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逆流60年代 > 第232章 新的任务与父亲的“新岗位”

逆流60年代 第232章 新的任务与父亲的“新岗位”

作者:典苍天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07 08:15: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思想教育学习班的“改造”手段,并未仅仅停留在精神的规训与言辞的批判上。很快,一种更具实质性的、将思想压力与**劳役结合的方式,降临到了这八十九名学员身上。

“从明天开始,学习班成员,每日上午,按照分配名单,参与场部的公共区域清扫工作!”改造队负责人在一次学习结束时,用他那标志性的、不带感情的音调宣布,“劳动是改造思想最好的途径!要通过汗水,洗刷头脑中的污秽!具体任务,由各组负责人分派!”

美其名曰“劳动改造”,实则是另一种形式的惩罚与无处不在的监视。这份额外的劳动,意味着他们需要在完成本身的生产任务和学习班课程之外,再挤出时间和体力,去从事那些最脏最累、通常由受处分人员或表现最差者承担的杂役。

廖奎和谢薇被分派到的任务是清理场部区域内的几个公共厕所。这无疑是所有任务中最令人避之不及的之一。初春的天气虽然转暖,但厕所内的气味依旧刺鼻,积存了一冬的污垢需要用力刮铲,还要将清理出的污物运到指定的堆肥点。

第二天上午,天刚蒙蒙亮,两人便拿着分发下来的简陋工具——破旧的铁锹、木桶和硬毛刷,来到了指定的地点。与他们一同负责这片区域的,还有另外两名学员,其中一人正是周申。

空气中弥漫着难以言喻的气味。谢薇默默地将一块旧布围在口鼻处,挽起袖子,拿起硬毛刷,开始清理厕坑边缘顽固的污渍。廖奎则负责用铁锹将积存的污物铲入木桶,再一担担地挑往远处的堆肥坑。

劳动是沉默的。只有铁锹刮擦地面的刺耳声响、水桶晃荡的水声,以及偶尔因费力而发出的沉重呼吸声。

监视如影随形。一名改造队的年轻队员,抱着胳膊,站在不远处的屋檐下,目光如同鹰隼,扫视着他们四人的一举一动。他并不靠近,也不说话,但那种无声的注视,比任何呵斥都更具压迫感,提醒着他们此刻的身份和处境。

周申的动作显得有些慌乱,他负责提水冲洗,脚步匆匆,水桶里的水洒出来不少,溅湿了他的裤腿和布鞋,他也浑然不觉,只是时不时用眼角飞快地瞥一眼远处的监视者,脸色苍白。

在一次廖奎挑着担子从周申身边经过时,两人的目光有过极其短暂的接触。周申的眼神里充满了惶惑、疲惫,还有一丝难堪。廖奎的眼神则平静无波,只是极轻微地、几乎无法察觉地向下点了一下下巴,仿佛在说“专心干活”。周申似乎接收到了这无声的信号,用力抿了抿嘴唇,低下头,更加卖力地提水,尽管动作依旧笨拙。

另一次,当谢薇和另外那名女学员需要合力抬起一个沉重的、装满污物的木桶时,两人的手臂不可避免地碰到了一起。那一刻,谢薇能感觉到对方手臂的僵硬和微微的颤抖。她们的目光在空中交汇了一瞬,那名女学员眼中飞快地闪过一丝同病相怜的苦涩,随即又迅速移开,仿佛被烫到一般,只是闷着头,更加用力地抬起了木桶的另一边。

没有言语,只有汗水、污秽、沉重的体力消耗,以及在那无处不在的监视下,偶尔流露出的、一闪而逝的、带着警惕与共情的眼神交流。这种交流脆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却真实地存在着,证明着即使在最不堪的境地下,人与人之间那点微弱的联系,也并未完全断绝。

廖奎和谢薇沉默地干着活,将所有的情绪都掩藏在低垂的眼睑和机械的动作之下。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后背,难闻的气味沾染了衣角,但他们心中却异常清醒。这不仅仅是劳动,这是一场表演,一场在监视下证明自己“服从改造”、“甘心受罚”的表演。他们必须演好,不能流露出一丝不满或抗拒。

当上午的劳动终于结束,监督的队员冷冷地说了句“下午学习班准时”后转身离开,四人才如同获得特赦般,稍稍放松了紧绷的神经。他们默默地收拾好工具,各自散去,甚至没有一句道别。

走在回土坯房的路上,阳光照在身上,却驱不散那股由内而外的疲惫与屈辱感。新的任务与监视,如同套在脖颈上的又一道枷锁,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身处境的艰难。然而,经过【幸福小屋】一夜慰藉而恢复的精神力,以及心中那份守护家人的坚定信念,支撑着他们将这额外的重负,也化为前行路上必须踏过的泥泞。他们知道,这只是开始,类似的“考验”,恐怕还会接踵而至。

