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且隋 > 第189章 程知节之所见

且隋 第189章 程知节之所见

作者:玄武季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6 16:51:51 来源:全本小说网

“姓氏:程知节,小字义贞,又名阿丑,曾用名程……”

“曾祖父,程兴,北齐兖州司马。祖父,程哲,北齐晋州司马。父亲程玉,文帝时是济州大都督。母亲,……”

“籍贯:济州东阿县人氏……”

“特长:识文断字,精于武艺,擅使长朔……”

“婚否:否……”

“自愿否:自愿。”

“年龄:开皇九年生人,现二十有三。”

“兄弟姊妹:无。”

“要带亲眷:母亲莫氏一人。”

“过往:……”

……

阿丑程知节受过良好的教育,填写这些表格,自然不费吹灰之力。

只是当写到他最近的过往,就开始尽用春秋笔法。

他用如花妙笔,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勤劳、踏实、爱乡护民的五好青年。

图早就注意上了这个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的小青年。

这个是少帅让重点关注的人物之一。

灰影,就有关于这股济州地面上的小势力的详细报告。

没怎么为非作歹,只是有些跋扈罢了,算是一帮本地的落魄衙内土鳖党。

倒是据说,这个外号叫阿丑其实不丑的家伙,武艺高强,才智不凡,难得的是个孝子!

只是,为什么阿布契郎要单独挑出这么个人,实在是奇怪!!!

阿丑程知节,很顺利的被选中了,连带着他那队伍和家属,总计三百五十一人。

当所有人的详细档案被记录之后,便由济州郡衙门盖上大印,移出济州郡的户册。

这些人到达柳州后,便会编入柳城郡,从而成为一名光荣的柳城郡在籍乡民。

阿丑的这帮人,全都被安排到了济州郡郡城军坊中。

那儿,长枪营的军士早就被移入刀盾营,军坊里的一些营房便空了出来。

为了安顿更多人,在长枪营的演武场上,还搭建着一百多顶牛皮大帐。

这全是粟末人想办法收购和定制而来。

许多物资,尽管粟末地更好更多,但是现在东北河道已经封冻,再无法利用水陆快速转运过来。

至于陆路上的,还都在风雪旅途,尚需时日。

“阿丑,咱们总算吃上肉食啦!”

莫氏啃着猪骨头,欣慰地对儿子说道。

“娘,让您受苦了!”

“儿子无能,没有振兴家业,到如今地步,竟然连吃口饱饭也成了问题,真是丢了祖尊的脸!”

程知节看着老娘苍老的样子,以及因为终于能吃一顿肉食而发的感慨,心中难过不已。

老娘莫氏,出自巨鹿郡莫家大族,是正儿八经的大家闺秀。

但是到如今这个地步,还要跟着自己风雪陌途,连吃上一口肉都要高兴不已。

阿丑责怪自己太不懂事,如果能学会仕途经济,怎可能会搞到如此境地?

隐隐地,他对遥远而陌生的东北之行期待起来。

“阿丑哥,阿丑哥啊,快呀,快呀,看大戏啦!”

“噔噔噔……”

一串脚步声伴随着呼喊声,由远而近。

李虎手里拿着一个牛肉笼饼(包子),闪了进来。

大房子里三四十人,听见有大戏看,立马围过来。

“什么大戏?”

“代面吗?”

“还是西凉鼙舞?那一年在济州城庙会时看过呢!”

“代面就好了,俺们的兰陵王才是大英雄!”

……

小小的营房里嘈杂一片。

早在南北朝时,山东之境,特别是在济州郡的北齐之地,歌舞小曲十分发达。

所谓“北齐杂乐,有西凉鼙舞、清乐、龟兹等……后主惟赏胡戎乐”,”其俗好教饰女子淫哇之音,能使骨腾肉飞,倾诡人目。俗云齐倡,本出此也。”

此时,济州郡一带,还出现了近似戏曲形式的“代面”,又称“大面”。

代面,就是带着假面具,专门表演北齐南陵王高长恭故事的一种小曲。

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着假面以对敌。尝击周市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

故事是好故事,因为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但代面这种表演,却是典型的一种舞蹈戏曲形式。

别样的形式美!

“阿丑,咱们去不去?”

少年王铁锤眼巴巴地看着程知节。

“去吧,阿丑哥,不去以后还不知道能不能看上呢?”

同村的小燕子急切地说道。

……

“在哪里看?”

