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南明崛起 > 第511章 联军的崛起

南明崛起 第511章 联军的崛起

作者:阳江牡丹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15 19:43:47 来源:全本小说网

联军的崛起

掸邦高原的旱季来得猝不及防,枯黄的茅草在风中翻滚,露出底下密密麻麻的军帐。

大明主导的南亚联军训练营里,晨号声刺破黎明,特冷的山民、白古的船夫、落坑的渔民还有缅甸的贵族子弟,此刻正穿着统一的灰布军装,在操场上踢着整齐的正步。

郑大虎叼着烟袋站在高台上,看着这群肤色各异的士兵齐声喊着汉语口号,烟圈在晨光里缓缓消散。

不得不说,这些受汉文化影响的南亚次大陆士兵,训练起来虽然比不得大明的军士,可比起黑叔叔却是利索的多了。

联军指挥部的木牌上,“大明南亚联合军” 七个汉字格外醒目。张又鸣站在牌下,看着各部队的编制表:特冷的两千山民编为 “掸邦营”,由大明千总周通任营长;白古招募的五千劳工组成 “伊洛瓦底营”,主官是从广州调来的把总赵勇;落坑的炮兵则与大明海军陆战队混编,番号 “印度洋炮营”,统归郑大虎节制。

“报告将军!” 传令兵捧着花名册跑来,靴底在石板路上敲出清脆声响,“各营主官已到齐,等候训示。”

张又鸣接过花名册,上面每个连队的指挥官姓名旁都标注着 “大明籍贯”—— 来自浙江的水兵、山东的步兵、广东的火铳手,他们的肩章上都镶着银质的 “明” 字徽记。

帐篷里的军事会议上,周通正用沙盘演示战术,特冷营的土着军官们蹲在地上,瞪大眼睛看着他用小石子摆出的阵型。

“左翼佯攻,右翼包抄,就像你们围猎老虎那样。” 周通用生硬的缅语解释,忽然抓起石子砸向沙盘中央,“这里是吴三桂的指挥部,必须拿下!” 山民军官们突然爆发出欢呼,他们终于看懂了这些奇怪的线条。

而在另一边的军需处,胡有财派来的账房先生正教各国士兵认大明的绿水币:“这是十元,能买十斗米;这是一元,够打两斤酒。” 白古营的船夫出身的士兵捏着绿水币反复掂量,忽然用刚学会的汉语喊道:“我要银子,实在!”

账房先生说道:“是银币,可以拿这绿水币去绿水银行换取。”

大明在仰光设有银行,主要的业务就是把这绿水币换成银币,虽然商人早已习惯了使用绿水币,但在一些偏远的民间,大明的银币却更受欢迎。

账房先生也不理解,大帅为什么不直接发放银币,却是多此一举,给军队、工人都发放的是绿水币,可一转身那些人又都拿着绿水币去银行换取了铸有李奇大头像的银币,民间把之叫做李大头。

每日午后,联军大营都会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特冷营的山民们趴在泥地上,用树枝在沙盘里画“人”“口”“手”,孟乍得派来的观察员躲在树后,看着国王最勇猛的猎手头人,此刻正跟着大明教官念:“人之初,性本善。”

张又鸣巡视课堂时,发现那个曾猎过老虎的壮实老汉正对着 “明” 字发愁。

他拿起老汉的树枝,在沙上写了个大大的 “明”:“左边是日,右边是月,日月同辉,就是大明。”

壮实老汉突然一拍大腿:“我懂了!就像山里的太阳和月亮,都照着我们!”

操场边的黑板上,用红漆写着李奇的训示:“当兵要识字,识字能打胜仗。”

郑大虎的连队正在进行射击训练,特冷士兵岩罕举着燧发枪,瞄准远处的靶心 —— 他的枪托上刻着自己的汉语名字。

三发子弹全中靶心时,岩罕突然用汉语高喊:“大明万岁!”

军需官王六正在分发军饷,白古营的船夫青年捧着40元钱绿水币,抽出一张10元的绿水币对军需官说道:“给我换十张一元的纸币。”

这一张十元绿水币就相当于一个银币,一个银币25克,也就是相当于半两银子,但绿水银行的银币成色很好,在市面上比其他的银子更受欢迎。

当然,绿水银行的纸币也流通,因为相比于铜钱更轻便易携带,又可以在绿水银行换成银元,大明在各地开设的商店也是回收的,也可以象银币一样交纳税款,最重要的是能买到很多大明的商品。

他看着上面的 “大明绿水银行” 字样,突然问:“这上面的字,是什么意思?” 王六给他讲解时,发现青年的军装上别着个小布包,里面是他用烧焦的木炭写的汉字练习纸,歪歪扭扭的 “勇” 字被汗水浸得发黑。

