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 > 和突入的关系

老笔坊的墨韵

皖南的宣纸之乡,有条依河而建的老街,叫文房巷。巷尾的青石板路边,有间不起眼的老笔坊,门楣上挂着块紫檀木匾,刻着“松风笔庄”四个篆字,笔力遒劲,透着股墨香。笔坊的主人姓卫,是位年过花甲的老先生,街坊们都叫他卫先生。卫先生制了一辈子毛笔,指腹上结着厚厚的茧,却能把最细软的羊毫梳理得服服帖帖,一支普通的竹管,经他手一弄,就有了挥毫泼墨的灵性。

这年小雪,老街飘起了细雪,像撒了把碎盐。卫先生正坐在临街的窗前,用牛角梳梳理着一堆羊毫。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身上,银丝般的毫毛在他指间翻飞,落下的细毛像初雪,在青石板上积了薄薄一层。他要赶制一支“狼毫小楷”,笔杆选的是湘妃竹,带着天然的紫褐色斑纹,是给城里一位老书法家准备的。

“先生,能给我做支毛笔吗?”一个背着画板的姑娘站在门口,手里捏着支断了尖的毛笔,是美院的学生,叫苏砚,来宣纸之乡写生,想找支趁手的笔。“我要写楷书,要硬一点的笔。”

卫先生放下牛角梳,指了指墙上挂着的笔样:“狼毫硬,紫毫韧,兼毫软硬适中,你要哪种?”

墙上挂着的毛笔,大小不一,样式各异,有笔锋尖锐的小楷笔,有笔肚饱满的行草笔,还有笔杆雕花的礼品笔,笔穗在风里轻轻晃动,像一群蓄势待发的飞鸟。苏砚选了支狼毫,卫先生便从柜里拿出根笔直的竹管,又取了些色泽青黑的狼毫——这是北方草原的黄鼠狼尾毛,锋颖透亮,是制笔的上好材料。

“制笔讲究‘尖、齐、圆、健’,”卫先生用镊子夹起几根狼毫,对着光看,“尖是笔锋要锐,齐是毫端要平,圆是笔肚要饱满,健是弹性要好,缺一样都不算好笔。”

苏砚蹲在旁边看,只见卫先生先把狼毫在温水里泡软,再用骨胶拌匀,然后用手指捻出笔锋,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一片羽毛。“这叫‘披柱’,”他解释道,“外面裹一层软毫,里面藏一根硬毫柱,写起来才既有弹性又不失圆润。”

苏砚看着他把毫毛捆在竹管上,用细麻绳勒紧,再涂上一层清漆,一支毛笔的雏形渐渐显现。卫先生又拿出把小巧的剪刀,小心翼翼地修剪笔锋,剪刀开合间,笔锋越来越尖,越来越齐,像被春风梳过的柳叶。

“您这手艺,真像在做艺术品。”苏砚由衷地赞叹。

卫先生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毛笔本就是艺术品,一支好笔,能帮人写出心声。我年轻时,跟我师父学制笔,他说笔是文人心的延伸,制笔人得有文心,不然做不出能传世的好笔。”

那天,苏砚在笔坊待了一下午,看卫先生制笔、修笔、晒笔。笔坊后院有个晒笔架,上面挂满了刚修好的毛笔,阳光照在笔锋上,泛着淡淡的光泽,像一排整装待发的士兵。卫先生说,新笔要阴干,不能暴晒,不然毫毛会脆;旧笔要勤洗,不然墨渣会堵死笔锋,影响弹性。

“就像人,”卫先生拿起支旧笔,用清水冲洗,“得常自省,把心里的‘墨渣’清干净,才能活得通透。”

苏砚听得入迷,她发现卫先生的笔坊里,不仅有毛笔,还有很多制笔的老物件——刻着刻度的竹尺、磨得发亮的牛角梳、装着各色骨胶的小瓷罐,墙角还有个半旧的砚台,磨得光滑如镜。“先生,这砚台用了很多年了吧?”

