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 > 好的快点回家

老窑厂的烟火

豫西的伏牛山脚下,有个叫陶窑沟的村子。村东头的黄土坡上,竖着一座老窑,窑口黑黢黢的,像只望了百年的眼睛。守窑的是个姓秦的老汉,村里人都叫他秦窑匠,烧了一辈子陶,满手都是被窑火烤出的老茧,指甲缝里总嵌着洗不掉的陶土。

这年芒种,坡上的麦子黄得像金浪,秦窑匠正蹲在窑前,用铁锨往窑里添柴。窑火“噼啪”地舔着窑壁,映得他脸上红堂堂的,汗水顺着皱纹往下淌,滴在地上,瞬间就被烤干了。

“大爷,您这窑还烧陶呢?”一个戴草帽的年轻人站在坡下,背着个鼓鼓囊囊的背包,手里捏着个碎陶片,上面有模糊的花纹。

年轻人叫赵阳,是学考古的大学生,听说陶窑沟有座老窑,烧出来的陶带着股古意,特地来看看。“我在附近捡到块陶片,您看是不是这窑烧的?”

秦窑匠放下铁锨,接过陶片,用粗糙的手指摸了摸,又放在鼻子前闻了闻——有股烟火和陶土混合的腥气。“是我前几年烧的,装窑时没放稳,掉下来摔了。”

赵阳眼睛亮了:“您还能烧出这么古的陶?我在博物馆见过类似的,说是汉代的样式。”

“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变不了多少,”秦窑匠往窑里添了块硬柴,火苗窜得更高了,“土是后山的黄胶泥,柴是坡上的枣木,窑是老窑,烧出来的陶自然就带股老气。”

赵阳跟着秦窑匠往窑厂深处走。院子里堆着不少晾干的陶坯,有陶罐、陶碗、陶瓮,还有几个造型奇特的陶俑,眉眼间透着股拙气。墙角的泥池里,黄胶泥被泡得软软的,旁边放着根枣木碾子,是用来和泥的。

“这泥得反复碾,碾得像面团一样,才能拉坯。”秦窑匠拿起块陶泥,在手里揉了揉,泥块在他掌心很快变成个光滑的圆球,“你看,这样的泥才听话。”

赵阳学着他的样子揉泥,刚揉了几下,泥块就散了架,还沾了满手泥。“这看着简单,咋这么难?”

“不难,”秦窑匠笑了,“得用巧劲,不能光靠蛮劲。就像这窑火,太旺了陶会裂,太弱了烧不透,得拿捏好分寸。”

那天,赵阳在窑厂待了一下午,看秦窑匠拉坯、修坯、上釉。秦窑匠拉坯时,坐在轮盘前,脚踩着踏板,轮盘转得飞快,他双手扶着陶泥,拇指从中间按下去,慢慢向外推,陶泥随着轮盘转动,渐渐变成个敞口的陶罐,口沿圆润,弧度自然,像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

“这轮盘还是我爹做的,”秦窑匠拍了拍轮盘的木架,“用了三十多年,比现在的电动轮盘顺手。”

赵阳看着那陶罐,突然说:“大爷,我能跟您学学吗?我暑假没事,不要工钱,管饭就行。”

秦窑匠愣了一下,打量着他:“你一个大学生,学这干啥?又不能当饭吃。”

“我觉得这手艺有意思,”赵阳指着那些陶俑,“您看这陶俑,虽然没城里雕塑精致,却有股劲儿,像咱庄稼人。”

秦窑匠没再拒绝,点了点头:“想学就试试,先从和泥开始。”

和泥是最累的活,得把泡软的黄胶泥放在碾子下,反复碾压,直到泥里没有颗粒,像绸缎一样光滑。赵阳碾了一下午,胳膊酸得抬不起来,才勉强合格。秦窑匠说:“和泥是底子,底子打不好,烧出来的陶就会裂,跟做人一样,根基不牢,站不稳。”

接下来的日子,赵阳跟着秦窑匠学拉坯。起初,他拉出来的陶罐不是歪歪扭扭,就是口沿不齐,气得他直摔泥。秦窑匠就在旁边说:“别急,眼睛盯着坯子的中心,手跟着轮盘转,心要静。”

