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168章 祁山粮道生死劫

楔子·霜风催战鼓

景耀七年冬,祁山堡的了望塔上,姜维望着蜿蜒如蛇的粮道蹙眉。三百辆粮车停在谷底,车辙印里结着薄冰,押粮官捧着冻裂的酒坛来报:“将军,陇右的‘褐麦’虽耐冻,却被邓艾军切断水源,麦粒干瘪如石子。”他捏起一把麦粒,指尖触到麦芒上的冰晶——这是阿莱娜用西羌雪水培育的“霜刃麦”,本应颗颗如铁,此刻却萎缩得像残雪。

阿莱娜裹着狼皮大氅走来,狼骨耳坠上挂着冰棱:“诺敏的冰稻在陈仓长势甚好,可祁山……”她望着远处光秃秃的山丘,忽然指向山坳里的枯树:“伯约,那些树的根系在渗水!”姜维凑近细看,见树根周围的冻土呈暗褐色,用佩刀撬开,竟露出湿滑的泥浆——地下三尺,竟有暗河流动。

五更天,姜维带着屯田兵挖掘暗河。曹霖跟着老祭师学习羌人“听水术”,将耳朵贴在石壁上:“水流声像铜壶滴漏,分三股汇向东南。”他腰间的狼族护身符与熊爪图腾相触,竟在石壁映出诸葛亮的《祁山屯田图》残卷,图上用朱砂圈着“地脉眼”三字。当锄头触到暗河主脉时,泉水喷涌而出,夹杂着几粒蓝黑稻种——正是五年前阿莱娜试种失败的“寒潭稻”。

第一折 冰泉灌麦破困局

祁山粮道的冰泉被引成水渠,阿莱娜跪在渠边,将霜刃麦种浸入泉水。狼族勇士们用羊皮袋运水浇田,羊皮上的狼头图腾与泉水相印,竟在冰面照出八阵图虚影。“老祭师说,雪狼的眼泪能让麦子扎根岩石。”她将自己的血滴在麦种上,血色与冰晶交融,竟凝成赤红麦芒。

申时初,邓艾军的探马闯入麦田。姜维故意令屯田兵退守,露出尚未成熟的麦苗。魏军副将望着干瘪的麦穗大笑:“姜维竟用雪水浇麦,真是异想天开!”他挥刀砍断麦秆,却见断口处渗出冰晶——霜刃麦遇刀即冻,竟将刀刃粘住。屯田兵们趁机抛出“麦麸索”,混着羊油的麦麸在冰面上铺成滑道,魏军战马纷纷滑倒,阵型大乱。

“放‘冰棱箭’!”姜维挥剑,连弩手射出的箭矢尾部绑着冰泉冻成的棱形冰晶。冰晶刺入雪地炸成冰雾,竟在敌军中形成天然屏障。

阿莱娜的狼族勇士们从雾中杀出,每人背着的皮囊里装着“麦粉雷”——炒熟的麦粉与硫磺混合,遇火即爆,在雪地上炸出朵朵金色烟霞。

邓艾在山顶望见此景,不禁想起诸葛亮当年的“草船借箭”:“姜维果然得了武侯真传,连冰雪都能为兵所用。”他看着谷底的冰泉水渠,忽然下令:“掘开上游冰坝,让洪水冲垮粮道!”魏军士兵用热油浇化冰坝,却未注意到水渠尽头的“悬麦阁”——那是姜维用麦秆搭建的临时粮仓,阁底埋着数十口大缸,缸中装的不是粮食,而是西羌“融雪剂”。

第二折 雪夜劫粮计中计

子夜,祁山突降暴雪。姜维望着漫天飞雪,忽然想起丞相临终前的“祁山九策”:“若逢大雪,可使粮车化整为零。”他命人将霜刃麦装入陶罐,每罐只装三斤,用狼皮绳系在牦牛背上——这样即便遇袭,损失也能降到最低。

