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 > 第166章 沓中屯田护民生

楔子·麦浪忠魂

景耀七年春,沓中平原的冬雪尚未完全消融,姜维已带着屯田兵在田垄间忙碌。他蹲下身,用佩刀挑开冻土,露出底下泛青的麦芽——这是他改良的“陇右三号”麦种,比寻常麦子早二十日发芽。阿莱娜的狼族勇士们披着羊皮袄,用西羌的“二牛抬杠”犁地,木犁上绑着的铜铃随着牛步轻响,惊起几只觅食的麻雀。

“伯约,老祭师说今年的雪水足,”阿莱娜递来一碗青稞酒,酒碗上刻着狼族的图腾,“羌人部落的羊奶可以换你十车麦种。”姜维接过酒碗,指尖触到碗沿的凹痕——那是去年祁山之战时,她用狼头刀削出的防滑纹。远处的孩童们追着纸鸢跑过麦田,纸鸢上画着的“汉”字被春风吹得猎猎作响,像一面微型军旗。

正午时分,屯田兵们在田头席地而坐,啃着掺了野菜的麦饼。一个断腿的老兵掏出皱巴巴的家书,念道:“娘说,家门口的桑树又抽新芽了,弟弟用您给的连弩图纸改了纺车……”话音未落,远处烟尘大起,二十余骑魏军斥候突然冲出河谷,为首者的甲胄上绣着“邓”字——那是邓艾的私军标记。

姜维的佩刀瞬间出鞘,刀背磕在老兵的铜碗上,发出清亮的警示音。屯田兵们迅速散开,将孩童和妇人护在中间,手中的农具转瞬间变成武器:锄头装上木柄成为长枪,镰刀绑在竹竿上化作钩镰枪。阿莱娜的狼族勇士们已弯弓搭箭,箭头淬着西羌的“见血封喉”毒,箭杆上刻着狼首图腾。

“报!”一名斥候滚鞍下马,呈上染血的羽檄,“邓艾军已过洮阳,离沓中不足百里!”姜维展开羽檄,“束手就擒”的朱批下,用炭笔写着小字:“陛下被囚洛阳,贾充欲斩宗室”。他的指甲深深掐入掌心,触到掌纹间的老茧——那是常年握剑和扶犁留下的痕迹,此刻竟隐隐作痛。

阿莱娜的狼头刀指向魏军斥候,刀刃映出对方眼中的惊疑:“他们没想到,屯田兵能在半个时辰内列阵。”姜维点头,望着麦田里纵横交错的田垄——这些看似普通的耕地,实则是按八阵图布置的防御工事,每条田埂都是暗藏的弩位,每口井都通着地下粮仓。

“传令下去,”姜维将羽檄塞进腰带,“启动‘藏粮于阵’计划。所有麦种埋入‘生门’方位的地窖,妇孺退守‘伤门’地道。”他转头对阿莱娜说:“你带狼族勇士护送老弱西迁,我率屯田兵断后。”阿莱娜刚要反驳,却见他解下熊爪护身符,塞进她掌心:“此去西羌,替我看看诺敏的冰稻苗。”

黄昏时分,魏军先锋抵达沓中。邓艾的副将望着眼前的麦田,却见麦苗间隐约露出甲胄反光——哪里是什么屯田兵,分明是训练有素的铁军。

姜维手持武侯剑,站在“景门”位置,身后三百连弩手已将箭头对准敌阵。他摸出袖中的“武侯八阵图残卷”,残卷边缘的焦痕与麦田里的火烧痕迹重合,仿佛丞相在天之灵,正指引着他布下最后的防线。

第一折 陇右麦战护粮道

次日辰时,邓艾军的投石车开始轰鸣。姜维站在“杜门”指挥台,看着石弹落入麦田,却只激起一片尘土——底下三尺全是中空的陶管,石弹的冲击力被层层缓冲,连麦苗都未折断。阿莱娜的狼族勇士从“惊门”杀出,每人背着的皮囊里装着石灰粉,在风中点播成迷眼的白雾。

