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且隋 > 第213章 “秃鹫”部队

且隋 第213章 “秃鹫”部队

作者:玄武季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6 16:51: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哈哈哈……,尉支大人的妙计,真是高。想不到啊,想不到!”

大辽城褥萨府大堂之上高坐的高惠真,兴奋异常。

原来,利用广皇帝明旨天下的诏书,高句丽的间谍早就获知,并飞快传入高句丽御西总指挥尉支文德的手中。

聪明的莫何逻绣支尉支文德,很快就和莫离支渊爱索吻一起,琢磨出了其中的漏洞。

“天助我高句丽也!”

定好应对之计的渊爱索吻,高兴得仰天长啸。

立即以高建武的名义下旨,给以尉支文德在前线便宜行事之特权。

尉支文德,成为了高句丽大军中至高的存在。

他成为了继莫离支渊爱索吻之后的高句丽第二人,其权力范围就是连高句丽王高建武也多有不及。

痛苦来得接二连三。

被耍了的大隋军,很快便进入到一个奇怪而痛苦的怪圈。

攻城,白旗,撤退,等待,再进攻,再白旗……

而皇帝的催促,也一次比一次严厉!

《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中云: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士气,很快在这种无聊的游戏中,变得低迷和沮丧。

时间,也一下子拖延到了九月中旬。

皇帝按捺不住,终于亲自来到辽东城下进行一线督战。

然而,他根本没意识到,正是自己的那条招降的禁令,导致了这一切的后果。

就在大辽城下,广皇帝召开了一次全军扩大会议。

分兵!

一部大军,七十万,由杨广亲自统率,继续进攻辽东城,为正军。

正军的战术,继续行堂皇之战,以赫赫威势,逼其投降,各个击破。

另一部分大军,三十余万,以宇文述为统军大将军,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担任诸军咨禀节度,尚书右丞刘士龙任慰抚使,领九军,直击王都城,是为奇军。

奇军的战术,就是采用蛙跳之法,漏过高句丽沿途各个城池,穿越鸭绿水,与来护儿率领的三十多万水军从浿水(离水),一西一南,联合夹击王都城。

直捣黄龙,一锤定音。

两军的计略,不可谓不高。

但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戴在腿上的那道无解镣铐!

降而不伐!

奇军,点齐人马,带足粮草,拜别大皇帝,向一千多里外的王都城驰去。

临行前,广皇帝密招宇文述和于仲文。

口谕:“务必活捉高建武、渊爱索吻、尉迟文德等高句丽君臣,立捕入隋!”

此外,为了适应蛙跳战术的特点,防止沿途敌军袭击辎重,这次东出的奇兵,又格外增加了一项极具风险的任务。

自负百日粮秣!

这样一来,将士们加上随身物品,人均负重达三石余,也就是至少在三百斤以上。

三百斤,呵呵!!!

考验大隋大军行军的韧性和纪律的时候,到了!

于是,行军沿途,奇异的一幕出现了。

每当大隋东去奇军拔营不久,营地上就会悄悄出现一批服饰各样、不辨来历,但行止麻利的“秃鹫”部队。

之所以叫“秃鹫”部队,因为他们不打仗,专事在废弃营垒和战场上,捡拾大军遗弃的各种各样的物资。

比如现在。

他们熟练地找到那些大军扎帐的地方,然后只是看看土色,然后就取下背上的那种像铲、像锄、像锯、像斧却又八不像的工具,鼓捣一番变成锄头后开始刨挖起来。

不一会儿,只见越来越大的土坑底下,露出了黄橙橙的豆子、白花花的大米、炒熟的麦子,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物资。

他们面无表情,很少说话。

只是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粮食、辎重一点不剩地收集起来,然后装入随身带来的麻袋、羊皮口袋、藤筐、背囊之中,封好口,再装上等在大道正中的特制马车上。

然后,扬长而去,消失在山野秋林之间。

这样的一幕,一直持续发生在大隋军队拔营离开之后的营垒之上。

秃鹫,只吃腐尸,有大自然的“清道夫”之美誉。

秃鹫部队,就是专门打扫战场遗留的特殊部队。

人,物,但不包括死尸。

显然,为了躲避大隋“遗弃粮秣辎重者死罪”的律令,许多军兵在深夜的幕帐之中,开始偷偷减负。

他们将自认为不重要的粮食等物资,深埋在帐中土坑之中!

伴随着行军的路程越来越远,行军一千余里的蛙跳战术风险,开始爆发。

大隋奇军的最大麻烦,出现了。

给养!

