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逆流60年代 > 第311章 有限的收获

逆流60年代 第311章 有限的收获

作者:典苍天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07 08:15: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离开了那片带给他巨大文化冲击和挫败感的喧嚣墟市,廖奎并没有立刻返回藏身点。手中的几份旧报纸是信息收获,但远不足以构建一个完整的“人设”。他需要更具体的、能体现“香港普通居民”日常生活的实物,尤其是能为母亲萧雅姿未来身份提供佐证的物品。

他沿着墟市外围较冷清的街道行走,目光锐利地扫视着两旁的店铺。那些招牌鲜艳、货物琳琅满目的大铺面他不敢进,那里人多眼杂,店员也更可能具备一定的警惕性。他的目标,是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甚至有些破败的小店,这种地方的交易往往更随意,对顾客的盘问也更少。

很快,他锁定了一家旧衣店。店铺门面狭窄,一块饱经风雨的木板上用墨汁写着“××故衣”字样,字迹已有些模糊。门口挂着一串串密密麻麻的旧衣物,男女老幼的都有,在微风中轻轻晃荡,散发出淡淡的樟脑丸和岁月混合的气味。店内光线昏暗,只能隐约看到一个佝偻的身影坐在柜台后。

廖奎在门口稍作停留,仔细观察。进出的人很少,偶尔有一两个穿着朴素的老人进去,很快又出来,交易过程安静而迅速。这符合他的需求。他深吸一口气,将刚刚兑换来的港币分出一部分,放在最容易取用的裤袋里,然后低头走了进去。

店内比外面看起来更拥挤,四壁都挂满了衣服,按性别和大致品类分开,中间还有几个大竹筐,堆放着更廉价或品相更差的衣物。空气中弥漫着更浓的旧布料和防虫剂的味道。柜台后的老板是个满头白发、戴着老花镜的老伯,正就着窗口的光线修补一件旧衬衫,听到有人进来,只是抬了抬眼皮。

廖奎没有出声,他直接走向悬挂女装的那片区域。他的目标明确:一套符合香港本地普通中年女性身份的、半新左右的日常衣物。他快速而仔细地浏览着。这里的衣服面料明显比内地丰富,除了棉布,还有很多化纤材质(如的确良、尼龙),颜色和花色也更繁多,虽然大多也是过时的款式。

他需要一套看起来穿了几年,但保养尚可,不至于太破旧,也不能太新潮(以免与“独身、思乡归侨”的人设不符)的衣物。他用手指轻轻拨动衣架,感受着布料的质地,观察着细节:领口、袖口的磨损程度,纽扣是否齐全,有没有明显的污渍或补丁。

最终,他选中了一套:一件藏青色带细小白点的确良短袖上衣,款式简单,小翻领;一条与之搭配的、同样材质的深蓝色长裤,裤腿是直筒的,而非喇叭裤。他想象着母亲萧雅姿穿上它们的样子——应该会显得朴素而整洁,符合一个普通香港女工的日常穿着。他又在旁边的鞋筐里,找到一双黑色的、半旧的塑料平底女式皮鞋,鞋底磨损均匀,擦去灰尘后皮质尚可。

他抱着这套衣物和鞋子,走到柜台前。

老伯放下手中的针线,透过厚厚的镜片看着他,没有说话,等待他开口。

廖奎知道考验来了。他不能暴露自己的普通话口音。他指了指手中的衣物,然后伸出两根手指,用尽可能中性的、不带口音的语气,含糊地发出一个音:“呢个……”(这个……),同时用探询的目光看着老伯。

老伯看了看他选的衣服,又看了看他,脸上没什么表情,似乎对这种沉默或语言不通的顾客习以为常。他拿起那件上衣看了看标签和磨损处,又看了看裤子和鞋,然后拿起一个旧算盘,枯瘦的手指噼里啪啦地拨动了几下,最后伸出五个手指,又翻了翻手掌。

“十五蚊。”(十五块。)

廖奎听懂了数字。这个价格在他看来不算贵,甚至可以说便宜,但他不能表现得太爽快。他微微皱起眉头,也伸出两只手,先比了个“十”,然后又指了指那双鞋,摇了摇头,示意鞋子太旧。

老伯“哼”了一声,又拨了下算盘,坚持道:“十四蚊,最平了。”(十四块,最便宜了。)

廖奎知道适可而止。他点了点头,从裤袋里掏出那张十元港币和四个一元的硬币,小心翼翼地放在柜台上。老伯收钱,拿出一张旧报纸,三两下将衣物和鞋子包好,用纸绳草草捆了一下,推给廖奎。整个过程,除了报价,再无他言。

廖奎拿起包裹,微微颔首示意,迅速离开了旧衣店。第一步,成功。他得到了一套未来可以为母亲准备的“行头”。

接下来,他需要一些更零碎、但更能体现日常生活痕迹的“信物”。他继续在相对冷清的街巷寻找,找到了一家看起来同样古旧的杂货铺,招牌上写着“××士多”,玻璃柜台里摆放着香烟、糖果、电池、肥皂等小商品,货架上堆着各种日用品。

