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改革 > 第2章 “如来”的金军和生气的皇帝

明末改革 第2章 “如来”的金军和生气的皇帝

作者:GX2500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8 10:45:53 来源:全本小说网

崇祯二年十一月初。

金人来了吗?不知道。

金人不来了吗?也不知道。

用当下的话说,就是“如来”。

但侯世禄和满桂来了,却是实实在在的。乾清宫的暖阁里,朱由检看着风尘仆仆赶来的两位总兵,心情复杂。

满桂还好,虽显疲惫,但军容还算齐整。而宣府总兵侯世禄的模样,就让朱由检的心直接沉到了谷底。

这位总兵大人身上的铠甲蒙着一层厚厚的尘土,战袍边缘磨损得厉害,甚至能看到内衬的麻布,脸上除了长途跋涉的疲惫,更带着一种难以启齿的窘迫和惶然,活脱脱一副刚被洗劫过、又一路逃难而来的模样。

这是来勤王的还是来要饭的?朱由检盯着他看了好久,面色越来越难看。

看着皇帝那脸色,侯世禄的头埋得更低了,声音干涩发苦,带着点自嘲的哭腔:“陛下…若非前番陛下恩典,拨下劳军银粮…末将…末将和麾下儿郎,恐…恐已饿毙于道旁了…”

朱由检也是无奈了,那句“给你的钱呢?粮呢?”几乎要脱口而出,却又硬生生咽了回去。还用问吗?肯定是层层拖欠,雁过拔毛,到他手里还能剩几个子儿?他心中默算着内库那点可怜的家底——大约还剩下三百万两。

“爱卿的难处…朕知道。”朱由检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深深的无力,他顿了顿,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朝廷的境况,你也清楚。…朕再给你二十万两以及五....五千石粮,拿去…先给将士们发饷吧。让他们…吃饱肚子,有力气守城。”

“末将…末将…” 侯世禄猛地抬头,眼中瞬间涌上感激和难以置信,膝盖一软就要行大礼叩谢天恩。

“停停停!”朱由检眼疾手快,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低喝一声,带着点哭笑不得的烦躁,“别磕了!别磕了!!这砖都快被你磕出坑了!”

侯世禄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告退了。

朱由检揉了揉发胀的额角,目光转向一旁一直没吭声的大同总兵满桂。

满桂也正看着他,眼神复杂,又带着点羡慕地瞟了瞟刚出门还在抹眼泪的侯世禄。

随即,这位大汉像是猛然领悟了什么,赶紧用力眨了眨眼,努力皱起眉头,试图也从眼眶里挤出几滴“忠勇的泪水”来,表情略显滑稽。

看着眼前这位将领在自己面前笨拙地挤眉弄眼“演戏”,朱由检连生气的力气都没了,只剩下满满的无奈。他摆了摆手,打断了对方的酝酿:“行了行了,别费劲了。大同镇也一样,二十万两,五千石。拿了快走,整军备战!”

满桂内心顿时一阵欢喜,原来不用哭也能拿啊!这新皇帝倒是实在!他立刻收敛了表情,中气十足地抱拳躬身:“末将谢陛下隆恩!必誓死扞卫京师!” 声音洪亮,显得心满意足,转身大步流星地就走了,步伐比来时轻快了不少。

朱由检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殿外,除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也别无他法。他又不是玉皇大帝,能凭空变出米山面山金银山。况且…

他的目光落回眼前御案上那堆得快比他头顶还高的奏本,文书几乎要将他淹没。各地的告急、请饷、弹劾、攻讦…一股绝望的无力感如同潮水般涌了上来。

他认命般地拿起最上面一份来自顺天府关于流民安置的奏章,朱笔蘸满了墨,却半晌不知该从何批起。

“干活吧,”他对着空荡荡的大殿,对自己喃喃自语道,声音里充满了疲惫,“还能咋的?”

