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逆流60年代 > 第235章 时代的缩影

逆流60年代 第235章 时代的缩影

作者:典苍天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07 08:15: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第七农场,如同一个微缩的舞台,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背负着不同历史与出身的人们。在时代洪流的冲刷下,每个人都以其独特的方式挣扎、适应或沉浮,共同构成了一幅复杂而真实的众生相。廖奎和谢薇的遭遇,只是这宏大画卷中的一笔,而围绕在他们身边的其他人,同样以其鲜明的轮廓,勾勒出这个特殊年代的肌理与深度。

**秦大山:沉默的堡垒。**他仿佛将自己彻底封存在了一层无形的硬壳里。除了必要的技术交流,他几乎不再与任何人说话。在畜牧科,他埋头于那些熟悉的兽医器械和牲畜病例中,仿佛那是他唯一可以掌控、无需言语也能沟通的世界。在学习班上,他永远是那个最角落的影子,头颅低垂,花白的头发遮掩着所有可能泄露情绪的表情。只有偶尔在值夜时,对着军用水壶里那点劣质烧刀子发愣的瞬间,那浑浊眼中一闪而逝的、属于南方榕城“秦氏织造”往昔的破碎光影,才暗示着这具沉默躯壳下,隐藏着一个被时代碾碎了梦想与家世、仅靠一点手艺苟延残喘的孤独灵魂。他的沉默,是一种极致的自我保护,也是对外部世界无声的、最彻底的拒绝。

**周申:惊弓之鸟的挣扎。**热情洋溢的知青风采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刻入骨髓的惊惶。他像一只受惊的兔子,时刻竖着耳朵,警惕着周遭的风吹草动。他依旧努力按照“标准”行事,学习认真,劳动卖力,但那种“努力”带着一种过于用力的、令人心酸的僵硬。他不敢再与廖奎有过多接触,偶尔远远相遇,眼神仓促交汇的瞬间,里面满是未散的恐惧和一丝寻求认同的渴望,随即又飞快避开。他的内心在“积极表现以求自保”与“坚守良知不愿害人”之间剧烈撕扯,这种撕扯消耗着他年轻的心力,让他迅速变得憔悴而寡言。他是无数被卷入风暴、茫然无措的年轻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

**马桂花:朴素良知的微光。**她依旧是那个热心肠的直爽大嫂,但在这特殊的年月里,她的热心也裹上了一层谨慎的外衣。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大声嚷嚷着家长里短,而是学会了压低声音,在看似无意的闲聊中,传递着关切与有限的信息(如关于谢广安的处境)。那两个塞给谢薇的鸡蛋,是她能做出的、最实在也最冒险的善意表达。她不懂太多大道理,但她凭着一颗朴素的良心,分辨着善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悄悄释放着人性的温暖,如同贫瘠土地上顽强钻出的野菜,微不足道,却真实地存在着。

**王保管员:严肃下的暗流。**她永远是那副公事公办、一丝不苟的严肃面孔,仿佛后勤仓库的每一件物品、每一笔记录就是她的整个世界。但在那看似冰冷的规则之下,却涌动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同情与了然。她对谢薇那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递送物资时那短暂却意味深长的凝视,都是她无声的语言。她不像马桂花那样外露,她的帮助更加隐蔽,更像是一种基于多年阅历和内心是非判断的、谨慎的立场选择。她是那种在体制内,既遵守规则,又保留着一份内心柔软与判断力的老派职员的代表。

**学习班众生相:**这里有周子强那样,企图通过构陷他人、充当“急先锋”来换取自身安全的投机者;有像赵铁柱那样,被无端指控却百口莫辩、最终精神濒临崩溃的老实人;也有更多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或麻木、或恐惧、或内心抵触却不敢言,在日复一日的诵读与检讨中,消耗着青春与热情,眼神逐渐失去光彩。他们是这场运动最广泛的承受者,个体的声音被集体的声浪淹没,独特的个性被统一的模子挤压变形。

这就是第七农场,一个时代的缩影。忠诚与背叛,善良与卑劣,坚守与妥协,希望与绝望,在这里交织、碰撞。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应对着这场席卷一切的洪流。

**

这一天的学习班小组讨论,话题不知怎的,就从批判“唯生产力论”拐到了对“只专不红”的批判上。气氛在几个积极分子的带动下,逐渐升温。

一个平日里就对廖奎技术受重视隐隐有些嫉妒的职工,似乎觉得找到了表现的机会,将目光投向了始终沉默坐在那里的廖奎,语气带着一种故作深沉的批判意味:

“我觉得,我们有些同志,特别是年轻的技术骨干,容易产生一种错误倾向。就是过分强调技术,认为有了技术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忽视了最根本的思想改造。这种‘技术至上’的思想,是非常危险的,它会使我们迷失政治方向,走到邪路上去!”

