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 > 第25章 巅峰对决

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 第25章 巅峰对决

作者:周筱珺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09-17 18:32:24 来源:全本小说网

所谓“绑架”,绝不是危言耸听,前不久就发生过这样的事。上海钢铁公司第一厂(1957 年3月更名为上海第一钢铁厂)的一位钢铁化学分析专家梁先生,大白天被中南地区老家的公安便衣凭着货真价实的公函堂而皇之地带走了,说是“配合调查中央交办的绝密案件”,厂里不敢追问原委,哪知这是当地为发展钢铁经济施展的招数。梁先生回到家乡后,受到最高规格的接待,不但予以重用,其家眷也由当地政府妥善安排。上海方面自是恼火,直到现在华东局还在跟中南局扯皮。如此,保卫处的孟同志慎重对待这个前来拜访邬先生的公安便衣,也就可以理解了。

孟同志是保卫处的一名普通科员,工作认真,不过生性胆小,遇事踌躇,缺乏担当。此刻就是这样,尽管他已反复查验过来人的身份,还是不敢拍板,便向领导请示。保卫处有正副处长,副处长去北京参加军委举办的军工大厂保卫工作培训班了,正处长正在参加厂部会议,孟科员只好抱歉地告知裴云飞:“请你稍等,咱们处长开完会签了字,才能跟金相室联系。”

就这样,裴云飞在保卫处的会议室里看了一上午的报纸。一直等到11点半,保卫处长终于开完会,签了字,孟科员即跟金相室联系,邬政已经去食堂午餐了。孟科员就开了一纸客饭单, 带裴云飞去吃饭。裴云飞还以为能在食堂遇见那位邬先生,哪知人家邬先生是享受专家待遇在小食堂用餐的,希望落空。

午后1时许,裴云飞终于见到了邬政。这位冶金权威端详着裴云飞出示的黑色匕首,沉思半晌方才开口:“黑色刀具我倒是见过,不多。但这种黑色匕首真没见过,更没听说过。”一边说, 一边拿起桌上的高倍放大镜仔细观察,“罕见! 实在罕见!制作这种匕首的钢材非常特殊……裴同志,想弄清这把匕首的来历只有一个办法从匕首上取少量金属粉末做一个分析。”

裴云飞马上点头:“谢谢先生!那就拜托了。”

邬先生把裴云飞带到旁边的实验室,吩咐助手作好一应准备,他亲自指点操作,用记号笔在匕首的血槽上端点了一下,叫助手在这个位置用一毫米直径的钻头打一个孔,收集金属粉末进行分析。助手依言照办,起初用的是高碳钢钻头, 竟然钻不下去,遂改用实验室存量很少的特制合金钢钻头。这种钻头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在日本人控制的江南造船厂(日军占领上海期间改名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实验室的材料库里发现的,系当时最高端的精钢。据说清乾隆年间日本国作为国礼“仪奉”的倭刀, 就是由这种材料制作的。和珅第一次见识到倭刀时,曾向乾隆皇帝发出感叹:“咱们大清的宝刀遇到倭刀,就不宝了!”足见日本冶金技术水平之高。

黑色匕首遇到特种钢材制作的钴头,这才服软,被钻出了一个一毫米直径的浅孔。裴云飞是锁匠出身,也属于金工范围,他在一旁看着邬政的助手进行上述操作,不由得暗暗称奇-那些金属钻花和粉末竟然也是黑色的,也就是说,用来锻造匕首的钢材本身就是黑色的,这是怎么做到的?

邬政同样吃惊:“这世上还真的有黑钢,我算是开了眼界啦!”

裴云飞请教:“先生,这黑钢是怎么炼出来的?"

邬政指了指正在取样本的助手:"等金棚检验结果出来后再说吧。咱俩去办公室喝茶。*

两人刚回到邬政的办公室,保卫处那个孟姓科员就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无声无息地在门外站着了。

裴云飞低声间:“这是先生的警卫员?”

