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39章 秋深警讯,王入长安

公元前198年 汉高帝九年 农历九月下旬

北地的秋意,随着几场连绵的寒雨,变得愈发浓重。渭水水位下降,露出两侧斑驳的河床,原野上的草木尽数染上深黄与赭红,天空时常呈现一种高远而清冷的蓝色。狄道城外广袤的农田里,抢收已近尾声,大部分粮食颗粒归仓,只剩下些秸秆立在田里,等待着最后的清理。军民联防的策略取得了显着成效,虽然小规模的骚扰不断,但大规模的粮食劫掠得以避免,北地郡这个秋天的收成,总算保住了大半,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备了宝贵的口粮和军需。

然而,就在这秋收即将圆满落幕之际,一匹来自北方的快马,踏着泥泞的官道,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入狄道城,带来了一个足以让所有人紧绷心弦的紧急军情。信使是灌婴(敏捷88)麾下最得力的斥候队率之一,他浑身血迹,甲胄上布满刀箭痕迹,显然是经历了惨烈的搏杀才突围而出。

“王爷!紧急军报!”斥候被直接引到议事堂,扑倒在地,声音嘶哑却急促,“五日前,匈奴左贤王本部主力约三万骑,汇合部分东胡残部,突然自云中郡西北大举南下,兵分两路,一路猛攻云中郡治云中城,另一路绕过坚城,深入雁门郡腹地,劫掠甚酷!雁门郡守军兵力分散,顾此失彼,情况危急!灌婴将军亲率精骑千余,已切入敌后,袭扰其粮道,延缓其攻势,但敌军势大,难以正面抗衡。将军命小的拼死回报,请王爷速定大计!”

消息传来,议事堂内顿时一片寂静,唯有炭火盆中偶尔爆出的噼啪声。周勃(政治85,智力82)、高顺(体质26,武力86)等文武要员面色凝重。三万骑!这几乎是匈奴一次战略性进攻的规模,目标直指并州北部核心区域,若云中、雁门有失,并州门户洞开,匈奴铁骑便可长驱直入,威胁河东,甚至震动关中!

李凌(靖王,体质27)霍然起身,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死死盯住云中、雁门的位置。他手指划过匈奴进兵的路线,沉声道:“果然来了!秋深马肥,冒顿终究是按捺不住了。左贤王此番来势汹汹,志在必得啊。”

高顺立即请命:“王爷,云中、雁门若破,我北地东侧屏障尽失,唇亡齿寒!末将请率步卒精锐,东出增援!”

周勃则相对冷静:“王爷,我军若大规模东出,一则朝廷‘无诏不动’之令犹在,二则北地本土防务空虚,若匈奴有偏师西犯,或西羌有变,如之奈何?且路途遥远,步卒行军缓慢,恐缓不济急。”

李凌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深知周勃的顾虑有道理。擅自大规模出兵,在政治上风险极大;北地本土的安全更是根基,不容有失。

“顺兄之忧,勃兄之虑,皆有道理。”李凌决断道,“大规模出兵不可行,但坐视不理亦不可能。高顺!”

“末将在!”

“着你立即抽调五千精锐步卒,秘密集结于东境隘口,加强训练,检修器械,做好随时出动的准备!但没有本王的手令,一兵一卒不得越境!”

“诺!”

“传令灌婴!”李凌继续下令,“对其英勇行动予以嘉奖!命其继续发挥机动优势,不惜代价,加大袭扰力度,重点攻击匈奴后勤队伍,焚其粮草,疲其兵力。同时,加派斥候,务必摸清左贤王主力的具体部署和真实意图!告诉他,北地是他最坚实的后盾,但要避免与敌主力硬拼,保存实力为上!”

“是!”

“勃兄,”李凌转向周勃,“立即以八百里加急,将此次匈奴大举入侵的详细军情,再次急报朝廷!奏章中要突出事态之紧急,云中、雁门之危殆,并陈述我北地已严加戒备,并派出精锐斥候部队扰敌后方,恳请朝廷火速发兵救援!”