这些日子,我们的崇祯皇帝只觉得脑袋又沉又乱,嗡嗡作响,搅得他不得安宁。

奏章洋洋洒洒堆满了御案。可细看其中内容,十份里七份,全是弹劾的。其矛头所指,无非是那几个人:督师袁崇焕、兵部尚书王洽、还有次辅钱龙锡。最近几日,弹劾的狂潮甚至毫不客气地拍打到了当朝首辅韩爌的头上。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 朱由检捏着一份通政司刚送来的急件,嘴角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发出一声极轻的、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嗤笑。

在这帮御史言官、科道给事中的生花妙笔之下,那远在前线、正火速驰援的袁崇焕,已然不是那个他曾寄予厚望的擎天之柱了。

在这些奏本里,袁崇焕是那秦桧再世,通敌卖国的帽子一顶比一顶扣得结实;专权跋扈,视君父如无物。什么“纵敌长驱”、“养寇自重”已是老生常谈,更有人信誓旦旦地指称其与皇太极书信往来,密约献城,说得有鼻子有眼,仿佛就躲在袁崇焕的军帐床底下亲耳所闻。

当然,兵部尚书王洽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不再是那个略显庸碌的老臣,而是彻头彻尾的蠢材、国贼,玩忽职守、贻误军机的罪名足够他掉十次脑袋。每一份要求斩杀王洽以谢天下、以振军心的奏疏,都仿佛带着血淋淋的杀气,直刺朱由检的双眼。

而次辅钱龙锡,则成了这一切罪恶的源头和靠山。奏章里说他“阴结边帅”、“遥控兵部”,袁崇焕敢杀毛文龙,是得了他的密令;王洽敢延误军机,是仗了他的势。他俨然是盘踞在朝堂深处的一条毒蛇,吐着信子,将毒液注入大明朝的四肢百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明末改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如今,这把火更是毫无道理地烧到了首辅韩爌身上。弹劾他的理由显得更加“高明”且诛心——身为元辅,不能调和阴阳,不能遏止奸佞,本身就是大罪!

是一种“居其位而不谋其政”的、更阴险的怠惰和包庇!仿佛只要和那几个“罪人”同朝为官,呼吸过同一片空气,就天然带上了原罪。

还有那个侯世禄,人是今早才灰头土脸、几乎滚进宫里来哭穷的,弹劾他“纵兵劫掠、强买强卖”的奏本,竟是下午就精准地递到了御前。

这效率,比八百里加急军报还快!朱由检看着那纸荒唐的控诉,直接被气笑了——那侯世禄要真有本事纵兵劫掠,还能混成那副模样?

当然,绝望的奏章堆里,也并非全无亮色。至少,孙承宗来了。

朱由检对这个名字毫无印象,但举荐他的人,他印象深刻——成基命。在这位穿越者眼中,满朝文武里,成基命算是凤毛麟角、真心实意肯干活也想干点实事的人了。既然是他力荐的,总该有几分真本事吧?

只是初见那一刻,朱由检心里“咯噔”一下,刚燃起的小火苗差点当场熄灭:好消息是孙承宗来了,坏消息是——眼前这位怎么看都像是个风一吹就能倒的糟老头子!

须发皆白,身形枯槁,脸上沟壑纵横写满了岁月沧桑,连走路都带着点颤巍巍的味道。朱由检心里那点刚升腾起的希望小火苗,瞬间被浇了个透心凉。靠这老爷子去抵挡如狼似虎的皇太极?开什么玩笑呢?

然而,当朱由检带着满心的失望和一丝“死马当活马医”的无奈,勉强开口,和这位“糟老头”聊了几句当前最紧迫的军务之后,情况急转直下,不,是峰回路转!

