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强汉之墨色如血 > 第33章 工苑之争

强汉之墨色如血 第33章 工苑之争

作者:苏幕遮202507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4 02:09:20 来源:全本小说网

初冬暖阁议军工,炉火照夜淬精锋。

巧匠争鸣探新径,至尊一语定膛踪。

琉璃乍现清明界,百目竟穿云雾峰。

雏凤清声参妙谛,天工开物兴正浓。

公元238年,肇元二年,时值季冬,长安城飘了几场细雪,未央宫的琉璃瓦上覆着一层薄白,寒意渐浓。然帝国的中枢却并未因严寒而停滞,反因东征大胜带来的充盈国库与昂扬士气,更显勃勃生机。这一日,宣室殿内炉火温暖,刘禅放下手中批阅完毕的关于辽东屯田的奏章,目光投向一旁正在阅览工部文牒的诸葛亮。

“相父,日前赵广、陆抗奏报中皆提及,‘霹雳神弹’威力虽巨,然发射之炮车笨重难移,精度亦常有偏差,于山林、水泽之地效用大减。且其声光骇人,近者易伤。我大汉欲持此利刃而威服四夷,似需更进一步。”

诸葛亮颔首,羽扇轻摇:“陛下所虑极是。军工之利,乃国之基石,一刻不可懈怠。工部近日奏报,言官营工坊在灌钢法、百炼法之上又有新得,或可支撑更精良之军械。另,陛下曾提及之‘琉璃’研制,似亦有突破。陛下若有暇,可亲往城西昆明池畔之‘将作大工苑’一观,既可察军工实情,亦可鼓舞匠人士气。”

刘禅闻言,顿时兴起:“善!深居宫禁,岂知外间变化。即刻摆驾,朕要亲往工苑察看!另,传旨,令国子监择选十数名通算学、格物之年轻学子随行观摩,让后辈亦知国之重器如何铸就。”

皇帝銮驾出宫,仪仗简从,直奔城西昆明池畔的将作大工苑。此处乃大汉军工核心之地,戒备森严,池水环绕,内中高炉林立,作坊连绵,日夜不息地传出锻打轰鸣之声,空气中弥漫着煤烟与金属的气息。

工苑令及一众大匠早已得讯,跪迎于道旁。刘禅下车,令众人起身,目光随即被远处几座格外高大的炼炉吸引,炉口喷吐着炽热的火焰,将周围积雪都映照融化。

“陛下,请随臣来。”工苑令躬身引路,首先来到钢铁工坊。

坊内热浪扑面,叮当之声不绝于耳。数十名赤膊的匠人正围着数个砧台奋力锻打,火星四溅。一旁,堆放着新出炉的钢锭,黝黑中泛着青灰的金属光泽。

“陛下,”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匠师上前,他是工苑资格最老的冶铁大匠蒲元(注:此蒲元为历史上真实人物,蜀汉着名工匠),声音洪亮,“托陛下洪福,我等依古法,参以新意,这‘灌钢’之术愈发纯熟。以此法所得之钢,杂质更少,韧性更足,尤适于打造刀剑锋刃、弩机关键。然若要用于更大、更厚重之器,则需炉温更高,锻打更久,耗费颇巨。”

此时,随行学子中一人目光灼灼,忍不住开口问道:“老师傅,为何不尝试调节燃料与鼓风?若风力更足,燃料更佳,炉温岂非可再上一层?”发问者正是年轻工匠蒲远,他对器械制造有着天生的狂热。

老蒲元看了这年轻后生一眼,并未因他贸然开口而恼怒,反而眼中露出赞赏:“这小郎君问到了关键。然风力鼓橐有其极限,寻常煤炭火力亦不足。老夫正与弟子们试验一种以石炭(煤)为主,辅以焦炭(干馏后的煤),并改进鼓风橐龠之法,或可再提炉温。只是这焦炭炼制、新式鼓风机具打造,皆非易事。”

刘禅听得仔细,点头道:“老匠师所言甚是。此等基础之物,虽看似笨拙,实乃万丈高楼之地基。所需人力、物力,朕必令工部、户部鼎力支持,勿因耗费而迟疑。蒲远,”他看向年轻蒲远,“汝既有所思,可多向老师傅请教,亦可大胆尝试,若有建言,可直接上书陈情。”

蒲远激动得脸色通红,连忙躬身应诺。一旁的李铮(太子舍人)亦将此事默默记下,觉此中大有学问。

离开钢铁工坊,众人来到一处戒备更加森严的院落,此处专司“霹雳神弹”及发射器具的研制。院内摆放着数架形制不同的炮车(抛石机),以及各种尺寸、标注着编号的弹体。

负责此处的是一位名叫马钧的匠作丞(注:历史上马钧为魏国工匠,此时为生计已投奔大汉),他口吃甚重,平日寡言,但一说到技艺便眼中放光,思路清晰。他指着其中一架最新改进的配重式炮车,费力地比划讲解着射程、精度与移动性的改善。