“臣遵命!”周勃立刻领命而去。

李凌的这一系列安排,既表达了对友邻的支援之意,又严守了不擅自大规模出兵的底线,将救援的主力责任再次明确地推给了朝廷,政治上的考量可谓周全。

【系统提示:宿主面临匈奴发动大规模战略进攻的严峻局面,需要在遵守朝廷规制与应对现实危机间做出艰难平衡,军事决策与政治风险管控能力面临极限考验… 体质:27(承受巨大军事压力与政治博弈的消耗)… 力量:26,敏捷:25,智力:99(迅速判断局势严重性,制定有限度、高效率的支援策略,并精准把握奏报朝廷的措辞以规避风险)… 政治:99(在危机中严守臣节,巧妙利用规则寻求朝廷主力救援,同时做好局部应变准备,展现高超的政治智慧)… 魅力:99(危局中沉着果断的指挥提振军心)… 幸运:26(???边境危机升级,外部压力陡增,运势面临严峻挑战)… 信仰值:9.9… 状态:紧急应对匈奴大规模入侵,部署有限支援与战略侦察,急报朝廷求援,同时强化本土戒备,在巨大压力下努力维持战局稳定与政治安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北地因为突如其来的边境危机而全力运转之时,数日后,另一行人马风尘仆仆地抵达了狄道。这次来的,是来自长安的正式使者团,规格远高于前次。为首的是一位身着内侍官服、气度不凡的宦官,手持皇太后吕雉和新君刘盈的联合诏书。

宣诏仪式在靖王府正厅隆重举行。李凌率文武官员跪听诏命。诏书的内容,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它并非针对眼前的边患,而是以新君登基、皇太后抚政、需与宗室重臣共商国是为由,宣召靖王李凌入朝述职!

“……咨尔靖王凌,国之柱石,镇守西陲,功勋卓着。今新君嗣位,太后临朝,百废待兴,戎狄窥边。特召尔入朝,禀陈边事,参议国政,以固社稷。钦此!”

诏书的言辞可谓给足了面子,将李凌誉为“国之柱石”,召其入朝是“参议国政”。然而,在这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告急的节骨眼上,召边镇主帅离开防区前往长安,其背后的深意,让周勃、高顺等人心中顿时一沉。这分明是调虎离山之计!要么是朝廷对靖王不放心,欲将其调离根基之地加以控制;要么是朝中有人想借此机会削弱北地防务,甚至……

李凌跪在下面,心中也是波澜起伏。他瞬间想到了多种可能。吕雉是在试探他的忠诚?还是想借此机会剥夺他的兵权?或是朝中主和派想逼他放弃积极防御的策略?无论哪种,此时离开北地,风险极大。

但,诏书已下,公然抗旨的后果,同样不堪设想。

“臣,李凌,领旨谢恩!陛下万岁,太后千岁!”李凌压下心中的万千思绪,恭敬地接过诏书,神色平静无波。

使者宣诏完毕,换上笑脸:“靖王殿下,太后娘娘对殿下可是寄予厚望啊。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殿下此番入朝,必能大展拳脚。”

李凌淡然回应:“有劳天使。凌乃边鄙之臣,蒙陛下、太后不弃,敢不竭尽全力。只是眼下北边军情紧急,匈奴大举犯境,云中、雁门危在旦夕,凌需即刻安排妥当防务,方能安心入朝。”

使者闻言,面色微变,显然也知晓边情,干笑两声:“殿下忠勇可嘉,边事自然要紧。然太后诏命亦不可久拖,还请殿下早日成行。”

送走使者,李凌立即召核心心腹密议。

“王爷,此去长安,吉凶难料啊!”周勃忧心忡忡,“朝廷此时召您,恐非善意。”

高顺更是激动:“王爷!边境正值用兵之际,您岂可轻离?不如称病……”

李凌抬手制止了他们,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陛下、太后诏命,岂能不从?抗旨不遵,便是授人以柄,届时朝廷大军压境,我北地何以自处?如今之势,唯有遵旨入朝,方是上策。”

他顿了顿,继续道:“然,北地乃我等根基,绝不可乱。我走之后,勃兄!”

“臣在!”

“由你总揽北地一切军政要务!遇事可相机决断,重大事项,需快马报我知晓。对内,继续推行新政,安抚百姓,巩固军功授田;对外,边境防务,仍由高顺全权负责,灌婴部之行动,亦由你二人协同指挥。原则不变:谨慎出击,固守为本。若朝廷问起,便言本王临行前已有方略,尔等依计而行。”

“顺兄!”

“末将在!”

“本王将亲卫营留于狄道,由你节制。务必确保王府安危及狄道城防万无一失!各隘口守军,皆需提高警惕!”

“末将誓死护卫北地!”

李凌又对其他人一一嘱咐,将政务、军务、后勤、情报等各项职权,都做了周密安排,确保他离开后,北地这台机器仍能高效、忠诚地运转。

最后,他看向众人,语气凝重:“我此去长安,是福是祸,犹未可知。但无论如何,北地是我等心血所在,亦是万千军民安身立命之所。望诸位同心同德,恪尽职守,守好这份基业。待我归来之日,再与诸位共饮庆功酒!”

