么不愿意听,也只能是忍着。

不仅得忍,还得表演得积极,比如偶尔打断一下,补充上几点。

全是一副,兢兢业业、业务熟练的样子!

呵呵,滑水也需要实力和精力啊!

“公主,杨大人,请看!”

袁弘指着张成和李欢亲自抬上来的卷册,说道。

“这是掖庭署登记的所有在此宫人账册!”

阿布取过一卷,打开看去,发现这是一卷专门用来记录采选女子的卷册。

每一个女子,独立成篇,记录得非常详细。

姓名、性别、技能、籍贯、身高、容貌、身体状况、年龄,以及直系家属的相应情况。

下面,标注“画押”处,是一个或多个鲜亮的红色指纹。

阿布又拿过来一个籍没宫女的账册,同样的格式,同样的详细。

不过,这册页眉首上就分出了区别。

采选女子,眉首右起第一字,为“良”。

籍没女子,眉首右起第一字,为“罪”。

良人,良民也;罪人,罪臣眷属也。

阿布不由心生感慨。

此时的大索貌阅制度,以及个人档案管理制度,实在是无限接近于后世的纸制档案时代!

“啊呀,好,好,好,众位大人的工作着实仔细、扎实,真让本官叹为观止!”

“殿下,您说是不是?”

阿布见他们的表演和说法没个完,连忙找机会截住了话题。

“善,卿等勤于任事,实在是官员楷模,当请陛下嘉奖可也!”

杨吉儿,也是个惯会捧场的主。

见阿布终于憋不住了,不由心中好笑,也就顺嘴说了场面话。

“那好,咱们开始正题。”

“众位大人,殿下和本官来此,重点在于选女营武官,尽量是在这掖庭中现有的女官中找,那样最好!”

“当然,如果有合适的宫女,也是可以的。”

“谁先请说说这里女官的情况,可否?”

阿布说得清楚客气,长秋监的官员和掖庭署的太监,自然是绝无不可。

“禀公主殿下,杨大人,不知这女官可包括宫官?”

长秋令袁弘问道。

“哦?这有何区别?”

阿布惊奇地问,杨吉儿也是不解。

“大人,这掖庭署中女官,分内官、宫官两类。”

“内官者,凡嫔妃者;宫官者,则是六局二十四司中有官职者,行管理之责!“

“位同外朝品官,地位也非同一般可也。”

袁弘不厌其烦地给这位钦差杨大人解释。

“噢,原来如此,多谢袁大人为我解惑。”

“只是难道宫中嫔妃者,也有人住在此处?”

阿布好奇地问,也不管这话问得合适不合适。

“这个,这个……”

袁弘有点支支吾吾,似乎不好说。

“宫中看着大些,总是有不足用的地方,有些刚采选进来的嫔妃,也只能暂时在此栖身。”

杨吉儿倒是大方,她为阿布的疑惑给予了答案,也解了袁弘等人的尴尬。

宫中,有些事还是忌讳乱说的。

比如,那些因为犯了错被关押在此的嫔妃,以及因不受宠而临时居住在次的妃嫔。

她们,也是一个个太监、士官们,日常谈论话题的禁忌。

这类人,太敏感,也太离奇。

有的人,生长于斯,死于斯,一生如草叶。

有的人,如鸿毛,一遇清风,便扶摇而上……

世间事,人生际遇,谁能一句话说得清呢?

少谈、少惹、少近,为妙!

在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内官的命运,只关乎一个字。

宠!

宠者,单独的院落住处,出入相随的宫女侍从……

不受宠者,或者失宠者,便只能暂居或长居在这低矮逼仄的掖庭之中。

对于大多数内官而言,这戒备森严的地方,就将是她此生的终结之处!

见天日,却不知世事变换。

见风云,却不能插翅而飞。

见男子,却不能历经人伦。

君不见,掖庭署这地方,整日里有太监值班把守?

