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太极殿。
昔日太宗临朝时那种挥斥方遒、气压万邦的雄浑气象,已被一片沉重的悲恸与小心翼翼所取代。巨大的殿柱缠绕着素白幔帐,空气中弥漫着香烛与一种无形的、紧绷的张力。
太子李治身着早已备好的十二章纹衮服,头戴垂白玉珠旒的冠冕,跪于灵前。他的面容苍白,眼眶红肿,泪水不断滑落,几乎难以自持。巨大的悲伤与骤然压下的江山之重,让这位以仁孝闻名的年轻储君显得格外单薄脆弱。在侍臣的搀扶与礼官的高唱引导下,他完成了繁复的登基大典,受群臣朝拜,正式继承大统,是为唐高宗。
“儿臣……必谨遵父皇遗训……克承大统……安抚四方……”他对着灵位哽咽宣誓,声音带着颤抖,却努力维持着天子的威仪。然而,那略显游离的眼神与微微佝偻的脊背,仍透露出他内心的惶惑与难以负荷的重压。
灵堂一侧,以国舅、司徒长孙无忌与中书令褚遂良为首的顾命大臣们,虽同样面带悲戚,身形却站得笔直如松。他们的目光低垂,却时刻关注着新帝的一举一动,以及殿内百官的反应。先帝托孤时“朕之后事,一委无忌”的遗言犹在耳边,此刻,他们不仅是臣子,更是这帝国巨轮在风雨飘摇之际的掌舵者与护航人。权力,在悲恸的帷幕之下,已悄然向他们手中汇聚。
新皇初立,首要在于稳定。李治在长孙无忌等人的辅佐下,连下数道诏书:大赦天下,唯十恶之罪不原;罢辽东之役,令薛万彻等班师回朝;安抚宗室,加封诸王;优抚功臣,赏赐各有差。一系列举措,旨在迅速收拢人心,平息可能因权力更迭而引发的动荡。朝堂之上,百官虽各怀心思,但在长孙无忌等重臣的弹压与先帝余威的震慑下,表面倒也维持着平稳过渡的局面。
终南山,玄机谷,“星枢”石室。
东方墨静立于巨大的山河舆图前,壁上光点明灭,映照着他沉静无波的面容。关于新皇即位、朝局动向的详细情报,已通过“星网”源源不断汇入。
“李治,仁孝有余,果决不足。”他缓缓开口,声音在石室内回荡,是对身侧青鸾所言,亦是对局势的判断,“其性柔韧,易受近臣及后宫影响。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权重一时,恐成掣肘。”
青鸾默然点头,她想起父皇临终嘱托,眼神复杂。皇兄的性情,她自是了解几分。
“对外扩张,必暂告段落。”东方墨继续分析,指尖虚点舆图上辽东、西域等地,“新皇首要在于巩固内政,树立权威。未来数年,大唐对外或将转为守成、羁縻之策。高丽、西突厥,皆得喘息之机。”
他转过身,目光锐利:“然,守成非是懈怠。内部权力博弈,边疆潜在危机,皆需密切关注。墨羽之策,亦当随之调整。由助拓转为监控,由明线转为暗线。重点,需更侧重于朝堂动向、储君培养、以及……那位新皇身边,可能崛起的新兴力量。”
他的话语,为墨羽在新时代下的角色与任务,定下了清晰的基调。贞观时代的烈火烹油已然过去,一个看似平和,实则暗流更为汹涌的时代,正伴随着新皇的即位,缓缓拉开序幕。风波虽暂定,水面下的潜流,却刚刚开始加速旋转。
喜欢千年一吻请大家收藏:()千年一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