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 > 第207章 钱可以进来,但不能动我们的指挥权

其实春运在东大的传统远比人们想象的久远,绝不是改革开放以后才出现的现象。

具体起于何时已不可考。

但“春运”这个词,最早是从四五年开始流传开来的。

祁同伟对此格外重视。

如今有些地方还不太平,万一在路上出了岔子,谁都担待不起。

好在丰收集团的员工分布还算清晰,主要分省内、省外两类。

省内又细分为两拨:一拨是吕州下辖各县的,另一拨多数来自京州市区。

省外的情况就复杂些。

一部分是大学生,天南地北哪儿都有;

另一部分是外出务工的工人,主要来自中原、江淮、湘西、云贵川一带。

大学生不用他们操心,自有学校安排。

农民工这块,则采取一省一市集中乘车的方式统一组织返程。

春运买票向来不容易,但丰收集团和铁路部门关系硬,工人们个个都有票。

集团只消派大巴去车站接人便是。

示范区原是个穷县,连条铁路都没通,最近的火车站得跑到吕州。

这些事由管春秋一手操办。

这几天祁同伟也赶过来搭把手。

没想到的是,回岗的工人比往年多了不少。

都是靠着亲戚喊亲戚、朋友拉朋友、邻里带邻里传开的。

祁同伟碰上了于波,南胡省人,好家伙,拖家带口一大帮子。

见了面,于波热络得很,当场从编织袋里掏出腊肉往祁同伟怀里塞:

“伟哥,家里自己腌的,拿回去跟艾姐一块尝尝。”

祁同伟压低声音说:

“你要真给我,也该偷偷给啊,这大庭广众的,一人塞一点,我非被土产埋了不可。”

于波一愣,立马讪笑着收手:

“哎哟,是我没想周全。”

祁同伟笑着摆摆手:

“逗你呢,东西不能要。”

“心意我领了,可要是开了这个口子,往后就收不住了。”

“收起来,都收起来!”

最后这句话他是冲着四周喊的。

他已经察觉到,不少人正伸手往包里掏东西,动作如出一辙。

于波把腊肉收了,转而摸出一包烟递过来。

这回祁同伟没推辞——烟他不在乎牌子,关键是这份情意。

结果这一接,身边一圈人纷纷掏出烟来敬他。

祁同伟来者不拒,接过一支支小心塞进塑料袋里,自嘲道:

“你们瞧,我这月烟钱省下了。”

“兄弟们,烟我都收了,这份情我记心里。”

“别的东西,就别再给了。”

“我知道你们都想让我尝一口家乡味,可咱们人这么多,对吧?”

“一人捎点,我得住进特产堆里了。”

大家哄堂大笑。

许正阳却没笑,反而心头一紧。

没人要害祁同伟,这些人全是丰收集团的员工或家属,绝不会生出恶意。

让他不安的是刚才那一幕。

他忽然想起去年的事:金沙县有个农民,开着农用三轮车,装了一整车土货非要送给祁同伟。

因为祁同伟替他们争到了赔偿款。

农民最实在,谁让他们日子好过,他们心里明镜似的。

这种事不是头一回。

还有几辆拖拉机拉着青菜萝卜来的,就为感谢农业公司签了合同,让他们稳稳当当挣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钱。

类似的事一桩接一桩。

许正阳怕的就是有人带头。

他不懂什么叫“头羊效应”,但他清楚,只要有一个开始送东西,其他人立刻就会跟着上。

今天这队伍要是乱了套,谁都走不了!

祁同伟一边和于波闲聊:

“今年是你一个人回来的?”

于波挠了挠头:

“哪能啊,我把全家都带来了。”

“去年年底他们来探过亲,回去后一家人合计好了,干脆过来干活。”

他语气里透着骄傲:

“我在公司干了好几年,分了小洋楼,住得开,孩子也能安顿。”

“两个娃这次都带来了。”

祁同伟点点头:

“咱们拼死拼活,不就是为了让孩子有个奔头么。”

“村里请的都是城里有名气的老师,自家娃上学不花钱。”

“你把孩子带来,真是做对了。”

其实孩子们上学不是真不用钱,借读费照收。

只是这笔钱不用工人掏,丰收集团全包了。

祁同伟根本不在意这点开销。

花点小钱换来人心归附,再划算不过。

人活着,图的不止是钱。

出来打工要考虑的事太多了,成年人肩上担子重。

尤其上有老下有小的,操心的从来不只是自己。

更多时候,牵挂的是孩子的健康和念书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祁同伟非要把学校和医院建在二王村的原因之一。

而这,也正是大多数人最在乎的事。

一个农业为主的城市,为何拼不过工业发达的地方?

各方面的配套条件你根本没法跟人家比。

这样一来,谁还愿意留下来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请大家收藏:()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道理就这么简单。

祁同伟和于波坐在村口闲聊:

“真打算在二王村安家落户了?”