君不见,永巷之外的椒墙之下,早晚都有持戟武士在换班巡逻?

这地方,风能进,雨能进,就是正常男人不能进!

没有皇帝和皇后的特许,一般男女都根本无法靠近这掖庭署。

特别是一个正常的,长命根子的男人!

即使是那些长秋监的上级士人官员,这里也是他们的禁地,想随意来此那也是一点儿也不行!

越制者,非死不可。

像今天,阿布能拿着皇命,领着一帮正常人进入这掖庭署来选宫人,实在是一件百年一遇的稀罕事!

怎么可能还有往外选人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做武卒?

奇哉怪也!

众人商量一番,便决定先将招募女军官的消息,让宦官们传出去。

范围,包括嫔妃、内官,以及采选和籍没的所有女人。

现在这个范围,却和当初阿布只想在女官中选拔女军官、女兵的想法又有了不同。

这可不是他胆大妄为。

而是是刚才进见萧皇后时,她特意提笔在公文上加上去的。

“凡掖庭署在籍女子,有意者皆可参选!”

至于选拔女兵的身体条件,当然不能参照现在骁果卫武卒的选拔标准。

唯一能参照的,那就是在年龄上可以参照一下。

于是阿布和杨义臣商量,定下了如下的条件。

年龄,十六岁至三十岁之间。

身高,不低于五尺二寸,也就是汉时的标准,约相当于后世的155 厘米左右。

参加考选者,只要能完成一个考试,便能中选普通女兵。

普通女兵的考题,如下。

穿一层全铁甲,带一张一石长弓、一个三十支箭的箭囊,扛一柄制式长矛,头戴铁兜鍪,腰佩腰刀,带一天的粮食,在两个时辰之内绕西隔城九州池十圈。

终点处,射六十步立靶十箭,中五者入。

至于中靶的多寡,自会作为普通军士军阶等级不同的参考依据。

凡中选者,入军籍,赐田粮。

以后每立一功者,可酌情赦免其家人一者脱罪。

高级军官的考题,当然不能如普通军士,分了文场和武场。

先是文场考题内容。

考《诗》、《书》、《礼》、《数术》、《易经》等基础文化;考排兵布阵,安营扎寨,攻防谋略,等等。

最主要的,其实是考兵法一类。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还得根据所出命题,在规定时间内炮制一篇关于行军打仗方面的军事论文!

其次,便是武场。

主要考她的力量、速度,具体如射术、武艺、兵器、战术、应变等。

射箭,分平射、马射、步射等,每一种射都有相应的积分标准。

力量,分举重、负重、翘关等,就是一些不同重量的石锁、木杠一类。

当然,其重量比起男兵们的,可就轻了许多。

兵器,任选十八班兵器之二,但其中枪是必选项,进行具体展示。

……

对于普通女兵的分类,阿布准备以《吴子兵法·治兵》中曰过的那样施行。

“短者持矛戟,长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

至于女武官等级的划分,阿布直接采用了前世宋代的武举定阶制度。

共分四阶。

初级格试,二级解试、三级省试、四级殿试。

格试者,采用海选制,所有成功通过普通女兵选拔的,都可以参加。

当然,对于那些骄傲自信的人,也可以直接越过普通士兵的选拔,而直接参加格选。

至于解试、省试,则由阿布主持的兵部募兵司主官专门监考。

而到殿试这一关,那就需要请皇帝、皇后来亲自监考了。

毕竟这支部队,可是皇帝、皇后钦定的部队,其高级武官当然必须由他们来钦点。

对于女武官中选者,入军籍,授官爵,赐田粮。

每立一功者,可根据功阶赦免其家人数者脱罪,重功者可返还旧田老宅。

具体军功,参照十二卫旧例。

如,牢城苦战功、破城阵功、据贼数量功、上阵上中下功等。

获功,皆审其实上报兵部、大理寺、政事堂,后而呈主上定授勋职、赎亲罪数。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