“将军,他们在烧麦子!”副将张翼的喊声里带着怒意。姜维望去,只见魏军士兵用火把点燃田边的麦垛,却见火苗刚起,就被预埋的“水囊陶管”喷出的水柱浇灭——这些陶管连通着地下河,是去年冬天率屯田兵亲手铺设的。

申时初,邓艾终于按捺不住,亲率五千精兵冲入麦田。姜维冷笑,抽出武侯剑在空中划出“火”字——这是启动地道的信号。地下的硫磺管道被火把引燃,青色的火焰从麦苗根部窜出,瞬间在敌阵中形成火墙。魏军士兵惊觉脚下的泥土发烫,原来每垄麦苗下都埋着“暖地陶片”,此刻被火烤得如同铁板。

“这是……陶片地暖?”邓艾在马上惊呼,他曾听闻姜维在沓中推行“屯田制”,却未想到竟将陶窑技术用于战阵。姜维的连弩手从“生门”杀出,弩箭上绑着的不是箭矢,而是装满麦种的陶罐——陶罐碎裂处,混着桐油的麦种遇火即燃,在敌群中炸成金色的火焰雨。

阿莱娜的狼族勇士们突然出现在魏军后方,每人牵着三头驮着“爆麦罐”的牦牛。这些陶罐用西羌秘火烤制,遇震即爆,罐中装的不是火药,而是炒熟的麦种——麦粒炸开时如钢珠四射,打得魏军士兵抱头鼠窜。姜维望着漫天飞舞的金色麦粒,想起诸葛亮曾说:“农器可化兵器,粮道即是战道。”

邓艾见势不妙,拨马欲退,却见姜维的青骓马已拦在去路。武侯剑与邓艾的开山刀相击,火星溅在麦叶上,竟将“汉”字军旗的影子投在魏军士兵脸上。“邓士载,”姜维的声音盖过呐喊,“你可知这些麦子,每一粒都沾着蜀地百姓的汗?”邓艾望着麦田里的焦痕,忽然想起自己在汝南屯田时,也曾为抢水源与百姓起冲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夜幕降临时,沓中麦田已化作金色的海洋,只不过漂浮的不是麦浪,而是魏军的尸体。姜维蹲下身,捡起一枚未爆的“爆麦罐”,罐身上刻着“陇右百姓”的字样——这是当地陶工们连夜赶制的,每个罐底都有匠人姓名。阿莱娜的狼头刀滴着血,刀刃上粘着的不是敌人的皮肉,而是烤焦的麦粒。

“伯约,”她递来一块烧焦的魏军将旗,旗面上的“魏”字被火烧出个大洞,露出底下的“汉”字布料,“他们用我们的军旗改制战旗。”姜维接过将旗,发现布料边缘绣着西羌的羊图腾——那是诺敏部落的女子们为汉军绣的护心旗。他突然想起诺敏的婚书,聘礼里的三千斤铁矿,此刻或许正被熔铸成杀向自己的兵器。

子时三刻,姜维率队清理战场。他在一具魏军士兵的尸体旁停下,那士兵手中紧攥着半块麦饼,饼上的牙印与屯田兵的干粮一模一样。张翼捡起饼,发现里面藏着纸条:“爹,这是汉军的饼,比咱们的硬,但能吃饱。”姜维望着星空,想起自己初降蜀汉时,诸葛亮给他的第一块麦饼,也是这样带着阳光的味道。

第二折 羌笛声声传密信

三月初三,西羌部落的“雪狼祭”如期举行。姜维戴着熊爪面具,跟着阿莱娜跳“狼神赐福舞”,狼皮靴踩在冻硬的草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老祭师敲响羊皮鼓,鼓声里混着远处传来的羌笛——那是联络暗号,三长两短,代表“洛阳有变”。

