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325章 禾黍盈畴,雏凤谏言

公元前189年 汉前少帝四年 农历七月

七月,北地高原进入了夏秋之交。天气虽仍有余暑,但早晚已带上了明显的凉意,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广袤的田野在经历了紧张的夏收后,并未沉寂下来,反而以另一种姿态焕发着生机。冬小麦的秸秆大多已被收割或还田,裸露的土地经过短暂的休养,又被重新犁开,准备播种秋日的希望。而在那些春播的土地上,粟黍已然抽穗,沉甸甸的穗头在阳光下泛着青黄相接的光泽,预示着又一个丰收的季节。田间地头,农人们开始了秋播的准备工作,选种、施肥、平整土地,空气中混合着新翻泥土的芬芳和残留的麦秸气息。狄道城内,因夏收的圆满结束和府库的充盈,市面愈显繁荣,商旅往来不绝,百姓脸上多了几分踏实与安宁。边境线上,自六月下旬北地军进行大规模武装示威后,朔方王勇部变得更加谨慎,小规模摩擦虽未绝迹,但频率和强度都大为降低,呈现出一种脆弱的、暴风雨前的宁静。靖王李凌深知,这种平静很可能是暂时的,虫达秋后用兵的意图并未改变,当前的沉寂或许是在积蓄力量,或许是在等待更好的时机。因此,他并未因边境的暂时缓和而放松警惕,反而利用这段宝贵的间隙,一方面加紧督促秋播,进一步夯实北地的粮食基础,并着手规划一些长远的水利工程;另一方面,则继续深化“潜渊”计划的渗透,并密切关注着河西方向的动态,力求在西线彻底稳住阵脚。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世子李玄业年岁渐长(虚岁十一,周岁约十岁),李凌开始有意识地让他接触更为具体的政务,甚至鼓励他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一次,在关于一项水利工程的讨论中,年轻的世子竟出人意料地提出了一项颇具远见的建议,让李凌和周勃等重臣都为之侧目。

七月初十,靖王府议事厅。李凌召集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以及主管农事、工程的官员,商议秋播及水利建设事宜。世子李玄业亦奉命在旁聆听学习。

周勃首先禀报了秋播的准备情况:“王爷,今岁夏收丰稔,籽种充足,各地均已开始秋播前的整地施肥。若无特大天灾,秋播可于七月下旬全面展开,预计八月末可毕。只是……”

“勃兄但说无妨。”李凌示意。

“只是,去岁至今,雨水虽总体丰沛,但分布略有不均。湟水以北,尤其是靠近边境的几个县,如安故、勇士等地,去冬今春雨雪偏少,今夏虽有降雨,但蓄水不足,恐影响秋播出苗及后期生长。若秋冬再逢干旱,明岁收成恐受影响。”周勃面露忧色。

主管水利的司空掾史补充道:“王爷,周长史所言甚是。北地地势较高,灌溉多赖湟水及其支流,然现有渠陂多为前朝或民间自发修建,年久失修,且分布不均。若遇干旱,远离河道的田地便束手无策。下官以为,当趁此农闲,征发民夫,系统整修、疏浚现有渠道,并择要害之处,兴建新的陂塘,以资蓄水抗旱。”

李凌颔首,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个问题他早已关注。“司空所言,正合我意。整修旧渠,兴建新陂,确为长远之计。然,工程浩大,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且需统筹规划,不可盲目动工。勃兄,司空,你二人可立即着手,勘察地形,拟定一个详细的兴修水利方案,包括工程规模、所需民夫、钱粮预算、工期等,报我审定。”

“诺!”周勃与司空掾史齐声应命。

这时,一直在旁静静聆听的李玄业,忽然小声开口:“父王,儿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凌有些意外,温和地看向儿子:“业儿,但说无妨。今日议事,本就是让你学习的,有何想法,尽可直言。”

李玄业得到鼓励,清了清嗓子,虽然仍带稚气,但语气却颇为认真:“儿臣方才听周世伯与司空大人言及水利之事,想到曾在《禹贡》中读到,大禹治水,非仅堵截,更重疏导。我北地兴修水利,固是好事。然,儿臣以为,或可……可效仿先秦郑国渠之故事?”

