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逆流60年代 > 第145章 第一个北大荒的夜晚与左邻右舍

破败的土坯房像一口冰窖,沉默地吞噬着黄昏最后一点微光。廖奎和谢薇没有时间沉浸在落差带来的情绪里,生存的本能催促他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

首要任务是让这屋子有点热乎气。

廖奎拿起靠在墙角的破笤帚,简单清扫了一下炕面和地面的浮土。谢薇则找出一块带来的旧布,蘸着从水井里打上来的、冰冷刺骨的井水,擦拭着那张三条腿的桌子和灶台。每一下擦拭,手指都冻得如同被针扎般疼痛。

接着是点火烧炕。廖奎虽然是农村出身,但红星公社地处关内,冬天远没有这里酷寒,烧炕的经验并不十分丰富。他回忆着以前看老王头操作的样子,先将一些干燥的碎柴塞进炕洞,然后用那盒宝贵的防风火柴点燃。

火苗蹿起,带来一丝微弱的光和热。廖奎小心地加入几块不大的煤块。起初,烟雾似乎顺着炕洞的烟道往上走,但很快,一股浓烈的、呛人的黑烟就从炕面的裂缝和灶台连接处倒灌出来,瞬间弥漫了整个小屋!

“咳咳咳……”谢薇被呛得连连咳嗽,眼泪都流了出来。

廖奎也被熏得够呛,他赶紧用一块破布捂住口鼻,蹲下身观察炕洞和烟道连接处。“烟道可能堵了,或者这炕盘得有问题。”他闷声说,语气里带着一丝懊恼。在红星公社,他可没亲手盘过炕。

尝试了几次,依旧浓烟滚滚,非但没有暖和,反而让本就空气污浊的小屋更加难以呼吸。眼看天彻底黑透,气温骤降,不能再折腾了。廖奎无奈,只能将未燃尽的煤块小心取出熄灭,打开那扇破门通风。

冷空气迅速涌入,冲散了烟雾,但也带走了之前那一点点可怜的温度。屋子瞬间比之前更冷了,像一个刚刚散尽热气的冰窟窿。

两人就着那半截蜡烛昏暗的光,啃了点从红星公社带来的、已经冻得硬邦邦的饼子,算是解决了晚饭。

夜里,真正的考验来临了。

寒风像无形的刀子,从墙壁的每一条缝隙、窗户的每一个破洞、门板的每一道豁口肆无忌惮地灌进来,发出各种尖利或低沉的呼啸声。即便两人和衣躺在那冰冷的土炕上,紧紧裹着从公社带来的、最厚实的棉被,再盖上所有能盖的衣物,依旧冷得浑身发抖,牙齿不受控制地打颤。相拥的身体只能传递有限的体温,根本无法对抗这无孔不入的严寒。谢薇蜷缩在廖奎怀里,身体冰凉,瑟瑟发抖,仿佛血液都要被冻住。

这样下去绝对不行!会冻病的!

廖奎当机立断。他凑到谢薇耳边,用极低的声音说:“进空间!”

下一刻,两人瞬间从冰冷刺骨、风声呼啸的土坯房,出现在了温暖如春、安静祥和的【幸福小屋】里。

骤然变化的舒适环境让两人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冻得僵硬的四肢百骸仿佛都活了过来。谢薇贪婪地呼吸着清新温暖的空气,好一会儿,苍白的脸色才渐渐恢复红润。

“这房子,不改造根本没法住人。”廖奎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灵韵花园的静谧景色,眉头紧锁。他有农村生活的经验,有系统的辅助,更有在逆境中寻找办法的头脑。

“奎哥,我们该怎么办?”谢薇裹着柔软的被子走过来,脸上还带着心有余悸的表情。

“不能大动干戈,引人怀疑。”廖奎沉吟道,大脑飞速运转,结合他已有的认知和系统可能提供的帮助,“首先得堵缝。明天我去找点泥巴,混上切碎的草秸,把墙上、窗边透风的地方都糊死。这个合理,谁家冬天都得糊窗户缝。”

“嗯,”谢薇点头,“我帮你。”

“炕和烟道也得弄,但不能自己瞎搞,得找机会看看别人家是怎么盘的,或者找懂行的老职工问问,不能显得太外行。”廖奎计划着,“还有窗户,报纸糊的不顶用,得想办法弄点塑料布,或者厚实的牛皮纸,从里面再封一层。”

他目光扫过小屋温馨的布置,一个念头闪过:“系统奖励的那些加厚羊毛袜、护膝,我们可以穿在里面,外面套旧衣服,不显眼。冻伤膏也得备着。”

“最重要的是燃料,”廖奎眼神锐利,“后勤定量给的煤肯定不够,我们得自己想办法。捡柴火是必须的,还有……我看这荒原上草甸子很厚,或许可以打些草坯晒干了当燃料,或者看看有没有别的能烧的东西。”

他的思路清晰起来:利用符合这个时代和地域的、最朴素的办法进行改造,同时谨慎地、不露痕迹地利用系统物资提升自身的抗寒能力,并积极开拓合法的燃料来源。

“慢慢来,一样一样弄。”廖奎看向谢薇,眼神恢复了沉稳和自信,“先把缝隙堵上,至少不能让风这么灌进来。等摸清了这里的情况,再想办法弄暖和点。”