“就在演武场的将台上!”

“谁都可以去,免费!”

“那里都围了好大围布,里面生着好几堆大火!早去,还能抢个有火烤的地方!”

李虎一口吞下半个牛肉包子,急切地说道。

程知节看看周围伙伴和乡亲们渴望的目光,于是点点头,说道:

“去是可以,但咱们得讲规矩。”

“既然我是咱们这一房的室长,那我就讲几条要求!”

众人点头。

连老母亲莫氏。也是露出赞许的目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首先,我们这房子需要有人看守。”

“咱们虽然财物不多,这儿也是军营,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毕竟这儿现在可都是天南地北而来的流民,成分复杂!“

“其次,咱们出去看大戏,需要尽量聚拢在一起,不能走散。”

“上万人,走散了,可能会出现不测!各家的男人 ,都要看好自己的孩子、女人、老人!“

“第三,轻易不要与人争执。”

“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看这营地,管的甚是严谨,切莫因为胡闹被扔了出去,那时候谁也救不了。”

“第四,要听招呼!”

“遵守营地法令,听从管事的指挥,行动快不磨蹭!”

“听明白了吗?”

大家一起点头。

莫氏主动留了下来,还有几个年长的妇女和几个老头。

年轻人都想去瞧热闹,没人愿意留守了。

“你们去吧,这房子里也得留下个青壮,靠几个老人恐怕也守不住!”

程知节表示,要留下。

他想一个人躺着想想事。

但几个核心小伙伴不干了,也表示要留下来陪着阿丑。

“忘了我刚才说的吗?要听招呼!”

“李虎,你带头,去吧!”

见老大发话,其他人也被程知节一向的权威震慑惯了,所以就不再推辞,相拥呼喝着出门而去。

“铁锤,你咋不一起去?”

程知节见王铁锤一直站在那儿不动,于是奇怪地问道。

这小家伙,最喜欢看热闹了。

往往一听说别的地方有什么杂耍热闹看,哪怕再远也要披星戴月地去瞧瞧。

“我,我不想看!”

王铁锤咽了好几口唾沫,瓦声瓦气地说。

“真的不去?为啥?”

“阿丑哥,你都不去,我也不想去了。”

“再说了,咱们这场子我担心你也看不过来!”

“哈哈哈……”

程知节被自己的小兄弟给逗乐了。

“就这么点破地方,我还看不过来?”

说着,他环顾这个还不到自己家卖掉的老宅子厢房大的地方。

角落里,是那些换下来的一堆堆破衣服、草席、瓦罐、陶碗、小工具……

还有,那柄靠墙而立的包得严实的祖传马朔!

这东西,招募的人看了看,登记一番,就还给了他。

是啊,这就是自己这屋几十人的全部家当!

在这世道,在这流民蜂拥的地方,却都是很重要的财富!!

可叹,自己这一身本事,现在就只能看守这方寸之地,还不一定能看守得了!!!

程知节一时无言。

他拍拍铁锤的肩膀,正想赞扬和鼓励一下。

“程知节,你们怎么没有去看演出?”

门口一暗,一个身影闪了进来。

原来是黑脸文士身旁那个叫小五的手下。

“我们需要有人守着这房子,帮大家看好东西!”

“嗯,想得很周全。”

“这么说你这个室长主动留下了?哦,还有这个小家伙!”

说完,小五想去摸王铁锤的脑门。

“别摸我,我都十三岁啦,摸头长不高!”

王铁锤不情愿地扭头闪开了。

“呵呵,十三岁,都已经这么高了!你担心什么,担心讨不到媳妇?”

小五戏谑地拉住王铁锤的胳臂问道。

“我,我……”

王铁锤的脸一下子变得通红。

“嘿,还害羞了!”

“对了,程知节,你带着大家放心去看吧,穿暖和一点,这儿我们有专门的的人值守!”

“没事儿!小偷小摸的,进不来!”

小五,就是灰影大隋北区的头灰五。

最近因为移民的事,从东京城里赶过来增援。

其实说白了,就是来开展甄别工作,顺便挑一些灰影的好苗子。

程知节听灰五这么说,就探出屋门往外一看。

果然,有一些穿着古怪、绝不像中原制式服装的武士,腰佩弯刀,在廊檐和屋后来回走动。

一股暖流,充斥在程知节的心中。

这些人,对自己这帮招募的移民很上心,不仅关顾吃饭、穿衣,还很在乎安全。

“好吧,那就麻烦小五兄了!”