赵阳慢慢琢磨出点门道,拉坯时不再急着成型,而是先让陶泥在手里稳下来,再一点点调整形状。半个月后,他总算能拉出像样的陶罐了,虽然不如秦窑匠的精致,却也周正。

“有进步,”秦窑匠看着他的作品,点了点头,“再学学修坯,把多余的泥削掉,让坯子更光溜。”

修坯用的是特制的竹刀,锋利又有韧性。赵阳拿着竹刀,手总抖,削掉的泥不是多了就是少了,好好的坯子被他修得坑坑洼洼。秦窑匠就握着他的手,教他如何下刀、如何用力:“你看,这刀要贴着坯子走,像给它刮胡子,轻了刮不干净,重了就伤着肉了。”

暑假快结束时,赵阳跟着秦窑匠烧了一窑陶。装窑、封窑、烧火,每一步都有讲究。秦窑匠守在窑前,三天三夜没合眼,时不时往窑里添柴,还要观察窑火的颜色——火苗发白,说明火太旺;火苗发红,说明火不够;只有火苗发黄,温度才正好。

开窑那天,赵阳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秦窑匠打开窑门,一股热浪夹杂着陶土的清香涌出来,窑里的陶器泛着温润的光泽,他拉的那几个陶罐,居然一个没裂,釉色均匀,像裹着层蜜糖。

“成了!”赵阳激动得跳了起来。

秦窑匠拿起一个陶罐,用手指敲了敲,发出“咚咚”的闷响,像远山的回声。“还行,能装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请大家收藏:()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赵阳要回学校了,秦窑匠送给她一个陶制的笔洗,上面是赵阳自己拉坯、秦窑匠帮着修的花纹——几株野草,歪歪扭扭,却透着股生气。“拿着写字用,比城里的瓷笔洗有分量。”

赵阳接过笔洗,沉甸甸的,心里也沉甸甸的。“大爷,我寒假还来,跟您学烧陶俑。”

“来吧,”秦窑匠挥挥手,“我给你留着最好的黄胶泥。”

赵阳走后,秦窑匠把他拉的陶罐摆在窑厂最显眼的地方,有人问起,就说:“这是我徒弟烧的,大学生,有文化。”

冬天的时候,赵阳真的回来了,还带了本关于古代陶器的书,上面有很多陶窑沟附近出土的汉代陶器照片。“大爷,您看,这汉代的陶罐,跟您烧的真像!”

秦窑匠戴上老花镜,翻着书,眼睛越来越亮:“还真是!你看这纹路,跟我爹教我的一样!”

两人对着书,研究起古代陶器的样式,秦窑匠试着模仿书上的陶俑,赵阳就在旁边帮忙记录尺寸、画图纸。秦窑匠的陶俑,本就带着股古拙气,加上模仿汉代的造型,烧出来后,竟被县里的博物馆看中,收去做了展品。

“咱这老窑烧的陶,也能进博物馆了!”秦窑匠拿着博物馆给的证书,激动得手都抖了。

开春后,赵阳的学校听说了秦窑匠的手艺,特地派了几位老师来考察,还和村里合作,在窑厂办了个“传统陶艺工坊”,让秦窑匠当老师,教学生和村民烧陶。

秦窑匠的窑厂越来越热闹,有来学手艺的学生,有来参观的游客,还有来订货的商家。秦窑匠收了两个徒弟,都是村里的年轻人,赵阳放假回来,就帮着教他们理论知识,讲陶器的历史、纹样的寓意。

有人问秦窑匠,现在都用机器做陶瓷了,为啥还守着这老窑。秦窑匠就指着窑里的火苗,慢悠悠地说:“机器做的是物件,老窑烧的是心气。你看这火,能把泥烧成陶,也能把人心烧得热乎乎的,这才是最金贵的。”

伏牛山的风,吹过黄土坡,带着窑火的温度和陶土的清香。老窑的烟火,每天都在坡上升起,像个温暖的信号,召唤着那些热爱手艺、热爱生活的人。而那些从老窑里烧出来的陶器,带着烟火的印记,带着人的温度,在时光里慢慢沉淀,成了陶窑沟最珍贵的记忆。

您对这个关于老窑厂和陶艺传承的故事是否满意?若有需要调整的情节、氛围等,都可以告诉我,我会进行修改。

喜欢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请大家收藏:()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