老头那双原本看似浑浊的老眼,骤然间精光四射,声音不高,却沉稳有力,字字千钧。

他对关防要害、敌情动向、军需储备、京畿布防的分析,条理之清晰,见解之深刻,一针见血,直指核心,更带着一种久经沙场、淬炼出的铁血与冷冽。提出的建议虽不花哨炫目,却异常扎实可行,句句切中当前要害。

朱由检听得目瞪口呆,嘴巴微张。他脑子里那个“风烛残年”的形象如同被重锤击碎的琉璃,“哗啦”一声崩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油然而生的巨大敬意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尴尬与庆幸。

几乎是下意识的,他口中对孙承宗的称呼,就从客套的“老先生”变成了郑重的“孙少保”,再深入交谈几句后,已然是带着无比倚重与亲近的“孙爱卿”了。

这当然不能全怪朱由检以貌取人。他一个半路出家的现代小职员,除了那个袁崇焕是看碧血剑知道的,总不能让我们的崇祯皇帝真去找金蛇郎君吧。让他拿着“金蛇剑”把皇太极给劈了?

看着眼前这位虽精神矍铄但毕竟须发皆白的孙承宗,那句“托付”的话几乎是脱口而出,带着点临时抓壮丁的仓促:“孙爱卿啊,不如……就由你组织京城防务吧?” 话一出口,他自己都觉得有点草率,像儿戏。

孙承宗没有任何迟疑,深深一揖到底,声音沉稳如磐石,却带着金铁交鸣般的决绝:“遵旨!臣定当效死,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不不不!” 朱由检一听“死”字,心头猛地一跳,现代人的思维瞬间占了绝对上风,那句“你死了我怎么办?!”差点直接破口而出!话到嗓子眼才硬生生扭成“你死了我……朕……唉!算了!”

他烦躁地挥挥手,重重叹了口气,一种憋屈又外行的无力感再次攫住了他。组织防务?说得轻巧!具体封个什么官职?授多大权限?职责如何划分?人员怎么调配?粮饷如何协调?……无数个具体问题瞬间在他那本就被奏章塞满的脑子里炸开。

“王承恩!王承恩!”朱由检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提高嗓门喊道。

“奴才在!”王承恩几乎是从殿角闪出来的。

“快!去把成基命给朕叫来!立刻!马上!”朱由检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急切。他现在急需那个看起来,好像有靠谱的成基命!而且人是他推荐的。

你问为啥不找其他人?温体仁,周延儒找来也没用。除了杀袁崇焕之外让他们想主意好像有点难为这二位“肱骨”之臣了。钱龙锡和韩爌自己都焦头烂额呢。朱由检虽然没有因为弹劾动他们,但也没空管他们。

他又不知道自己今年不会死。万一今年死了呢?他的努力一下让自己活下去。

“遵旨!”王承恩不敢有丝毫耽搁,转身快步小跑着出了大殿。

看着王承恩消失的背影,朱由检这才稍稍定神,转向还在躬身等候的孙承宗,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镇定些:“孙爱卿一路辛苦,来得匆忙。这京城防务千头万绪,也不急在这一两个时辰。爱卿先去偏殿稍事歇息,用些茶点,养养精神。”

他顿了顿,为了显得更有准备,补充道:“待朕……与阁臣议定章程,自有正式旨意下达,那时再请爱卿担此重任不迟。” 他特意强调了“正式旨意”几个字,暗示现在只是口头意向,还没走程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明末改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孙承宗何等老练,立刻明白了皇帝这是临时起意,具体章程未定,需要找成基命商议。他面上毫无异色,恭敬地再次行礼:“老臣领旨,谢陛下体恤。臣告退。” 说完,在太监的引领下,缓步退出了乾清宫。

不多时,急促的脚步声再次响起。王承恩领着气息微喘但依旧保持沉稳的成基命快步走了进来。

“陛下,吏部左侍郎成基命奉召觐见。”王承恩躬身禀报。

朱由检像是抓到了主心骨,立刻从御座上探身:“成爱卿啊,那个……这个……那个……”他一时语塞,不知如何措辞表达自己的窘迫。

“陛下?”成基命恭敬地等待旨意。

朱由检定了定神,索性直说:“是这样的!你举荐的孙爱卿,甚合朕心!朕决意委以京城防务重任!只是……”,朱由检一脸为难,

“孙爱卿如今是白身。这……这于理不合,名不正言不顺,如何服众?成卿掌吏部,最是熟悉典章制度,可有法可依?该如何任命,给何职衔?”