阿布读到此处,不由大为叹息。

熟读古今中外战史的他,知道像广皇帝这样,以三十万之众,在没有任何高效的运载手段保证后勤的条件下,行千里,奔袭敌国王都,成功的几率实在是寥寥!

翻看战史,就能明白。

最早成功的,要数大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他率五万骑,行两千余里,直捣王庭,封狼居胥,俘敌首无算。

第二次,是曹魏邓艾以三万军,行军近千里,出阴平道,抵江油,再捣成都,蜀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三次,明朝朱棣率大军,从北平出发,行军两千多里,直捣南京,夺权成功。

但是,上面这些古代的准蛙跳战术,之所以能够成功,都是在对方无备无算、或者后勤无恙的情况下成功的!

霍去病是就粮于敌;邓艾是攻其不备;朱棣是内外勾结!

如果说这种战术属于蛙跳战术,这也是世界古代最原始蛙跳战法。

应该准确地说,它们是兵行险着,避实就虚,直捣黄龙!

后世真正的蛙跳战术,是在热武器大盛后的二战中兴起。

利用机载设备,将武装部队,像青蛙跳跃一样的方式,避开非关键节点,空降到核心目标战场达到斩首或占领目标的战略目的。

这种战术,阿迈瑞克国用得最多,也最熟练、

因为人家,有超越世界平均水平好多的空运技术和设备。

现代意义的蛙跳战术,出现于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中的美日夺岛进攻中。

像D.迈克阿色指挥的太平洋诸岛争夺战,把倭军耍的团团队,让重兵防守的岛链成为废物。

还有,像梅李国针对安南国的战争中,使用六百余架直升机,先后在十个高地成功登陆占领。

再就是,马尔维纳斯群岛战役中,大影帝**采取蛙跳战术,成功地避开了阿珍提拉军的重点防守线,最终夺岛上成功。

再然后,在石油湾战争中,一零一空中突击师,从“前进基地”跳至“前方作战基地”再跳至“作战区域”,经二次跳跃,前进数百千米,切断了大胡子军队的地面部队退路。

实施蛙跳战术,须周密侦察、选准目标,把握时机、快速机动,猛烈突击、协调配合。

行动务必要隐蔽机动,突然实施,攻击不备,一击必中。

广皇帝的蛙跳突袭,是什么样情况呢?

一无隐蔽,二无突然,三无快速,四无机动,六无后勤,七无内应。

难啊!!!

宇文述和于仲文两位老将,再是神功盖世、智计百出,但要在这个条件下,奔袭一千余里,而出色完成此行任务,实在是太难了!

高句丽,有蠢材,但也不缺聪明人。

比如说渊爱索吻、尉支文德之流等!!!

古今战争,说到底打啥?

说白了,打的就是后勤!

后勤,以粮草为主。

历史上无数次军事失败,或多或少都跟粮草短缺或损失有关。

翻开所有的兵法战策,都会发现其中总是不吝文字,对如何保护和摧毁粮草,大书特书。

一般而言,对于粮食的运输、存放、保护,都会有一支实力不弱的专门部队负责。

这也是主帅重点关注的主要军务内容。

比如,重兵保护粮道,辎重与中军同行,粮草官为主帅之心腹大将,粮草辎重营一般设置在军阵相对安全的后方,等等。

这样设置,就是为了保护粮秣的安全。

但深入敌后,穿行一千余里,这护粮呢?还是行军呢?

行军速度,战术效率,体能消耗,就成为一个解不开的三头死结。

一千余里,有一百斤粮,能剩下二十斤都算好的!

一千余里,侦查,扎营,布防,警戒……一天下来,能走多远?二十里,还是五十里?

一千余里,多山路,多丘陵,秋汛来临……攻陷王都城,可不是一个没有时间期限的战斗任务!

来护儿的水军,已经在浿水(离水)河口海域等待多时!

冬天,早已经悄然迫近!

广皇帝的对策是什么?

自负!

自行运载!

表面看,这的确是个好办法。

不用花费大力气保护粮食安全,不用耗费巨量的粮秣去承担后勤大军本身的消耗,不再担心躲在暗处的高句丽人袭击粮草。

实在是“妙计”!

广皇帝认为,他自己的百万大军,打遍天下无敌手,同样也是身负三石而面不改色的“驴子”铁军!

但是,身负三百余斤的战士,到底是驮夫呢?还是驮夫?

广皇帝眼中,只有胜利!