联军首次作战是在白古边境的丛林里。

吴三桂的小股部队正在劫掠村寨,周通带着掸邦营从左翼摸进,赵勇的伊洛瓦底营在右翼设伏,当郑大虎的炮营轰响第一炮时,山民们突然吹起牛角号,吓得吴兵的战马连连后退。战斗结束后,岩罕提着敌兵的首级跑来报功,他的军装上沾着血,却小心翼翼地护着怀里的识字课本。

张又鸣看着缴获的吴三桂军粮,突然对身边的参谋说:“让各营把战利品都汇总,按大明军规分配,不许私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南明崛起请大家收藏:()南明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消息传到木邦,使者连夜赶来,捧着国王的密信:“恳请将军派联军收复被占的三座村寨。”

张又鸣对那使者说道:“让你们的人来训练营学习,学会了自己去收复。”

仰光的缅甸王宫里,莽达看着联军缴获的火炮,手指在王座扶手上反复摩挲。

他的侍卫长突然低声说:“陛下,联军里的缅甸士兵已有三千,不如……” 莽达猛地挥手打断:“再等等,看看特冷那边的动静。”

特冷国王孟乍得的使者在联军大营里显得格外焦躁。

他捧着国王的金边文书,非要见掸邦营的山民军官,被哨兵拦在辕门外时,突然高喊:“国王有令,让你们即刻进军东吁!”

周通把文书呈给张又鸣时,纸页上的缅文还带着墨香。

张又鸣冷笑一声,在文书上批了 “妄议军令” 四个汉字,让使者带回:“告诉孟乍得,联军的指挥权在大明,谁再敢越级下令,就按军法处置。”

当晚,周通报告:有三个特冷士兵偷偷离营,想回山给国王报信。

张又鸣让人把想离开的军士找来,说道:” 联训期间不得擅自离营,如有再犯,军法从事。”

“联训结束,如不再服役,把军械装备交回,来去自由。”

张又鸣把军令让各级军官传达到每一个士兵,让各级指导员做好士兵的思想工作。

那三个士兵最终没走,岩罕找到他们时,正蹲在帐篷里用树枝默写 “服从命令”。

仰光的缅甸王莽达穿着崭新的蟒袍,带着二十箱珠宝闯入联军指挥部。

他看着墙上的作战地图,手指重重戳在勃固的位置:“将军,吴三桂的老巢就在那里,联军只要……”

“国王陛下。” 张又鸣打断他,指着地图上的 “大明联军” 标识,“这支部队是大明组建的,经费、武器、教官都来自大明,所以只能听从大明的命令。”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那些珠宝,“若是缅甸想让联军帮忙,就得遵守联军的规矩。”

莽达的脸瞬间涨红,翡翠王冠下的额头青筋暴起:“可仰光是我的地盘!”

“现在是联军的驻地。” 张又鸣递给他一份文件,上面列着联军的开支明细,“大明每月要花三万两银子养这支军队,军械所需未计,国王若是能承担一半,或许能有发言权。”

莽达看着文件上密密麻麻的汉字数字,突然哑口无言。

他带来的珠宝在阳光下闪烁,却不及张又鸣桌上那本《新大明律》的分量重。

离开指挥部时,他听到训练营传来读书声,那些曾经属于他的缅甸士兵,此刻正齐声念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夕阳西下时,张又鸣站在高台上,看着联军士兵在操场上进行夜间格斗训练。

特冷的山民与白古的船夫扭打在一起,嘴里却喊着汉语的 “一二三四”。

他知道,这些士兵的拳脚里,已经有了大明的影子;而那些被汗水浸透的汉字课本,正在悄悄改变这片土地的命运。

远处的丛林里,吴三桂的探子正躲在树后窥视,却不知他面对的,已不再是一盘散沙的南亚土着,而是一支被大明文化武装起来的虎狼之师。

晨曦刚漫过联军大营的辕门,张又鸣的军靴已踩响了操场的碎石路。

他披着件玄色夹袄,领口还沾着昨夜批阅文书的墨痕,远远望见郑大虎正拎着个特冷士兵的耳朵往队列里塞。

"怎么回事?" 他扬声问道,声音在晨雾里荡开。

郑大虎松开手,那士兵捂着耳朵立正站好,灰布军装的袖口磨出了毛边。

"这小子叠被子像团烂棉絮,还敢顶嘴说在山里睡惯了草堆。" 郑大虎的烟袋锅在掌心磕得邦邦响。

张又鸣走到士兵面前,指尖拂过他军装上歪歪扭扭的布扣 —— 那是特冷山民惯用的结绳方式。

"特罕,对吧?" 他忽然用缅语叫出名字,见士兵惊讶抬头,便拿起军被示范,"你看,这被角要像你们设陷阱的绳扣,棱角分明才能困住猎物。"