邬政大笑:“这位孟同志是冲你来的,他生怕我被你给绑架去。”

裴云飞大奇,又不好问是怎么回事。邬政遂将上海钢铁公司第一厂发生的“绑架案”说了说。正说着,助手从实验室过来了,把化验单递给邬政。邬政稍一浏览,递给裴云飞:“你看看, 一会儿给你盖个章带回去,你们要存进卷宗的吧。”

裴云飞实话实说:“这个太专业了,我看不懂,请邬先生指教。”

邬政便把送检匕首样品的金相分析结论作了简单解说:“用来制造这把匕首的钢材是一种稀有材料,其特性跟刚才使用的日本合金钢钻头相似,硬度稍弱,但韧性强,估计是进行了某种改造,可能是成分上的,也可能是工艺上的。制作钻头的合金钢是日本的绝密技术,严禁向外泄露,但改进后的这种黑色特种钢,也许管控没那么严,不知通过何种渠道流入民间。至于为什么用来打造匕首,那我就说不上来了,这已经超出了我的专业知识范围。”

一旁的助手提议:“要不请小田先生来看看?”

一语提醒了邬政:“对!请小田先生看看, 没准儿他能说出些道道儿来。”

037号合金钢

裴云飞寻思,既然叫“小田”,那应该是个年轻人,估计跟自己年岁差不多。不过,在金相研究所这样的科研单位,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其专业成就不可能跟邬先生相比吧,怎么邬先生还要向他请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请大家收藏:()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邬政可能察觉到他的不解,解释说:“这位小田先生,是日本人.”

小田先生今年四十挂零,战前就加人了日本**,在日木排名第三的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金相研析室担任副主任.1940年,他被军方征调来沪,主择“三奏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即江南造船厂)的研究工作。 他是单身汉,在上海娶了一位中日混血的女子为妻。待到抗战胜利,小田先生不是军人身份, 没被国民党当局遣返,继续留厂效力,但职务被一撸到底,薪水也连降七级。解放后,日本**致函上海市军管会,这才知道原来小田先生是早在大学时期就已参加日共的老党员, 战时与共产国际的情报机构建立了关系,收集了大量日军方面的情报。于是,他被任命为金相所的第二副所长。小田先生的业务水平甚高, 但因其日本国籍,业内没有请他去讲课、论文约稿之类的事,就在江南造船厂默默无闻地发挥他的独特作用。

邬政还告诉裴云飞:“大伙儿都挺尊重小田先生的,厂长、党委书记、军代表经常关心他的工作和生活,逢年过节,华东工业部都要请他赴宴、参加活动。”

说到这里,小田先生到了。这是一个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中年人,身材瘦长精悍,裴云飞看着,寻思他多半是能文能武之辈。在邬政接下来的介绍中,果然提到小田先生在空手道、剑道方面多有实践,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江南造船厂每年举办的运动会上都有搏击项目、他铁定是能拿到名次的。裴云飞感叹之余,也产生了学武的想法:人家一个冶金专家都有这等身手、看来我也得物色一个武术名师学些拳脚了,毕竟咱是警察,不会点儿“三脚猫”的功夫,遇到紧急情况难道还靠别人保护不成?

小田听邬政介绍了情况,拿过桌上那把黑色匕首翻来覆去端详片刻,手指在刀身上轻轻弹了儿下:“这把刀应该来自印度。”

裴云飞不由暗暗叫苦,光是在上海查找线索,六组就已经忙得人仰马翻了,怎么又扯到印度去了?那可真是差着十万八千里啊!原指望六组能来个开门红,破获“103专班”开张第一案,观在着来,已经不是开不开门的同题了,国不好、这起案子要变成县家了……

正胡思乱想着、小田说了他这个判断的依据、还引出了-段二十多年前的旧事。

1928年春,日本爆出一条轰动全国的新闻:已创建二十三年、以钢铁制造起家、冶炼出全日本综合品质最佳合金钢的神户制钢所发生一起案件,一块重达四十八公斤的合金钢失窃,而这块代号“037”的合金钢是准备送往美国参加“世界合金钢评比会”的样品!这个案子不但使日本警界感到震撼,连天皇都被惊动了。案发当天,日本政府内阁就决定组建"037 搜查本部",相当于一个高规格的专案组。 “037搜查本部”阵容庞大,七十八名成员中不乏来自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京都以及神户当地的着名侦探。

这起案件整整调查了一年零七个月,最终未能侦破。为此,“037搜查本部”的本部长亦即总指挥松田引见及该本部下辖的神户组组长大阮初兴自杀谢罪,这二位都是当时日本的名侦探,其中松田引见的事迹还曾被改编为电影。 “037案件”被列为重大悬案,虽然搜查本部解散,但此案属于“随时可以重新启动侦查”的特殊案件,民间甚至还募集了一笔不菲的捐款, 存人一个慈善机构的公共账户,账户情况向公众公开,日本各大报纸每月轮流刊登一则关于该账户的静态或者动态消息。至于丢失“037” 样本的神户制钢所,依旧不依不饶,干脆自己组织了一个侦查组继续进行访查,其成员包括私家侦探、退休刑警以及对该案的调查有兴趣的社会人士。那股劲头,恨不得把日本的每一个角落都翻腾一遍!

