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35章 审时度势,奇正相生

公元前189年 汉前少帝四年 农历九月末

虫达暴毙的消息,如同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在狄道城内外激起了滔天巨浪,其涟漪迅速扩散至战局的每一个角落。起初的震惊与难以置信过后,北地高层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极其复杂且微妙的局面。喜悦是必然的,敌酋毙命,意味着压在北地头顶最大的一座山崩塌了,持续近两月的血腥围城战看到了终结的曙光。然而,久经沙场、深谙权谋的靖王李凌,在短暂的激动后,迅速将情绪压入心底,陷入了更深沉的思虑。他深知,一个强大敌人的突然死亡,并非总是意味着危机的结束,有时反而可能预示着更凶险混乱的开端。虫达虽死,但其麾下数万大军犹在,刀剑依旧锋利。其子虫圭能否顺利掌控局面?王勇部将何去何从?朔方军是会因群龙无首而陷入内乱乃至溃散,还是会因仇恨或求生本能,在新主的催逼下,发动更疯狂、更不计代价的最后一搏,以期用攻破狄道来为其父帅报仇或稳定军心?这一切都是未知数。情报的真伪仍需最终确认,敌营内部的权力博弈和人心向背,更是迷雾重重。在这种关键节点,任何决策失误,都可能将即将到手的胜利拱手让人,甚至招致灭顶之灾。是继续稳守坚城,静观其变?还是主动出击,趁乱破敌?抑或双管齐下,在保持绝对防御的基础上,施展政治和军事上的组合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惊天变局?李凌的书房(兼作战室)内,灯火再次彻夜长明,一场关于北地命运的战略抉择,在沉默而紧张的气氛中展开。而这一次,年仅十岁的世子李玄业,因其近期的表现和特殊的身份,被允许列席这次至关重要的军议,虽然依旧只是旁听,但其存在本身,以及他随后提出的一项关键性质疑,却对最终的决策产生了微妙而重要的影响。

九月廿六,夜。书房内,炭火盆驱散着深秋的寒意,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凝重。靖王李凌端坐主位,面色沉静,看不出喜怒。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暂代高顺之职负责城防的将领赵破奴,以及几名核心校尉分坐两侧。年仅十岁的李玄业,穿着一身小小的深色袍服,安静地坐在父亲下首靠后的位置,努力挺直腰板,小脸上满是与年龄不符的严肃。他的目光在几位重臣和父亲之间悄悄移动,仔细聆听着每一句话。

“王爷,”公孙阙首先开口,语气带着压抑的兴奋与谨慎,“经过一日紧急核查,多方渠道印证,虫达死讯,八成以上为真!其麾下将领已知此事,虫圭正极力弹压,秘不发丧,但军心已显浮动。尤其是王勇部,因主将垂危,又闻虫达死讯,更是人心惶惶,已有小股军士溃逃之事发生。”

赵破奴接口道,声音洪亮:“王爷!此乃天赐良机!敌军主帅新丧,军心不稳,正是我军出击破敌的大好时机!末将愿率一支精锐,夜袭敌营,纵不能尽全功,也必可重创其军,迫其退兵!”

几名年轻气盛的校尉也纷纷附和,主张主动出击,一雪被困两月之耻。

周勃却持重地摇了摇头:“破奴将军稍安勿躁。敌酋虽死,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朔方军兵力仍数倍于我,且困兽犹斗,其势犹存。虫圭为稳固权位,很可能狗急跳墙,驱兵死战。我军若贸然出城,野战之中,胜负难料。一旦有失,狄道危矣!依老夫之见,当以静制动,谨守城池,待其内乱自生,或粮尽自退,方为上策。”

两种意见,代表了激进的冒险与稳妥的保守,各有道理,争执不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沉默不语的李凌。

李凌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目光深邃,缓缓道:“勃兄所言,老成谋国。破奴之议,勇气可嘉。然,战机稍纵即逝,固守待变,固然稳妥,却也可能错失重创敌军、一举解决西线大患的良机。反之,若出击不利,则前功尽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故此,本王以为,当取中道,奇正相合,方为万全。”

“王爷的意思是?”周勃和赵破奴同时问道。

“正者,乃勃兄之策。”李凌解释道,“狄道城防,万不可有丝毫松懈!各段城墙,需加倍警惕,严防敌军哀兵之势,垂死反扑。粮草军械,继续保障。此为我军根本,无论外界如何变化,自身不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那奇者为何?”赵破奴急切地问。

“奇者,便是子通先生与‘潜渊’计划的用武之地了!”李凌看向公孙阙,眼中精光一闪,“虫达之死,是危机,更是我离间分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绝佳机会!子通,你立即动用所有能动用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将水搅浑!”

他详细部署道:“第一,散播流言,内容要狠毒!要让朔方军上下皆知,虫达并非伤重不治,而是其子虫圭急于夺权,暗中下毒所致!更要传言,虫圭已与王勇副将密谋,欲在破城后,尽杀王勇部以吞其军!”