成基命听到皇帝点明他“掌吏部,熟悉典章”,心中了然。这正是他吏部左侍郎的职责所在。他定了定神,迅速整理思路,躬身道:

“陛下圣明,能托付孙太保,实乃京师之幸。值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然名器亦不可轻授,须有典制可循。臣据典章及战时成例,斗胆建议:”

他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其一,欲使孙太保名正言顺节制京营劲旅,当授予‘总督京营戎政’之职!此乃节制京师三大营之法定重职,非威望素着之重臣不可当。”

“嗯!此职甚好!还有呢?”朱由检连连点头。

“其二,”成基命继续道,“仅节制京营,恐不足以应对当下危局。四方勤王之师将陆续抵达,城内尚有卫所、五城兵马司等。为统一号令,陛下可特旨加授孙太保‘提督内外诸军事’之权!”

“此权柄虽非恒设,然值此国难,陛下明旨特授,可令京师内外、城上城下,所有武装力量,皆归其节制调遣!此乃非常之权,当配以重典。违令者,孙太保可依军法严惩,乃至……”他顿了顿,加重语气,“先斩后奏!”

“要赐尚方宝剑吗?”他想起戏文里的桥段。

“陛下明鉴,”成基命躬身,“赐尚方剑,正可昭示此专断之权,震慑不臣!”

“准!接着说!”

“其三,明确职守,”成基命道,“旨意中需点明,孙太保专责‘京师九门防务,统筹调度一切守御事宜’。其四,保障军需。命户、工、兵三部,倾尽所有,优先供给孙太保所需粮草、军械、火药,不得有丝毫延误推诿!违者,孙太保亦有权参劾、严惩!此虽非吏部直接职掌,然关乎统帅权威,亦当明载于旨,以杜掣肘。”

“可以!可以!甚合朕意!”朱由检听得心潮澎湃,成基命这几点建议,几乎把他担心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既有名分,又有实权,还有保障和威慑!

待成基命话音落下,朱由检迫不及待地转向王承恩,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急切和决断:“王承恩!拟旨!立刻拟旨!就按成爱卿所言,一字不落,给朕写清楚!” 他仿佛已经看到孙承宗手持圣旨和尚方剑,威严地站在城头的身影。

待王承恩领命去拟旨用印,殿内暂时只剩下朱由检和成基命。朱由检看着眼前这位在危急时刻提供了关键且专业建议的吏部左侍郎,心中那份感激和“捡到宝”的感觉越发强烈。这样懂规矩、能办事、关键时刻顶得上的臣子,实在太少了!必须重用!

他坐回御座,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目光在成基命身上停留片刻,忽然开口,语气带着明显的赞许和决定:“成爱卿啊。”

“臣在。”成基命躬身应道。

“你今日所谋,条理清晰,切中要害,既合典制,又应时需,实乃老成谋国之见!”朱由检的声音提高了些,“值此国家危难之际,正需爱卿这等忠勤体国、实心任事之臣,为朕分忧,为社稷砥柱!”

成基命心头微动,知道必有下文,连忙谦逊道:“陛下谬赞,此皆臣分内之责,不敢言功。”

朱由检摆摆手,心里盘算着给他升官,想了老半天终于想起来自己缺一个礼部尚书,原来那位前一个月退休了,不能叫退休的叫告老。于是开口道:“诶,有功就是有功!,“吏部左侍郎一职,权责虽重,然于此时,尚不足以尽展爱卿之才,亦难酬爱卿今日之功。朕意已决——”

他顿了顿,字字清晰地宣布:“擢升吏部左侍郎成基命,为礼部尚书,兼......兼,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 即刻生效!”