阿莱娜带着狼族少年们在粮车周围撒“引兽粉”,粉末里混着羊骨碎与麦麸,竟将附近的狼群引向魏军大营。

邓艾果然中计,以为汉军要趁夜转移粮草,亲率五千骑兵追击。姜维在“景门”位置看着敌军踏入谷口,抬手点燃信号箭——箭尾绑着的不是火油,而是浸过烈酒的麦秆。信号箭划过夜空,引燃预先埋好的“麦秆阵”,干燥的麦秆在雪地里竟烧出长龙,将魏军困在中央。

“邓将军可识得‘雪地焚兵’?”姜维的声音从山上传来,曹霖跟着老祭师敲响羊皮鼓,鼓声与狼嚎相和,竟让魏军战马受惊乱窜。阿莱娜的狼头刀劈开冰面,露出底下的“麦窖”——每个窖里都藏着百斤霜刃麦,窖口用麦秆编成的“透气网”覆盖,既能保温,又能在危急时作为武器抛出。

混战中,邓艾的坐骑踩碎麦窖顶盖,竟陷进齐膝深的麦粒。姜维趁机率连弩手包围,弩箭却避开要害:“邓士载,你我皆为屯田之人,何必将百姓的口粮化作战火?”邓艾望着周围燃烧的麦秆,想起自己在汝南劝课农桑的岁月,手中的开山刀竟迟迟未落。

第三折 寒潭稻现惊敌胆

祁山堡的地窖里,老祭师用狼骨测算水脉:“寒潭稻需极寒之水,祁山暗河的源头,怕是当年诸葛亮藏兵的‘冰渊’。”姜维摸着地窖石壁上的刻痕,“冰渊”二字右侧,竟有“伯约亲启”的小字——那是丞相的笔迹。他用武侯剑插入刻痕,石壁轰然翻转,露出通往冰渊的密道,道中寒气扑面,竟有冰晶从洞顶垂下。

冰渊底部,数百个陶瓮整齐排列,瓮中泡着的正是五年前失踪的寒潭稻种。阿莱娜拾起瓮边的木牌,上面用朱砂写着:“此稻需以忠骨养之,待姜维至,方得破土。”她望向姜维,见他眼中泛起泪光——丞相临终前,竟已算到他会在祁山遭遇粮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伯约,老祭师说,寒潭稻的根须像狼爪。”阿莱娜将稻种浸入冰泉水,种子遇水即胀,竟露出尖刺般的根须。姜维命人将稻种埋入祁山北麓的岩石缝,那里背阴面寒,正合寒潭稻的生长习性。曹霖跟着屯田兵搬运冰块,他忽然指着冰面的倒影:“将军,稻种的根须在冰下结成了‘汉’字!”

三日后,寒潭稻破土而出,蓝黑色的稻苗在风雪中挺立,每片叶子都带着冰棱。邓艾的斥候探得消息,回报时声音发抖:“祁山北麓竟有青苗,叶如刀,茎似铁,邓将军……那是诸葛亮的‘鬼稻’!”

邓艾望着地图上的祁山堡,想起民间传说:“诸葛丞相能令冬月生麦,莫非姜维真有鬼神相助?”

第四折 羌汉同耕定军心

立春当日,祁山粮道举行“羌汉共耕礼”。姜维穿着汉服,阿莱娜披着狼族盛装,两人共同将寒潭稻种撒入冰泉。

老祭师用西羌语唱诵祝词,曹霖跟着用汉语跟读,两种语言的祝词竟在山谷间形成和声。

屯田兵们将魏军的甲胄熔成犁铧,铧尖刻着“汉羌同源”四字,翻起的冻土中,霜刃麦与寒潭稻的根系已盘结在一起。

“伯约,诺敏送来的冰稻酒。”阿莱娜递来羊皮袋,酒香中混着麦香,“她说陈仓的冰稻田边,已经种上了从洛阳带回的冬麦。”姜维接过酒袋,忽然看见远处的羌人少年们正在教屯田兵跳狼族的“猎麦舞”——舞步模仿狼扑猎物,却将收割的动作融入其中。