阿莱娜的狼骨耳坠突然发烫,她借着舞蹈的掩护,将藏在面具里的密信塞进姜维手心。密信用西羌文写成,字迹间浸着药汁,显影后竟是刘禅的暗诏:“朕虽降魏,密诏藏于太庙神龛,望爱卿取之,扶立新君。”姜维的指甲刺破密信边缘,血珠滴在“扶立新君”四字上,竟与当年刘备称帝时的朱砂印重合。

“伯约,”老祭师突然用汉语开口,“羌人世代记得,是诸葛丞相教我们种粟米。”他掀开祭坛的石板,露出底下的青铜箱,箱中放着诸葛亮当年送给西羌的“和戎图”,图上用羌汉双语写着:“汉羌同源,永不为敌。”姜维抚摸着图上的狼族图腾,想起丞相临终前说:“西羌乃大汉右臂,需以恩义结之。”

深夜,姜维独自坐在祭坛上,望着东天的启明星。阿莱娜递来一碗热羊奶,奶面上漂着几粒青稞——那是她亲手炒的,带着焦香。“诺敏的冰稻长大了,”她指着远处的试验田,“米粒是蓝色的,像狼族的眼睛。”姜维点头,想起诺敏的密信,她说冰稻成熟时,就是汉军反攻之日。

突然,远处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名羌人斥候滚鞍下马,呈上染血的狼头箭——箭头绑着曹魏“司隶校尉府”的密报,“司马昭弑君”的字样被朱砂圈了又圈,旁边用小楷写着:“曹髦血书‘司马昭之心’,遗孤藏于洛阳白马寺。”姜维的佩刀“当啷”落地,他想起曹髦曾在许昌见过自己,那时少年皇帝的眼中,还有着中兴曹魏的光。

“伯约,”阿莱娜握住他的手,狼族的“勇气图腾”在火光中泛着红光,“老祭师说,狼在绝境中会向月起誓,用牙齿撕开命运的喉咙。”姜维望着她被火光映红的面颊,想起二十年前在天水城头,她也是这样用狼头刀抵住他的咽喉,却在看见他腰间的武侯剑时,放下了兵器。

五更天,姜维率二十骑离开西羌。阿莱娜送他到山口,将一袋冰稻种塞进他鞍袋:“若到洛阳,替我看看黄河水,诺敏说那里的浪花像狼族的银饰。”姜维点头,青骓马的马蹄踏碎晨霜,他回头望去,阿莱娜的狼头刀在阳光下划出弧线,那是西羌语中“平安”的手势。

第三折 洛阳诡局探太庙

三月廿七,洛阳城笼罩在细雨中。姜维扮成西域商人,牵着驮着羊皮的骆驼,混在商队里进城。他的胡服下藏着武侯剑,剑柄的熊爪图腾被磨去棱角,乍看像西域的狼首装饰。阿莱娜给他的冰稻种装在皮囊里,每隔十步就有一颗稻种掉出,那是为了标记退路。

太庙的朱漆门在雨中显得格外阴森,门环上的铜锈被雨水冲刷,露出底下的“汉”字刻痕——这是曹操迁都洛阳时,刻意保留的东汉太庙。姜维跟着香客进入偏殿,假装参拜,却在神龛后发现暗格。暗格里放着个黄绫包裹,上面写着“大汉中兴”,落款是“建安二十五年春,刘协”。

“大胆!”巡逻的卫兵突然拔刀,“西域胡商怎会拜汉室太庙?”姜维的武侯剑出鞘三寸,却在此时听见偏殿角落传来琴音——弹的是《出师表》的调子。他转头,看见一名瞎眼琴师,琴弦上缠着的红绳,正是当年阿莱娜送给诺敏的狼族绳结。

“先生可是……”姜维刚开口,琴师突然咳嗽着说:“洛阳米贵,先生若想求签,请到隔壁。”他的手指在琴弦上快速滑动,竟比划出“三更,白马寺”的手势。姜维会意,将一块碎银放在琴师的讨钱罐里,罐底刻着“汉”字,边缘有齿痕——那是用指甲刻的,与刘禅密信上的齿痕一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三更时分,白马寺的钟声惊起群鸦。姜维翻墙而入,在大雄宝殿的三世佛背后,找到蜷缩的少年——十四五岁年纪,左眼角有颗朱砂痣,穿着破旧的僧衣,怀里抱着个木盒,盒盖上刻着“曹”字。“你是……”少年抬头,眼中闪过警惕,却在看见姜维腰间的熊爪图腾时,突然跪下:“见过姜将军!”

