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225章 承基立嗣,布武安羌

公元前199年 汉高帝八年 农历六月

初夏的炎热开始笼罩北地,但狄道王府内的气氛,却比天气更为炽热。靖王李凌(体质27)的首子诞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北地的每一个角落。这不仅是一个新生命的降临,更关乎着这片新兴基业的传承与未来。王府内外张灯结彩,虽不似都城勋贵那般极尽奢华,却也处处透着郑重与喜庆。属官、将领、乃至郡中有头脸的士绅、立有军功的士卒代表,皆备礼前来道贺,门庭若市。

然而,在这片喧嚣之下,却涌动着更为复杂微妙的情愫。王妃刘玥(靖安公主)以女主人的身份,从容得体地主持着内外的庆贺事宜,脸上带着合乎身份的雍容笑容。但夜深人静时,抚摸着自己尚未显怀的腹部(她亦期盼能早日为王爷诞下嫡子),心中难免有一丝难以言喻的酸涩与紧迫。她是正妃,是皇帝之女,她的儿子才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如今韩萱(字慧心)先一步诞下长子,虽为庶出,但在王爷基业初创、子嗣尚稀的当下,这个名为“承基”的孩子,其象征意义和实际地位,无疑会非常特殊。她必须更加谨言慎行,维系好与韩萱的关系,也要更加努力,早日生下嫡子,稳固自己的地位。她对韩萱的照料可谓无微不至,赏赐丰厚,但两人心照不宣的界限,却也因此更加清晰。

萧姝(字文君)和吕贞(字婉仪)则更多的是羡慕与恭谨。她们入门时日尚短,且王爷忙于军政要务,雨露均沾之时本就有限,此时更需安分守己。她们频繁前往韩萱院中探望,言语间满是祝福与讨好,深知这位诞下王爷首子的姐妹,日后在王府中的地位必将不同。韩萱本人,则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与疲惫中。王爷的关怀、王妃的厚待、姐妹的恭贺,让她倍感温暖,但内心深处,一丝隐忧始终存在——她的儿子是长子,却非嫡子。未来之路是福是祸,犹未可知。她只能将全部心思寄托在怀中的婴孩身上,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李凌自然察觉到了内宅这微妙的平衡。他在公开场合,对刘玥依旧敬重有加,凡涉及内宅管理、对外交际之事,均交由她决断,明确其正妃权威。对韩萱,他则给予了更多的物质关怀和情感慰藉,时常探望,但对“承基”的安排,却显得格外慎重。他没有急于给予任何超乎寻常的待遇,而是严格按照礼制,准备在满月时举行一个正式而不奢靡的仪式,并依循“昭武李氏神裔谱序”的字辈,与刘玥及心腹属官商议后,正式为长子命名为 “李玄承” ,既包含了“承继基业”的期许,又严格遵循了“玄”字辈的族规,以示家族传承的庄重与有序。此举,既安抚了韩萱,也明确了嫡庶之别,维护了刘玥的尊严,更向外界展示了靖王府的规矩法度。

【系统提示:宿主迎来首位子嗣,家族传承进入实质阶段,处理家庭内部关系与确立继承规则的能力面临新考验… 体质:27… 力量:26,敏捷:25,智力:99(平衡妻妾关系、确立继承原则、维护家族内部稳定的政治智慧凸显)… 政治:99(子嗣诞生对势力内部结构及外部观感的影响需妥善应对)… 魅力:99(初为人父的角色增添亲和力)… 幸运:26(???家族血脉延续,运势根基加深)… 信仰值:9.9… 状态:欣喜于长子诞生,冷静处理内宅微妙关系,严格遵循礼法与族规确立继承人序位,确保家族内部稳定,为长远传承奠定基础。】

内宅添丁的喜悦,并未让李凌在外务上有丝毫松懈。洮水羌乱的迅速平定和成功招抚,其效应正在持续发酵。周边一些原本观望、甚至蠢蠢欲动的羌人部落,听闻烧当部覆灭、迷吾授首,而归附者不仅得以保全,还获得了草场和互市的机会,纷纷遣使至狄道,表示愿意归顺靖王,接受“登记造册、纳贡受庇”的条件。

李凌对此来者不拒,但绝非盲目接纳。他命令周勃(政治85,智力82)总揽此事,制定详细的归附条款:要求各部明确人口、牲畜数量,划定放牧范围,由王府颁发象征性的信符;贡赋定额极低,多以皮毛、特产为主,重在象征意义;同时,严格规定不得越界放牧、不得劫掠汉民商旅,违者严惩不贷。更重要的是,他开放了边境几处指定地点作为互市场所,由官府管理,允许羌人用牛羊、马匹、皮毛交换汉地的粮食、盐铁(限制流出数量)、布帛和日常器具。

