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76章 疮痍满城,新禾破土

公元前204年 汉·汉王四年 / 西楚·霸王四年 农历四月十二至十八

狄道城的晨雾里,飘着呛人的焦糊味。

城西的断墙下,李凌(20岁)蹲在一堆瓦砾前,指尖拂过一块烧焦的青砖。砖上还残留着半枚箭镞,锈迹斑斑,却像根刺般扎进他眼里。这是昨日最后一波匈奴冲锋时留下的,当时他站在北城门上,看着那枚箭镞擦着刘玥(昭武王妃)的发髻飞过,差点当场栽倒。

“王爷,西城墙的修补进度……”高顺(体质76,力量80)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几分犹豫。

李凌没回头,声音沙哑:“说。”

“工匠们说,城砖缺了三千块。石灰只剩半窑,黏合剂不够。若要赶在雨季前修好……”高顺喉结动了动,“至少还需半个月。”

李凌捏碎了手里的碎砖。指甲缝里渗出血丝,他却浑然不觉。狄道城的城墙,是汉武帝年间用青石条垒砌的,历经百年风雨不倒。可匈奴人的攻城槌砸了七天七夜,又放了那把火——如今城墙上全是焦黑的窟窿,像被剜去血肉的巨人躯体。

“去工坊。”他站起身,粗布战衣下摆沾着草屑,“让玄机把剩下的‘震天雷’壳子熔了,铸成砖。”

“王爷!”高顺急道,“那可是……”

“那可是能炸死匈奴人的宝贝?”李凌扯了扯嘴角,露出个苍白的笑,“再好的雷,炸不塌城墙,留着也是废铁。熔了,铸砖。用我的虎符调兵,把城南的旧砖窑全征了——我就不信,烧不出能挡胡骑的城墙!”

高顺张了张嘴,最终垂首应诺:“诺。”

城南,李玄机的工坊。

李玄机正蹲在熔炉前,往炉膛里添柴火。他脸上的黑灰还没洗干净,袖口烧出好几个洞,露出里面被血浸透的中衣。炉火烧得极旺,映得他眼底发亮。

“李叔!”学徒阿福跑进来,怀里抱着个陶瓮,“我从城外找了些……找了些糯米浆!”

李玄机猛地抬头:“糯米浆?!”

“在西边山坳的老槐树上!我爬了半宿,树洞里藏着半瓮!”阿福喘着气,将陶瓮放下,“听老猎户说,这东西掺在石灰里,黏合力能翻三倍!”

李玄机的手颤抖着捧起陶瓮。糯米浆的甜香混着柴火味钻进鼻腔,他突然想起二十年前,母亲在灶前熬糯米粥的模样。那时他还是个孩童,趴在灶台边,看母亲用木勺搅着锅,蒸汽模糊了她的眼睛。

“阿福,”他声音发颤,“去把玄甲卫的张校尉叫来。让他带三百人,守住山坳的入口——这糯米浆,是咱们的命!”

阿福用力点头,转身跑开。李玄机掀开炉盖,将糯米浆倒进熔炉旁的陶缸里。乳白色的浆汁遇热沸腾,散发出浓郁的甜香。他舀起一勺,淋在两块碎砖上——砖块瞬间黏合,比新烧的青砖还要结实。

“成了!”他喃喃道,“成了!”

行辕内室。

刘玥(魅力85,政治75,忠诚100)正用温水擦拭李凌的手。他的指节因长期握剑而变形,虎口处结着厚厚的茧,像老树的树皮。

“王爷,淳于先生说,伤兵营的温饱……”她声音轻得像叹息。

李凌闭了闭眼。伤兵营里,三百多个伤员挤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没有足够的被褥,没有足够的药材。昨天又有五个伤兵因为伤口感染去世,淳于意跪在草棚前,哭着说“这是我的错”。

“去库房。”他睁开眼,“把剩下的丝绸、棉布全拿出来。给伤兵做夹被。告诉他们……”他顿了顿,“告诉他们,等城墙修好,我就带他们去洮河钓鱼。”

刘玥的手顿了顿。她知道,库房里的丝绸是准备给汉王进贡的,棉布是留着给将士们做冬衣的。可她更知道,此刻没有什么比“希望”更重要。

“诺。”她轻轻应道,转身出去。

同日,匈奴大营。

休屠王(力量90,智力75)正坐在毡帐里,喝着马奶酒。面前的案几上,摆着半只烤羊,还有从狄道城抢来的金器、玉器。可他却没什么胃口——昨日那场雷火,烧了他三千匹战马,烧了他半座粮营,更烧了他“三个月破狄道”的狂妄。

“大王,”帐外传来斥候的声音,“狄道城的城墙……在修。”

休屠王猛地站起身,酒碗摔在地上:“修?!他们还有砖?!”

“是……是用雷壳熔的。”斥候跪在地上,“小的亲眼看见,他们把‘震天雷’的铁壳扔进熔炉,烧得通红,然后……铸成了砖。”

休屠王的眼角抽搐着。他想起昨日城头上的李凌,那个苍白如纸的年轻人,站在硝烟里,举着令旗喊“放雷”。他原以为那不过是困兽之斗,可现在看来——

“传令。”休屠王的声音冷得像冰,“撤!撤到洮水以北!告诉左贤王,狄道城有‘雷神’护着,碰不得!”

