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 > 第66章 大秦使者

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 第66章 大秦使者

作者:流浪者绵羊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4 21:05:04 来源:全本小说网

连续三个月,孙宇在御书房里来回踱着步子,龙袍的下摆扫过铺着绒毯的地面,带起细碎的声响。案上堆积的奏折早已高过尺许,朱笔批阅的痕迹密密麻麻,可他此刻看着那些蝇头小楷,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

“当皇帝真没自由!”他猛地一拍案几,传国玉玺都被震得微微一颤,“天天不是看奏折就是开朝会,老子再待下去,非得憋出病来不可!”

念头一旦冒出来,就像野草般疯长。他转身看向侍立一旁的内侍,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果决:“传朕口谕,朕要闭关修炼,期间国朝大事交由文武阁老共同处置。告诉他们,万事以民为本,莫要辜负朕的嘱托。”

内侍愣了一下,连忙躬身应道:“奴才遵旨。”

孙宇想了想,又补充道:“让阁老们自行决断便可,无天大的事,不必来扰朕。”说罢,他挥挥手,仿佛要将那些繁杂的政务一并扫开。

次日清晨,阳光透过太和殿的窗棂,洒在殿内的金砖上,熠熠生辉。太和殿上的文武百官们,身着朝服,按照品级高低,整齐地排列在殿内两侧,静候圣驾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众人的心情也越发焦急起来。终于,殿门缓缓打开,一名传旨太监迈着小碎步走了进来。他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圣旨,显然是皇帝的旨意。

“陛下口谕——”太监站定后,清了清嗓子,展开那卷明黄的卷轴。

殿下的百官们见状,连忙齐刷刷地跪倒在地,齐声高呼:“臣等,恭聆圣谕!”

太监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朕偶感突破机缘将至,需闭关一些时日,时间不定。国朝大事,皆交与文武阁老把握。”

太监顿了顿,继续念道:“陛下还说,万事以民为本,诸位大人当尽心竭力,勿负百姓,勿负大秦。”

话音落下,太监收起圣旨,转身便走,留下满殿大臣们面面相觑。他们显然没有预料到皇帝会突然闭关,而且将国家大事都交给了阁老们处理。这让一些大臣们心中有些不安,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如何应对。

武将们倒是坦荡,黑龙铁骑出身的几位将军对视一眼,眼中皆是了然。以陛下的神通,这大秦的根基早已稳固,便是闭关十年八年,有他们这些人镇守,也出不了乱子。

文官们虽有几分无奈,却也只能领旨。阁老捋着胡须,沉声道:“陛下既有嘱托,我等当恪守本分,各司其职便是。”

日子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过了三年。孙宇闭关的消息早已传遍朝野,而朝堂上的运作却丝毫未乱。文武大臣们每日在太和殿议事,减免赋税、兴修水利、整饬吏治……桩桩件件都办得有条不紊。大秦的国力如同春日的禾苗,肉眼可见地蒸蒸日上,百姓的日子越发安稳,对新朝的归属感也日渐深厚。

这日,太和殿的议事却比往常多了几分凝重。

一名身着青袍的御史出列,拱手道:“各位大人,臣有一事不明。三年前金龙赐福,我大秦子民体魄日渐强健,可近半年来,这增强的效果却愈发微弱,仿佛……仿佛被什么东西阻滞了一般。不知诸位可有察觉?”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众臣低头沉思,片刻后,武官之首,那位曾镇守北疆的老将军开口了:“御史大人所言不假。末将麾下士兵也说,近来气血增长远不如前。依末将看,怕是与国运有关——我大秦如今国泰民安,气运虽稳,却难再寸进,反馈到子民身上的力量,自然就弱了。”

文官之首的阁老点点头,接过话茬:“将军所言极是。气运如江河,需有源头活水方能奔腾不息。若想再增国运,让百姓体魄更强、国力更盛,怕是得……开疆扩土了。”

“开疆扩土?”吕布性子最是急躁,当即出列,声如洪钟,“那还等什么!直接挥师南下,把乌斯藏、安南那些小国一锅端了,不就完事了?”

