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且隋 > 第247章 杨玄感终于反了

且隋 第247章 杨玄感终于反了

作者:玄武季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6 16:51: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鉴于国内突然猛增的叛乱势头,西京留守杨侑发诏,勘严关隘,加紧城防,敦促朝廷派出的赈灾特使,加紧放粮,抚慰灾民。

但齐鲁、河南、河北之地,旱灾异常严峻,而南方江淮之地,水患横行,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

整个山东有糜烂之势,流民大潮再次蜂拥天下。

阿布在值班之余,彻夜在家中处理从全国各地传回来的讯息。

粟末地的春耕在即,繁重的工作让一帮官员再次分散到各郡,进行实地指导农业生产。

今年的粮食产量,阿布是寄予厚望的。

因为大隋内陆的情势,如果再进一步恶化,粟末地就要做好再次接受大量流民的准备。

而现在储备的粮食,如果要应对未来超级巨大的移民潮,还是压力不少。

夷州岛,除了扩建大量的农场,贾农已经根据阿布的要求,在夷州东西南北、以及琉求国故地,修建大量的永久性民屋屯村,以备将来之需。

崖州的事情,在麦梦才全面接手后,冯家和冼夫人家族的力量,快速进入到崖州内陆古黎族人的地盘。

陆仟的拓植军、冯家和冼夫人的武装,开始恩威并施。

他们加强了对黎族俚僚贵族的控制和劝服。

通过帮助其提高生活、修建屋舍、通婚、共同经营、引入汉族文化教育等手段,快速地将势力推进到黎族蛮荒祖地。

生活在崖州岛上的黎族,开始渐渐向世人展开其神秘、封闭的面纱。

黎族,其实就是古代越族中的一个支系,也是古代羌族的后裔。

在世事变迁、朝代更替的战争、天灾、**的驱使下,古代羌族被迫四散流离。

而黎族,就是其在漫长的迁移路上,形成在崖州岛的一个远古种族。

他们,是崖州岛上最早一批居民。

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习俗。

黎族先民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

尽管如此,不大的崖州岛上,不同地区的黎族人,都说着不同的语言。

这也严重影响了彼此各支系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自秦汉始,中原和汉文化也在不断地影响着传统的黎族文化。

就像现在,汉语、黎族语、岭南百越方言——越语,构成了整个崖州岛的三大语言体系。

陆仟的拓植军,并没有急于开辟农场。

最先是通过贸易、办学、行医的方式,流动于五指山脉、黎母山脉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地形、地貌、资源、人口等数据,源源不断地先被整理了出来。

这时候,崖州岛上的经济作物还比较稀少,原生的只有椰子、槟榔。

但是,已经探明的矿产资源,还是比较丰富,如铁、铜、锡、水晶、石灰石等。

特色经济产品,有闻名大隋的珍珠、珊瑚、玳瑁、五色藤、盘斑布等。

陆仟在密报中已经告知,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尚未开发的沉香、益智、牛大力、赤白藤、花梨木等珍贵药品和木材。

在群山林莽中的许多黎族人,还近乎生活在刀耕火种、“砍倒烧光”的原始农业状态,其社会生态上还有好多母系氏族社会的踪影。

倒是来自西域的报告,现在显得异常平静。

广皇帝大军西征的效果,得以凸显。

这一仗,竟然打出了一个相对长久的西域安宁。

伏俟城、赤水、鄯善、且末、伊吾五郡,异常稳定。

阿布给灰五发出密令,严密监视西域各族活跃的贵族首领。

如果有人趁大隋乱起,而想做小动作,立即采取非常手段灭之。

阿布不想在将来平息战乱的时候,又要分出精力,去照顾西域的那些头头脑脑。

他自己现在的实力,也只能是潜伏发育。

还不足以在大隋这么大的地盘上想东想西,去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

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吧!

能帮多少就帮多少吧!

毕竟这老杨家,对自己和家人,都不错!

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那些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就可以放手不理。

比如西域、铁勒大草原,等。

阿布已经将他自己的触手,伸向了西部高原上吐蕃的传统领地,直到羌塘边远高地。

如果记得不差,就是这个雄踞青藏高原的神秘国度,给唐、宋及后世的各朝,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比邻的茂县会州总管府、益州总管府、信州总管府煮府等,一旦糜烂,会直接危机到丝绸之路南线、中线的安全。

这个是阿布的红线!