木盒里装着曹髦的血书,“司马昭弑君”四字的“弑”字少了一笔,显然是临终前力竭所致。血书背面用金粉写着:“朕子曹霖,望将军护其西归,重振大魏。”姜维望着少年眼角的朱砂痣,想起相术上说“痣在眼角,命带贵气”,竟与当年刘备初见诸葛亮时的记载暗合。

“公子可知,”姜维低声说,“蜀魏之争,实为汉贼不两立。今司马昭弑君,天下共愤,若公子以汉室宗亲之名……”他突然住口,意识到自己差点说出大逆之言。曹霖却点头:“将军毋需忌讳,父皇临终前说,唯大汉丞相后裔可托孤。”他摸出一枚玉佩,上面刻着“亮”字,正是诸葛亮当年赠给曹髦的见面礼。

五更梆子响时,姜维带着曹霖混出洛阳城。城门卫兵检查时,姜维故意让冰稻种掉出几颗,卫兵们哄抢着去捡,没注意到少年僧衣下的玉佩反光。青骓马踏上官道时,姜维回望洛阳城头,看见瞎眼琴师站在垛口,手中的琴弦已断,却仍在比划“快走”的手势。

第四折 阴平古道埋玄机

四月初八,阴平古道的石阶被春雨泡得湿滑。姜维牵着曹霖的手,看着少年被磨破的鞋底,想起自己十二岁时随父出征,也是这样磨破了三双鞋。阿莱娜给的冰稻种只剩小半袋,他每隔一里就撒下一颗,蓝色的稻种在青苔间格外显眼,像一串永不熄灭的灯。

“将军,”曹霖指着远处的悬崖,“那里好像有字。”姜维望去,只见崖壁上刻着“汉德昭昭”四字,笔画间长满了青苔,却在雨水冲刷下露出底下的朱砂——那是诸葛亮北伐时留下的标记。他摸出武侯剑,剑柄与刻字共鸣,竟在崖壁上照出八阵图的虚影。

申时初,暴雨倾盆而下。姜维带着曹霖躲进山洞,却见洞内堆满了腐朽的木箱,箱中装着锈迹斑斑的弩箭,箭杆上刻着“诸葛”二字。他突然想起,丞相曾在《后出师表》中提到“祁山、陈仓、阴平,皆有藏兵洞”,眼前的弩箭,正是二十年前街亭之战时的遗物。

“公子,”姜维捡起一支弩箭,箭头的三棱形设计与他改良的连弩一模一样,“此乃武侯连弩的原型,当年丞相令马谡守街亭,曾在此处藏弩三千。”曹霖抚摸着箭杆上的刻痕,忽然说:“父皇曾说,诸葛亮是‘大汉最后的守护者’,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深夜,洞外传来马蹄声。姜维吹灭火把,武侯剑在黑暗中泛着微光,那是剑鞘里的熊爪图腾与他的血脉共鸣。曹霖握紧木盒,指节发白,却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平稳:“将军,若我被俘,便说是西域胡商之子,您只管快走。”姜维按住他的肩膀,感受到少年身体在颤抖,却仍挺直了脊梁。

来者是邓艾的斥候,打着“搜捕刺客”的旗号。姜维用西羌语大声咒骂,假装被惊醒的胡商,怀里的冰稻种适时掉出。斥候们见是西域货物,又闻到浓重的羊膻味,骂骂咧咧地离开了。曹霖望着姜维脸上的胡商妆容,忽然想起洛阳街头的说书人,曾讲过“姜维诈降”的故事,此刻方知,忠义之人,何止能战,更能忍辱。

