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岂独无故 > 第29章 伪·孟子

岂独无故 第29章 伪·孟子

作者:智襄子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9-09 08:29:41 来源:全本小说网

孟子曰:“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伯夷,圣之清者也。”(《孟子·万章下》)

横(hèng):专横,暴虐;横政即暴政。

横民:凶暴不法、不讲道理的民众。所止:居住的地方。

思:考虑,感觉。乡人:乡下人,世俗之人。处(chǔ):相处,交往。如:好像。朝(cháo)衣:君臣上朝时穿的礼服。朝冠:君臣上朝时所戴之冠。涂:泥,泥污。炭:木炭。涂炭,指污浊之处。

风:指人的品行和作风。按:“风”由自然界的风引申指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的品行好像是风,小人的品行好像是草。草被风吹过就一定会顺着风倒伏。见《论语·颜渊》)上层社会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习惯和礼仪风尚起着引领和制约的作用,因而“风”又可指对社会有影响的品行、作风。

顽夫:贪婪无耻的人。廉:廉洁,指自我约束、有原则。

懦夫:软弱胆怯的人。立志:坚强独立的意志。

他感觉跟世俗之人相处好像穿着上朝的礼服、戴着上朝的冠帽坐在泥污炭灰里。

所谓恶色,大概指妖艳之色;所谓恶声,大概指**之声。伯夷拒绝视恶色、听恶声,可能是因为有精神洁癖,因此对违背其价值观的东西采取隔离姿态;也可能是他担心自己不能承受诱惑,受到恶色恶声的不良影响。

人性在本质上是向下的,作为个体的人又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时时受到物欲和利益的诱惑以及来自社会习俗风尚的深刻影响。

儒生的理解:戒之

柳下惠不羞污君,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与乡人处,由由然不忍去也。“尔为尔,我为我,虽袒裼裸裎于我侧,尔焉能浼我哉?”故闻柳下惠之风者,鄙夫宽,薄夫敦。……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孟子·万章下》)

污(wū):同“污”,指德行污浊低下。不羞污君:指不因为事奉德行污浊低下的君主而感到可耻。

进:指到朝廷做官。隐:隐蔽,遮蔽而使之不能显露。贤:指自身的德才。

遗佚(yì):遗弃不用。

厄(è):困厄,陷入困境。穷:困窘,不得志。悯:忧郁,郁闷。

由由然:愉悦的样子。去:离开。

虽:即使。袒(tǎn):脱衣露出上身。裼(xī):脱去外衣露出内衣或身体。裸裎(chéng):赤身露体。

焉:哪里,怎么。浼(měi):玷污。

鄙夫:狭隘浅陋的人。按:“鄙”本指偏僻的小邑,引申指固陋愚昧,见识短浅。宽:宽宏,指见识长远宽广。

薄夫:轻薄的人。按:“薄”指人的道德修养、才能见识等累积不够,因而表现为轻浮轻薄、不厚重、不诚挚。敦:惇厚纯朴,自然不虚伪。

和:和顺,平和。按:“和”本指声音相应,引申为和谐、调和、和顺等意思;对于人而言,不偏执、不极端,一切以适度为原则,中正平和,此类品性也称为和。

不过,孟子叙述伯夷为人时说:“诸侯虽有善其辞命而至者,不受也。不受也者,是亦不屑就已。”君主用动听的言辞请他出来做官,他不接受,因为他不屑于接近那些不符合他心中标准的君主。在叙述柳下惠为人处世时,孟子说:“援而止之而止。援而止之而止者,是亦不屑去已。”柳下惠与世俗之人相处,别人拉他留下,他就留下。在孟子看来,柳下惠内心里实际是不屑于离开而已,因为他有足够的自信,认为自己不会受到对方的感染。

孟子在比较了伯夷和柳下惠的品格、行为后评论道:“伯夷隘,柳下惠不恭。隘与不恭,君子不由也。”伯夷狭隘,柳下惠不严肃。无论是狭隘还是不严肃,都不是君子应当效仿的。

儒生的理解:责备于君,谓之忠

喜欢岂独无故请大家收藏:()岂独无故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