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77章 丰稔固基,变局将临

公元前194年 汉高后四年 农历八月至九月

北地的八月,天高云淡,秋风送爽。广袤的原野上,金黄取代了翠绿,沉甸甸的粟穗黍穗在风中摇曳,形成一片丰收的海洋。狄道城外,通往各处的官道上,车马络绎不绝,满载着新收的谷物,运往郡县的大小粮仓。田间地头,农人们挥汗如雨,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收获着一年辛勤劳作的成果。靖王李凌推行的“秋课”大计,恰与这丰收时节同步,使得北地郡上下,沉浸在一片繁忙而又充满希望的景象之中。外有长安变机初显,内有秋粮丰稔在望,历经数年艰难经营的北地,似乎正迎来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八月初,秋收全面展开。郡府长史周勃坐镇狄道,统筹调度,各曹署吏员分赴各县,督导收割、征收赋税、入库仓储。得益于去岁以来的水利兴修、农技推广以及相对风调雨顺,“靖边三策”中的“固本策”成效卓着,今岁秋收的丰稔程度,甚至超过了去岁。初步统计的数据不断报来,显示郡内仓廪入库粮食将远超定额,不仅足以支付来年官俸军饷、抚恤赏赐,更有大量盈余可用于储备和进一步投入再生产。狄道城内的大仓率先堆满,随后各县城仓也陆续告盈。周勃下令,立即启用去岁规划、今岁增建的数处隐蔽“义仓”,将部分新粮转入其中,以备非常之需。府库的充实,极大地增强了北地郡应对任何潜在风险的物质底气。

“王爷,天佑北地,今岁又获丰稔!”周勃难掩兴奋地向李凌禀报,“各县赋税征收顺利,仓廪充盈,百姓家有余粮,人心安定。此乃推行‘固本策’以来,最大之实效!”

李凌仔细审阅着汇总的账册,脸上露出了欣慰而沉稳的笑容:“勃兄辛苦,此乃我北地军民同心,天道酬勤之果。然,丰收之后,尤需谨慎。仓储管理,防火防潮防鼠患,乃重中之重;赋税征收,须严格依制,绝不可盘剥百姓,徒增怨言;余粮调配,用于储积、赈贷抑或流通,需有长远规划。尤其要保障军需及孤寡抚恤,此乃稳定之本,绝不可有失。”

“臣明白!已严令各仓增派人手,加强巡查;赋税征收,由户曹严格监督;余粮调配方案,正与诸曹会商,不日即可呈报王爷审定。”周勃肃然应道。丰收的喜悦,并未冲淡李凌居安思危的警惕。

【系统提示:宿主“固本策”迎来重大成果,资源储备达到新高,统治的物质基础得到空前巩固,应对变局能力显着增强… 宿主状态:于丰收中保持清醒,关注资源分配与风险管理,将利好转化为长期战略优势,展现其稳健务实的统治风格…】

与此同时,“秋课”大计的考核工作也在秋收的背景下深入推进。由公孙阙总责的考课小组,将秋收的组织、赋税的征收、仓廪的管理等具体工作,也纳入了对各县令、蔷夫及相关吏员的考核范围。实干与考核相结合,使得此次“秋课”更具实效性。一批治理有方、催科得力的官吏脱颖而出,记录在案,等待擢升;同时也暴露出个别地区在仓储管理、赋税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被责令限期整改。整个北地的官僚体系,在丰富的实践和严格的考核双重作用下,效率与规范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学吏馆方面,首批接受“急训班”深造的学员,已在秋收和“秋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通晓律令、精于算学的特长,在文书处理、账目核算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公孙阙趁热打铁,扩大了招生规模,并增设了“仓廪管理”、“边市贸易”等更具针对性的实务课程。李凌亲自前往学吏馆,对师生们予以勉励,强调“通晓实务,方为良吏”,北地未来之兴,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为北地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边境方面,秋高气爽,正是游牧活动频繁的时节。然而,剧孟的斥候持续回报,匈奴左贤王部的内乱有愈演愈烈之势,几个大部落为争夺草场和人口相互攻伐,无暇南顾。边境地带出现了少有的宁静。灌婴的骑兵巡逻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也适当减少了出击频率,以休养马力。但对朔方都督府王勇部的监视,却丝毫未敢放松。高顺严格执行外松内紧的策略,北地军表面维持正常戍守,暗地里则利用秋收后的相对闲暇,加强了对应急预案的演练和装备的维护保养。

