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明末穿越,闯王一统 > 第98章 云台烽火录

明末穿越,闯王一统 第98章 云台烽火录

作者:云竹居士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4 15:27: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江宁郊外,紫金山深处。暮色如血,将层林尽染。最后一缕残阳挣扎着穿透硝烟弥漫的苍穹,在破碎的山河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江宁城外的硝烟,如同冤魂般缠绕着这片饱经蹂躏的土地,久久不愿散去。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滞重气息——那是焦糊的木料、焚烧的谷物、火药燃尽的硫磺味,以及最难以抹去的,浓稠得化不开的血腥气。昔日“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水乡,如今在清军铁蹄与高压政策的反复践踏下,如同一位被剥夺了华服的贵妇,只剩下满目疮痍和死一般的沉默。连那蜿蜒流淌的河水,似乎也载不动这亡国的哀愁,流淌得格外缓慢而沉重。

紫金山深处,林木愈发葱郁,却也难掩战争留下的创伤。断裂的兵刃、破碎的衣甲、偶尔可见的暗红色血渍,无声地诉说着不久前那场惨烈的突围战。李大坤和他所率领的这支成分复杂的游击队,此刻正隐匿在这片相对安全的密林之下,进行着短暂的休整。气氛凝重得如同山雨欲来前的低气压,疲惫刻在每一个人的脸上,深入骨髓。

临时营地的选址颇为讲究,背靠陡峭岩壁,前有密林遮蔽,仅有一条隐秘的小径可供出入。即便如此,负责警戒的哨兵依旧瞪大了布满血丝的双眼,不敢有丝毫松懈。营地中央,一小堆篝火被小心翼翼地维护着,火苗微弱,仅够加热少许饮水和处理伤口,生怕升起的烟柱暴露了行踪。

伤员们被安置在相对干燥的岩壁下,压抑的呻吟声断断续续,像钝刀子割着幸存者们本就紧绷的神经。草药的苦涩气味与血腥气混合在一起,构成这乱世求生最真实的背景。

金圣叹靠在一棵虬枝盘错的古松树下,他那原本颇具名士风流的发髻早已散乱不堪,几缕头发被汗水和烟尘黏在额前脸颊,昔日那双看透世情、狂放不羁的眼眸,此刻布满了蛛网般的血丝,眼神深处是难以掩饰的忧虑与茫然。

他手中紧紧攥着一卷《水浒传》,书页边缘已被摩挲得起了毛边,仿佛能从梁山好汉的揭竿而起中汲取某种精神力量。然而此刻,书上的字句却如同游动的蝌蚪,一个也入不了眼。他的思绪飘向了南京城破时的惨状,飘向了那些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严令下奋起反抗而倒下的亲朋故旧,心中一片悲凉。这卷《水浒》,此刻读来,竟不似小说,更像是这血淋淋现实的注脚。

不远处,刘子壮正蹲在地上,清点着队伍里所剩无几的物资。他的眉头紧锁,箭囊空空荡荡,仅存的几十支箭矢不少还带着修补的痕迹;那些依靠着李大坤传授的土法制成的土地雷,如今也只剩下寥寥数颗,黑火药更是珍贵如金,用皮囊小心装着,掂量着已不足数斤。

最让他心疼的是那门由李大坤带着几个巧手工匠,费尽心血、偷偷摸摸才铸造出来的小型山地炮,虽然在射程和精度上远不及清军的正规火炮,但在几次关键的战斗中,凭借出其不意,曾给予敌人不小的杀伤,更是提振士气的精神象征。然而,就在昨日的突围战中,为了阻挡追兵,争取转移时间,他们不得不将这“重器”遗弃,并在最后时刻由李大坤亲手引燃了剩余的火药,将其炸毁,以免资敌。那一声巨响,不仅炸毁了山炮,也仿佛在每一个义军心头炸开了一个空洞。

金堡则带着几个腿脚麻利、眼神机警的年轻人在营地外围忙碌着。他们利用树枝、藤蔓、石块,布置着简易却有效的警戒陷阱——绊索、陷坑、吊石。这些年轻人大多是被清廷的“圈地”、“投充”逼得家破人亡的农家子弟,或者是在屠城中侥幸逃生的市民,对这片山林的熟悉和求生的本能,让他们迅速掌握了这些技巧。他们的动作依旧熟练,但那份深切的疲惫,却从他们微微颤抖的手指和略显迟滞的步伐中无法掩饰地流露出来。

