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上海仁济医院
旁白:(作为上海第一家、中国第二家西医院,仁济医院自创建初期起便几经迁徙,不断忙于扩张院舍规模,以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2月,上海开埠后仅三个月,英国传教士兼医师威廉·洛克哈脱(WilliamLockhart)就在上海城内大东门一所租借民宅创立了“雒氏诊所”
……
……
……
由于是上海首个西医院,加之免费诊治,许多无力求医的贫苦百姓都前去一试。
据洛克哈脱的《在华行医20年》记载:“医院一设立,建院宗旨就广为人知,每日都有大批人群向医院涌来,人们喧闹着,急切地要求就诊。
病人不仅有上海人,还有许多来自苏州、松江和周边其他地区,远至崇明岛。
这些人们所表现的信任,即使在我们交流的早期,也显得鼓舞人心。”
……
……
……
仅开业的最初8个月,医院就接受治疗了约8000名病人,其中女病人约占15。
门庭若市、应接不暇的情形使医院不得不尽快搬迁扩建。
10月,洛克哈脱将诊所搬迁至小南门外新租的四合院平房建筑内,设20个床位。
因专为中国居民治病,“雒氏诊所”
改为“中国医院”
又称“华人医院”
……
……
……
1845年,洛克哈脱又以每亩40两银元的价格,租得了今福建路至山东路之间一块5.5亩的土地,并在这里建成一所外形中式的两层洋房,定名为“仁济医馆”
取仁术济世之意,亦称“山东路医院”
1927年,仁济医院收到了英国地产商、慈善家亨利·雷士德的临终捐赠,分别是1万两白银和四处房产。
……
……
……
也是在这一年,仁济医院开始建造新楼,地址就在上海最热闹的地段——山东中路145号。
最初设计时,这只是一幢五层的建筑。
在准备动工时,医院董事会临时决定再加盖一层,将之前计划五层扩展到六层,新增楼层用作医院永久性的临床科研部门,这也显示出当年仁济管理层对临床科研的重视和成为临床科研领跑者的决心。
……
……
……
1932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建造的六层洋楼正式投入使用,这所设备先进的现代医院正式命名为“仁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