商路,一旦断绝,如果想再续起来,那付出的代价可能就是好几代人!

李二郎,跟随他爹李渊,前往怀远镇督运粮草去了。

他最大的担心——阿布,也已经举家前往了大兴城。

所以,他走的时候很愉快。

终于暂时将心中的不舍、忐忑和忧虑,放下!

这时,阿布还不断收到关于杨玄感这帮人的讯息。

他们的脚步,已然开始加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贵族为首的大叛乱,迫在眉睫!

有很多迹象表明,杨玄感的信使,不断穿行于黎阳附近的大郡和城池之间。

就是在东都的好多故交好友,也收到了这位上柱国、礼部尚书的密信。

虽然内容并不为灰影所知,但这情报传到阿布手中,只是看看其频率和网络,就已经知道这个大哥,已经彻底坐不住了。

这天,阿布正在文华殿值班。

忽然看见殿上的杨侑和卫玄等人,议论纷纷,神情大急。

疑惑之间,忽见杨侑拍案而起,脸色铁青,将手中的一个明黄卷轴,扔在地上。

他大声说道:

“好个杨玄感,杨尚书!”

“不念我朝对其世代恩宠,反而在此关键之时,迟阻大军粮秣,聚众造反,真是狼子野心,其行可诛!”

杨玄感,终于造反了!

“卫卿,如此叛贼,如何当之?”

杨侑对案几之侧的卫玄问道。

“启禀殿下,杨玄感之祸,实乃肘腋之患,该当机立断,发兵剿灭。”

“臣提议,当立即飞书禀报主上告知详情。”

“另,着东都樊子盖等,加紧城防,出一军拦截杨贼于河外。臣自当另领一军,前往驰援!”

卫文升躬身提议道。

坐下的兵部侍郎斛斯政却道:

“殿下,如今盗贼四起,关内也有不靖,卫帅轻离西京,恐有不妥。”

“哦,斛斯爱卿可有妙计?”

杨侑看向他,问道。

斛斯政,司州洛阳人,明悟有器干,初为广皇帝的亲卫侍从。

后来,因为作战勇敢,谋虑过人,慢慢积累军功,授予仪同。

现在,果断干练的斛斯政,正是留守西京,辅佐杨侑的兵部侍郎。

“臣的意思,却是卫帅坐镇西京,另配一大将,遣大军前往洛阳,汇合樊子盖,共同抵挡杨玄感诸贼。”

“另外,可调集征剿近处叛乱府军,暂时停止剿匪,聚集于黎阳近左,以围困叛军逃散。”

斛斯政的提议,也不是全无道理。

但是,却遭到卫玄的反对。

“不可。”

“剿匪大军,不可轻动,否则乱匪南北呼应合流,形成前后不顾之危局。届时,将需要数倍之力克敌,徒增变数。”

“为今之计,兵部可详细筹划用兵之策,先以樊大人、我等为主力迎敌!”

“其他要事,皆需仔细筹划,方可等到主上之令到达。”

“另,需派飞骑传驿,速速知会来护儿将军。”

“按时间计,其所率水路大军还驻于东莱。其领军回援,应该来得及!”

卫玄向杨侑建言道。

杨侑沉吟片刻,似乎是下了决心,说道:

“准!”

“就以卫大人的意思执行。兵部快速制定方略,民部、工部、礼部等,全力协助平叛大军,早日成行!”

既然杨侑拿定了主意,大家就不再争吵,开始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各自工作。

阿布仔细地观察着厅堂上的两个人。

谁?

就是正在变幻着脸色的光禄大夫赵元淑,以及兵部侍郎斛斯政。

按照灰影的情报,这两个家伙最近和杨玄感们眉来眼去,多了不少联系。

让这些家伙主导制定大军进击方略,有好吗?

可阿布又能怎么办?

难道上前揪住二人,说你们两个是叛徒、是内奸?

呵呵,谁会信呢?!

况且,这两人都是三品高官,家里的背景可不是一般的厚实。

搞不好,自己这条小命和官帽子,都难保住。

这是大兴,是关陇势力的大本营,可不是东都、不是粟末地!

没有温璇、娥渡丽和一双儿女,自己自然不担心任何来犯的人。

可现在,投鼠忌器啊!

