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逆流60年代 > 第186章 除夕的守望

逆流60年代 第186章 除夕的守望

作者:典苍天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07 08:15:43 来源:全本小说网

腊月三十,除夕。

天色灰蒙蒙的,像是蒙着一层厚厚的毡布,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细密的雪沫子依旧不紧不慢地飘洒着,将第七农场最后一点杂色也彻底覆盖,只剩下无边无际的白。寒风刮过,卷起地表的浮雪,打在脸上,如同冰冷的沙砾。

家属区里,比平日里多了几分忙碌的人气。各家各户都在为晚上的年夜饭做着最后的准备,烟囱里冒出的炊烟也似乎比往日更浓了些,带着一丝焦灼的饭菜香气,很快又被凛冽的寒风吹散。

廖奎和谢薇起了个大早。他们首先要做的,是将那副早已写好的红对联,贴到那间破旧土坯房的门框上。

浆糊是谢薇用系统奖励的一点白面,掺了水在【幸福小屋】的现代化灶台上精心熬制的,粘稠度正好。廖奎端着浆糊碗,谢薇拿着对联,两人走到门外。

冰冷的空气瞬间包裹上来,呵出的白气清晰可见。门板上积了一层薄雪,廖奎用手仔细拂去,露出原本斑驳的木色。他用小刷子蘸了温热的浆糊,均匀地刷在门框两侧和上沿。谢薇则小心地展开对联,将那写着“扎根边疆干革命”的上联递给廖奎,自己拿着“广阔天地炼红心”的下联。

红纸黑字,在漫天素白中显得格外醒目,甚至有些刺眼。两人配合默契,仔细地将对联贴正、压平,最后贴上“自力更生”的横批。

做完这一切,他们退后两步,看着这副崭新的、代表着“积极向上”革命态度的对联,牢牢地贴在了这间象征他们“扎根”身份的土坯房门上。完成了这个时代背景下,每一个家庭在除夕这天几乎都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

“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谢薇轻声说,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

廖奎“嗯”了一声,目光扫过对联,又投向远处被雪雾笼罩的西山方向,眼神深邃。这抹红色,是他们精心涂抹的保护色,是给外人看的“态度”。门内是逼仄、寒冷、需要时刻表演的现实;而他们真正的温暖、筹划和几乎全部的物资,都藏在那无人能察觉的系统空间之内。

贴完对联,他们开始着手准备“现实”中的年夜饭。这同样是一场表演,一场需要精打细算、既不能显得过于寒酸引人怀疑,也不能过于扎眼惹人注目的表演。

他们从【幸福小屋】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了一部分早已规划好的食材:那只刘炮送的山鸡(已经褪毛处理干净)、一小袋干蘑菇、那块冻豆腐,以及一小碗系统奖励的、用来拌馅的白菜心。这些,将是他们今晚摆在明面上的年夜饭——山鸡炖蘑菇,冻豆腐白菜汤。至于饺子,他们对外只说包一点,用的是省下来的细粮和这点白菜心,肉是决计不敢显露的。

廖奎在屋外临时搭的简易灶坑里生起了火,架上从马桂花家借来的小铁锅,开始炖煮山鸡和蘑菇。谢薇则在屋内,就着昏暗的光线,清洗着冻豆腐和白菜。烟火气混合着鸡肉渐渐炖煮出来的香气,慢慢从这间边缘的土坯房里飘散出去,融入了家属区那片混杂的年味之中。

这看似忙碌而充满烟火气的准备,却掩盖不住两人内心的紧绷与焦灼。他们的动作有条不紊,眼神却不时交汇,传递着只有彼此才懂的信息。

计划不变。廖奎用眼神示意。

小心。谢薇微微点头,眼中是化不开的担忧。

他们的内心,早已飞向了那个被冰雪和铁丝网包围的西山。除夕夜,鞭炮齐鸣,人心思归,守卫难免松懈。这是他们等待已久的机会。廖奎计划,趁着夜色和鞭炮声的掩护,再次潜入西山附近。这一次,他的目标更加明确——不仅要确认捕兽洞里的物资是否被取走,更要利用【幸福小屋】坐标“传送”的能力,尝试无限接近父母的窝棚区域,寻找建立更稳定联系,甚至短暂接触的可能。尽管从东山溪涧的捕兽洞到西山采石场的核心窝棚区,在厚厚的积雪中跋涉需要更久,风险极大,但他们必须尝试。

临近中午,就在山鸡炖得香气四溢的时候,门外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和马桂花爽朗的嗓音:“廖技术员,小谢,忙着呢?”

谢薇赶紧擦了擦手,拉开房门。只见马桂花端着一个粗瓷小碗,碗里是冒着热气、焦黄油亮的的东西。

“桂花嫂子,快进来,外面冷。”谢薇侧身让她进屋。

马桂花笑着走进来,将碗塞到谢薇手里:“喏,家里炼猪油剩的点儿油渣,撒了点盐,香着呢!过年添个菜,别嫌弃!”