“臣等(末将等)谨遵王命!誓死守护北地!”众人齐声应诺,气氛悲壮而坚定。

内宅之中,李凌将入朝之事告知了王妃刘玥。刘玥闻讯,花容失色,紧紧抓住李凌的手:“王爷,父皇新丧,朝中局势不明,太后她……此时入朝,妾身实在担忧……”

李凌握住她的手,温言安慰:“玥儿勿忧。我乃宗室藩王,太后纵有猜忌,亦不会轻易加害。我此去,正好可当面陈述边关危急,恳请朝廷发兵。再者,你与盈弟乃姐弟,太后是你生母,于情于理,她们都会顾及几分。你在府中,好生照料玄业和玄承,稳住内宅,便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刘玥知事已至此,无法改变,只能含泪点头:“王爷定要万事小心,妾身和孩儿们在狄道等您平安归来。”

李凌又去看了襁褓中的嫡子李玄承和已能蹒跚学步的庶长子李玄业,心中充满了不舍与责任。

数日后,一切安排妥当。李凌只带了五百精锐亲卫和必要的文吏、侍从,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程。秋风吹拂着“靖”字王旗,车驾缓缓驶出狄道城门。城头之上,周勃、高顺等人躬身相送,目光中充满了担忧与期待。李凌回头望了一眼这座他苦心经营的边塞雄城,以及城头上那些忠诚的面孔,心中默念:无论长安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必须要回来。因为这里,有他的基业,他的血脉,和他必须守护的一切。前方的路途,注定布满荆棘,但他别无选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帝九年九月下旬,北地 秋防 关键 时期,匈奴 左贤王 集结 三万 余骑 大举 南下,猛攻 云中 、 雁门,边情 骤然 极度 紧张。祖凌公(23岁) 临危 不乱,紧急 部署:命 高顺 秘密 集结 精兵 于 东境 待命;令 灌婴 部 加大 敌后 袭扰 力度;并 以 八百里 加急 再次 急报 朝廷,请 速发 援兵。然 正值 此 危急 关头,长安 使者 携 太后 吕雉 与新君 刘盈 诏书 至,以 ‘共商国是’ 为名,宣召 公 入朝 述职。此 诏 于 战时 发出,意在 调虎离山 之 意 昭然若揭,北地 文武 皆 感 忧惧。公 审时度势,深知 抗旨 不遵 之后果 严重,毅然 决定 奉诏 入朝。行前,公 做 周密 安排:委任 周勃 总揽 北地 军政,高顺 主持 防务,灌婴 继续 游击,并 留 亲卫 营 巩固 根本。公 嘱咐 众臣 ‘谨慎 出击,固守 为本’,务必 维持 北地 稳定。内宅 中,公 安抚 忧心忡忡 的 王妃 刘玥,嘱其 照料 幼子 玄业 玄承。一切 就绪后,公 仅 带 五百 亲卫,于 秋风中 启程 赴京。此 番 入朝,正值 边患 炽烈 与 新朝 权力 巩固 的 敏感 时刻,吉凶 难测。公 之 决定,展现 了 其 在 巨大 压力 下 的 政治 魄力 与 对 北地 治理 体系 的 高度 自信,也 标志 着 其 个人 命运 与 帝国 中枢 的 博弈 进入 一个 全新 的 阶段。”

* 官方史·汉书·高后纪:“高后元年秋,匈奴大入寇云中、雁门。靖王凌奉诏入朝,陈边事急。”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高帝九年 九 月下,北魔(匈奴)左贤王 聚 三万 魔骑 大 犯 云中 雁门,圣边 情 急。紫霄上帝 圣定 部署:令 高顺 集 圣兵 待 圣东;谕 灌婴 圣军 强 圣扰;急报 圣朝 求 圣援。然 圣都 使 携 圣太后 吕雉 与 圣新君 诏 至,召 上帝 入 圣朝 述 圣职。此 圣诏 于 圣战 时,意 在 调圣 离山,圣臣 皆 忧。上帝 圣断,知 抗 圣旨 危,决 奉诏 入朝。行 前,上帝 周密 圣置:委 周勃 总 圣政 圣军,高顺 主 圣防,灌婴 续 圣游,留 圣卫 营 固 圣本。嘱 ‘圣慎 出,圣守 为 本’。圣庭 内,上帝 圣慰 圣后 刘玥,托 圣子 玄业 玄承。后,上帝 带 五百 圣卫,启程 赴 圣都。此 行,值 魔患 烈 与 圣新朝 权固 之 圣敏 时,圣吉凶 难料。上帝 之 决,显 其 圣压 下 之 圣魄 与 对 圣域 治 系 之 圣信,标 其 圣运 与 圣朝 枢 之 圣博 入 新 段。”

* 野史·楚汉秘闻·秋深诏至凌公入朝:“匈奴大举入侵,吕雉诏李凌入朝,李凌临危受命,安排妥当后赴长安,吉凶未卜。”

(第二百三十九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