关于父亲谢广安在家属区边缘的处境,廖奎和谢薇无法直接打听,更不能靠近观察。所有的信息,都如同破碎的瓷片,需要从旁人的只言片语、偶然的闲聊中,小心翼翼地拾取、拼凑,才能逐渐还原出那幅令人心碎却又不得不接受的图景。

这天傍晚,谢薇去马桂花家还之前借的针线筐。马桂花正在院门口收拾晾晒的干菜,见谢薇来了,热情地招呼她进屋坐。

“不了,嫂子,这就还给您,多谢了。”谢薇将针线筐递过去,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属于年轻职工的腼腆笑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马桂花接过筐子,也没多客套,一边拍打着干菜上的灰尘,一边像是忽然想起什么,压低了些声音,带着点唏嘘的语气说道:“哎,说起来,你们年轻可能不知道,咱们家属区最西头那边,最近不是新来了个编筐的瘸子吗?”

谢薇的心脏猛地一跳,面上却努力维持着平静,只是顺着话头,流露出一点适当的好奇:“哦?是听说了一点,不太清楚。”

“唉,也是个苦命人。”马桂花叹了口气,眼神里带着朴素的同情,“听说是从西山那边转过来的,在那次野兽伤人的事儿里把腿弄废了。场部也算是发了善心,没让他回去等死,给安排在这边,好歹有口饭吃。”

她顿了顿,朝西边努了努嘴:“活计可不轻省!一天到晚对着那些硬邦邦的柳条,编不完的土筐、背篓,听说有定额的,完不成还得扣那点本就少得可怜的口粮。就他那腿脚……啧啧,我看着都费劲。”

“还有人看着?”谢薇状似无意地问了一句。

“那能不看着吗?”马桂花一副“这你都不懂”的表情,“虽说是个废人了,可毕竟是从那边过来的。场部保卫科的人时不时会过去转一圈,主要是防着他跟外人多接触,或者偷懒耍滑。不过,我瞅着,只要他老老实实编筐,也没人为难他。”

说到这里,马桂花的声音又压低了些,几乎成了耳语:“就是吃的太差了。我前天碰巧看见给他送口粮的,就那么一小袋发黑的杂合面,几个蔫了吧唧的土豆萝卜,够干啥的?估计也就饿不死罢了。比在西山……唉,可能也就是不用干抬石头那种要命的活,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算是……稍微强那么一丁点儿吧。”

马桂花摇了摇头,不再多说,转而聊起了别的家长里短。谢薇强笑着应付了几句,便借口天色不早告辞离开。

走在回去的路上,马桂花那些看似闲聊的话语,却在谢薇脑海中不断回响,逐渐拼凑出父亲“新岗位”的具体画面:

***活计:**繁重、枯燥,有定额压力的手工编织(柳条筐、背篓)。

***处境:**受人看管(保卫科定期巡视),限制与人接触。

***物资:**配给极少,仅能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劣质口粮。

***对比西山:**脱离了最恶劣的体力劳动(如采石)和恶劣的居住环境(破败窝棚),获得了极其有限的、相对固定的活动空间(窝棚周围),免受日晒雨淋。

这幅画面,让谢薇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一方面,她为父亲脱离了西山那种非人的折磨,保住了性命而感到一丝微弱的庆幸。至少,他不用再在刺骨的寒风中抬石头,不用再挤在那漏风漏雨的窝棚里忍受病痛。那极其微小的活动空间,对于曾经失去自由的人来说,或许也是一种难以想象的“奢侈”。

但另一方面,这“新岗位”的残酷性也展露无遗。繁重的劳动对残疾的身体是巨大的负担,微薄的口粮在消耗着他本就所剩无几的健康,而持续的监视则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提醒着他身份的敏感与处境的危险。这是一种缓慢的、无声的消耗,用枯燥的劳役和匮乏的物质,磨灭着人的意志与希望。

父亲就像一棵被移植到贫瘠石缝中的老树,根系受损,养分稀缺,却依然要迎着风雨,顽强地、沉默地生存下去。他所付出的代价,并未因离开西山而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更为漫长、更为煎熬的形式。

这份通过侧面信息拼凑而来的认知,让廖奎和谢薇对父亲的牵挂更加具体,也更加沉重。他们知道,父亲正在以一种他们看得见却无法触及的方式,继续为他们的“安全”承受着苦难。这份认知,如同一块沉重的磨刀石,砥砺着他们必须更加坚韧、更加谨慎地走下去的决心。他们能做的,唯有守护好空间内的母亲,等待时机,并在内心深处,为那在家属区边缘与柳条和残疾搏斗的父亲,默默祈祷。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