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御驾亲征,带走的不仅是帝国的最高权力,也带走了笼罩在后宫上空那最为炽烈夺目的光芒。后宫这片历来依赖帝王恩泽而存活的繁花苑囿,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主心骨,表面上依旧维持着宠妃们的雍容与宫规森严的秩序,但在那朱红宫墙与重重帘幕之后,某些潜藏已久的东西,却开始悄然滋长、浮动。
每日清晨,后宫嫔妃们依旧会按品阶前往贵妃、徐贤妃巢王妃处请安。只是,那居于凤座之上宠妃们,眉眼间虽尽力维持着端庄稳重,却也难掩一丝因皇帝远离而带来的更深沉的疲惫与隐忧。她的目光扫过殿下诸人,少了几分往日的锐利审视,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审度。
请安过后,妃嫔们各自散去。一些位份较低、无子无宠的,自是依旧谨小慎微,退回自己的宫室,不敢有半分逾矩。然而,对于那些育有皇子,或母家势力显赫的妃嫔而言,这段权力空窗期,却意味着一丝不同寻常的可能。
韦贵妃(有野心的妃嫔)在自己奢华依旧的承香殿,挥退了左右,只留下两名心腹宫女。她端起一盏温热的酪浆,却并未饮用,指尖轻轻敲击着玉盏的边缘,发出清脆的微响。
“太子监国,到底是年轻了些。”她似是无意地感慨,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心腹听清,“听闻今日朝会上,为了漕运之事,还与司徒公(长孙无忌)略有歧见?虽说最后依了太子的意思,但这……终究是显得急切了。”
一名心腹宫女低声应和:“娘娘说的是。太子殿下毕竟年少,处理这般军国大事,难免思虑不周。倒是咱们的吴王(假设韦贵妃之子封吴王),性子沉稳,若是……”
韦贵妃瞥了她一眼,宫女立刻噤声。韦贵妃放下玉盏,走到窗边,看着庭院中初绽的牡丹,淡淡道:“慎言。太子乃国之储贰,名分早定。只是……这监国理政,非同小可,一举一动皆关乎国本。只盼太子能多听听老臣们的意见,莫要行差踏错才好。”她的话语看似关切,眼底却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幽光。她或许并未想着立刻撼动储位,但为自己、为儿子争取更多来自朝堂的奥援、更稳固的地位,乃至在未来可能的变局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却是本能驱使。
另一处宫苑,蜀王李愔之母,杨妃则显得更为沉郁。她的儿子因之前的储位之争已然失势,但她背后的家族势力仍在。皇帝离京,对她而言,既是风险,也未尝不是机会。
“东宫那边,近日可有异常?”她询问着垂手侍立的内侍。
“回娘娘,东宫守卫森严,我等难以靠近。只是听闻,太子殿下近日时常召见一些年轻官员问话,似乎……并非全是司徒公等人安排的。”
杨妃眼神微动:“年轻官员……哼,这是想培植自己的心腹了?倒是学得快。”她沉吟片刻,“让我们的人,多留意那些被太子召见过的官员动向,还有……后宫之中,有哪些人,与东宫走得近些。”她需要掌握更多的信息,来判断风向,决定家族下一步该如何押注。
除了这些有皇子的高位妃嫔,一些原本在皇帝面前争宠斗艳的年轻宫嫔,此刻也失了目标,转而将心思放在了如何在这段特殊时期巩固自身地位,或巴结有可能影响未来局势的高位妃嫔之上。流言,如同潮湿角落里滋生的藤蔓,开始悄然蔓延。
“听说太子殿下处理政务极为勤勉,时常批阅奏疏至深夜呢……”
“勤勉是好事,就怕年轻气盛,听不进劝谏。司徒公他们,怕是也要多费心了。”
“可不是嘛,这万一……前线若是有什么不顺,这监国的责任……”
这些窃窃私语,在花园漫步时,在私下的茶话间,若有若无地流传着,虽不敢明着质疑储君,但那隐含的担忧与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期待太子犯错),却如同微澜,在平静的湖面下暗暗涌动。
谨慎点的嫔妃们并非对此毫无察觉。她们加强了宫规的管理,严厉申饬了几名妄议朝政的宫人,试图弹压住这股暗流。然而,皇帝不在,她们所能依赖的权威终究有限。整个后宫,便处于这样一种表面恭顺守礼、内里却心思各异的压抑状态之下。每个人都在观望,在等待,在计算。等待着前线的消息,等待着皇帝归来,或者……等待着某些意想不到的变数。
这股潜藏于六宫深处的暗涌,虽未形成惊涛骇浪,却已然让这片金碧辉煌的宫苑,弥漫开一丝山雨欲来前的沉闷与不安。微澜之下,或许正孕育着足以影响未来的雷霆。
喜欢千年一吻请大家收藏:()千年一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