侵华战争期间,小田作为“地方技术人员” 被军方征召,分派至上海,到“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主持金相研究工作。离开神户前,神户制钢所的老板为其饯行,请求他到中国后留意"037”的情况,如有发现,火速告知。“037”的研制,小田曾花费许多心思,作为一名痴迷业务的高级专家,他承认自己对"037”是有感情的,对于老板的请求自是一口答应。抵达上海后,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就拜托相关人土帮忙留意线索。其实他也知道希望渺茫,毕竟十多年过去了,自己在上海漫无目的地寻找,无异于幻想天上掉馅饼。谁知,还真有天上掉馅饼这种事!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 虹口四川北路日军宪兵队特高课指派一名少佐, 在两命全副武装的士兵护卫下来到江南造船厂, 该少佐姓阿部,系神户人氏。听说小田是自己的同乡,少佐很激动,作了一番自我介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请大家收藏:()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阿部少佐的伯父系神户制钢所的股东之一, 当初作为侵华日军一名下级军官从日本开拔前他伯父就像神户制钢所的老板拜托小田留意"037”一样,也跟阿部说了此事。阿部干的是特务活儿,可以在特务活动中顺便打听“037” 的下落。最初也是一片空白,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一夜之间占领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 日本宪兵队对公共租界的外籍巡捕宿舍进行搜查时,在一名印度巡捕的衣柜里发现了一把黑色匕首。

尽管早在十多年前“037搜查本部”就已解散,但日本警方依旧关注着此案。1938年初冬侵华日军占领上海华界后,神户警察局特为致电日军宪兵队特高课,请求协查。特高课则把此事落实到专人,就是这个阿部少佐。

不过,在印度巡捕的宿舍里发现这把黑色匕首却跟阿部少佐无关,纯属偶然--

被特高课唤来协助搜查的有一伙汪伪“七十六号特工总部”的特务,干搜查特别卖力。这倒并不是想在日本主子跟前露一小脸,而是因为这是一个捞横档发点儿小财的机会。他们搜出这把匕首后,根本不感兴趣,随手往地板上那些杂乱物品中一扔。要说这把黑色匕首还真不是凡品, 就这么随手甩了一下,竟然就稳稳地杵在地板上了。

片刻,领头的日本军曹走进这间屋子,这家伙是懂刀的,一下子就被这把匕首给吸引住了, 弯腰捡起来随手一划拉,竞然削掉了茶几一角。 他顿时想起长官要求协查"037案”赃物之事。

神户方面曾告知,窃贼窃得那块重达四十八公斤的精钢样品后,大概率会将其分解制作各种刀具,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刀具不说削铁如泥,也是锋利无比,不是寻常刺刀匕首之类能比的。当下,他给四川北路宪兵队特高课的阿部少佐打电话报告了此事。阿部拿到这把匕首,立即驱车前往江南造船厂作金相分析鉴定。

鉴定是由小田做的,最后得出结论:送检物系采用失窃的“037”样品制造。至于黑色, 是在制造过程中添加了某种尚不为人所知的神秘矿石,在高温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冷却后通体变成黑色。经检测比对,原先的母本"037”与这种神秘矿石混合后,能够明显增加钢材的韧性。小田认为,这把匕首的制作跟江湖上所谓的“缅刀”有异曲同工之处。武侠小说里经常出现柔韧到可以缠在腰间却又锋利无比的“缅刀”,是用千锤百炼的精钢(缅甸铁匠称为“铁筋”)添加这种神秘矿石后混熔冷却,再经锻打制作的。送检的这把匕首,应该也添加了上述神秘矿石成分,可能出自缅甸与印度交界地带的匠人之手。

