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岂独无故 > 第17章 传习录译文

岂独无故 第17章 传习录译文

作者:智襄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09 08:29:41 来源:全本小说网

《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PS:人不知的标准是什么?

(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一】

来信说:“关于致知的功夫,你说将父母如何照顾得温凊——冬暖夏凉,如何奉养得当,就是诚意,此外没有所谓格物。这个说法,恐怕不对。”

首先,这个说法不是我的说法,是你自己揣度我的观点,自己总结的,不是我告诉你的。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当然说不通。

我的观点是说:意欲对父母温凊奉养,这意是意图,是意念,还不是诚意。必须将温凊奉养之意切实实践,务求自己内心无所亏欠,无所自欺,这才算是诚意。懂得如何使父母冬暖夏凉,如何奉养得当,这叫知,但还不是致知。必须将温凊奉养的知,切实笃行,都做到位了,做了才晓得,谁做谁知道,做到多少才知道多少,才叫致知。温凊奉养之事,是物,但还不是格物;必须把温凊奉养之节,按自己良知之所知,全部做到位了,无微不至,极致完美,这才叫物格。温凊之物格正了,对温凊这件事,就致良知了;奉养之物格正了,对奉养这件事,就致良知了。

【二】

多闻多见”出自《论语》: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前言往行”出自《周易·大畜》:

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意思是,要多多了解前代圣贤的言行,来积蓄自己的德性。

“好古敏求”出自《论语·述而》: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温故知新”出自《论语》: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博学详说”出自《孟子》: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说: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解说,是为了在融会贯通之后,再回归到最简约的总结。

“好问好察”出自《中庸》:

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意思是,舜是大智慧!碰到什么事都好问,得一句浅近之言也仔细琢磨,做到见无遗善,对好思想、好行为、好办法,一点也不错过。

接上文是说舜好问,听人讲的话,话里面不对不好的地方就隐而不宣,说得对说得好的地方就广为宣扬,这样让大家都学好的,尽量不要接触到坏的。到处访察,多听多问,对两个极端的思想都掌握,取其中而为政策

王阳明回信说:

格物的意思,前面已经说过了。至于你是否还觉得牵强,我也不用多解释了。

至于“多闻多见”,那是孔子针对子张的毛病说的,子张好高骛远,专门向外探求,以多闻多见为学问,以多闻多见问学问,因此他的言行难免有过错和悔恨,所谓的见闻恰恰助长了他好高骛远的毛病。所以孔子的话是纠正子张的毛病,并非教导子张把多闻多见当作学问。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学干禄。干,是求。禄,是俸禄,求仕途获得俸禄。子张要学习求取官职的办法。

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这是讲多听少说。多听别人讲话,对其中有疑问的,放在一旁。对其余自己无疑问的,也谨慎地说出。这样所言皆当,人家不会厌恶我,尤,是罪过,得罪人就少了。

喜欢岂独无故请大家收藏:()岂独无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