刘禅看罢,沉吟片刻,道:“此炮虽佳,然仍脱不开石炮之窠臼,借人力、畜力或重力抛射,终有极限。朕曾偶得一梦,见一神物,名曰‘炮’,不以抛掷,乃是以雷霆之力,自坚膛铁管之中推出巨弹,破空之声若霹雳,射程远超石炮,精度亦可控。”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众匠人面面相觑,皆觉此想法闻所未闻,匪夷所思,却又隐隐觉得蕴含天机。

马钧更是激动得忘了口吃,急问道:“陛……陛下!此……此雷霆之力,何来?”

刘禅微微一笑:“或可以‘霹雳神弹’所用之药,稍改其方,密闭于坚管之内引燃,其瞬间勃发之巨力,当可推弹远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强汉之墨色如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此概念如同惊雷,炸得众匠人头晕目眩,随即陷入狂热的技术讨论之中。

“若如此,那铁管需何等坚固?需一体铸就还是分段镶套?”

“弹体若何?需与铁管内壁严丝合缝,方能不漏气,推力足!”

“点火之法?如何确保适时引燃?”

“后坐之力定然极大,炮架需如何稳固?”

“此物沉重,如何机动?”

问题一个接一个抛出,刘禅虽知原理,却难详其技术细节,只道:“此乃新物,诸多难题,正需诸位大匠殚精竭虑,逐一攻克。朕只问,以现今工苑之钢料、铸造之术,可能造出承受此等巨力之坚固铁管?”

众匠围拢,仔细检视着现场最好的钢料样品,低声激烈讨论。老蒲元抚摸着一段百炼钢坯,沉吟道:“若不惜工本,以灌钢法所得之上好钢材,经千锤百炼,或可尝试铸造短而厚之铁管。然管壁需极厚,否则必炸裂。且内壁光滑与否,关乎弹道,亟需打磨。”

年轻的蒲远忽然插言:“祖父,陛下,或许……或许不必一体铸就?可否以精铁卷裹成管,外层以铁箍层层套紧,如箍桶一般?或可更韧?”

马钧眼睛一亮,连连点头,虽口吃却努力表达:“善……善!卷……卷锻之法,或……或可一试!且……且管内壁,可……可设法镗光!”

此时,另一位精于弩机制造的大匠提出另一关键问题:“陛下,即便造成铁管,这弹丸射出,恐怕亦是乱飞,难以精准。不知陛下梦中神炮,可有稳准之法?”

刘禅沉吟道:“朕于梦中似见两种路径。一者,弹丸光滑,铁管内壁亦光滑,凭推力直射,谓之‘滑膛’,制造相对简便,然远距确易偏差。二者,似在铁管内壁刻凿出螺旋凹槽,弹丸亦制成与之契合之形,射出后能自旋,如弩箭之羽稳定飞行,谓之‘线膛’,其程远且准,然制造极难。”

这下,匠人们分成了两派。

一派以老蒲元为代表,主张:“滑膛虽糙,然眼下能造出已是天幸!当务之急是先成其形,显其威,精度可日后渐磨。线膛之说,闻所未闻,那螺旋凹槽如何刻入坚硬钢管内?简直难于登天!”

另一派以马钧和年轻的蒲远为代表,则认为:“既……既知有更优之……之法,岂……岂能因难而退?或……或可先造小型验证?镗……镗刻螺旋,或……或可设计专用之水……水力或畜力机床,固……固定刀头,缓缓旋……旋转铁管而入?”

双方争得面红耳赤,各有道理。随行的学子们,如张黎(习律法)、李文(已从高句丽回调工部学习)等,也听得入神,虽不甚明了技术细节,却能感受到那种追求极致、勇于突破的工匠精神。

刘禅静听片刻,抬手止住争论,朗声道:“二位大匠所言皆有理。然军国利器,不可旷日持久。朕意:双管齐下!”

他目光扫过众人:“着令马钧、蒲远领一组匠人,主攻‘线膛’之法,可先造小样验证,钻研镗刻之术,所需钱粮人力,尽数拨付,然不求速成,但求攻克其难。”

“着令蒲元老师傅领另一组匠人,主攻‘滑膛’重炮,力求最快时日造出可安全发射之实物,毋须完美,但求可用,以应边关急需,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改良用料与铸造之法。”

“两路并进,相互印证。待滑膛炮成,线膛之术或亦有小成,届时再合二者之长,铸就真正神兵!”