士兵眼睛一亮,手忙脚乱地跟着叠。

张又鸣看着他笨拙的动作,心里却在盘算:这些山民野性难驯,得用他们熟悉的事物来引导。

就像教他们认字时,把 "枪" 字拆成 "木" 和 "人",还有一个板机,一扣板机,“呯”。 这样很多人就认识了枪这个字,比死记硬背管用。

"将军,您这法子真神。" 郑大虎凑过来说,烟味混着汗味扑过来,"昨天教他们队列,说 ' 横看要像山脊线 ',立马就齐整了。"

张又鸣没接话,目光落在操场边缘 —— 三个白古士兵正用木炭在石板上画战船,旁边围着十几个脑袋,嘴里念叨着刚学会的 "舰炮 " 等字。

他忽然觉得喉咙发紧,从怀里掏出水瓶,里面是李奇托人带来的广东凉茶。

喝着微苦的茶汤,想起临行前大帅的嘱咐:"征服土地易,征服人心难。" 此刻看着这些肤色各异的士兵,终于懂了这话的分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南明崛起请大家收藏:()南明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午时的阳光晒得帐篷发烫,士兵正把割来的禾草垫在帐篷上遮挡阳光。

张又鸣正用红笔在地图上圈划,周通掀帘而入,带来股潮湿的泥土味。

"将军,木邦使者又来了,说国王愿意送五百担粮食当军饷,只求联军帮着守粮仓。"

"让他把茶叶拉去军需处。" 张又鸣头也不抬,笔尖在 "东吁" 二字上重重一点,"告诉使者,想守粮仓可以,派三百人来学火器操典,学成后我让他们去守粮仓。"

周通刚走,军需官王六就抱着账册进来,脸色发白:"将军,白古营的粮米掺了秕糠,赵勇把负责押运的白古官吏捆来了。"

张又鸣放下笔,指节在账册上敲了敲:"带进来。"

那官吏穿着绸缎长袍,见到张又鸣便跪地磕头,嘴里喊着 "上国饶命"。

张又鸣却让人搬来两袋米,一袋是掺秕糠的,一袋是干净的,当着所有士兵的面说:"大明的军饷,一两银子换十斗干净米。谁再敢克扣,就用这袋秕糠喂他。"

官吏吓得尿了裤子,被拖下去时,张又鸣忽然对王六说:"把干净米分给白古士兵,让他们知道跟着大明有饭吃。"

他看着士兵们眼里的光,心里清楚:这些人跟着谁,不看国号看实惠。

傍晚时分,落坑的苏莱曼派人送来封信,说西班牙人又在港口外徘徊。

张又鸣回信只写了四个字:"开炮示警"。他知道这老国王是真心归附,但也得敲打 —— 落坑的炮营现在归大明节制,开火权得牢牢攥在手里。

亥时的梆子声刚响过,张又鸣提着马灯巡视营房,听见特冷士兵的帐篷里传来琅琅声。

掀帘一看,特罕正举着识字课本,教十几个山民念 "纪律" 二字,烛光在他们黝黑的脸上跳动。

"念错了。" 张又鸣指着 "纪" 字,"左边是绞丝旁,像你们捆猎物的绳子;右边是 ' 己',意思是自己。纪律,就是用绳子管住自己。"

特罕忽然站起来,从怀里掏出片晒干的芭蕉叶,上面用炭笔写满了字,最上面是歪歪扭扭的 "大明" 二字。

"将军,这是我写给儿子的信,等打跑吴三桂,就让他来学认字。"

张又鸣接过芭蕉叶,指尖触到粗糙的叶面,忽然想起白天孟乍得的越权指令。

他拍了拍岩罕的肩膀:"学好这些字,你儿子将来就不用当山民了。" 走出帐篷时,马灯的光晕里飘着细雨,打湿了他的鬓角。

回到中军帐,发现案上多了份密报:吴三桂在东吁囤积了粮草,想引诱联军深入。

张又鸣冷笑一声,在密报旁写下作战计划 —— 让掸邦营佯攻,伊洛瓦底营绕后,炮营隐蔽在丛林里。

他特意在计划末尾加了句:"各营用汉语传令,不许用方言。"

窗外的风带着雨林的湿气,吹得烛火摇曳。

张又鸣看着墙上的 "大明南亚联合军" 木牌,忽然觉得这七个字比任何兵器都锋利。

特冷的山民认 "明" 字,白古的船夫认银子,落坑的渔民怕火炮,而他要做的,就是让这些不同的诉求,都指向同一个方向。

天快亮时,他终于趴在案上睡着,梦里听见联军士兵齐声喊着汉语口号,从掸邦高原一直喊到印度洋边。

喜欢南明崛起请大家收藏:()南明崛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