于波咧嘴一笑:

“咱们丰收集团机会多,伟哥给的待遇又高,方方面面都替我们着想。”

“比老家那边强太多了,啥都不用自己操心。”

“两个娃也到了上学年纪,正好就在村里念小学。”

“媳妇儿也能进集团上班——”他顿了顿,有点迟疑地问,

“现在招人么?”

祁同伟正色道:

“招啊,怎么会不招?”

“来的人越多越好!”

“其实你也别问我,今年新盖的宿舍楼就能住人了。”

“不过嘛,那楼没你们的份。”

于波却不以为意,反而挺了挺腰板:

“伟哥,咱住的是两层小洋房,谁稀罕挤楼房啊?平房宽敞、透气,住着才舒服!”

……

在管春秋的调度下,春运这项大工程总算平稳收尾,没出半点岔子。

祁同伟对他这一回的表现十分满意。

钟小艾兴冲冲地跑来报信:

“师兄,咱们集团又添了不少人手。”

祁同伟有些意外:

“怎么突然多了?”

钟小艾解释说:

“都是老工人带过来的,一个人拉三五个亲戚朋友,陆陆续续都来了。”

“这些人要不要收?”

“咱们是不是该定个标准?”

“比如说识字程度,或者有点文化底子?”

祁同伟摆摆手:

“将来肯定要设门槛,但现在不行。”

“至少得等五年以后再说。”

钟小艾眼神一亮:

“你是说等这一批孩子上了学,读了书?”

祁同伟点头:

“不只是大学扩招,更重要的是义务教育全面铺开。”

“只有等到老百姓普遍有文化了,咱们才有资格挑人。”

“眼下嘛,只能靠内部挖潜力。”

钟小艾沉吟片刻,郑重其事地点了头:

“师兄说得在理。”

祁同伟定了调子:

“这次来的,能收的都收下。”

“集团正处在上升期,正是用人的时候。”

钟小艾还是有些担心:

“可咱们这么扩张,会不会资金跟不上,出了窟窿?”

祁同伟笑着摇头:

“别人可能会,我不会。”

“要说缺钱?从来不是我的问题。”

钟小艾笑了起来:

“师兄是东大最有钱的主儿。”

祁同伟哭笑不得:

“我不是有钱,是只要我想借钱,多少银行抢着往我怀里塞。”

“要是再上个新项目,你信不信,一分钱不用咱们掏,全靠外面的资金就能撑起来?”

如今东大门户开放,金融政策也松了,各地银行都有放贷任务。

把钱借给别人,可能血本无归;可要是借给财神爷,那就是稳赚不赔。

可恨的是,这位财神爷压根不接他们的钱。

不知道多少银行办事员天天往丰收集团,或是祁同伟名下的公司跑,就盼着能塞出去一笔贷款。

银行就是这个样——天晴时送伞,下雨了立马把伞收走;越是不需要钱的人,越有人追着给钱;真正揭不开锅的,反倒借不到一分一厘。

钟小艾忽然想起一桩事:

“师兄,今年地方上要往咱们集团注资,咱们接不接?”

祁同伟语气平静:

“这事躲不开。”

“但注资的对象不是丰收集团,是农业供销合作公司。”

“你去跟高管们通个气,别胡思乱想。”

“那家公司现在实际上已经垄断了整个链条。”

“它的职能,和过去的统购统销几乎一模一样。”

“这是多大的权力?”

“要是你是上面当家的人,你能放心吗?”

钟小艾心头一震:

“师兄说得对。”

“我这就让他们好好研究,拿出个应对的法子。”

祁同伟只提了一条底线:

“别的都可以谈。”

“但有一点必须守住——钱可以进来,但不能动我们的指挥权。”

钟小艾立刻追问关键所在:

“那对方的投资主体,有没有限制?”

祁同伟回答干脆利落:

“有,必须是国字号的单位。”

“必须是国有资本,比如各地的城投公司、国投平台、农业发展基金这些。”

“民营企业一律不考虑。”

“农业供销合作公司性质太敏感,这根红线一定要守住。

让咱们的人仔细摸底,把企业背景查清楚,绝不能出岔子。”钟小艾语气凝重。

“师兄你放心,这件事我亲自盯,不会有任何疏漏。”

出身政坛世家的她,一眼就看透了其中的分量。

开放农业供销体系,这是祁同伟释放的一个信号。

是他向上层交的一份答卷。

毕竟祁同伟的身份太过特殊。

他是东大最年轻的实权干部,同时又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富豪。

单看哪一点都没问题,但两者叠加在一起,就成了隐患。

更关键的是这家公司的属性——一家彻头彻尾的民营企业,还全资控股了这样一个涉及民生基础的实体。

一个民营资本掌控国家重要流通渠道?

这不是欧美,这里是东大,绝不允许这样的局面存在。

喜欢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请大家收藏:()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