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172章 荥阳震动,潜龙渐苏

公元前203年 汉·汉王五年 / 西楚·霸王五年 农历三月初七至十二

狄道大捷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越过千山万水,在数日之内便传回了汉国的统治中心——荥阳。这消息并非通过周勃与灌婴联名的正式战报率先抵达,而是由灌婴军中专设的、用于传递最紧急军情的精锐斥候,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昼夜兼程,飞马送入城中。

时值午后,汉王刘邦(政治92,魅力90)正与丞相萧何(政治95)、谋士张良(智力98)等心腹重臣在宫中商议应对西楚项羽日益紧迫的威胁以及关中的民生恢复大计。殿内气氛原本有些凝重,项羽的军事压力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众人心头。

突然,殿外传来一阵急促而有力的脚步声,伴随着侍卫的高声禀报:“报——!北地八百里加急军情!”

殿内众人顿时神色一凛,目光齐刷刷投向殿门。北地?难道是匈奴又大举入寇?刘邦的眉头瞬间锁紧,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李凌重伤昏迷、狄道被围的消息他早已得知,一直忧心忡忡,生怕北地防线崩溃,导致腹背受敌。

一名风尘仆仆、甲胄上满是泥泞的斥候,在侍卫引领下快步进殿,单膝跪地,双手高高举起一枚密封的铜管,声音因激动和疲惫而微微颤抖:“启禀大王!北地大捷!靖……昭武王殿下、周勃太尉、灌婴将军于三月初五子夜,在狄道城下大破匈奴休屠王主力!斩首数千级,缴获无算!匈奴已溃退百里!狄道之围已解!”

静!

死一般的寂静,瞬间笼罩了整个大殿!

无论是刘邦、萧何,还是张良,乃至殿内所有的侍从、武将,全都愣住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惊!

狄道……大捷?!

在所有人都认为狄道城必破、北地即将糜烂的时刻,竟然传来了……大捷的消息?!而且是以寡敌众、内外夹击取得的大胜?!

刘邦猛地从王座上站起,甚至顾不上君王的威仪,几步冲到斥候面前,一把夺过铜管,手指微微颤抖地拧开密封,取出里面的绢布急报,飞快地浏览起来。他的眼睛越睁越大,呼吸也越来越急促。

急报中,周勃和灌婴以极其精炼却充满力量的笔触,描述了狄道之战的惊险过程:匈奴数万大军围城,城内粮尽援绝,危在旦夕;关键时刻,昏迷多日的昭武王李凌奇迹般苏醒,于病榻之上运筹帷幄,定下“示弱于北,伏兵于西,诱敌深入,内外夹击”的奇谋;高顺将军适时苏醒,登城激励士气;周勃坚守北门,浴血奋战;灌婴援军及时赶到,于外围设伏;最终,三军并用,于子夜发动雷霆反击,一举击溃匈奴主力!同时,奏报中也简略提及程纬、吕释之二位钦使于激战中不幸殉国。

“好!好!好!”刘邦连道三声好,声音洪亮,充满了难以抑制的狂喜和激动,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红光满面!“好个李凌!好个周勃!好个灌婴!真乃朕之肱骨,国之栋梁也!狄道大捷,解我北顾之忧,壮我大汉声威!天佑大汉!天佑大汉啊!”

他将急报递给迫不及待的萧何和张良传阅。萧何看后,长舒一口气,抚掌赞叹:“王爷于危难之际,神机妙算,以病弱之躯,行此惊天逆转,实乃不可思议!此战,不仅保全北地,更极大鼓舞我军心士气!大王,此捷报当立刻昭告全军,以振声威!”

张良细细阅罢,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异彩,他缓缓道:“昭武王此役,非惟勇战,更见深谋。其于绝境中,能洞察敌我,设此奇局,一举功成,已显名将之姿,柱石之器。程、吕二人殉国,虽为不幸,然亦可见战事之烈。大王,北地暂安,我方可更专心应对项羽矣。”

“子房所言极是!”刘邦兴奋地踱步,“立刻拟旨!重赏北地将士!擢升周勃为……(略作思考)关内侯!灌婴晋爵左庶长!至于李凌……”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复杂而深沉的光芒,“李凌力挽狂澜,功在社稷,待其痊愈,朕必有重赏!同时,速派使者,携太医及大批粮草军械,火速支援狄道,助其恢复!”