他的话没有点名,但矛头所指,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所有人的目光,或明或暗地投向了廖奎。

廖奎心中微微一凛,但面上不动声色。他正准备按照既定策略,用一番“技术是为革命服务,思想改造是基础”的套话含糊应对过去,既不自辩,也不深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这时,小组讨论室的门被推开了。畜牧科长张振山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像是来找改造队负责人有事。他恰好听到了那最后一句话。

讨论暂停了一下,众人都看向这位以严厉务实着称的转业军人科长。

张振山脸上没什么表情,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那个发言的职工身上,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技术至上,当然要批判。但春耕生产任务紧,猪号、马号一大摊子事,防疫、接生、治病,哪一样能离得开技术?”他顿了顿,目光转向廖奎,又扫过众人,“场里的生产任务完不成,大家都得饿肚子。思想要进步,肚子也不能空着。廖奎同志的技术,是场里需要的。把生产搞上去,就是对革命最大的贡献之一。至于思想问题,学习班不就是在解决吗?要分清主次。”

他没有激烈驳斥,也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用最实际的“生产任务”和“饿肚子”的道理,四两拨千斤地将那顶隐晦扣过来的“技术至上”帽子轻轻拨开。他的话,既维护了廖奎,也堵住了那些还想借题发挥的人的嘴——毕竟,耽误生产的责任,谁也担不起。

那个发言的职工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讪讪地低下了头。

张振山说完,对着改造队的负责人点了点头,递过文件,便转身离开了,仿佛只是顺便路过,说了一句再平常不过的大实话。

但廖奎和谢薇心中都明白,这绝不仅仅是巧合。张振山或许早就留意到学习班里的风向,这次看似不经意的介入,是他作为领导,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对真正能干实事的下属的一种务实保护。他看重廖奎的技术和能力,不希望这棵好苗子在无休止的内耗中被毁掉。这体现了张振山性格中超越纯粹政治狂热的一面,一种扎根于现实需求的、属于老军人的耿直与担当。

小小的插曲过去,讨论继续,但那股试图指向廖奎的暗流,被暂时压制了下去。廖奎和谢薇对视一眼,心中都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对张振山多了几分复杂的感激。在这个纷繁复杂的时代缩影里,张振山这样的领导,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小块难得的、可以喘息的务实空间。他们知道,未来的路依然险阻重重,但至少,并非所有方向上都是冰冷的墙壁。

【幸福小屋】内,时间仿佛拥有独特的质地,温润而沉静。当外界的一个月时光在喧嚣、压抑、劳作与隐忍中悄然流走,这片独属于廖奎和谢薇的天地,却记录下了一段交织着巨大失去与珍贵获得的生命历程。

夜色深沉,窗外(空间感知)是模拟出的、缀满星辰的静谧夜空。两人没有入睡,而是静静地坐在二楼主卧的床沿,目光久久地凝视着床上安详沉睡的萧雅姿。

一个月。仅仅一个月。

床上的母亲,与一个月前那个从黑水河畔被带入空间、濒临死亡、形容枯槁的妇人,已然判若两人。刺目的白发被蓬勃生长的灰黑发丝取代,占据了绝对的主导,仅余几缕银丝夹杂其间,反而平添了几分岁月沉淀的优雅。她的脸庞丰润莹泽,皮肤细腻,透着健康的红晕,长期苦难刻下的皱纹与痕迹几乎消失殆尽。身体虽然依旧清瘦,却不再是皮包骨的骇人模样,而是恢复了流畅的线条与温软的弹性。她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只是陷入了一场深沉安宁的睡眠,呼吸平稳(尽管是空间的假象),容颜焕发,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了十岁不止。

这是一个奇迹,一个由池水、由系统、更由他们二人不离不弃的守护共同缔造的奇迹。

然而,目光越过母亲安详的睡颜,仿佛能穿透空间的壁垒,看到那片现实世界中,在家属区边缘的窝棚里,在昏暗油灯下,与坚硬柳条和残废腿脚搏斗的另一个至亲——父亲谢广安。

**失去。**父亲的健康,那条为了完美伪装、毅然留下而永久伤残的腿,是他们心中永难愈合的创口。父亲的自由,他从一位军官沦为编筐囚徒的身份转换,是时代加诸的、沉重的枷锁。还有那份近在咫尺却必须形同陌路的煎熬,是情感上最持续的凌迟。

**获得。**母亲的生机,这具从死亡边缘被拉回、正焕发着不可思议活力的身体,是他们最大的慰藉与胜利。自身的成长,廖奎精神力的淬炼与恢复,两人精神链接的加深,以及在外部高压环境下磨砺出的、远超年龄的沉稳、隐忍与洞察力,是他们应对未来风雨的宝贵资本。

