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改革 > 第17章 皇太极快不行了

明末改革 第17章 皇太极快不行了

作者:GX2500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45:5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崇祯十七年七月,辽西的暑热正盛。自五月破土动工,历时整整两月,大凌河城那庞大得令人瞠目的主体城墙结构,终于宣告竣工。

一道崭新的、蜿蜒雄峻的土石巨蟒,盘踞在大凌河畔,其规模远超历代在此修筑的任何城防,向四方昭示着大明帝国重返辽西的坚定意志。

然而,若细看之下,便能发现美中不足——城墙之上,原应密布如齿的垛口(雉堞)、安置火炮的炮位胸墙以及部分城楼角台的建设,进度却明显滞后,显得稀稀拉拉。

此间缘由,并非工匠懈怠,实乃人力调配有意的倾斜。督师的将令与工部的规划异常明确:在主体城墙合拢,具备了最基础的屏障功能后,必须优先保障军队与战马的立足之本。因此,绝大部分人力、物料被紧急调拨至城内,投入到营房与马厩的大规模兴建之中。

朱由检构想中的这座大凌河城,其规模早已超越了原本历史轨迹上的那座边塞要塞。它不再仅仅是一座军事堡垒,而是一座足以容纳十万明军作战部队及其随军家属的巨型军事殖民城市。甚至在规划中,城内还预留了大片空地,可供军属垦殖,兼具屯田自给之效。

城内的核心区域,三座如同小山包般的巨型粮仓已然建成主体结构,它们深挖于地下,砖土夯筑,预计可存储足够全城军民支用一年的巨量粮秣,从根本上杜绝了因粮草不继而溃败的历史重演。

与之配套的,是规模惊人的大型马厩群,设计容量可同时饲养三千至四千匹战马,确保关宁铁骑的机动力量能以此为核心,辐射整个辽西战场。

至于武备,更是这座城池存在的意义。从南京、登莱转运而来的各式火炮、数以万计的各类枪械、以及堆积如山的盔甲刀剑,正被源源不断地运入已然建成的核心军械库中,其储备之丰,远超常规。

站在新筑的城墙上,戚元功望着城内如火如荼的营建场面,对身旁的宋应星感慨道:“城墙立起来了,人心就定了大半。让将士们先有遮风挡雨之处,让战马有安稳栖息之所,比多几个垛口更关乎士气。”

宋应星点头称是,手中拿着工部文书:“戚将军所言极是。根据规划,营房与马厩主体将于半月内完成。届时,人力便可重新转向城墙防御设施的完善。下一步,便是全力修筑垛口、炮位,并加固棱堡的斜面护墙了。”

他们极目远眺,这座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的雄城雏形,已然改变了辽西的地缘格局。它像一枚深深楔入前沿的钉子,背后是明朝重整河山的决心。

如此规模浩大的工程,想要完全瞒过近在咫尺的满清,无异于痴人说梦。大凌河城这座“违章建筑”,在初期或许还能依靠严密封锁和战场迷雾遮掩一二。但当那绵延的城墙拔地而起,成排的雉堞轮廓在天际线上清晰可见时,便再也无法隐藏。

满清的哨骑根本无需冒险抵近到四五里之内,只要他们不瞎,在十几里外的高地上,就能清晰地看到那座正在迅速成长的巨兽,如何一天天地改变着辽西的地貌。

但是,盛京皇宫内的皇太极,此刻却无力做出他应有的激烈反应。

他的健康状况已急剧恶化,连自主下床都变得极为困难,昔日能开强弓、挥利刃的雄健身躯,如今被病痛牢牢禁锢在床榻之上。他咳喘不止,面色呈现出不祥的灰败,全部的精力,都用于为他年幼的儿子福海,进行最后的、关乎国本的政治安排。

在他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一项至关重要的决策被坚定地执行:将他亲自掌握、作为大汗根本的两黄旗,全数划归福海麾下。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遗产,也是最核心的武力保障。

正黄旗,交予以勇猛无畏、绝对忠诚着称的鳌拜统带。

镶黄旗,则交给了同样以悍勇闻名的图鲁什。

此二人,在此时,确是不折不扣的“脑袋里都长满了肌肉”的猛将,他们的忠诚与勇武毋庸置疑,是护卫幼主、震慑宵小的利刃。

当索尼躬身将大凌河城城墙合拢的紧急军报呈递到御榻前时,皇太极浑浊的双眼猛地睁大,呼吸骤然急促。

他挣扎着想坐起来,却引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

“咳咳……朱由检……袁崇焕……好,好快的动作……”

他嘶哑地说着,枯瘦的手紧紧抓住锦被,“他们……这是要……把钉子……钉死在朕的胸口上啊!”