“比你岁数大,”卫先生拿起砚台,用清水润了润,“这是我师父送我的,说磨墨如修身,急不得,得慢慢研,墨才能细,才能匀。”

苏砚突然说:“先生,我能跟您学学制笔吗?就学最简单的,哪怕只是梳毛也行。”

卫先生打量着她:“这活枯燥,还伤眼睛,你一个画画的姑娘,能受得了?”

“能!”苏砚点点头,“我觉得这比画画还有意思,每根毫毛都有自己的位置,就像画里的每一笔,都不能乱。”

卫先生没再拒绝,从第二天起,苏砚就成了笔坊的常客。她先从梳毛学起,用牛角梳把杂乱的毫毛梳顺,这看似简单的活,做起来却难——力道重了会扯断毫毛,轻了又梳不匀,苏砚的手指被梳齿划了好几道口子,才总算掌握了窍门。

“梳毛要顺着毛的长势,”卫先生握着她的手示范,“就像待人接物,要顺着性子来,不能硬来。”

接着学“选毫”,卫先生教她如何分辨毫毛的优劣——狼毫要看锋颖,越透亮越好;羊毫要看弹性,能弯能直才好;紫毫最珍贵,取自野兔脊毛,要选细长坚韧的。苏砚把不同的毫毛做成标本,贴在本子上,标注着产地和特性,像在做一门严谨的学问。

寒假时,文房巷举办书画展,卫先生带着苏砚做的几支兼毫笔去参展。没想到,这些笔因为笔锋圆润、弹性适中,很受书画家们喜欢,当场就被订走了三支。

“你这丫头有天赋,”卫先生把订钱塞给苏砚,“比我年轻时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请大家收藏:()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苏砚拿着钱,心里比得了画展金奖还高兴。她用这笔钱给卫先生买了副新的老花镜,镜框是竹制的,和笔杆一个材质。“先生,您看东西能清楚点。”

卫先生戴上眼镜,看了看手里的狼毫,眼眶有点湿:“好,好,清楚多了。”

开春后,苏砚的学校要办非遗进校园活动,她特意请卫先生去给同学们讲制笔技艺。卫先生带着制笔工具,在台上演示梳毛、披柱、捆扎,苏砚在旁边做翻译,把那些专业术语讲得通俗易懂。台下的同学们听得入迷,不少人当场就说想学制笔。

“这手艺,总算有年轻人惦记了。”卫先生下台后,对苏砚说,语气里带着欣慰。

苏砚毕业后,没有留在城里的画院,而是回到了文房巷,和卫先生一起经营笔坊。她给笔坊开了网店,把制笔的过程拍成视频,还在网上直播卫先生演示制笔技艺,不少网友看了直播,都来订购“松风笔庄”的毛笔。

有人问苏砚,放着好好的画不画,为啥要守着间老笔坊。苏砚总是拿起一支刚做好的毛笔,笑着说:“你看这笔,能写能画,能记录时光,比我的画更有生命力。再说,还有先生的期望呢。”

卫先生年纪大了,眼神不如从前,就把选毫、梳毛的活交给苏砚,自己则在旁边指导,教她如何把握笔的“精气神”。“一支笔,不光要好用,还要有魂,”他指着苏砚做的笔,“你这笔画出来的字,定能带着股松风之气。”

夕阳透过窗棂,落在卫先生和苏砚身上,落在那些等待装订的笔杆和梳理整齐的毫毛上。笔坊里的墨香混着竹香,在空气里慢慢流淌,像一首关于传承的诗。而那些从这里走出去的毛笔,握着文人的手,在宣纸上留下或浓或淡的墨痕,把老笔坊的故事,写进了一页页时光里。

您对这个关于老笔坊和传统制笔手艺的故事是否满意?若有需要调整的情节、细节或氛围,都可以告诉我,我会进行修改。

喜欢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请大家收藏:()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