邓艾的降卒被编入屯田队,他们望着寒潭稻的长势,忽然有人跪下:“小人曾在洛阳见过‘黄龙现’,今日方知,真正的祥瑞是能让百姓吃饱的麦子。”

姜维扶起他,见其衣领内露出半截汉军护心镜——那是用阿莱娜的护心旗改制的。他忽然想起丞相在《出师表》中写:“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如今他虽非贤臣,却愿以麦为兵,护百姓周全。

第五折 太庙遗诏震中原

元宵节,姜维率队潜入许昌。曹霖戴着帷帽,怀中的金匮贴着心口,传国玉玺的棱角隔着木盒硌得他生疼。阿莱娜扮成卖元宵的胡商妇,竹篮里的元宵馅用寒潭稻粉制成,咬开后竟流出蓝色汤汁——那是用冰稻花酿的蜜。

许昌太庙的偏殿里,司马昭的亲信正在筹备“受禅大典”,殿柱上的“魏”字锦旗已换成“晋”。姜维用武侯剑挑开地砖,露出底下的密道——正是当年曹操藏“挟天子令诸侯”密档的地方。曹霖摸出诸葛亮的玉佩,玉佩与密道锁孔相触,竟发出龙吟般的嗡鸣,密道内的火把依次亮起,照出墙上的“建安七子”诗赋,却在“汉”字处都被朱砂圈红。

“找到了!”阿莱娜在墙角的砖缝里摸出刘禅的另一道密诏,诏书上“朕以血书,召天下义士”的字样被泪水晕开。曹霖展开曹髦的血书,两诏并置,竟在月光下显出隐形字迹:“司马昭弑君之日,太庙梁上藏有‘衣带诏’。”姜维抬头望去,殿梁上果然垂下丝绦,绦上绣着“兴复汉室”四字,针脚间夹着寒潭稻的稻芒——那是丞相夫人黄月英的“稻芒绣”。

五更天,他们带着密诏潜出许昌。阿莱娜的竹篮里只剩一颗元宵,她将元宵递给曹霖:“诺敏说,吃到有稻芒的元宵,来年能得神助。”少年咬开元宵,竟从里面掉出一枚青铜钥匙——钥匙形状与陈仓密道的钥匙相似,却多了个“禅”字刻痕。姜维望着许昌城头的“晋”字大旗,将钥匙系在青骓马的缰绳上,旗角的风卷起他的战袍,露出内衬上阿莱娜绣的狼族图腾。

祁山堡的了望塔上,老祭师指着东南方:“雪狼的啸声传到了许昌,中原的义士要举火了。”姜维望着满天星斗,想起丞相在五丈原夜观星象的背影。阿莱娜递来一碗热麦粥,粥里混着寒潭稻的碎米,颗颗如黑玉。远处,屯田兵们正在修缮诸葛亮的“木牛流马”旧址,木轮轴上的油垢里,还沾着二十年前的麦屑。

“伯约,”阿莱娜指着祁山北麓,“寒潭稻的穗子垂了,像狼族少女的发辫。”姜维点头,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薄茧——那是握刀与扶犁留下的痕迹。曹霖站在一旁,将两块血诏叠好收入木盒,盒底不知何时多了粒寒潭稻种,稻芒刺破盒底,露出尖锐的锋芒。

暮春的风掠过祁山,寒潭稻的叶子发出沙沙的响声,像千军万马在低语。姜维知道,这一仗或许要打到地老天荒,但只要还有人记得“汉”字怎么写,只要还有麦种在发芽,忠义就永远不会消亡。

姜维摸出腰间的熊爪图腾,图腾与阿莱娜的狼头刀相碰,发出清越的声响,惊起一群栖息在麦秆间的麻雀,它们扑棱棱飞向南方,翅膀上沾着的蓝黑色稻芒,像撒向人间的星火。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