互市方面,随着秋收完成,北地有了更多的粮食可供交易。在官府的严格管控下,与烧当羌等部的边境互市在野狐泉等地有序恢复。汉地的粮食、布帛、盐茶等物,换取羌胡的马匹、牛羊、皮毛,双方各取所需。公孙阙制定的互市管理章程发挥了作用,交易过程较为规范,纠纷减少。有限的边境贸易,不仅带来了经济收益,也维持了与周边羌胡的相对和睦关系。

九月重阳,佳节又至。北地迎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丰年,狄道城内举行了比去岁更为隆重的庆祝活动。郡府赐下酒肉,犒劳官吏将士,并与民同乐。市井之间,熙熙攘攘,商贩叫卖之声不绝于耳,流民安置点也少见饥馑之色,整个北地呈现出一种劫后重生、欣欣向荣的气象。靖王府内,也设了家宴。李凌与刘玥对坐,看着日渐长大的李玄业和李玄承,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希望。家庭的温馨,成为他在复杂政局中重要的慰藉和力量源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然而,就在这片丰收祥和的气氛之下,一则来自长安的绝密消息,由公孙阙亲自呈送到了李凌案头。消息来源极其隐秘,内容却石破天惊:皇太后吕雉的病况,比外界传闻的更为严重,已近月未能视事,朝廷政务实际上由吕产、吕禄等吕氏子侄把持。皇帝刘盈虽未直接掌权,但其身边聚集的旧臣势力有所抬头,与吕氏集团的摩擦日渐公开化。长安城中,流言四起,人心浮动,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正在蔓延。

李凌阅罢密报,久久不语。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秋夜皎洁的明月,心中波澜起伏。吕后病重,中央权力出现真空和争夺,这无疑是他一直等待的“大变局”。这个机会,远比之前预想的要来得更快,也更剧烈。

“勃兄,子通先生,”李凌转过身,面色凝重,“长安剧变,恐在眼前。吕后若有不测,朝廷必有一番动荡。此于我北地,既是机遇,亦是巨大的风险。”

周勃沉声道:“王爷,此刻我北地刚获丰稔,内部经‘秋课’整顿,吏治军备皆有提升,正是根基最为稳固之时。当此变局,我等着眼点,首在‘自固’。无论长安谁胜谁负,我北地拥兵粮足,治理井井有条,稳守边陲,便是最大的资本。”

公孙阙补充道:“然,亦需未雨绸缪。长安若乱,则朔方都督虫达之态度,至关重要。需加派人手,密切监视其动向。此外,是否……可与朝中某些与吕氏不睦、且对王爷无恶意的重臣,建立极其隐秘的联系,以备不时之需?”

李凌沉吟片刻,决断道:“二位所言甚是。当下之策,仍以‘静观其变,固本自强’为主。北地内部,秋收后续事宜,需尽快妥善处理,仓廪务必固若金汤。军备不可松懈,尤其要防范他人趁乱觊觎。对外,一切如常,对朝廷依旧恭顺,对朔方依旧警惕。至于长安……可令我们的人,加倍留意各方动向,尤其是与太尉周勃(灌婴侯)、丞相陈平等可能持重之臣的消息。然,绝不可主动联络,以免引火烧身。一切,待局势明朗再说。”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切记,愈是变局将至,愈要沉得住气。我北地能否在这场风暴中屹立不倒,甚至有所作为,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实力和定力。”

秋深了,北地的夜晚已有了寒意。丰稔的喜悦与长安变局的阴影,交织在一起。李凌知道,一个时代或许即将结束,另一个充满未知与挑战的时代即将开启。北地这艘船,在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后,终于要驶入真正的大洋,迎接那即将到来的、决定命运的风浪。

【史料记载】

*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四年秋,北地大穰,靖王凌仓廪实,边备修。”

* 家族史·始祖本纪:“高后四年**月,北地秋收丰稔,仓廪大增,凌公令周勃善储粮,安民心。‘秋课’大计深入推进,吏治军备见功。时得长安密报,吕后病重,朝政为吕氏子侄所掌,帝侧旧臣势起,变局将临。公召周勃、公孙阙议,定‘静观其变,固本自强’之策,内稳丰硕之果,外谨非常之变。”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高后四年秋,圣域再获丰稔,圣基益固。闻吕后疾笃,圣朝将乱,上帝令稳内谨外,以待天时。”

* 北地秘录·凌公丰年待变:“北地又丰,李凌固仓廪,肃内政。闻吕后病危,长安将乱,凌公沉静以待,北地根基愈深。”

(第二百七十七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