“大王,这……”副将有些犹豫。

“滚!”休屠王一脚踢翻案几,“再敢提攻城,老子砍了你的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四月中旬,狄道城的黄昏。

城墙上的修补工作仍在继续。工匠们用糯米浆黏合砖块,用桐油浸泡麻绳加固缝隙。李凌站在城头,看着夕阳把城墙染成金色。刘玥捧着一碗热粥走过来,粥里飘着野菜的清香。

“凌霄,喝点粥吧。”她将碗递到他嘴边。

李凌喝了一口,暖意从胃里蔓延到全身。他看向城下,士兵们正将最后一车糯米浆运上城墙。高顺在队伍最前面,脖子上挂着两块新铸的城砖,像挂着重重的勋章。

“玥儿,”他放下碗,“你说……等打完这仗,我们要做什么?”

刘玥愣住。她从未想过这个问题。从嫁给他那天起,她的世界里就只有“守城”“打仗”“活下去”。可此刻,夕阳照在她脸上,她突然看清了他的眼睛——那里面有疲惫,有伤痛,却还有光。

“我想……”她轻声道,“想在狄道城种一片桃林。春天开花,夏天结果。让孩子们在树下玩。”

李凌笑了。那是他受伤以来,第一次笑得这么轻松。他伸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透过粗糙的指腹传来:“好。等我伤好了,我们一起种。”

深夜,狄道城的篝火旁。

士兵们围坐在一起,啃着烤红薯。李玄机捧着一坛新酿的米酒,给每个人倒了一碗。酒是用水糯米酿的,味道清甜,带着淡淡的桂花香。

“来!喝!”高顺举起碗,“敬王爷!敬李叔!敬咱们狄道的英雄!”

“敬王爷!”

“敬李叔!”

“敬狄道!”

碗盏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李凌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的热闹,眼中泛起泪光。他想起三个月前,他躺在病榻上,听着城外的喊杀声,以为自己再也醒不过来。可现在,他活着,看着城墙修好,看着百姓欢笑,看着刘玥在他身边。

“兄弟们,”他举起碗,“等打完这仗,我带你们回家。回关中,回我们的老家。那里有我们的爹娘,有我们的妻儿,有我们的……”

他的声音哽咽了。他想说“有我们的未来”,可未来太遥远,远得他不敢想。

“王爷,”张嶷(体质75,力量78)拍着他的肩膀,“未来就在眼前。咱们守住了狄道,就守住了关中的门户。等汉王大军来了,咱们就能……”

“打跑匈奴!”士兵们齐声喊道。

喊声穿透夜空,传到城墙外。匈奴的哨兵缩在帐篷里,听着这震天的喊杀声,吓得直哆嗦。他们不知道,这座被他们围困了三个月的孤城,为何突然有了如此强的生命力。

四月二十日,狄道城的清晨。

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修复后的城墙上。新铸的城砖泛着青灰色的光泽,糯米浆的痕迹在阳光下若隐若现。李凌站在城头,看着城下的匈奴大营——已经空了。

“王爷,匈奴人撤了!”斥候的声音带着兴奋。

李凌点点头。他知道,匈奴人不会就此罢休,但至少,他们暂时退了。更重要的是,狄道城的军民,在这场生死之战中,凝聚成了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

“传令。”他声音平静,“将城墙上的‘震天雷’残骸收集起来,刻上‘昭武四年’四个字。等汉王大军来了,让他们看看——狄道城的骨头,比钢铁还硬!”

“诺!”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四年四月,祖凌公(20岁)苦守狄道,历经百日血战。公智计绝伦,以‘震天雷’退敌,以糯米浆铸城;刚毅果决,与军民同甘共苦,戒酒省粮;恩威并施,聚万民之心,凝千军之志。此役,王妃刘玥协理内外,李玄机献雷火之术,高顺、张嶷死战不退,万民归心,终护城全胜。祖凌公之名,自此威震河西,忠勇之誉,播于四海。”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四年春,匈奴寇陇西,围狄道。镇西将军凌率麾下坚守,屡挫胡锋。至四月,击退匈奴,斩首千余级,胡虏引退。帝闻之,遣使犒军,褒凌‘忠勇’,赐爵‘昭武侯’,增其食邑五百户。” (注:正史隐去“震天雷”“糯米浆铸城”等细节,但认可其战功)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帝微时,履凡历劫。魔胡围圣城(狄道),势若累卵,圣门将破。帝于病榻感信光示警,授雷火之术于圣侄玄机;显圣威,以‘天雷’退敌;彰圣德,聚民铸城,与民同甘。圣后刘玥贤德,圣将高顺、张嶷忠勇,万民归心,终护圣城不坠。此乃圣心感天,信光护佑之明证,紫霄帝业,于此昌隆。”

* 野史·楚汉秘闻·孤城雷火:“闻狄道被围日,城中粮绝水断,瘟疫横行,守军饥寒交迫,几近崩溃。然昭武王李凌虽病骨支离,智计过人,竟夜观星象,预判胡虏动向,遣张嶷夜袭胡营,烧其粮草;更亲制神雷(震天雷),于城下连环轰炸,胡虏骇退。后人有诗赞曰:‘病王守孤城,雷火破胡兵。糯米铸城日,万民一条心。’”

(第七十六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