有了明确的规划和【幸福小屋】这个最后的避风港作为底气,那间冰冷土坯房带来的绝望感被冲淡了许多。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持久战,但至少,他们找到了第一步的方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空间的温暖中,两人终于得以安睡,为明天即将开始的、在北大荒的第一次“基建”积蓄力量。屋外,北大荒的寒风依旧在旷野上呼啸,但暂时,已被隔绝在那片神奇的空间之外。

第二天清晨,天色依旧阴沉,但风势似乎小了一些。廖奎和谢薇从空间出来,重新回到那间冰冷刺骨的土坯房。两人就着冷水啃了几口压缩饼干,便开始着手实施昨晚的计划——堵缝。

廖奎去房子后面不远的土坡上,用借来的破铁锹挖了些半冻的黏土,又薅了些枯黄的草秸,用井水和了,准备糊墙。谢薇则在家里,用旧布条和带来的报纸,尝试加固那扇漏风的破门。

正当廖奎蹲在墙根,专心致志地用泥巴混合草秸填补一道明显的裂缝时,一个洪亮又带着几分好奇的女声在旁边响起:

“大兄弟,新来的?昨个儿就听见动静了!”

廖奎抬起头,看到一个约莫三十五六岁的妇女,裹着件臃肿的深色棉袄,系着围裙,手里端着个粗瓷碗,正站在不远处打量着他们。她脸庞红扑扑的,带着北方女性常见的健朗和直爽。

“是,大姐,昨天刚报到。”廖奎站起身,客气地回应。

“哎呀,这房子空了好一阵子了,咋把这分给你们了,够呛能住人!”妇女快人快语,几步走过来,把手里那碗东西往廖奎手里一塞,“给,自家腌的芥菜疙瘩,切丝拌了点辣椒油,凑合着下饭,别嫌弃!”

碗里是黑乎乎的咸菜丝,泛着油光,带着一股浓郁的咸香。在这物资匮乏的地方,这算是一份不小的心意。

“这怎么好意思……”廖奎推辞。

“拿着拿着!远亲不如近邻嘛!”妇女不由分说,又好奇地看向正在门口忙活的谢薇,“那是你媳妇?长得可真俊!像个画上的人儿!”

谢薇闻声抬起头,有些腼腆地笑了笑:“大姐好。”

“哎,好好!我叫马桂花,就住你们隔壁第三家!”马桂花热情地自我介绍,“我男人是机耕队的,姓赵。以后有啥事,吱声啊!这北大荒,别的没有,就是活儿累,天儿冷!慢慢就习惯了!”

廖奎和谢薇连忙道谢。马桂花的热情,像一缕微弱的火苗,在这冰冷的清晨带来了一丝暖意。

然而,并非所有邻居都如此。

在马桂花离开后,陆续有其他邻居出门或路过。一个穿着旧军装、但没有领章帽徽的中年男人,只是远远地看了他们一眼,目光在廖奎身上停留片刻,又扫过谢薇,眼神里带着一种审视和不易接近的疏离,微微颔首便算打过招呼,径直离开了。

还有一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太太,提着个篮子从他们门前经过,脚步蹒跚。她看到廖奎在糊墙,浑浊的眼睛里没什么情绪,只是慢吞吞地说了一句:“后生,西头老孙头会盘炕,找他看看,这炕……咳咳……不中。”说完,也不等廖奎回应,便低着头继续往前走。

更明显的是对面那排房子门口站着的一个年轻媳妇,抱着孩子,看到谢薇时,眼神里先是掠过一丝惊讶于她的容貌,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目光闪烁了一下,抱着孩子迅速转身回了屋,还隐隐约约传来了插门闩的声音。

廖奎和谢薇将这些不同的反应默默看在眼里。

中午时分,马桂花又过来了,送来了两个热乎乎的烤土豆,顺便唠了几句嗑。

从她絮絮叨叨的话语中,廖奎和谢薇对农场的人员构成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这第七农场,人员来源复杂。有像马桂花丈夫这样的兵团转业官兵和早期来的支边青年,算是农场的“根正苗红”;有近几年陆续分配来的知识青年,充满激情但也带着学生气;还有一部分,则是像他们一样,因各种原因从关内调动或分配来的技术人员、干部及其家属。

马桂花压低了声音,用下巴不着痕迹地指了指远处那片被铁丝网隐约隔开的区域:“那边,是劳改队和他们的家属区……平时没啥事可别往那边凑近,晦气!”

她顿了顿,又看了看廖奎和谢薇,语气带着点同情和提醒:“咱们这旮沓,人多眼杂,说啥干啥都留点神。你们刚来,尤其是……”她目光在谢薇脸上转了一圈,没明说,但意思很明显,“……稳当点,少说话,多干活,准没错。”

马桂花的话,像一块拼图,补全了他们对此地人际环境的认知。这里有热情朴实的普通职工,有保持距离、可能知晓他们“身份”的警惕者,有自身难保、冷漠旁观的边缘人,更有需要划清界限的“特殊群体”。

这是一个微缩的、等级分明又关系复杂的小社会。

送走马桂花,廖奎和谢薇对视一眼,都明白了彼此心中的想法。

在这里,他们不能轻易相信谁,也不能完全孤立自己。马桂花这样的热心肠可以适当接触,获取信息和必要的帮助;而那些警惕和疏离的目光,则需要用时间和实际行动,或许还有不可或缺的“技术”实力,去慢慢化解或至少维持表面的和平。

左邻右舍,是他们融入这片土地的第一关,也是获取信息、寻找机会,乃至未来寻找谢薇父母下落可能的重要渠道。每一步,都需要谨慎,也需要智慧。

喜欢逆流60年代请大家收藏:()逆流60年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