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逆流60年代 > 第323章 心照不宣的尴尬与身份的商议

逆流60年代 第323章 心照不宣的尴尬与身份的商议

作者:典苍天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07 08:15: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半个月的时间,在系统空间恒定的舒适与外界北大荒日益凛冽的严寒交替中,悄然流逝。

空间书房内,【平行世界投影仪】的光幕上,正播放着一段六十年代香港的粤语新闻录像。播报员字正腔圆、带着特定时代韵味的嗓音在室内回响。萧雅姿独自坐在宽大的书桌前,身姿挺拔,面前摊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却条理清晰地记录着发音要点、词汇和短句。

当廖奎和谢薇结束了一日的工作和训练,相携走进书房时,正听到萧雅姿对着光幕,用一种清晰而自然的语调,复述着刚才新闻中的一段话。她复述的并非简单的单词,而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发音标准,语调起伏流畅,甚至隐约带着一丝老派香港知识分子或世家女子特有的、优雅而略带矜持的口音韵味。

这流畅自然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廖奎和谢薇依靠系统辅助和死记硬背所达到的、尚显生硬和刻板的模仿阶段。

谢薇的脚步瞬间停住,惊讶地望向母亲。她深知学习一门全新方言的困难,尤其是对于母亲这样沉睡近一年、醒来后世界已然天翻地覆的人。

萧雅姿察觉到门口的动静,从专注的学习状态中回过神来。她转过头,看到女儿和女婿脸上未加掩饰的讶异,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伸手将垂落颊边的一缕乌发拢到耳后,语气轻描淡写,仿佛这惊人的进步不值一提:

“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就会了一点。”她指了指光幕和笔记本,“多听,多记,慢慢就找到些感觉了。”

廖奎心中却是暗自赞叹。他清楚地知道,这绝不仅仅是“听着听着”就能达到的水平。这背后,是岳母年轻化后异常清晰敏锐的头脑,更是她那强烈到足以克服一切困难的学习动机——不仅仅是为了那个至关重要的“香港身份”计划能够成功,或许,也是为了将自己投入无止境的学习中,以此来转移和麻痹内心深处那份无法言说、不愿触碰的巨大痛苦。痛苦,有时竟也能成为催生惊人天赋的土壤。

看着岳母在短时间内展现出的、与“香港归侨”身份愈发契合的语言能力和隐隐流露的气质,廖奎心中对那个庞大而冒险的计划,更多了几分确信。岳母身上这种快速到近乎异常的变化,无论是身体的逆转青春,还是此刻语言的飞速进步,都在无声而有力地印证着系统(或者说,他们为升级所付出的、那被马赛克掩盖的代价)所带来的、远超常理的“奇迹”。

这奇迹,带着血与泪的底色,却也真实地为他们照亮了前路中,看似最不可能跨越的障碍之一。

升级后的空间客厅,布置得雅致而舒适。难得三人都有空闲,围坐在一张古色古香的茶海旁,享受着灵韵茶香带来的片刻宁静。投影仪在角落低声播放着粤语长片,为背景增添了几分若有若无的异域情调,也提醒着他们那个悬而未决的未来计划。

廖奎拿起水果刀,动作利落地削好一个苹果,晶莹的果皮连贯地垂落。他自然地先将最大的一块递向萧雅姿,脸上带着晚辈的温和笑意:“妈,您吃。”

萧雅姿正低头看着杯中沉浮的茶叶,闻声抬起头,伸手去接。就在她的指尖即将触碰到苹果的瞬间,廖奎的手也正好往前送了送,两人的指尖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极其短暂的触碰。

那接触微乎其微,一触即分。

然而,萧雅姿却像是被无形的电流烫到一般,手猛地一缩,动作快得近乎失态。随即,她立刻意识到自己的反应过度,强自压下瞬间加速的心跳和脸上涌起的热意,迅速而略显僵硬地重新伸出手,接过了那块苹果,目光低垂,不敢与廖奎对视,声音细微得几乎听不清:“谢谢……奎儿。”

一丝极不自然的红晕,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汁,在她白皙的脸颊上迅速晕开,又被她竭力控制着,试图让其尽快消散。

廖奎递出苹果的手在空中有一个极其短暂的停顿,随即面色如常地收了回来。他脸上温和的笑容未变,仿佛什么都没有察觉,转而将另一块苹果递给身旁的谢薇,语气依旧自然:“薇薇,你也吃。”

然而,他眼角的余光,却将那瞬间的触碰、岳母过激的反应、那抹反常的红晕以及她刻意回避的目光,都清晰地收入眼底。那绝非寻常岳母与女婿之间应有的、坦然的接触反应。一丝极淡的疑虑,再次如同水底的暗影,在他心头掠过。