**压力。**学习班的刻板与窥探,“思想改造队”外松内紧的策略,场部鼓励举报的潜流,以及父亲身边无处不在的监视,如同一张无形却坚韧的网,时刻提醒着他们处境的危险。

**希望。**母亲持续向好的身体,是照亮黑暗最稳定的一束光。父亲确认存活,尽管处境艰难,但“活着”本身,就是一切可能性的基础。张振山偶尔流露的务实保护,马桂花、王保管员等人细微的善意,以及他们自身不断增强的能力与默契,都是这寒夜中闪烁的、温暖的火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这一个月,是惊心动魄的一个月,是代价惨重的一个月,也是在绝境中生生劈出一条生路的一个月。

廖奎缓缓闭上眼睛,仔细感知着自身。识海一片清明,精神力如同蓄满的深潭,波澜不惊却又蕴含着磅礴的力量。不仅完全恢复,他感觉自己的精神力比之从前,似乎更加凝练、纯粹,操控起来如臂使指,对空间的感知也愈发敏锐。他甚至隐约察觉到,这片【幸福小屋】空间,似乎有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极其微妙的变化。它不再仅仅是一个静止的、功能性的容器,仿佛多了一丝……难以捕捉的“活性”,如同沉睡的巨物即将苏醒的一丝鼻息。他无法具体描述,但这感觉真实不虚。

外部,持续月余的集中学习班暂时告一段落,学员们回归了原本的生产岗位。但那无形的枷锁并未解除,只是变得更加隐蔽,融入了日常的言行审视与人际猜忌之中。他们知道,平静只是表象,风暴随时可能因某个由头再次降临。

但今夜,坐在这充满生机的空间里,看着宛若新生的母亲,感受着自身充盈的力量和与谢薇之间坚不可摧的链接,一种前所未有的决心,在廖奎心中坚定地升起。

“薇薇,”他睁开眼,目光灼灼,不再是之前的沉重与隐忍,而是带着一种破茧而出的清明与力量,“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等下去了。”

谢薇抬起头,望进他深邃的眼眸,看到了那里面燃烧的、与她心中所想一般无二的火焰。

“一个月前,我们只求能救出妈妈,让她活下去。”廖奎的声音沉稳而有力,“现在,妈妈不仅活着,还在变好。爸爸……我们也知道他在哪里,虽然艰难,但他还坚持着。”

他握住谢薇的手,两人的精神力自然而然地交织、共鸣。

“学习班暂时结束,外部压力稍缓,这正是我们喘息和谋划的时机。”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床上的母亲,又仿佛穿透墙壁,望向父亲所在的方向,“只是让爸妈各自活着,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开始想,如何能让他们……真正‘团聚’。哪怕,只是让爸知道妈妈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

这个目标,宏大而缥缈,风险极高。但此刻说出来,却不再显得那么遥不可及。母亲的蜕变给了他们底气,精神的成长给了他们力量,父亲的坚韧给了他们动力。

“我知道这很难,”谢薇反握住他的手,眼神同样坚定,“但我们必须尝试。为了爸,为了妈,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不能永远活在分离和隐瞒里。”

从被动地承受压力、应对危机,到主动地审视现状、规划未来,这是一个心态上的根本转变。他们不再仅仅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沙砾,而是开始尝试着,在这洪流中,为自己的家人,寻找乃至创造一块可以依偎的礁石。

前路依旧迷茫,布满未知的险阻。但他们已然决定,要更主动地去探寻、去布局。为了那份深藏于心的、关于团聚的微弱希望,他们愿意付出更多的耐心、智慧与勇气。

夜深人静,【幸福小屋】内弥漫着一种沉静而充满力量的气氛。艰难困苦,未能将他们击垮,反而如玉匠的雕琢,磨去了稚嫩与彷徨,显露出内里更为坚韧的光华。一个新的阶段,就在这深夜的思绪与坚定的决心中,悄然开启。他们准备好了,去迎接接下来的,更为漫长也更为主动的坚守与谋划。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