“牛鼻子,”金圣叹终于忍不住,声音沙哑地开口,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他习惯性地称呼李大坤这个伪装的身份,尽管他早已隐约感觉到这位“道士”的不同寻常。“洪承畴这老贼,手段当真狠辣绝情,剿抚并用,软硬兼施,这是要把我等往绝路上逼啊。”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正在给一个腹部受伤的年轻义军包扎的李大坤耳中。

李大坤没有立刻回答。他跪在伤者身旁,用烧红的匕首小心地灼烫着伤口边缘,以防止溃烂。那年轻义军咬着一截木棍,额头上青筋暴起,豆大的汗珠不断滚落,却硬是没发出一声惨叫。空气中弥漫开皮肉焦糊的气味。李大坤的动作因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和体力透支而显得有些僵硬,但他的双手却异常稳定。

他的灵魂来自现代,何曾想过会亲身经历这等冷兵器与早期火器交织、血肉横飞的残酷战场?课堂上的历史记载,化作了眼前真切的痛苦呻吟和生死一线的挣扎。每一次处理伤口,每一次做出战术决策,都让他感到一种超现实的荒诞与沉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深吸了一口气,那混合着草药、血腥和焦糊味的空气刺得他喉咙发痒,却也让他更加清醒。“剿抚并用,是他一贯的伎俩,也是他最厉害的地方。”李大坤沉声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只是,他这次开出的条件,连画饼充饥都算不上。”他想起之前洪承畴派来的使者,在山下用喇叭向着林中喊话,声音带着诱惑与威胁,许诺只要义军放下武器,剃发归降,朝廷便可既往不咎,甚至还能给予“安插”。

当时,队伍里确实起过一阵小小的骚动。有几个原是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的农民,听闻可以“活命”,眼神中不禁流露出强烈的挣扎与渴望。乱世之中,活下去是最朴素也最强烈的愿望。当其中一个胆子稍大的,鼓起勇气,向着山下喊话的清军代表颤声问出:“军爷,若我等归降,可能保证我等妻儿老小不饿死?可能允我等像从前一样,入山采集些山货,下河捕些鱼虾,寻条活路?”时,山下却陷入了一片冰冷的沉默。良久,那边才传来支支吾吾、官腔十足的回应:“大清律法森严,野外山林河泽皆乃朝廷所有,岂容私自开采渔猎?尔等需剃发易服,安分守己,做我大清顺民,朝廷自有法度安置……”

“安分守己?顺民?”一个脸上带着麻点、身材粗壮的汉子,名叫孙二麻的,猛地一拳捶在身旁的松树干上,震得松针簌簌落下,“他娘的,不让进山,不让下河,地里的收成十有**要交上去,这不明摆着要把咱们往死路上逼吗?这顺民做了,也是个饿死的鬼。早死晚死都是死,老子宁愿站着死,也不跪着生!”

孙二麻这饱含愤懑的话,像一块沉重的石头投入了看似平静的死水,瞬间激起了层层涟漪。许多原本眼神闪烁、内心动摇的人,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起来,甚至燃起一种破釜沉舟的火焰。是啊,投降是死路一条,抗争或许也是死,但后者至少死得有点念想,死得像个顶天立地的爷们儿,还能拉几个鞑子垫背!

金堡布置完陷阱走了回来,脸上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决绝,接口道:“跟这群狼心狗肺的鞑子没什么道理好讲,唯有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咱们的地雷、毒弩虽然不多了,但就算只剩下拳头牙齿,也要啃下他们一块肉来。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文人的悲壮与武人的悍勇,这种奇特的混合体,在这个时代显得格外具有感染力。

李大坤此时已为伤员包扎完毕,他缓缓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僵硬的腰背,然后环视着周围这一张张或年轻、或沧桑、或带着伤疤、或沾满尘土的脸庞。他们有被苛捐杂税、贪官污吏逼得走投无路的农民,有因“文字狱”或反抗剃发令而家破人亡的书生士子,有不愿放弃祖传衣冠制式的手工匠人,还有原本在繁华商路上讨生活却被清军劫掠一空、血本无归的行商坐贾。

他们是被这个野蛮时代洪流冲刷到边缘、逼到绝境的缩影,是被迫拿起武器的普通人。他们的目光,此刻都聚焦在李大坤身上,带着依赖、信任,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对生存的渴望。