灰五,看着都是三十岁左右的汉子。

明显比程知节这个脸皮白净的二十多岁小青年要老面的多。

“呵呵,快去吧!”

“今天的新剧。我也没看过,听说是专门为你们紧急排练的呢!”

灰五看着开始忙乱收拾穿衣的这几个人,嘴中说着稀奇古怪的话。

什么是新剧?

什么叫专门?

什么叫紧急排练?

为什么连这个看着官职不低的小五。也没看过?

……

程知节收拾好自己,便搀扶起自己的母亲莫氏出门。

心中,带着许许多多的疑问。

天已经暗下来了。

顺着人流,程知节他们很快就来到了长枪营的校场。

这里,围着一个巨大的圆形帷布。

里面啥情况,根本看不清楚,倒是能听见人声嘈杂,显然是非同一般地非常热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门口,分列着六个小校。

他们一边检查进来的人,一边和气地说道:

“老乡,不要携带兵器和硬物,不要和人打架争执,有事找里面的差人评判处理。随身贵重物品带好,兵器和硬物,可以寄放在我们这儿,到时凭票领取!”

……

程知节将自己的一把镶着宝石的匕首,递给其中一个小伙。

那小伙看着这么一把珠光宝气的匕首,甚是不在意,而是拿出两个带绳子的小卡片。

只见他提笔刷刷地在旁边的一个薄子上写了什么,然后让程知节签字。

程知节接过毛笔,只见上面写着:

“带宝石翡翠鞘,红木柄,簪花刻银,老匕首一把。”

“程知节!”

程知节在签注处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啊呀,好字儿!写得真好,正宗魏碑呀!”

那个小校对他的书法赞不绝口。

“多谢夸奖!”

程知节谦虚了一句,便收好自己的牌子,扶着母亲,随大家走进围帐的大门。

王铁锤跑得飞快,一溜烟儿就钻入人群。

不一会儿,就兴高采烈地奔出来喊:

“阿丑哥,找着了,咱们的人在前面那个大柳树下!”

程知节个子很高。

他越过许多人的头顶,果然看见点将台戏棚子前面不远处,确实有一个特别大的柳树。

光秃秃的纸条,在寒风中来回甩动。

“铁锤,你前边带路,俺们大伙跟着走!”

挤开嘟嘟啷啷、不情不愿的人们,程知节一行人磕磕碰碰地终于到了大柳树下。

“莫大奶奶、三婆婆、刘大爷,这儿,这儿有座儿!”

这一圈全是程知节一伙的,有三百多人。

莫氏算是这帮人中最有威望和身份的长辈,大家自动站起来让开一条路。

程知节这才发现,这地上整齐地摆放着许多低矮长条木凳,宽宽的,上面还有干草。

人群中间,有一堆旺火,正哔哔啵啵地飞溅着火星。

大家坐下来,程知节问李虎:

“今日这是啥大戏?怎么还没有开场?”

“要完全黑下来呢!说是一个什么时代大剧,叫,叫闯关东!”

“闯关东?这是啥剧?”

程知节、莫氏等人惊讶地问道。

这里面也有好多有文化的人,毕竟山东大地上,可是人家儒家最为兴盛的地方。

可大家搜肠刮肚的想了半天,从四书五经、史册典籍中,恁是没发现与《闯关东》相关的任何典故或文字。

大家便开始胡说乱议起来。

但都没有能说出,或得到一个令大家都信服和说得过去的结论。

程知节的耳边,仿佛有几万只鸡鸭。

他被吵得有点脑仁疼,于是不再参与大家的话题,开始仔细打量起这戏场的环境。

点将台上,本来应该没有任何上盖建筑,就是一个光秃秃的石头台子。

现在,却是用又粗又长的竹竿,生生架起了一个口朝大家的大笼子,就像老家养鸡的方竹箩筐。

只是这竹箩筐朝着观众的一面,本该敞着的。现在,却用一张巨大幕布遮住。

鼓鼓的,也不知道里面还是什么东西。

其他三面,也用黑色的大篷布覆盖着,甚是严实。

准移民们坐着的头顶上,架着四个木头的像牵牛花一样的东西。

开口朝下,远近次第分开?

就像放在人们头顶的四个锅盖。

木“牵牛花”后边的桶状尾巴,长长地伸进舞台里面,也不知道这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且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