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言情说爱 > 那根稻草 > 第613章 电影《钢的琴》和鞍山八家子宠物市场的故事

(……回到2011年,于朋活着的时候……)

和于朋来这里纯属游玩儿,不过看样子这里还挺有意思。

以前在大街上看见流浪猫狗我都会买火腿肠给它们,只是有的动物不吃。

看着他们流浪街头心里还是会有很多感触。

好可怜。

不过回头看这里,被繁殖出来的猫狗,是庆幸还是不幸。

如果买回去的人好好养,还可以,如果不好好养丢弃又成流浪狗了。

所以真的是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回头看这里,热闹非凡,自己的想法也被这热闹淹没了。

?八家子宠物市场

这里有人在观赏,有人在问价,有人拿起手机在拍照,可能是问家人好不好看。

人声与犬猫叫声交织在一起,稍不留神就会听不见和身边人的对话。

这里就是鞍山市的宠物交易市场。

每周一、周四,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和“铲屎官”们都会来这里,为自己的宠物圈“添丁进口”。

作为全国闻名的宠物犬类养殖和交易基地,听说对鞍山的经济也付出了不少。

安南市就挨着鞍山市,我和于朋过来没用太多时间,以前听于朋说过,但是从来没来过,不过今天我和他都放假所以来看看。

于朋之前就和我说过和这个宠物市场有关的一个电影,后来我也看过了。

他之前讲的时候我听的还是蛮认真。

那天,在公园坐着,和他和谐的时候很少,这也是和谐时分中的一次。

他说 ……

电影《钢的琴》,讲的是二十世纪90年代,东北一钢厂下岗工人陈桂林为了生活,组建一支乐队奔波在红白喜事当中。

随着一声震耳的轰鸣声,工业基地里某处烟囱被定向爆破,那些曾经在里面工作的工人不得不走出工厂大门,找寻新的工作。

鞍山宠物市场的开始,离不开这段有些沉重的历史。

来自鞍山市商务局市场某科室的吴莲回忆。

二十世纪80年代,鞍钢工人“有钱也有时间”,养猫养狗纯粹是为了打发时光。

随着90年代末鞍钢附企大量下岗工人流向社会,曾经的宠物成为精神粮食。

而渴望再创业的这些工人们也在养狗中找出了生意经,从“铲屎官”变成“创业者”。

马淑芳就是其中一人。

在1988年,28岁的马淑芳卖出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只狗。

“那个时候流行养京巴,因为养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品相好点的狗价格都比较贵。

那时候一只京巴换一套房子、一辆车的故事也都存在过。”马淑芳说。

当时的马淑芳还在鞍钢有着稳定的工作,因为喜欢狗就养了一只,只是没想到的是竟然还能赚钱?

仅仅靠卖狗就赚得一笔钱后,她给自己买了一枚价值3000元的金戒指,而当时的平均月工资也只有30元上下。

(不要惊讶,可爱的读者们,这是真的,月工资30元不少啦。那时候打酱油才几毛钱,不信可以问问你的长辈们。)

只是还没过几年,下岗潮也无声息的轮到了马淑芳头上。

为了养家,为了简单的生活,她便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宠物养殖中。

她从最开始养的京巴,到后来的开始养博美、比熊、吉娃娃,松狮,后来她家的院子中同时养着30多只狗。

我想,这场面隔壁邻居能接受吗?

天天叫声不断?

不过听说有的人为了不吵到别人还会给后做手术,让它的声带发不出声音……

好残忍……

接着听他说吧!

后来养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当时铁西区下岗工很多多,市场附近差不多每家人都在养狗。

所以鞍山人的“养狗潮”,也离不开当时中国宠物经济逐步启蒙的大背景。

二十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成立、许多城市将“禁养”改为“限养”。

许多养宠物的人开始为宠物赋予情感角色,通过宠物让生活更加丰富。

我还听说过一个词,猫猫狗狗可以被统称为“陪伴型宠物”。

喜欢那根稻草请大家收藏:()那根稻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