“第二,重点针对王勇部!令‘吴钩’小组全力活动,煽动其部将士对虫圭的恐惧与不满,若能策动其部将阵前倒戈或大规模溃逃,便是奇功一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三,设法与虫圭军中其他有实力的将领取得联系,许以重利,或暗示朝廷将追究虫达擅启边衅之罪,唯独赦免反正者,诱其内讧或归降!”

“第四,再次加派使者,携重礼密会河西休屠、浑邪首领,告之虫达死讯,请其加大在朔方西境的军事压力,做出大举东进姿态,迫使虫圭分兵,或加速其退兵决心!”

“此四策若成,则朔方军不攻自乱!”李凌斩钉截铁。

“王爷神机妙算!臣必竭尽全力!”公孙阙听得心潮澎湃,领命而去。

【系统提示:宿主在获得重大战略转折机遇时,保持极度冷静与理性,采取“以正合,以奇胜”的高明策略,将军事威慑、政治离间、外交施压有机结合,展现出卓越的战略布局能力与对复杂局面的精准把控… 宿主状态:于胜利曙光初现时头脑清醒,决策缜密,奇正并用,最大限度扩大战果,统治智慧臻于成熟…】

“破奴将军!”李凌又看向赵破奴。

“末将在!”

“奇策需正兵为基,亦需正兵策应!你即日起,挑选军中最为悍勇、精通夜战及游击之士卒,组成数支‘惊蛰’小队,每队百人,配以强弩火种。待子通先生流言起效,敌军人心浮动之时,趁夜潜出,不以歼敌为目的,专司袭扰!焚其粮草,惊其战马,狙其巡逻,尤其重点‘关照’王勇部营地,让其士卒夜不能寐,草木皆兵!要让他们觉得,留在此地,每多一刻,便离死亡更近一步!”

“末将得令!定让胡虏寝食难安!”赵破奴兴奋领命。

计议已定,众将纷纷领命而去,书房内只剩下李凌和周勃,以及安静旁听的李玄业。

周勃抚须叹道:“王爷思虑周详,奇正相生,老臣佩服。如此,我北地可稳坐钓鱼台矣。”

李凌微微颔首,目光却转向一直沉默的儿子:“业儿,今日所议,你有何看法?”

李玄业没想到父亲会突然问自己,愣了一下,小脸微红,站起身来,认真思索片刻,才谨慎地开口:“回父王,儿臣以为,父王与各位叔伯的计策极好。只是……只是儿臣有一事不明。”

“哦?但说无妨。”李凌鼓励道。

“父王派公孙先生散播流言,又让赵将军派兵夜袭,都是为了搅乱敌军,让其自乱。可是……若那虫圭被逼急了,明知是计,却为了稳固军心,反而集中所有兵力,不顾一切地来攻城,怎么办?他会不会觉得,只有迅速打下狄道,才能证明自己,才能压下所有流言和内乱?”李玄业仰着小脸,眼中带着一丝忧虑。

此言一出,李凌和周勃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这个问题,切中了一个潜在的风险要害!一个十岁的孩子,能想到这一层,实在难得。

李凌眼中露出赞许之色,走到儿子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业儿能想到此节,甚好!你所虑,正是用‘奇’之风险所在。故而,父王才将‘正’字放在首位,严令坚守。即便虫圭狗急跳墙,我凭坚城利弩,又何惧之有?况且,流言夜袭,是乱其心,削其势。若他真敢倾巢来攻,其军心已乱,士气已堕,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正可凭城挫其锐气,待其久攻不下,疲惫不堪时,或许正是我军出击,一举溃敌的良机!用兵之道,在于应变。我备有正兵,布下奇兵,便是为了应对各种可能。你要记住,为帅者,需有庙算之能,虑胜亦需虑败,料敌当从宽处。”

李玄业恍然大悟,认真点头:“儿臣明白了!多谢父王教诲!”

周勃也欣慰笑道:“世子天资聪颖,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战略既定,北地这台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公孙阙的情报网络全力开动,各种真真假假的消息,如同瘟疫般在朔方军营地中蔓延。赵破奴的“惊蛰”小队,如同暗夜中的毒牙,一次次撕咬着敌军紧绷的神经。狄道城墙之上,守军枕戈待旦,警惕地注视着对面敌营的每一点变化。而虫达的死讯,以及随之而来的流言蜚语和夜间袭扰,正在朔方军中发酵,一场巨大的风暴,已然在寂静之下酝酿。北地的九月末,在肃杀的秋意中,暗藏着决定命运的玄机。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四年秋,朔方都督虫达卒,子圭代领其众,靖王凌乘间纵反问,朔方军遂溃。”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四年九月末,凌公得虫达死讯,不矜不躁,定‘奇正’之策:外固城防,内行离间,遣死士扰敌,联河西为援。世子玄业与议,能虑敌困兽之斗,凌公深然之,备之愈谨。”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上帝闻酋毙,定奇正之谋,圣嗣参议,料敌先机,胜势已定。”

* 北地秘录·凌公定奇正策:“李凌闻虫达死,持重设谋,以正兵固守,以奇计乱敌,兼纳世子之言,防敌反扑,狄道胜券在握。”

(第三百三十五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