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362章 雅兰1622式燧发步枪

当然枪械弹簧还有一些特殊要求。

比如抗疲劳设计,燧发枪主弹簧需承受3000次以上击发。

又如截面优化,燧发枪主弹簧采用梯形截面,上厚下薄,以平衡力道与体积。

再如端部强化,击锤弹簧的铰接端需局部渗碳。

但这些要求并不依靠什么特殊工艺,无非是锻造、淬火和回火处理中的细微差别罢了。

1620年代,欧洲在这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多少可供高贯参考的地方。

比如这一时期,欧洲燧发枪机使用的弹簧片的钢材质量并不稳定,

还在依赖手工锻造的泡钢,碳含量波动大。

硫、磷等杂质含量高,导致弹簧易脆裂。

热处理经验也不足,淬火介质多为水或尿液,控温不精准,

回火工艺尚未标准化,部分弹簧通过焰色判断温度,如加热至暗蓝色约300℃。

锻造也还是以手工为主,并未使用水轮驱动的轧机。

弹簧由铁匠逐件捶打成型,厚度公差达±0.5mm,大都会博物馆藏1623年荷兰枪机弹簧实测厚度为1.8-2.3mm。

截面形状不规则,常见近似矩形,非优化梯形。

抗疲劳能力差,寿命普遍不足500次击发,对比18世纪法式枪机弹簧的3000次标准。

英国伍尔维奇兵工厂记录显示,1620年代弹簧更换率是1630年代的3倍。

正如历史记载所反映的那样,欧洲枪机簧片加工技术的突破出现在1630年代。

这主要得益于法国工匠马林?勒布尔茹瓦的贡献和材料的改进。

马林?勒布尔茹瓦在1630年左右引入了钟表业的“分级淬火”技术。

同时他还标准化了弹簧截面比例,规定宽厚比为3:1,从而提升了力矩均匀性。

1635年后,瑞典乌普萨拉钢厂开始提供低碳均质钢,使硫含量降至0.04%。

到了1650年代,钟表技术再次向枪械转移,进一步促进了枪械簧片质量的提升。

日内瓦钟表匠雅克?特鲁万于1650年将发条卷制技术引入法国枪械工坊。

英国制表师托马斯?汤皮恩发明的发条淬火油配方被用于枪械弹簧处理。

由此可见,尽管法式枪机在1620年代就已经出现,但燧发枪直到17世纪末才普及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进入18世纪以后,枪机簧片的加工技术也开始反哺钟表发条加工技术。

燧发枪弹簧的冲压模具精度促使怀表发条厚度公差从±0.3mm提升至±0.05mm。

法国枪匠奥诺雷?布朗克开发的弹簧测试仪器后被瑞士制表业采用。

总而言之,1620年代,欧洲的燧发枪弹簧工艺仍处于“试错阶段”,表现为:

材料依赖粗炼钢,热处理凭经验。

寿命短,约现代复刻品的1/5。

性能波动大,同批次弹簧力道差异可达30%。

但这一阶段的探索却为1630-1650年法式燧发枪的逐步成熟奠定了基础,

体现了从工匠经验向科学化制造的过渡。

由此可见,高贯借鉴钟表发条的加工技术加工枪机簧片,可谓是走在了世界前列。

可以说,目前雅兰枪炮厂生产的枪机簧片是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质量最上乘的。

最重要的是,这竟然还是高贯自己想到的,李国助并没有明确提醒过他这么做。

李国助做的,只是尽力引进了欧洲的钟表加工技术而已。

不过永明镇现在的水力机械普及度已经很高,蒸汽锻锤技术也在逐步成熟。

等雅兰军械库落成以后,水力机械就更是永明镇工业的原动力了。

所以高贯能想到用水轮驱动的轧机加工枪机簧片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

反而是用手工锻造才是反常到让人难以理解呢。

“嗯,我一定会努力的!”

面对李国助的鼓励,高贯信誓旦旦地道,

“少东家,给这支枪取个名字吧。”

“就叫雅兰1622式燧发步枪吧。”

李国助不假思索地道,

“这应该是一个系列,凡是今年投入生产的枪械,只要用了法式枪机就属于这个系列。”

“所以如果你还没有造手枪、卡宾枪、线膛枪的话,今年都应该造一批出来。”

“诶,我会尽快安排制造的!”高贯兴冲冲地应道。

“哦对了!这个系列的枪先不要对外售卖!”

李国助郑重其事地提醒道。

“为什么?”高贯不解地问道。

“跟我们目前不对外出售6磅和12磅野战炮是一个道理。”

李国助立即答道,还顺口补充了一句,

“这是做军火贸易的原则,卖给别人的决不能是最先进的武器。”

“把最先进的武器留给自己,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说到这里,他突然看向陈勋,

“所以最新系列的轻型老闸船暂时也不能对外销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请大家收藏:()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你们正在研发西式鸟船的事情也不要对外声张。”

“啊这……”

陈勋愕然,

“不对外出售,我们辛苦研发新式舰船还有什么意义?”

“没有人买我们的船,我们又能召集谁来临时组成水师呢?”

“唉——”

李国助扶额叹息,

“我钻牛角尖也就罢了,怎么连你也跟着钻牛角尖呢?”

“呃……少东家何出此言?”陈勋一脸懵逼。

“唉——”

李国助无奈地叹了口气,沉默片刻后,问道,

“你觉得咱们南海边地公司跟福建商帮相比哪个更大,哪个财力更雄厚?”

“那还用说?当然是福建商帮更大了!”

陈勋咧嘴一笑,满脸的理所当然,

“南海边地公司只能算是福建商帮的子公司……”

这句话一出口,他马上意识到了不妥,连忙开解道,

“不过南海边地公司有两项成就,倒是福建商帮比不了的。”

“哦,哪两项成就?”李国助嘴角上扬,笑容耐人寻味。

“一是用股份制整合了福建商帮。”

陈勋有板有眼地说道,

“以前福建商帮只是一个松散的海商联盟,”

“主要由日本平户的华侨、福建海商、海盗组成,”

“靠老爷用个人威望和人脉关系整合的远洋贸易网络维持。”

“但少爷建立南海边地公司以后,开始用股份制整合福建商帮。”

“如今福建商帮的很多大佬都持有南海边地公司的股份。”

“南海边地公司的董事会俨然已经成了福建商帮的董事会。”

“第二个成就,就是把南海边地纳入了福建商帮的贸易网络。”

喜欢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请大家收藏:()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