谢薇将这一切尽收眼底。

母亲那如同受惊小鹿般的退缩,丈夫那看似无意实则敏锐的捕捉,以及两人之间那短暂却无法忽视的异常气流,都像一根根细针,精准地刺入她的心脏,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和更深沉的愧疚。她什么也不能说,什么也不能问,只能默默地低下头,接过廖奎递来的苹果,小口小口地吃着,味同嚼蜡。

一时间,客厅里陷入了某种奇异的寂静。只剩下细微的咀嚼声,以及投影仪里传来的、抑扬顿挫的粤语对白,那陌生的语言此刻更像是一道无形的屏障,横亘在三人之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种微妙的、混合着感激、愧疚、尴尬与某种难以言喻的禁忌感的沉默,在氤氲的茶香与果香中无声地流淌、弥漫。所有人都清晰地感知到那层薄而坚韧的“窗户纸”的存在,它隔绝了部分真相,也扭曲了正常的情感交流。但此刻,所有人都心照不宣地、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它,绝不试图去触碰或捅破。

维持住眼下这艰难而脆弱的平衡与和谐,是他们在惊涛骇浪中,唯一能抓住的浮木,也是眼下唯一的选择。

系统空间三层书房,夜色深沉。灵韵灯柔和的光线洒落,将三人的身影投在书架上,拉出长长的、交织在一起的影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与专注的气息。

首次,三人真正围坐在一起,不再是各自默默准备,而是共同面对摊开在书桌上的一份手绘草图——那是廖奎根据现有信息和逻辑推演,精心绘制的“香港身份”计划脉络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关键节点、时间线、潜在风险与应对策略。气氛严肃,落针可闻。

萧雅姿端坐在桌前,腰背挺直,双手交叠放在膝上,目光沉静地落在草图之上。片刻后,她抬起眼,看向廖奎和谢薇,朱唇轻启,不再是生硬的模仿,而是用已经相当流利、甚至带着一丝老派优雅韵味的粤语,清晰地陈述起来。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句分明,仿佛在背诵一段早已融入骨血的个人史:

“我,萧雅芝,”她选了一个与原名读音相近、符合时代背景且不显突兀的名字,“民国三十七年,随父母避祸南下去到香港。父母抵港后身体不适,积劳成疾,不幸早逝。我独居北角春秧街附近多年,一直以车衣(缝纫)为生,收入微薄,未曾婚配,亦无儿无女……”

她的语调平稳,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然,由她反复咀嚼消化的“背景故事”细节娓娓道来。每一个时间点,每一个地名,甚至“车衣”这个特定年代香港底层女工的常见职业,都经过反复推敲。

“思乡之情日切。遂变卖家中仅有的微薄资产,凑足路费与些许安家费用,依照政策,向内地申请归国安置。”

廖奎听得极其专注,手指无意识地在草图的“时间线”和“政策依据”区域轻轻敲击。他的大脑飞速运转,像一台精密的情报分析仪,不断捕捉着岳母陈述中可能存在的逻辑漏洞,确保这虚构的人生轨迹能与真实的历史事件、香港彼时的社会状况以及内地此时接收归国华侨的政策严丝合缝地对接。他偶尔会打断,提出尖锐的质疑:“北角那个时期的水费单形制?车衣女工的平均日薪在六五年左右的具体数额?申请归国时,港英政府出具的‘行街纸’(无犯罪证明)的获取流程和可能遇到的刁难?”

每一个问题都直指要害,萧雅姿则依据系统提供的庞杂信息和自己的理解,逐一沉稳应答,或记下需要进一步核实确认的要点。

谢薇则在一旁,主要负责补充那些让“背景”更具血肉的生活细节。她根据【平行世界投影仪】中播放的影像资料和那些系统生成的旧报纸、杂志,提供信息:“那个时期北角街市下午收档时,菜贩会便宜处理剩菜,很多底层居民会那时去采购。”“从北角坐电车到中环,大概需要二十分钟,车费是几毫子。”“他们习惯喝凉茶,尤其是夏天,王老吉和廿四味最常见。”

她努力将这些琐碎的、充满烟火气的细节融入母亲的“记忆”中,让这个名叫“萧雅芝”的女人更加真实可信。

这是第一次,三人像一支真正的团队,为了一个明确而艰巨的目标,各司其职,紧密协作。廖奎的缜密,萧雅姿的沉浸,谢薇的细腻,在这一刻形成了奇妙的互补。希望的光芒,似乎在这深夜的书房里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和触手可及。

然而,这愈发清晰的蓝图,也让那个最大的、始终悬而未决的障碍——如何让这位“萧雅芝”带着她合情合理的背景与崭新的年轻容貌,完美且“合法”地踏入现实世界——显得更加突出和严峻。每一步的推演越成功,那个最终落地的环节,就越发显得如履薄冰。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