“吕将军稍安勿躁啊。”只见一位文官不紧不慢地从队列中走出来,对着吕布拱手施礼后,缓声道,“将军,大军出征,势必要征兵调粮。然而,若是从腹地强行征兵,恐怕会引起诸多问题啊。毕竟,偏远之地的百姓本就人心惶惶,稍有风吹草动便可能引发骚乱。万一此时有人趁机煽风点火,制造动乱,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啊。”

吕布听后,顿时语塞,他那原本紧皱的眉头此刻更是拧成了一个大疙瘩。他虽然勇猛无比,但也并非愚笨之人,自然明白这位文官所言极是。毕竟,军队的稳定对于战争的胜负至关重要,若因征兵之事导致后方生乱,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正当吕布苦思冥想之际,阁老忽然抚掌大笑起来:“哈哈,这有何难?诸位莫要担忧,且听老夫一言。”众人闻言,纷纷将目光投向阁老,只见他面带微笑,胸有成竹地继续说道,“草原与偏远之地,向来民风彪悍,百姓们身体素质极佳,且好勇斗狠。依老夫之见,倒不如就在这些地方招募士兵。不仅要招募,还要大肆招募,将那些地方的青壮男子尽数纳入军中。如此一来,既能增强我军的兵力,又能解决征兵难题,岂不是一举两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请大家收藏:()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说到此处,阁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接着道,“更重要的是,那些地方一旦没了青壮男子,即便有人想要造反,也难以掀起什么大风浪了。毕竟,没有足够的人力支持,他们又能如何呢?”

殿内众人闻听此言,皆是心中一凛。这一招可谓是釜底抽薪啊!既解决了兵源问题,又稳住了后方局势,虽然手段狠辣了些,但却着实有效。

“可我大秦乃天朝上国,”礼部尚书却皱着眉站了出来,“若无缘无故发动灭国之战,恐遭天下非议,有损国体啊。”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得众人冷静了几分。

“是啊,师出无名,确实不妥。”

“可不开疆扩土,国运难增,子民体魄也难再进……”

“要不,查查史书?看看周边那些小国,往日里有没有得罪过中原朝廷的旧怨?”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翻遍了典籍,却发现那些小国向来对中原俯首帖耳,即便偶有摩擦,也够不上灭国的理由。

“依我看,不如学学大汉的使臣。”忽然有人低声提议,语气里带着几分狡黠。

众人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当年汉武帝派使臣前往西域,若遇刁难,便以此为借口出兵,名正言顺。

“这个好!”立刻有人附和,“就这么办!”

接下来的问题,便是挑选使臣了。

“臣,御史台御史张翰,愿领此任!”最先开口的那位御史再次出列,眼神灼灼。

众人一看,顿时明白了他的心思。这趟差事,看似凶险,实则是青史留名的好机会——若能以一己之死,换大秦开疆扩土,史书上定会浓墨重彩地记上一笔。

“臣也愿往!”

“臣请命!”

一时间,竟有十余名官员争相出列,个个神色激昂,仿佛不是去赴险,而是去赴一场荣耀的盛宴。

阁老看着眼前这一幕,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即沉声道:“既如此,便选你们十人。记住,你们肩上扛的是大秦的国运,若办砸了差事,莫说青史留名,老夫定让你们身败名裂!”

“我等定不辱使命!”十名使臣齐声应道,声音震得殿梁嗡嗡作响。

大臣们又细细商议了使臣的行程与说辞,确保每个环节都滴水不漏。

次日天刚亮,十支大秦使团便从京师出发,向着周边十个小国而去,名义上是“友好交流”,实则各怀使命。

每支使团都配备了十名黑龙铁骑,他们身着玄甲,腰佩长刀,沉默如雕塑。明面上,他们是护卫,实则只有一个任务——无论使臣因何而死,只要死在他国境内,便立刻将消息传回大秦。

这还是使臣们主动要求的。他们深知,黑龙铁骑战力卓绝,若真要护着他们,便是刀山火海也能闯出来。可他们的目的,本就是“死”在他国境内,为大秦出兵找个完美的借口。临行前,一位使臣还特意叮嘱铁骑:“你我各办各的事,莫要干涉。若你们坏了我的事,我便是做了鬼,也饶不了你们!”若不是还需要人传信,他们甚至不愿带铁骑同行。

只是这些使臣不知道,黑龙铁骑还有一个隐秘的任务——观察他们的表现。若有人能在绝境中展现出过人的胆识与智慧,便悄悄救下,留待日后再用。毕竟,如此忠勇且有谋略之人,死了未免可惜。

十支队伍渐行渐远,消失在通往各国的驿道尽头。太和殿上,众臣望着远方,心中皆知,一场席卷周边的风暴,已悄然拉开了序幕。而闭关三年的孙宇,对此还一无所知——他正沉浸在修炼的世界里,感受着体内真气与日俱增,却不知外面的大秦,已在文武百官的筹谋下,露出了獠牙。

喜欢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请大家收藏:()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