算了,装怂、装傻就好!

只要他们不来危及家人、杨侑,那就静观其变,待机而动。

每一天,都有杨玄感叛乱的不好消息传来。

什么观王杨雄的儿子杨恭道投敌!

什么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谔投敌!

……

仔细数来,竟然有四十余贵族子弟,纷纷亮明身份,前往杨玄感军中。

朝堂哗然,天下纷纷。

这情况,不仅让杨侑等一干留守主事的人心惊肉跳,而且也让旁观的阿布倍感诧异。

这些人,可全是当朝的贵族子弟啊!

有名有姓的,都算是京城衙内群众的一流人物。

最特别的是,有一个算一个,可全是关陇势力的直系子弟啊!

这些人,不应该是广皇帝铁王座下的坚固基石吗?

难道他们不明白,这大隋广皇帝的天下,不就是他们的天下吗?

现在,这些本应是当朝天子最坚固的拥趸们,竟然开始扯旗造反!

这是要另立新王的节奏?!

真是,太搞笑了!

他们给这个世界的大隋搞出了一个天大的冷笑话!

谁会得益?

杨玄感口头上提出了“救民”的旗号,声言“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并叫嚣着要拥立秦王杨浩为主。

呵呵!

得益的是黎民百姓?

是秦王杨浩?

还是以杨玄感为首的关陇子弟、以及他们背后的关陇贵族?

拭目以待!

六月乙巳,礼部尚书杨玄感反于黎阳。

黎阳仓在经济、军事上的战略地位,让他将此做为自己发家起事的据点。

杨玄感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谋主李密等人谋议,正式开始实施自己的方略。

首先,为了让广皇帝的大军断粮挨饿而使得溃散、迟滞,在他的授意之下,黎阳仓开始不再按时发运大军粮草。

涿郡、怀远、营州、襄平诸城,各运转大仓的粮食日渐不足。

整个陆路远征部队的步伐,不得不开始缓慢下来。

广皇帝大怒,遣特使沿路追查。

一直到黎阳仓,特使严词催逼杨玄感,让其按计划火速发运粮草。

可杨尚书仅用一句话就交代了特使和广皇帝。

“云河之上,颇多反贼劫粮,已派水陆河防大军,全面清剿,未果之前,不敢贸然发运。”

这话,没毛病!

黎阳到涿郡这一段,粮草的安全运输责任,可全部压在杨玄感的身上。

粮秣一旦出了问题,首要的麻烦自然要找在杨玄感头上。

这时候,像翟让的瓦岗匪叛、高土达匪叛、窦建德匪叛、张金称匪叛、杜伏威匪叛等,都在瞄准大运河疯狂地做着各种文章。

特使即使再厉害,在杨玄感的如此理由之下,也无计可施。

其次,为了解决领军心腹大将短缺的问题,杨玄感将弟弟武贲郎将杨玄纵、鹰扬郎将杨万硕,偷偷从东征大军中召唤回来。

还把东都城中另一个弟弟杨玄挺,也秘密招入军中。

这些可靠的亲人,将和其他一帮投奔而来的权贵子弟,率领诸军。

第三,建立了自己的军政两套班子。

杨玄感以李密为军国大相师,谋划军政两路。

任命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各自部众接近万人。

此外,他派出使者密信,积极联络周边郡府,共谋大业。

那些平素对广皇帝有怨、或者这天下大局不满的人,开始纷纷投效,或暗通款曲。

甚至是现在的朝堂之中,如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人,也开始秘密苟且。

杨玄感造反的FLAG正式一竖,风云即变。

他老爹杨素的门生故吏、以及平素里与之交好的亲朋好友,开始明目张胆地前来投奔。

这事儿,赶早不赶晚。

早了,就是从龙之功。

晚了,那只能算识时务者!

一时之间,杨玄感振臂一呼,应者云集。

到月末的时候,他的这支造反队伍,很快就发展到四万余。

策划大师、杨玄感的谋主李密,给杨玄感出了上中下三策。

上策,占涿郡,扼榆关,掐断广皇帝回国归路。

中策,占西京,回归关陇势力的老巢关中,与广皇帝形成东西对峙之势,两分天下,徐图大计。

下策,占西京,踞国都,领大义,号天下群雄,共击暴君。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