五更时分,雨停了。姜维带着曹霖继续前行,阴平古道的悬崖上,偶尔能看见野山羊跳跃的身影。曹霖指着一只白山羊,说它像极了洛阳太学里的“瑞兽”画像。姜维笑了,说:“在西羌,白山羊是吉祥的象征,若你到了沓中,阿莱娜会用羊奶煮青稞粥招待你。”

第五折 沓中重逢定乾坤

五月初五,沓中平原的麦子熟了。姜维站在“生门”指挥台,看着阿莱娜带着羌人部落的车队归来,车队里不仅有粮食,还有数百名曹魏逃兵,他们的甲胄上,“魏”字被划掉,换成了用炭笔写的“汉”。曹霖望着这场景,忽然明白,真正的征服,从来不是靠刀剑。

“伯约,”阿莱娜递来一碗冰稻粥,粥里混着野蜂蜜,“老祭师说,冰稻亩产十石,足够支撑十万大军。”姜维接过粥,指尖触到碗沿刻着的狼族图腾与汉字“姜”,这是阿莱娜特意为他烧制的陶碗。远处的屯田兵们正在收割麦子,他们哼着陇右民谣,调子竟与诸葛亮的《梁甫吟》相似。

曹霖蹲在田垄间,好奇地捏起一颗冰稻粒,蓝色的米粒在阳光下透着晶莹:“这稻子真的能在雪地里生长?”阿莱娜点头,用西羌语说了句什么,旁边的羌人少年立刻捧来一碗酸奶,碗底沉着几颗冰稻。“诺敏改良的品种,”姜维解释道,“用西羌雪水和汉军的屯田肥,三年才成。”

申时初,沓中幕府内,姜维展开从洛阳带来的密诏与地图。曹霖看着地图上用朱砂标记的“许昌”“长安”,忽然指着陈仓道:“此处曾是父皇与郭淮密谈之地,地道错综复杂,或许能藏兵。”姜维的武侯剑“当啷”落在地图上,剑尖指着陈仓:“正合我意,当年丞相在陈仓藏过连弩,如今该派上用场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阿莱娜突然推门而入,手中握着狼族的“千里传讯鹰”,鹰爪上绑着染血的纸条:“钟会在成都大肆屠杀,百姓们自发组织护汉旗……”她的声音哽咽,狼骨耳坠轻轻颤动,“诺敏的冰稻田,被魏军烧了一半。”姜维起身,按住她的肩膀,却发现她肩头有箭伤,血迹已浸透胡服。

“他们用了‘阴魂蛊’,”阿莱娜掀起衣袖,露出手臂上的紫黑色纹路,“中者七日之内化作行尸走肉。”曹霖倒吸冷气,想起洛阳街头的“鬼甲军”传说,那些士兵的瞳孔也是这般颜色。姜维摸出老祭师给的“驱蛊草”,嚼碎后敷在伤口,绿色汁液与紫色纹路相触,竟冒出青烟。

深夜,姜维独自坐在麦田里,望着星空。阿莱娜走来,递给他一块狼族的“勇气图腾”护身符:“老祭师说,狼在月食时最勇猛。”姜维点头,将护身符系在武侯剑上,剑鞘的熊爪与狼头图腾相互映衬,竟似浑然一体。远处的篝火旁,屯田兵们围着曹霖,听他讲洛阳太学的故事。

“伯约,”阿莱娜忽然说,“羌人部落愿奉你为‘雪狼将军’,带我们杀回洛阳。”姜维转头,看见她眼中的坚定,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在雪地里救他的狼族少女。麦田里的萤火飞舞,落在他的甲胄上,像极了诸葛亮七星灯的微光。