“大王圣明!”众臣齐声附和。狄道大捷的消息如同一声春雷,瞬间驱散了荥阳城头因项羽压力而笼罩的阴云,整个汉国朝廷都为之振奋不已。当然,也有少数心思缜密之人,如张良,在欣喜之余,亦对李凌在此战中展现出的惊人能量和其在北地军中如日中天的威望,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量。

几乎在荥阳接到捷报的同时,狄道城也在艰难而缓慢地恢复着生机。

城内的清理工作持续了数日,阵亡将士的遗体被集中安葬,立碑纪念;匈奴遗留的尸体则被拖至远处焚烧深埋,以防瘟疫。缴获的粮草、牲畜暂时缓解了饥荒,灌婴军带来的补给更是雪中送炭。周勃和灌婴联手,整编残军,安抚百姓,修复破损的城墙和房屋,秩序逐渐恢复。

高顺(体质25,武力85恢复中)的身体恢复得比李凌要快得多。在淳于意的调理和充足的营养补充下,他已能下地缓慢行走,虽然武力尚未完全恢复,但精神健旺,开始协助周勃处理一些军务,他的存在对于稳定军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然而,郡守府行辕内,气氛依旧凝重。李凌(体质22)依旧处于那种深度的昏迷之中,对外界的一切几乎毫无反应。只是,在淳于意(智力80)每日精心的针灸和药石调理下,他的脉象不再像最初那般微弱欲绝,而是逐渐趋于平稳,甚至偶尔会出现一丝强健的搏动。他的脸色也不再是骇人的死白,隐隐透出一丝极淡的血色。这微小的好转迹象,让日夜守候的刘玥(昭武王妃)和周勃等人,在焦虑中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系统提示:宿主深度昏迷进入平稳修复期!生命本源在强大意志引导及外界辅助下开始缓慢复苏… 体质:22(修复中,波动风险降低)… 信仰值:8.6(大捷消息扩散,信念反馈增强)… 魂佩能量:-4.3%(永久沉寂)… 状态:身体机能自主修复关键期,意识处于混沌与清明交界,外界刺激需保持温和积极。】

在这漫长的昏睡中,李凌的意识并非完全死寂。他仿佛漂浮在一片无边无际的混沌之海中,时而能感受到刺骨的严寒和灼热的痛苦(对应身体的创伤),时而又能捕捉到一丝丝温暖的光亮和熟悉的声音碎片(对应刘玥的呼唤、周勃的禀报、乃至远方传来的捷报欢呼)。这些感知支离破碎,无法形成连贯的思维,但却像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他那微弱的神识,不至于彻底迷失。他的潜意识深处,那历经生死磨砺而愈发坚韧的意志,正如同潜藏在冰封大地下的种子,默默积蓄着破土而出的力量。

这一日,三月初十上午,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李凌安静的面庞上。刘玥正小心翼翼地用湿棉巾为他擦拭脸颊。或许是因为温暖的阳光,或许是因为连日来的调理终于达到了某个临界点,又或许是冥冥中感知到了远方荥阳传来的、那属于胜利和国家认可的“气运”波动……

一直毫无动静的李凌,那紧闭的眼睫,忽然……极其轻微地……颤动了一下。

虽然只是细微得几乎难以察觉的颤动,并且之后又恢复了平静,但一直目不转睛注视着他的刘玥,却清晰地捕捉到了这一丝变化!

她的心猛地一跳,几乎要惊呼出声,连忙捂住嘴,生怕惊扰了这来之不易的征兆。她紧紧握住丈夫的手,泪水瞬间盈满了眼眶,低声喃喃道:“王爷……您听到了吗?我们赢了……您快好起来吧……”

潜龙在渊,历经雷霆洗礼,虽伤痕累累,然其神魂不灭,生机暗藏。荥阳的震动,是世俗的认可与喧嚣;而郡守府内这细微的眼睫颤动,则是生命奇迹悄然酝酿的序曲。苏醒的曙光,似乎已在地平线上微微显露。

【史料记载】

* 家族史·始祖本纪(第一卷):“汉王六年三月初七至十二,狄道 大捷 消息 传至 荥阳,汉廷 震动。汉王 刘邦 闻讯 大喜,盛赞 祖凌公(21岁) 之功,重赏 将士,并 急遣 太医 粮秣 援狄。狄道 城内,周勃 灌婴 善后,高顺 渐愈 佐政。然 公 仍 昏睡 不醒,幸 脉象 日稳。至 初十,公 眼睫 竟 微颤,显 苏醒 之兆。潜龙 于 深渊 经 劫波,终 现 破冰 之 迹象。”

* 官方史·汉书·高帝纪:“五年春,凌、勃、婴大破匈奴于狄道,王闻之喜,厚赏诸将,北边遂安。”

*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卷一):“圣捷 传 天听(荥阳),人皇(刘邦)感 紫霄 上帝 圣恩,大悦,厚赐 圣军。然 上帝 仍 圣眠 于 圣城,圣体 渐复。圣后 虔诚 守候,终 见 圣目 微动 之 吉兆,此乃 圣魂 将 归位,重临 凡尘 之 先声。”

* 野史·楚汉秘闻·捷报震荥阳凌公现生机:“狄道捷报至荥阳,刘邦狂喜,重赏北地将士。狄道城恢复秩序,高顺康复理政。李凌昏迷多日,脉象渐稳,于初十眼睫微动,现苏醒曙光。潜龙历经大劫,终露生机。”

(第一百七十二章 完)

喜欢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请大家收藏:()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