皇帝一语定乾坤,既肯定了探索精神,又顾及了现实需求,众匠无不心悦诚服,轰然应诺,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蒲远与马钧对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兴奋与挑战。

离开喧闹的炮坊,刘禅又来到一处新建的琉璃窑。窑口刚刚熄火,工匠们正小心翼翼地从尚有余温的窑中取出此次烧制的成品。

负责此处的是几位从西域、乃至更远的大秦(罗马)招募来的匠人,以及数名他们的汉人弟子。见圣驾到来,一位胡匠捧着几片还带着温热的透明物事,激动地跪呈上来:“伟大的皇帝陛下!托您的福气!成了!您要的‘透明琉璃’,终于烧成了!”

刘禅接过那一片还有些许气泡和波纹,但却前所未有清澈透明的玻璃片,对着光线看去,远处昆明池的枯苇、工苑的旗杆竟清晰可见!他龙颜大悦:“好!好!赏!重重有赏!”

随行众人皆啧啧称奇,传看着这如同玄冰般透彻的宝贝。

李文好奇问道:“此物晶莹剔透,若用于窗牖,则室内明亮如昼,若用于器皿,则美轮美奂。不知于军国可有裨益?”

刘禅笑道:“问得好。此物之利,岂止于观赏。”他拿起两片较小的玻璃片,一远一近叠于眼前,望向远处工苑旗杆:“诸位请看。”

众人依次尝试,顿时发出一片惊呼!那远处的旗杆竟仿佛近在眼前,连旗面上的纹路都依稀可辨!

“此乃‘望远镜’之雏形也!”刘禅解释道,“若以此物精心磨制,配以长短合适之筒身,则可成‘千里眼’,于军中观敌了哨、测距指挥,乃至用于水师导航、炮术瞄准,其利无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强汉之墨色如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众人闻言,更是震撼不已,皆叹陛下天思妙想。

刘禅当即下令:“即以此为基础,设立‘光学坊’,专司研制打磨玻璃镜片之术。首要之务,便是造出适用于军中的望远镜。先造双筒手持之式,供将领斥候使用;更要研制大型固定之式,需视野开阔,能容百人同时观瞄,置于城楼、舰首,则为‘百目镜’,敌情尽收眼底!”

他看向随行学子中一位精于算学的青年:“此事需精密计算,镜片曲度、筒身长短、视野重合,皆需反复测算试验。尔等可参与其中,格物致知。”

那学子激动领命,深感责任重大。

离了琉璃窑,日已偏西。刘禅于工苑正厅,召集所有随行匠人、官员及学子。

“今日所见,朕心甚慰。”刘禅朗声道,“国之重器,非一日可成,需持之以恒之投入,需精益求精之匠心,更需尔等这般敢于思变、勇于攻坚的锐气!老匠师经验丰富,稳如泰山;年轻匠人思维活络,敢想敢干。二者结合,方是我大汉军工崛起之道。”

他特意看向李铮、蒲元、张黎、李文等年轻面孔:“今日带尔等来,非止观新奇,更要尔等明白,强国非唯刀兵诗书,亦在百工技艺。望尔等无论日后身居何职,皆能重视工巧,支持革新。蒲远可留于工苑,专攻线膛之术;李文可协理光学坊,学习管理;张黎可研读律法,思考如何以律令保护工匠专利、鼓励创新;李铮回东宫,亦需将今日所见所思,融于日后政见。”

众年轻子弟躬身受教,只觉眼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胸中热血澎湃。

銮驾回宫,已是华灯初上。刘禅于御书房中,犹自回味日间所见。诸葛亮陪侍在侧,含笑道:“陛下今日一行,看似视察,实则为军工注入一股活水,更在年轻一辈心中种下重视实学、鼓励创新的种子。假以时日,必见奇效。”

刘禅点头:“相父所言极是。朕今日愈发觉得,未来之争,不仅在疆场,更在工坊、在学堂。我大汉若能于此走在天下之前,何愁不兴?”

是夜,将作大工苑内,多处工坊依旧灯火通明。钢铁撞击声、匠人讨论声、试验爆炸声(偶尔传来),交织成一曲迈向工业时代的粗犷序曲。蒲远正与马钧挑灯夜战,绘制着水力镗床的草图;光学坊内,李文正与胡匠弟子们比对着一堆演算纸和不同曲度的玻璃片;老蒲元则带着另一组人,对着一个巨大的泥范,讨论着重炮的铸造方案……

寒冬虽至,然工苑之内,热火朝天。所有人都预感到,一个由钢铁、烈火与智慧共同铸就的新时代,正伴随着皇帝陛下描绘的那“霹雳神炮”的隐约雷鸣,和“百目镜”中逐渐清晰的远方,悄然降临在大汉的国土之上。

喜欢强汉之墨色如血请大家收藏:()强汉之墨色如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