他眼中闪过一抹深切的忧虑和无力。若在往日,他早已调集八旗精锐,亲临前线,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这座城扼杀在摇篮之中。可如今,他连维持清醒都颇为费力。

“传……传朕旨意,”他喘着气,对索尼吩咐,声音微弱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命……各旗严守要隘,未有朕的……明确旨意,不得……擅自与明军主力决战……一切,待……待……”

他没有说完,但索尼明白。一切,都要等到新君即位、权力平稳过渡之后。当前,大清的内部稳定,远比那座正在成长的城池更为紧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明末改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皇太极重新躺下,疲惫地闭上眼睛。他能为福海扫清的道路已然不多,留下两黄旗的精兵和忠于皇室的猛将,是他最后能做的布局

就在索尼向皇太极呈报大凌河那座“违章建筑”的同一时刻,大同总兵满桂,正率领着他麾下一万五千名精锐的蒙古夷丁,如同狂风般席卷着漠北草原。

这些战士,大多是在当年皇太极击破林丹汗、统一蒙古诸部的过程中,誓死不降满洲的硬骨头。

他们对这片草原的每一处水洼、每一条小路都了如指掌。

此刻,在满桂的指挥下,这支兼具游牧民族机动性与明军精锐火力的部队,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倾向于后金的蒙古部落进行着冷酷无情的“扫荡”。

他们的战术清晰而高效:一人双马,来去如风,背着传统的骑弓,每人更配备了一把工部特制的“沙漠版”骑兵铳,兼具远程骚扰与近程破甲之能。

他们一个部落一个部落、一片草场一片草场地进行“定点清除”。肯归顺的,捆缚起来押回大同,充为劳力或边军辅兵;拒不投降、持械抵抗的,则当场格杀,以儆效尤。数以千计的牛羊马匹,如同滚雪球般被满桂的队伍席卷、驱赶,尽数成了他的战利品。

出征前,崇祯皇帝朱由检对满桂的交待异常直白痛快:“此番出塞,一应缴获,无论人口、牲畜、财货,全归你满桂和你的儿郎所有!能抢多少,就看你的本事!能拿多少,就用你的马驮!不必跟朕客气!”

这道旨意,彻底点燃了这支虎狼之师的贪欲与斗志。

皇帝不仅默许了他们以战养战,更给出了惊人的承诺:“待你凯旋,朕另有厚赏!要钱,内帑为你敞开;要爵位,朕不吝公侯之封!你满桂自己来说!”

辽阔的草原上,硝烟与尘土弥漫。满桂立马于一处高坡,冷眼看着下方部落的覆灭。

他的副将,一名脸上带着刀疤的蒙古首领,策马而来,瓮声瓮气地汇报:“将军,这个寨子清理完了,缴获壮牛三百头,羊两千只,良驹五百匹,还有百来个能干活儿的俘虏。”

满桂微微颔首,脸上横肉抖动,露出一丝狞笑:“好!牲口全部赶走,俘虏绑结实了,别耽误行程!告诉儿郎们,手脚都利索点,前面还有更大的肥肉!”

“得令!”副将兴奋地应诺,随即又压低声音,“将军,皇上这次……可真够意思!”

满桂望向南方,粗声回道:“皇上是明白人!咱们替他扫清边患,断了建奴臂膀,他给咱们实在的好处,天经地义!告诉兄弟们,跟着老子和皇上,有肉吃,有酒喝,有功立!”

如此厚赏之下,这支军队的破坏力被放大到了极致。他们如同掠过草原的蝗群,所过之处,依附于皇太极的蒙古势力被连根拔起,人口、财富被疯狂掠夺。

这不仅极大地削弱了后金在漠南蒙古的影响力,更将沉重的战争压力与经济损失,直接转嫁到了皇太极已然焦头烂额的统治核心。满桂用最野蛮也最有效的方式,在广袤的北方,为大明开辟了第二战场。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明末改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