“不是带足百日之粮,怎么还有缺粮情况?”

宇文述听见九军各长史的汇报,大吃一惊。

一旁的老将军于仲文,也是拍案色变。

他们两个,都是身经百战的统军大将,自然知道粮草不足会出什么问题。

很自然,经验丰富的二人,也瞬间便明白了那些缺掉的粮秣,都到了哪儿去了!

“立即整军,清点粮秣,细查遗弃之人,严惩!”

宇文述大怒,停军彻查!

然而结果却让众位将军哑然。

对于一人双马的骑军和将军、校尉们,粮秣自然不会遗弃,最多就是将战马当做驮马使用罢了!

而对于大多数步军和普通骑兵来说,三百多斤的负重,实在是一千多里高句丽丘陵山路上,不可承受之重!

这些遗弃粮秣的人数,太多了!

多到了已经无法采取任何惩罚的地步!

法不责众!

当六七成的军队人员,都有遗弃粮秣的罪行时,别说死罪了,连呵斥都不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还要秘而不宣,尽量安抚,并且还得想办法尽快筹粮,以解燃眉之急!

否则,哗变和溃散,近在眼前。

怎么办?

大帐中的九路将军,也一同愁眉不展。

整整一天过去,宇文述、于仲文等人,都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至于紧急向广皇帝告急求援之策,被大家自动忽略!

派出去搜粮的队伍,也大多空手而归!

渊爱索吻的超高压手段,已经将民间的浮粮,绝大部分收归入城。

还能怎么办?

打猎!搜粮!

节食!杀马!

大军,继续开动,但不安的气息已经开始在军中弥漫。

军士们的负担轻了,但心里开始慌乱起来。

高句丽崎岖的山道,水洼,陷阱……让大隋军叫苦不迭。

战马瘸的、病的、瘦的,渐渐不见了!

到达乌骨城下的时候,隋军走不动了。

粮秣已经快耗费殆尽!

此时,鲜卑后裔莫何逻绣支尉支文德。已经坐镇乌骨城。

乌骨城,借山命名,乌骨既是黑色城的意思,又有纪念上古凤凰——三足金乌的意思。

乌骨城,就建筑在乌骨山之上。

而乌骨山,形势突兀峥嵘,如一只凤凰展翅欲飞。

此城,呈簸箕之状,一面依山,三面陡岩拱卫。

它有城门、城墙、哨所、烽火台等,皆依山势而建,易守难攻。

乌骨城城墙全长三十二里,俯瞰呈一鸡蛋形状,有三门。

城分内外,外城沿山脊分段而筑,全用楔形巨石砌筑而成,坚固异常。

以乌骨城如此险拔雄城,宇文述和于仲文两位老将,早就断了攻陷它就粮于敌的念头。

这地方也不能久待!

趁着缩在城中高句丽军不出的机会,大隋派出各路搜猎队,开始大肆搜猎野物,以备军粮。

按说大军缺粮这等机密大事,应该多多保密才是。

可是宇文述和于仲文两人,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肚子的事情,现在才是天大的事情。

打猎、搜粮的事情,很快就被当地猎户,传入乌骨城中的尉支文德耳中!

尉支文德多聪明,不太相信这事!

像富豪的大隋军队,怎么可能发生如此低级的事情?

宇文述和于仲文,那可是久经战阵的老帅,怎么看都是在耍诈。

可是,接连不断传入的消息,也慢慢引起了尉支文德的兴趣。

他亲自乔装出城,就近偷偷观察大隋的情况。

眼前的情况,让他大为吃惊!

这分明是一支营养不良、人疲马乏的军队。而那些四处打猎、搜粮的军士,也个个面带菜色!

大隋军,真的缺粮了!

为什么呢?

他自己也搞不明白!

或者说,他实在弄不明白,大隋军队的粮食都跑哪儿去了!

难道,还有他自己不曾知道的另一支运粮兵马?

不会啊!

所有的军报,都不曾发现有这样一支军队的存在。

倒是零星的传来,许多散布于野的百姓,总是跟在大隋军队废弃营盘上,捡食吃的。

这种事,太正常了!

尉支文德非常清楚,现在在高句丽城池之外,还生活着大量的饥饿百姓。

高句丽的日子,也很不好过啊!

土地贫瘠,产出无多,这也是高句丽人长期节衣缩食的根本原因。

特别是,在渊爱索吻施行浮粮搜归诸城的政令之后,饥饿的人也是遍布于野。

就是那些文人、老者、逃兵、农猎渔之辈!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