“郑国渠?”李凌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周勃和公孙阙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郑国渠是战国末年秦国修建的大型灌溉工程,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本意是消耗秦国国力,却反而使关中成为沃野,增强了秦国实力。

“正是。”李玄业见父亲没有斥责,胆子大了些,继续说道,“儿臣以为,修渠筑陂,若能兼顾灌溉与……与戍边,岂不更好?譬如,在临近朔方边境的一些要害之地,兴修水利时,可否有意将渠道走向设计得曲折一些,或利用地势营造水泽?平日可蓄水灌田,若遇敌军来犯,或可放水阻敌,或可使其骑兵行动不便?如此,一举两得。”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安静下来。周勃与公孙阙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异。这个想法,将民生工程与军事防御相结合,颇具巧思,绝非一个十岁孩童轻易能想到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李凌看着儿子,心中亦是波澜微动。他没想到李玄业不仅能联想到经典,还能提出如此具有实用性和战略眼光的建议。这已不仅仅是聪慧,更显示出一种开始萌芽的战略思维。

【系统提示:继承人在政务观摩中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洞察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将经典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提出具有战略价值的建议,显示出卓越的培养潜力… 宿主状态:对继承人的培养初见成效,欣慰于其成长,同时更注重引导其将想法落于实处的能力…】

“业儿此议,颇有见地。”李凌压下心中喜悦,面色平静地肯定道,“水利与兵事结合,古已有之,确可收奇效。然,具体如何实施,需详加筹划。例如,水势控制、地形利用、工程成本与军事效益的权衡,皆需专业人士仔细勘测计算。勃兄,司空,在制定水利方案时,可将世子此议纳入考量,对边境沿线特别是可能成为敌军通道的区域,重点勘察,看看有无实施的可能性与价值。”

“世子殿下聪慧过人,臣等佩服!”周勃由衷赞道,“此议若成,不仅利农,更是巩固边防的一着妙棋。臣与司空定当仔细研究。”

司空掾史也连忙道:“下官谨记王爷、世子殿下教诲,定在勘察设计中充分考虑军事用途。”

李玄业见自己的建议得到父亲和重臣的肯定,小脸上泛起兴奋的红晕,但努力保持着镇定。

李凌微微点头,对儿子的表现感到满意,但也不忘提醒:“业儿能思及此,甚好。然,为政者,提出想法易,将其变为可行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则难。今后要多向周世伯、司空大人等实务之臣请教,知其然,更须知其所以然。”

“儿臣谨遵父王教诲!”李玄业恭敬应答。

议事结束后,公孙阙留下,向李凌密报“潜渊”计划的最新进展。

“王爷,‘吴钩’小组汇报,王勇部因粮草不继、士气低落,加之我军持续施压,内部怨声载道。王勇几次向虫达求援、索要粮饷,皆被虫达以各种理由推脱或削减,二人几近公开争吵。‘鱼肠’小组则设法接触到一些朔方都督府的中下层官吏,听闻虫达近日频繁派遣心腹前往太原,甚至长安,似在多方活动,意图不明。”

李凌沉吟道:“虫达老贼,所图非小。他一面积极备战,一面在朝中活动,无非是想争取支持,或为开战寻找借口,或为战后争取利益。继续严密监视。至于王勇……其部愈是困窘,则离间之计愈易成功。令‘吴钩’加紧运作,若能策反其一部,或令其内部生变,则虫达如断一臂。”

“臣明白。还有一事,浑邪部首领也已派其子为使,抵达狄道,回应王爷调解之意。休屠、浑邪两部使者皆已到位,王爷看何时安排三方会谈?”

“时机已到。”李凌决断道,“就在三日后,于王府偏厅举行。子通先生,你负责安排,务必彰显我主持公道之姿态,但要让他们明白,谁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宰。”

“诺!”

七月的北地,在禾黍盈畴的希望中,继续着它有条不紊的运转。秋播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一项可能融合了军事战略的新水利计划开始酝酿。世子的惊人谏言,如同在这平静的湖面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预示着新一代的成长。而在东西两线,与朔方的暗战和对河西的怀柔,都在悄然而坚定地推进着。李凌站在王府的高台上,眺望着远方,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就在不远的秋天。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前少帝纪:“(前少帝)四年秋,北地靖王凌议修水利,世子玄业献策,兼利农戍,众咸称善。”

* 家族史·始祖本纪:“前少帝四年七月,凌公议秋播水利,世子玄业(时虚岁十一)建言效郑国渠故事,融水利于戍边,众皆惊其早慧。凌公嘉纳之,令周勃等详议。潜渊谍报知朔方内隙加深,河西两部使至,和议事启。”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圣嗣颖悟,献策利国,上帝悦而纳之,圣业有继。”

* 北地秘录·世子献水利策:“李玄业年幼议政,献‘水利戍边’之策,见识卓越,李凌与周勃等深以为然,北地后继有人。”

(第三百二十五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