阿部少佐兴奋地把这个鉴定结论带回四川北路日本宪兵队特高课,受到上司的重视,立刻向日本国内作了通报。几天后,日本国内决定重启“037案件”,指派三名便衣赴沪调查。三人甫一抵沪,即拜访小田。但小田要说的已经向阿部少佐和盘托出,再也没有更多的内容可以提供了。 之后该案是否被侦破,他也不得而知。至于那把黑色匕首,鉴定结束后就被阿部带走了。

小田作为金相专家,对这把罕见的匕首自然是很感兴趣的。日本投降后,小田曾打算到宪兵队去寻访那把匕首的下落。可是,由于他的日本人身份,被接收“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的国民党军官限制行动。一个星期后解除限制,他被江南造船厂留用,得以自由行动,遂带了一份盖有接收委员会大印的公函前往四川北路宪兵队,谁知早已人去屋空,原来的那些日本宪兵和特务都被关到集中营里去了。

经过多方打听,他终于在江湾日俘集中营找到了阿部少佐。阿部少佐告诉他,那把黑色匕首早就被日本来的三个便衣侦探带回国了。 那么,案子的调查结果呢?阿部少佐说,他是作为宪兵队特高课的代表陪同那三个便衣侦探进行调查的。那三位把藏匿黑色匕首的印度巡捕奈穆里·希瓦作为调查切入点,可是,赶到关押外国人的集中营一打听,奈穆里·希瓦并没有关在那里。其时印度、越南未被日本政府宣布为“敌对国”,因此,公共租界巡捕房的印度巡捕和法租界巡捕房的越南巡捕都给释放了, 奈穆里·希瓦不知所踪。半年后,三个便衣侦探未能取得任何进展,只得带着那把黑色匕首回国交差去了。

“红头阿三”和印度和尚

返回老大沽路专班驻地后,裴云飞即与张伯仁、丁金刚通报了调查情况,一番分析后梳理出问题的关键所在:那把黑色匕首被三个来沪调查的东洋刑警带回日本了,就如同扔进了太平洋, 别想再打捞起来了。而日军宪兵队特高课的阿部少佐,也已遣返回国,以当时的中日关系,根本不可能找到他。如今唯一的指望,是那个藏匿匕首的印度巡捕。这个“阿三”(旧时沪上公共租界的印度巡捕头上都裹着一块红色头巾,坊间把这些倚仗西捕欺压华人的印度巡捕统称为“红头阿三”,简称“阿三”)应该是能够说清那把匕首的来路的,循着这条线索,没准儿就能找到杀害廉梦妍的凶犯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请大家收藏:()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办法是这个办法,能否顺利实施却还是一个未知数。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个印度巡捕该到哪里去找?

三人愁眉不展。半晌,丁金刚开口了:“找得到找不到,要咱们行动了才能知道。我就不信东洋人的特高课能比咱们新中国的人民公安有能耐!当初四川北路日本宪兵队特高课没能侦破的案子多着呢!”

丁金刚这话不是夸口,他的确跟特高课交过手。1942年,他奉命执行锄奸任务,潜人虹口汇山路(今霍山路)的“大井洋行“,一枪打死了披着商人外衣专门收集浦东地下党情报的日尘封档案

本特务大井通宝。四川北路宪兵队特高课和汪伪“七十六号”联手展开调查。这些特务还真不是混饭吃的,只花了半天工夫,就在丁金刚下榻的新开河南路“远尘旅馆”查到了他办理人住登记手续时留下的“良民证”号码。顺着号码继续查,又查到“良民证”是在川沙县高桥镇日伪警署办理的。一夜之后,上海市区各主要路口都张贴了印有丁金刚照片的通缉令。但丁金刚动作更快,已撤到浦东奉贤,根据组织安排进了一家轧米厂打杂,躲过了敌人的搜捕。

讲完上述经历,丁金刚说:“要说那个阿部少佐,他们手里掌握的关于那个印度巡捕的资料肯定不少。公共租界是在一夜之间被日军占领的,巡捕房的档案肯定都在,一翻档案什么都有了,他们怎么就没找到那个印度巡捕的下落?我们也许可以在这些档案上动动脑筋,特高课没查出端倪,不代表我们也不行。”

张伯仁听着连连点头:“这倒也是。组长, 要不咱们就从查档案着手?”

