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陈岸就到了生态观测站。
他没穿那件旧工装外套,换上了干净的防护服。昨晚法警来过,说冷库项目出了问题,牵扯到洗钱案,调查估计要几个月。他听了没说话,也没多问,转身就走了。
车子停在海边,他没有走水泥路,直接踩进了滩涂。脚底触到湿沙,有些凉意。他脱了鞋,赤脚走进海水里,水漫过脚踝。
他把手伸进海中,指尖碰到咸涩的海水。
“今日签到成功,获得海洋共生认证密钥。”系统的声音准时响起。
他没有抬头,也没看身后的设备,只是静静地站着,任海水冲刷着掌心。几秒后,主控屏亮起,数据开始滚动。南洋海域的热力图浮现出来,红蓝交织。鱼群最密集的区域在东南外海,数量远超往年。
这不是巧合。
陈小满一路跑进来,怀里抱着算盘和账本,头发被风吹乱也顾不上理。她远远就喊:“哥!破纪录了!”
她冲进观测站,把账本拍在操作台上。“今天早上六点前,全码头渔获量达到十万零三百斤!周叔他们刚报上来的,每条船平均八千斤,全是成年带鱼和黄花鱼,幼鱼比例不到百分之五!”
她说完又噼啪打了三下算盘,声音在屋里格外清脆。
“你算清楚了?”陈岸问。
“当然!”她瞪大眼睛,“每艘船几点出港、在哪片海域作业、回港称了多少斤,我都记着,误差不会超过一百斤。我们现在不是靠蛮干硬捞,是你给的洋流预测准,我们提前布网,鱼自己游进来!”
陈岸点点头,目光仍停留在屏幕上。他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三年前,全村一年才捕十二万斤,如今一天就做到了。更重要的是,没人拖网,没人炸鱼毒鱼,所有渔船都按划定区域轮流作业。
可外面有人不信。
老渔民李阿福蹲在防波堤上抽烟,看到观测站亮灯便说:“这鱼来得太顺,怕是要出事。”旁边的人跟着点头:“龙王爷不会白给东西,说不定是暴风雨前的安静。”
年轻人却想扩大船队。几个刚入行的小伙子在码头嚷嚷:“再多批几条船!咱们还能翻倍!”
这话传到观测站,陈小满听见了,立刻拿起广播喇叭。
“都听着!”她声音响亮,“哥说了,海不欠人,人别欺海!这一季我们放流了两百万尾幼鱼,监测站全程盯着。谁敢越界、超量、用密网,下次配额直接砍半!”
说完她回头看了陈岸一眼。
他正站在大屏前调试新的洋流模型,听到这话,嘴角微微动了一下,没说话。
周大海拄着鱼叉来了。他的船早已不能出海——台风夜里为护设备受了伤,走路一瘸一拐。但他每天都来,不多话,就在外面守着。
这时他走到观测站台阶下,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是一枚生锈的船钉。
他弯腰,在地基边挖了个坑,把钉子埋进去,再覆上土。
“第一条船沉的那年,我发誓再也不信什么新技术。”他抬头看向陈岸,“现在我知道,有些东西比船重要。”
陈岸看着他,没有接话。
他明白周大海的意思。过去这片海靠力气吃饭,谁胆大谁捞得多。如今不同了。数据、预警、生态循环,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反而让所有人活得更稳当。
他走到主控台前,屏幕跳出一行字:【共生模块待激活,请宿主确认掌印】。
下方有个红色感应区。
只要把手放上去,全球三十个声呐站将联网,太平洋西岸的渔业数据即可共享。此后任何异常洋流、鱼群迁移、污染扩散都能实时掌握。
但这一步无法反悔。
一旦认证,他的生物信息将永久绑定系统。不是登录,也不是遥控,而是真正连在一起,如同呼吸,断不了。
陈小满站在他身旁,没说话,只是轻轻收起了算盘。从前她总噼里啪啦地算钱算账,今天却只专注地看着屏幕读数据:“东海温度正常,南海浮游生物多了百分之十二,吕宋海峡无异常。”
周大海站在门外,鱼叉插在地上,手扶着杆子,望着海面。
陈岸深吸一口气。
他想起前世最后那天晚上,办公室灯还亮着,电脑闪着报表,同事说再熬一会儿就下班。结果他倒下的时候,连手机都没来得及拿出来。
而现在,他站在这里,脚下是土地,眼前是大海,身后有妹妹,有兄弟,还有几十条船上等待信号开捕的渔民。
他把手放在感应区上。
“滴”的一声。
屏幕转为湛蓝。
卫星云图展开,一个个光点在太平洋沿岸亮起。福建、浙江、海南、台湾、菲律宾、越南……所有接入的观测站同时响应,数据如心跳般跳动。一条条蓝色连线织成网络,覆盖整个西海岸。
控制室的打印机自动启动,吐出一张纸:【全球海洋共生网络已建立,首期调度指令将于十分钟内下发】。
陈小满拿起纸念道:“第一号指令:闽南渔场东南区,允许A组十六艘船进入作业,时限四小时,目标种群——带鱼群,幼鱼规避率百分之九十八点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签到渔村,我靠系统逆袭成海王请大家收藏:()签到渔村,我靠系统逆袭成海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她抬头笑了:“这比我们自己算还准。”
周大海走进来,站到陈岸身边。他看了看屏幕,又看他手还贴在感应器上。
“以后你就这样站着?”他问。
“不。”陈岸终于开口,“是它跟着我走。”
外面传来汽笛声。第一批接到指令的渔船启动引擎,一艘接一艘驶出港口。无线电里传来船长们的声音:“收到调度令。”“航线已设定。”“开始作业。”
陈小满跑到窗边望去,回头喊:“哥!周叔的船带头出发了!”
陈岸这才把手拿下来。感应区留下一个淡淡的掌印,尚未消散。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海面上的船影。风从海上吹来,带着咸味与阳光的气息。
周大海忽然说:“你说以后会不会有人记得今天?”
“不一定。”陈岸说,“但海记得。”
陈小满突然指向屏幕:“快看!”
主控屏上,原本分散的鱼群热力图开始移动,缓缓向作业区汇聚。与此同时,一段新文字出现在界面底部:
【系统更新完成,新模式启用:人类与海洋,互为生态节点】
陈岸盯着那行字。
下一秒,手机震了一下。
是气象局的通知:未来七十二小时,南海无台风风险,适合大规模捕捞。
他又看了眼窗外。
阳光正好,海面平静,第一批渔船已经抵达位置,开始放网。
喜欢签到渔村,我靠系统逆袭成海王请大家收藏:()签到渔村,我靠系统逆袭成海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