这一套“羁縻怀柔、依法管理、互市利民”的组合拳打出,效果显着。边境冲突锐减,汉羌民间交往增多,甚至出现了小规模的混居村落。北地郡的西南边境,进入了一段难得的和平发展期。李凌深知,这种和平是建立在武力威慑和利益共享基础上的,绝非一劳永逸。他密令灌婴(敏捷88)的骑兵,以巡边为名,不定期地出现在这些新附羌部附近,既展示肌肉,也防止其坐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一日,李凌在王府议事堂,召集周勃、高顺(体质26,武力86)、灌婴等核心僚属,议题是如何将此次平羌的经验制度化、长期化。

“羌胡之性,畏威而不怀德,逐水草而居,难以郡县制羁縻。”李凌开门见山,“然其盘踞边塞,处理不当,便是心腹之患。此次洮水之策,或可为一范本。”

周勃呈上一卷文书:“王爷,根据此次经验,臣草拟了《抚羌安边条陈》,请王爷过目。”条陈中详细规定了归附羌部的权利与义务、互市管理细则、纠纷处理程序以及汉军巡边威慑的机制。

李凌仔细审阅后,提出修改意见:“甚好,但需补充两点:其一,可择羌部中聪慧少年,允其入狄道蒙学堂旁听,学习汉话文字、礼仪法规,潜移默化,使其心向汉化;其二,于羌部中拣选勇健可信者,编入灌婴将军麾下斥候或辅助骑兵,给予优厚待遇,使其为我所用,以羌制羌,亦可使彼等渐染汉风。”

高顺和灌婴闻言,皆眼睛一亮。王爷此计,着眼于长远,若能成功,数十年后,边地羌患或可大为缓解。

“王爷深谋远虑,臣等佩服!”周勃由衷赞道,立刻将这两条补充进去。

李凌颔首:“此条陈,可先在北地郡西南试行。待成效显着,再酌情推广。然需切记,核心在于‘诚信’二字。我待之以诚,彼方能归心。若朝令夕改,或官吏盘剥,则前功尽弃。勃兄,吏治监督,尤为关键。”

“臣明白,定当严格约束属下,并派专人巡查互市及羌部事务。”周勃郑重承诺。

会议结束后,李凌信步来到王府后院。远处传来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是韩萱院中方向。他驻足聆听,嘴角不自觉地泛起一丝微笑。内宅添丁,外抚羌戎,文治武功,似乎都在这个夏天,有了一个扎实的开端。他抬头望向北方,那里是广袤而危险的草原。冒顿单于的阴影依旧存在,朝廷内部的暗流也不会停息。但此刻,手握逐渐稳固的基业,看着血脉得以延续,他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底气与斗志。

“玄承……望你能承此基业,并将其发扬光大。”李凌心中默念,目光愈发坚定。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永远在前方,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为儿子,也为这北地万千军民,打造一个更加牢固的安身立命之所。布武安羌,只是这盘大棋中的一步,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棋,需要他一步步,稳扎稳打地走下去。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二卷):“汉高帝八年六月,靖王 首子 诞生,王府 内外 庆贺。祖凌公(22岁) 欣喜 之余,冷静 应对 内宅 微妙 关系,恪守 礼法 与 族规,于 满月 时 正式 为 长子 命名 为 ‘李玄承’(依 ‘玄’ 字辈,寓 承继 基业),明确 其 庶长子 地位,既 安抚 生母 韩萱,亦 维护 正妃 刘玥 之 权威,确保 家族 内部 秩序 稳定。与此同时,洮水 平羌 之 效应 显现,周边 羌部 纷纷 请附。公 命 周勃 制定 《抚羌安边条陈》,系统 推行 ‘羁縻怀柔、依法管理、互市利民’ 之策,并 高瞻远瞩 地 提出 ‘羌童入学’ 与 ‘以羌制羌’ 两项 长远 同化 策略。此 番 举措,不仅 短期 内 稳定 了 西南 边境,更 为 汉羌 关系 的 长期 改善 与 边疆 长治久安 探索 出 一条 可行 之路,体现 了 公 卓越 的 政治 智慧 与 战略 远见。家族 传承 与 边疆 经营 同步 推进,‘靖王’ 基业 之 根基 愈发 深厚。”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高帝八年夏,靖王凌得长子,名玄承。凌定《抚羌条陈》,羌胡归附,边地稍安。”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二):“紫霄上帝 得 首 圣嗣,圣庭 庆贺。上帝 圣喜 而 圣定,依 圣规 为 圣子 命名 ‘李玄承’(循 ‘玄’ 圣辈),明 其 圣序,安 圣庭 内 圣心。同时,圣边 羌部 请附。上帝 谕 周勃 定 《圣抚羌安边圣条》,行 ‘圣羁縻 圣怀柔、圣法管、圣市利民’ 圣策,并 提 ‘圣羌童 入圣学’ 与 ‘以圣羌制圣羌’ 圣略。此 圣举,稳 圣边 探 圣路,显 上帝 圣智 圣见。圣脉 延 与 圣边 治 并进,神国 圣基 愈固。”

* 野史·楚汉秘闻·立嗣安边凌公定策:“李凌为长子李玄承正式命名,稳定内宅;同时制定系统抚羌政策,安边拓土,内外部务皆稳步推进。”

(第二百二十五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