裴云飞一拍大腿:“对!我们明天去查档案!”

张伯仁又提了个建议:“还可以去翻查外文报纸。福州路上有一家‘小无锡书肆’,保存了不少外文报纸。当初不是有三个日本侦探来上海调查‘037案件’吗?这种事在日本大概会被作为新闻报道的,我们可以去碰碰运气。”

第二天,第六组三侦查员以及之前从徐汇分局和新乐路派出所借调的外援警员分成两拨,分头行动。

张伯仁带着外援便衣查找公共租界的外籍巡捕档案。

当年日军占领租界后,巡捕房的档案的确落到了日伪警察局手里。可是,日本投降后,美国海军不知奉了哪方的指令,派人前往国民党“军统局”下辖负责接收事宜的“前进指挥所”,要取走跟公共租界有关的全部档案。“前进指挥所”不敢做主,向刚刚赶到上海主持接收的戴笠报告(当时国民党各派系都派出各自的力量赴沪接收,互相倾轧争抢的情况严重,戴笠生怕出事,故于9月上旬从重庆飞沪)。戴笠说美国人不能得罪,不过档案不能给他们运走,你们设饼一个法子糊弄他们一下,拖上几天,没准儿他价就作罢了。

“前进指挥所”的特务自是照办,不知他们用了什么手段,还真把此事拖了三天。第四天美军开来军卡,正要动档案时,突然接到命令让军舰去广州,运档案的事只能作罢。后来听说这是戴笠做的手脚,他跟美国海军上层混得还不错,弄了几份假情报,把美国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广州那边,美**舰就起航开拔了,档案则窗“前进指挥所”转移到徐家汇原法租界的一处隐秘地点。

不过,这么一折腾,弄乱了档案,还因为特务抽烟不慎起火,烧毁了一部分。上海解放后, 我方接管的旧档案混乱不堪,上级下令组织了一批进步学生进行整理。这项工作做了半年, 整理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档案缺失,经查,除了被“军统”特务烧毁的,在徐家汇存放期间也有丢失。遗憾得很,专案组要查找的有关公共租界外籍巡捕的内容,就在丢失的档案之中。张伯仁这一拨侦查员无功而返。

裴云飞和丁金刚两个前往福州路“小无锡书肆”,查阅民国时期的外文报纸。

店主是个六十多岁的老者,名叫曾觉义,无锡人氏,八岁时被父母送到上海,过继给嫡亲伯父曾朝笙。曾朝笙是沪上“朝笙棉纺厂”的老板,早年中过秀才,把儿子送到日本留学,曾觉义在日本期间参加了光复会。后因内部矛盾,登报宣布退出光复会。正好留学毕业了,那就回国吧。哪知,刚刚在上海登岸,就看见码头上张贴着清廷上海道台衙门的悬赏通缉,他的大名和画像赫然在目。他寻思沪上只怕不能落脚了,弄不好连亲属都会受牵连,遂悄然潜回无锡,还不放心,又住到乡下亲戚家避风头。

稍后辛亥革命爆发,清帝退位,民国建立, 他也回到了上海。原先和他一起在日本的那些光复会同道,回国后都做了官,时任上海都督陈其美让人给他捎话,说他在日本做了一些于革命有益的工作,虽然退出了光复会,但那是内部党争所致,并非叛党,况且他在清廷的通缉令上榜上有名,回国后也没有做任何不利于同道之事、因此既往不咎、还可以安排一个职位。但曾觉义觉得没有面子、婉拒,不久在福州路上开了一家专售外文书报的“小无锡书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请大家收藏:()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曾觉义出身资本家家庭,家里不缺钱钞,开书店纯属解厌气。书店的顾客中颇有些外籍人土、每天经手的又都是外文书报、他渐渐在精通日文的基础上又学会了英语、法语,结交的都是中外知识界人士,也不乏中外情报人员,包括共产国际、苏联红军在上海的情报工作者,当然, 也有**地下情报员。因为这一层关系,解放后,“小无锡书肆”成为上海仅存的一家私人经营的外文书店。

此时曾觉义已是一个十足的老江湖,对时势的认识、立场选择的尺度把握得非常到位。他已经做好回无锡养老的准备,书店里保存的全部书报资料甚至整个店铺,都可以捐赠给国家。侦查员向他道明来意后,他马上点头:“您二位要查阅的资料有大概的年代范围,那就好办。”