这次,他的目标是能够显示香港本地联系的东西。他走进店里,依旧沉默。他先是指了指柜台里一种本地常见的、黄色塑料柄的梳子,又指了指货架上一种印着简单花纹的塑料漱口杯,然后目光在店内扫视,最终落在柜台角落里一叠印有“××士多”地址和电话的旧记事本上——那是店家自己印来记录订货或赊账用的,纸张粗糙,格式简单,但上面清晰地印着店名、地址(香港新界某区某街道门牌号)和一个七位数的电话号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简直是意外之喜!这种带有本地具体信息的物品,其说服力远超那些泛泛的商品。

他拿起一个记事本,又指了指梳子和漱口杯,一起放到柜台上。店主是个中年妇人,正一边听着收音机里的粤曲,一边打毛线。她看了看廖奎选的东西,懒洋洋地报了价:“梳子五毫,杯仔八毫,簿仔……算你三毫,一共一蚊六。”(梳子五角,杯子八角,本子……算你三角,一共一块六。)

廖奎同样没有还价,直接付了钱。在妇人找零的时候,他的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店铺的墙壁,心脏猛地一跳。

在柜台后方墙壁的显眼位置,挂着一个略显陈旧的木质相框,里面嵌着的,是一幅印刷精美的彩色肖像——头戴王冠、面容严肃的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肖像下方,还挂着一面小小的、红底,上有英女王皇冠和字母“ER”徽章的香港旗(当时俗称“龙狮旗”)。

这幅景象,像一根冰冷的针,猝不及防地刺入他的眼帘,带来一种混合着荒谬、警惕和强烈疏离感的冲击。在内地,墙上悬挂的只能是伟大领袖的画像,而这里……这是另一个主权、另一种制度的直接象征。他迅速移开目光,但那个影像已经深深烙印在脑海里,无声地提醒着他身处何地,以及他与这片土地之间那道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鸿沟。

他拿起用一个小塑料袋装好的梳子、杯子和那个至关重要的记事本,再次沉默地离开了店铺。

回到相对安全的芭蕉林深处,廖奎靠着一棵大树坐下,微微喘息。他将采购到的东西一一取出检视:

1.一套半新的中年女性衣物鞋履:实物证据,未来母亲“归来”时可以穿着。

2.一个印有香港本地地址和电话的旧记事本:强有力的“身份关联”信物,可以伪造成母亲多年使用的物品。

3.一把普通的塑料梳子和一个漱口杯:日常用品,增加生活细节的真实性。

物资上的收获,就这些了。它们静静地躺在地上,在斑驳的阳光下显得平凡而廉价。然而,为了获取这些,他耗费了巨大的心力,经历了语言不通的尴尬,承受了被审视的压力,并且冒着暴露的风险。

他清楚地知道,这次采购最大的收获,并非这些实物,而是切身体会到的那堵“信息壁垒”的厚度。这堵墙由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社会规则共同砌成,坚硬而无形。他可以通过空间跨越物理距离,可以凭借身手规避巡逻,可以用黄金和谎言打开偷渡的门,却难以在短时间内穿透这堵墙,真正理解并模仿一个在此地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人应有的所有细节。

那个英女王的肖像,店铺里听到的英文歌,人们使用的港币,年轻人时髦的喇叭裤,茶餐厅里飘出的奶茶香……所有这些碎片化的印象,都在告诉他,为一个内地知识分子伪造完美的“香港归侨”身份,是一项何其复杂和艰巨的工程。远不是几件衣服、几个旧本子就能解决的。

强烈的危机感促使他不敢在此地久留。每一次停留,都增加一分风险。他将采购来的物品仔细包好,收入系统空间。这些“战利品”将被妥善存放,作为未来计划中的一环。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片既熟悉又陌生、既充满诱惑又遍布陷阱的土地,眼神复杂。然后,他集中精神,沟通了那个连接着两个世界的锚点。

身影从芭蕉林的阴影中悄然消失。

下一刻,他已然回到了系统空间【幸福小屋】那绝对安全、温暖如春的环境中。外界香港的潮湿闷热、市集的喧嚣、内心的紧张与孤立感,瞬间被隔绝。

他站在空间里,缓缓呼出一口浊气。这次短暂的香港日间潜入结束了,带回了有限的物资,和无比沉重的思考。前路,依旧迷雾重重。他需要消化今天的见闻,需要和谢薇一起,重新评估他们的计划,尤其是,如何攻克那最难的关卡——语言与文化的融入。

而此刻,北大荒的土坯房里,或许正需要他回去,扮演那个刚刚“砍柴”归来的普通职工。两个世界,两种身份,在他身上交织,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