成基命内心翻江倒海。他深知此任之重,风险之大,但皇帝的信任和倚重也达到了顶点。他撩袍跪倒,以大礼参拜,声音带着激动和沉甸甸的责任感:“臣成基命,叩谢陛下天恩!陛下不以臣愚钝,委以重任,臣感激涕零,敢不竭尽驽钝!值此社稷危难,臣必当鞠躬尽瘁,协理内外,襄助孙太保,确保京师安泰,以报陛下知遇隆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明末改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朱由检无奈的很,这些人怎么动不动就在这效死?死了你怎么给我效命?摆了摆手:“行了行了!好好干就是了”。

“臣,万死不辞!”成基命肃然应诺。

此刻,刚刚拟好圣旨、捧着玉玺和圣旨进来的王承恩,恰好听到了这最后的任命和对答。他心中一震,知道朝堂格局,从此刻起,已然不同。

这位成侍郎,不,是成阁老了,已然成为陛下在此危局中最为倚重的文臣柱石之一。他恭敬地垂首侍立,等待皇帝的下一步指示。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感觉心中一块大石稍微落定。有了孙承宗掌兵守城,他似乎……可以去睡觉了?他看向王承恩手中的圣旨,“成爱卿啊,这个旨你去选可好?”

他毫不迟疑,撩袍跪倒,双手高举过顶,声音沉稳而有力:“臣领旨!陛下以阁臣之身宣此重命,托付之深,臣感佩五内!臣定当恭奉圣旨,代天宣命,必使孙太保深体圣心,亦令内外知晓陛下用人之明、守土之志!”

“行了行了,速速前往。不要耽搁了时辰了。”

孙承宗正闭目养神,但内心远不如表面平静。皇帝仓促的托付,后续的“正式旨意”……一切都悬而未决。忽然,殿门外传来清晰的脚步声,并非太监的细碎步点,而是官员沉稳有力的步伐。

他睁开眼,只见吏部左侍郎成基命——不!孙承宗是老臣,一眼看出成基命此刻所穿,竟是正二品尚书的绯袍,且袍服上隐约可见代表阁臣的仙鹤补子。更让他心头一震的是,成基命双手恭敬托举着的,赫然是明黄圣旨和一柄代表着生杀予夺的尚方宝剑!其身后,跟着皇帝最信任的大太监王承恩。

成基命在孙承宗面前站定,神情庄严肃穆,朗声道:“孙太保接旨!”

孙承宗立刻起身,整肃衣冠,以大礼跪伏在地:“孙承宗,恭聆圣谕!”

成基命展开圣旨,声音洪亮而清晰地宣读,每一个字都如同重锤,敲在殿内众人的心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虏氛日炽,社稷危殆……特命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孙承宗,总督京营戎政,提督内外诸军事,专责京师九门防务,统筹调度一切守御事宜! 凡京城内外驻军……悉听节制调遣!……但有玩忽职守……贻误军机者,许尔先斩后奏! ……钦此!”

圣旨宣读完毕,殿内一片肃静。那沉甸甸的权柄,随着成基命的声音,正式落在了孙承宗的肩上。

成基命放下圣旨,双手捧起那柄尚方宝剑,走到孙承宗面前,语气转为郑重而托付:“孙太保,陛下特赐尚方宝剑,昭示专断之权!望太保持此剑,总戎机,护京畸,不负陛下重托,不负天下苍生!”

孙承宗抬起头,苍老的眼中精光爆射,带着视死如归的决绝。他双手高举,接过那象征着无上权威和沉重责任的圣旨和尚方宝剑,声音如同金铁交鸣:“老臣孙承宗,领旨谢恩!受此国器,敢不尽瘁!城在人在,城亡人亡!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站起身,圣旨和宝剑在手,整个人的气势瞬间变得如山岳般沉稳而不可撼动。

喜欢明末改革请大家收藏:()明末改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