话是这么说,但真正找起来并不容易。“小无锡书肆”保存的1941年12月及稍后的日文报纸上是否登载了三名日本侦探赴沪调查“037 案件”的消息,侦查员心里也没谱。万一没有呢,那又该去哪里找?抑或日本国内的报纸根本没有对此事进行过报道,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毕竟1941年距离"037案件”的发生也有十二年了。

而且,裴云飞、丁金刚都不懂日语,即便确有日文报纸刊载了相关消息,他们也发现不了。 当店主曾觉义把一摞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日文报纸堆放到桌上的时候,两人方才意识到这一点,顿时有种傻眼的感觉。丁金刚出了个主意, 不少日文词汇和汉字在字面上意义相近,可以留意一下关键词,诸如“037”、“失窃案”、“神户”、“合金钢”之类,只要报纸上刊登了相关新闻,总会有这类字眼,先把这些报纸挑出来再说。

没奈何,也只能如此了。两人正准备开干, 曾觉义开腔了。老先生早已看出了这二位的尴尬,说他精通日文,可以为政府效力。裴云飞不免喜形于色,不过,这只是权宜之计,如果作为证据便用的话,经警方认可的专业翻译也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他请曾觉义先帮着查阅,自己则去外面找一范电话机,向Z大估路“103专班” 驻地领导报告,要求由领导出面协调市公安局外事科,派一名日文翻译过来。

裴云飞没想到,这回还真的撞到了好运气。 当他返回“小无锡书肆”时,曾觉义已经找到了那份刊载着三名日本侦探“奉命赴沪查缉‘神钢037盗案.疑犯”消息的报纸。这份报纸的名称是《(东京日日新闻》.1872年2月21日在东京创刊,算是一家老字号。1911年,《东京日日新闻》被《大阪每日新闻》兼并,但仍以各自的名称在两地分别出版。之后几经合并, 1943年统一采用《每日新闻》作为报名,在日本五大全国性报纸中排名第三。此刻被曾觉义找到的那张报纸的出版日期是1942年1月2日, 还是《东京日日新闻》的报名。

《东京日日新闻》上刊载的这则消息显示: 以“037”号合金钢制作的黑色匕首的持有者, 系沪上公共租界的印度巡捕奈穆里·希瓦。此人当时四十挂零,是九年前从香港警务处下辖的刑事便衣队调来上海的,担任卡德路捕房刑事部华捕第三探组组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 日军占领公共租界、法租界,强行接收两租界当局(工部局、公董局)及下辖包括巡捕房在内的各机构,抱捕全部外籍职员、押解“敌对国外籍人员集中营”,奈穆里·希瓦亦在其中。 但奈穆里·希瓦是印度籍,而其时印度并未向日本宣战,不算敌国,经过甄别,奈穆里·希瓦被释放。两天后,日本国内派遣的三个侦探方才抵达上海。三人小组闻报,随即联络四川北路日本宪兵队特高课,要求全市查缉。特高课和汪伪“七十六号”的特务几乎掘地三尺, 也没发现奈穆里·希瓦的踪迹。从此,这个印度人就人间蒸发了。

而此刻六组的任务,就是继续寻找奈穆里希瓦的下落,可以想见这个任务的难度。三位侦查员和外援便衣查遍了在上海滩经营特色小吃、香料制作的印度商贩,以及为大户人家或者尚存的外资公司担任门卫或者守夜人的印度人:裴云飞还打了报告,获准由市局外事科警员陪同着走访了印度驻上海领事馆,了解在沪居留的印度侨民的相关信息,依旧什么线索也没查到。

往下该怎么办?案子查来查去,竟然查成了夹生饭,三位侦查员都有点儿坐蜡的感觉。老刑警张伯仁提议:“要不往香港方面查查看?”话一出口,他也觉得不切实际,不由连连摇头。

奈穆里·希瓦虽然是从香港警务处下辖的刑事便衣队调来沪上的,也许香港那边有人知道他的情况,但领导不可能批准派员去香港调查。不过,裴云飞被老张这一提醒,突然想起这个印度巡捕在公共租界卡德路捕房担任的职务--刑事部华捕第三探组组长,脑海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也许还有一条路可以试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请大家收藏:()迷雾之城,窥探者背后的秘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