一小碗油渣,在这个年代,尤其是在物资匮乏的北大荒,堪称是珍贵的美味。这份朴素而真挚的邻里情谊,让廖奎和谢薇心中都是一暖。

“这……太谢谢嫂子了!”廖奎连忙道谢。

“谢啥,远亲不如近邻嘛!”马桂花摆摆手,目光在屋里扫了一圈,看到锅里炖着的山鸡,啧啧两声:“哟,这山鸡炖蘑菇,可真香!你们小两口这年货置办得不错啊!”她脸上带着善意的笑容,并无探究之意,更多的是对年轻人会过日子的赞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然而,这赞许之后,她又轻轻叹了口气,压低了声音:“这年景,能凑合着过个团圆年就不容易喽。你们是不知道,听说场部那边,为了搞‘革命化春节’,连大年初一都不让彻底歇着,还得组织学习呢!这年味儿啊,是一年比一年淡咯……”

她的话语里,带着过来人对过往年节的怀念,以及对眼下形势的些许无奈。这种发自普通民众内心的真实感慨,比任何口号都更能反映这个时代的微妙氛围。

送走了马桂花,那碗金黄的油渣放在桌上,散发着诱人的焦香,却也让屋内的两人更加沉默。这份来自邻居的暖意,更加反衬出他们无法与至亲团圆的痛苦。

下午,廖奎借口去畜牧科猪号再做最后一次巡查(这也符合他认真负责的人设),出去转了一圈。回来时,他的脸色更加凝重。

“碰到周申和几个知青了,”他低声对谢薇说,“气氛不太好。”

原来,廖奎在路上遇到了从场部帮忙写标语回来的周申,还有韩志刚等几个知青。经历了联欢会上那场风波,周申明显沉默了许多,眉宇间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郁气。其他知青们也大多蔫头耷脑,没有了往年临近过年的兴奋。

“听说食堂的年夜饭就是白菜土豆粉条,见不到几点油星。”韩志刚嘟囔着,眼里是藏不住的失望。

另一个知青望着省城的方向,喃喃道:“这时候,家里应该开始贴春联、准备年夜饭了吧?不知道我娘今年包没包三鲜馅的饺子……”

思乡的情绪如同传染性极强的病毒,在知青们中间无声地蔓延。没有人敢大声抱怨,但那压抑的沉默,那写满渴望与失落的眼神,比任何哭声都更能触动人心。周申只是拍了拍那个想家的知青的肩膀,什么也没说。他比其他人更清楚地知道,在这里,任何不合时宜的情感流露,都可能带来麻烦。

这种弥漫在知青群体中的低沉气压,与场部要求的“革命化、战斗化”春节格格不入,形成了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张力。

夜幕降临,行动前夜

除夕的夜幕,终于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降临。

家属区里,零星的鞭炮声开始响起,是些胆子大的孩子或者家境稍好的人家,放的一挂小鞭,噼啪作响,短暂地撕裂冬夜的寂静,随即又被更大的寂静吞没。更多的家庭,则是早早关门闭户,在昏黄的油灯下,守着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晚饭。

廖奎和谢薇也关紧了房门。

土坯房里,小炕桌上摆着他们的“年夜饭”:一大盆山鸡炖蘑菇,一碗冻豆腐白菜汤,一小碟凉拌萝卜丝,还有马桂花送的那碗油渣。谈不上丰盛,但在第七农场,已算是不错的配置。

两人默默地吃着饭,味同嚼蜡。耳朵却时刻竖着,捕捉着外面的动静——鞭炮声的密度、远处场部可能传来的喧哗、以及任何不同寻常的声响。

“差不多了。”廖奎放下筷子,声音低沉。

谢薇的心猛地一紧,也放下了碗筷,看向他:“一定要小心……如果情况不对,立刻回来!”

“我知道。”廖奎握住她的手,用力捏了捏,“等我回来。”

他没有多说,行动的风险和意义,彼此心照不宣。

廖奎开始做最后的准备。他穿上最厚实却不起眼的棉袄棉裤,脚上是垫了厚乌拉草、捆扎结实的棉鞋。他将那把厚背砍柴刀别在腰后,祖传杀猪刀和小型军刀藏在顺手的位置。防风煤油灯检查了油量,火柴放在防水袋里。最重要的是,他再次在脑海中确认了路线:从家属区边缘出发,利用地形和夜色掩护,绕向通往东山的熟悉路径,然后沿着东山溪涧,向西山捕兽洞方向迂回靠近。积雪深厚,路途艰难,预计单程就需要四五个小时甚至更久。

“我走了。”廖奎最后看了谢薇一眼,那眼神里有决绝,有安抚,更有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轻轻拉开房门,一股凛冽的寒风瞬间灌入。他没有犹豫,侧身闪出,迅速融入门外无边的黑暗与风雪之中。房门在他身后轻轻合上,隔绝了内外两个世界。

谢薇站在原地,听着门外风雪呼啸,间或夹杂着远处传来的、稀疏的鞭炮声。她没有立刻进入空间,而是就留在这冰冷的、点着油灯的土坯房里。这里是她对外的“坐标”,她要在这里,为他守望。

屋内,油灯的光晕摇曳,将她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桌上,没怎么动过的年夜饭渐渐失去温度。那副崭新的红对联,在门外风雪中沉默地张贴着,如同一个无声的讽刺。

她的心,已随着廖奎的身影,一同投向了那片危机四伏、被冰雪覆盖的西山。这个除夕夜,注定无眠。守望,是他们此刻唯一能做的事情,在这革命口号掩盖下的寒夜里,等待着不确定的黎明,等待着希望可能带来的微光,或者……更深的绝望。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