五更天,姜维召集诸将。屯田兵们扛着连弩,羌人勇士牵着驮着冰稻的牦牛,曹霖穿着改小的汉军甲胄,胸前挂着诸葛亮的玉佩。姜维站在“汉”字大旗下,手中捧着刘禅的密诏:“陛下有诏,命我等扶立新君,重振汉室!”屯田兵们齐声呐喊,声浪惊起麦田里的雀群。

曹霖忽然上前,取出曹髦的血书:“诸位,司马昭弑君篡位,天下共愤!今姜将军乃武侯衣钵传人,唯有他能带领我等诛灭国贼!”他的声音虽稚嫩,却带着与生俱来的贵气,屯田兵们面面相觑,忽然有人喊道:“武侯遗训,汉贼不两立!”顿时群情激奋。

姜维望着眼前的景象,忽然明白诸葛亮为何坚持北伐——不是为了穷兵黩武,而是为了让天下人记得,这世间还有值得守护的道义。他抽出武侯剑,剑尖挑起曹霖的玉佩,大声道:“今日起,我等以沓中为根基,屯田养兵,联络天下义士,共讨司马昭!”

阿莱娜的狼头刀同时举起,刀身映着初升的朝阳:“雪狼部落听令,即日起护送冰稻入蜀,为汉军前锋!”羌人们发出狼嚎般的呐喊,惊得远处的牦牛群昂首嘶鸣。

姜维看着麦田里忙碌的身影,想起丞相的《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此刻,他终于懂了,躬耕不仅是为了活着,更是为了让道义活着。

暮春的风卷起麦浪,姜维的战袍在风中猎猎作响。他低头看着掌心的老茧,那是握剑与扶犁留下的印记,如今又多了几分冰稻的清香。阿莱娜递来一碗新煮的冰稻粥,碗沿的“姜”字被磨得发亮。远处,曹霖正在教孩童们写“汉”字,墨汁滴在泥土里,像种下一颗颗希望的种子。

“伯约,”阿莱娜指着东方,“你说,有一天我们能打到洛阳,让百姓们都种上冰稻吗?”姜维望着天际的启明星,想起诸葛亮在祁山堡说的话:“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他握紧她的手,答道:“能。只要我们还在,汉魂就在,总有一天,冰稻会在洛阳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麦田里的萤火越聚越多,像无数盏小灯笼,照亮了沓中平原。姜维知道,这一仗或许要打十年、二十年,甚至一生,但只要有百姓在,有麦田在,有忠义在,就有希望。他望向成都方向,那里曾是蜀汉的都城,如今虽被魏军占据,却仍有无数人在等着汉军归来。

“传令下去,”姜维大声道,“今夜起,全军轮值收割,明日开炉铸剑,用冰稻换铁器,用麦种换战马。记住,我们的刀剑是为了守护麦田,我们的盔甲是为了保护百姓。”屯田兵们轰然应诺,手中的镰刀在月光下闪着光,像一片银色的波浪。

阿莱娜靠在他肩头,听着远处的虫鸣与屯田兵的歌声,忽然觉得,这乱世中最坚硬的,不是钢铁,而是人心。她摸出诺敏的狼骨耳坠,轻轻放在曹霖手中:“这是你母亲留给你的,她说,有一天你会用它敲响洛阳的城门。”曹霖点头,将耳坠系在腰间,玉佩与狼骨相碰,发出清越的声响。

五更梆子响过,姜维带着阿莱娜登上了望塔。东方既白,沓中平原的麦田在晨光中泛着金色,像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他忽然想起第一次见到诸葛亮时,丞相眼中的光,此刻,他终于明白,那是对道义的信仰,对百姓的责任。

“伯约,”阿莱娜指着麦田,“你看,麦子又长高了。”姜维点头,握住她的手,感受着掌心的温度。远处,曹霖正在教孩童们唱《出师表》,稚嫩的歌声混着麦香,飘向远方。他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只要有这样的歌声在,汉魂就不会熄灭。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