“不能硬拼。”李大坤的声音不高,却像磐石一样,带着一种在绝境中磨练出的不容置疑的力量,“洪承畴这次动用的,不仅仅是绿营和汉军旗的人马,还有从江北调来的滑膛炮队,以及那种……新式的、带着尖头的炮弹(他心中清楚,那绝对是张晓宇搞出来的某种早期榴弹或爆破弹),威力太大,射程也远超我们的土炮。我们凭这些简陋的武器,依托这已被摸清地形的紫金山,正面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洪承畴巴不得我们冲动,正好将我们一网打尽。”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紫金山这里,我们已经暴露,洪承畴的包围圈正在收紧,不能再待了。”

“撤?往哪儿撤?”刘子壮忧心忡忡地问,他指着地上粗略画出的物资清单,“我们粮草不多,伤药匮乏,火药见底。清军的绿营兵和那些甘为鹰犬的汉军旗探子,像疯狗一样盯着我们,一旦离开山区,进入平原水网,我们这千把人,恐怕……”后面的话他没说,但所有人都明白,那很可能是一场行军途中的屠杀。

李大坤再次蹲下身,用手中的树枝在地上更加细致地画着地图。他来自现代的地理知识和这段时间对周边区域的侦察了解,让他画出的山川河流、城镇道路远比这个时代普通人精确。

“往北。”他用树枝点着一个方向,“去云台山。我仔细研究过,那里山势更为险峻,濒临海口,河道纵横,地形比紫金山还要复杂数倍,更易于我们周旋、隐蔽。而且,”他加重了语气,“听说山东那边,以谢迁为首的义军,联合了各地豪杰,闹得声势很大,甚至打了几次胜仗。我们若能北迁至云台山,或许能与山东义军互为犄角,相互声援,打破目前各自为战的孤立局面。”

这个大胆的提议让众人陷入了更深的沉思。北迁,意味着要穿越清军控制相对严密、哨卡林立的江北地区,路途遥远,风险极大,无异于一次九死一生的远征。但继续留在已是险地的紫金山,面对洪承畴步步紧逼的围剿,无疑是坐以待毙,覆灭只是时间问题。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关乎这支队伍乃至每个人未来的命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就在营地中弥漫着犹豫、焦虑和沉重抉择的氛围时,一个负责在外围警戒、身形瘦小却异常敏捷的年轻义军,像一只习惯了山林的狸猫般,悄无声息地钻了进来,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红晕,气喘吁吁地报告:“李头儿,各位先生,好、好消息,有消息从北边传来!山东,山东大捷!”

这声呼喊如同在平静的油锅里滴入了一滴水,瞬间让整个营地“炸”开了锅。所有人都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连那些伤员也挣扎着支起身体,侧耳倾听。

金圣叹反应最快,他猛地站起身,一个箭步跨到来人身前,一把抓住他的胳膊,急切地问道:“仔细说,何处大捷?战果如何?消息可确实?”

年轻的哨兵用力点头,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是谢迁将军,联合了以前被罢官的那个孔圣人后人,叫孔闻謤的。在泰安附近,打了个大埋伏,歼灭了好几千,不,据说上万了的清伪军。连多尔衮从北京派去的援军,叫什么固山额真的,都被他们一顿狠揍,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退回去了。现在山东各地都传遍了,好多州县都挂起了大明旗,响应谢将军!”

“孔闻謤?”刘子壮闻言,脸上露出极为惊讶的神色,他捋着颌下稀疏的胡须,喃喃道,“连圣裔……连孔圣人的后裔,都被逼得拿起武器,反抗这‘大清’了?”他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那股震撼之意,不言自明。孔子,万世师表,历代帝王尊崇的至圣先师,他的后人,在士林心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连这样的家族都被清廷的高压政策逼反,这大清所谓的“正统”、“仁政”,其虚伪与残暴,已是暴露无遗,这无疑是对清廷合法性的一次沉重打击。

那报信的义军士兵见众人关注孔闻謤,更是提高了声音,带着满腔义愤补充道:“先生有所不知,那孔闻謤大人,最初也曾对清廷抱有幻想,希望能保全礼制。他曾上疏北京那个摄政王多尔衮,言辞恳切,询问作为孔子后人,可否在祭祀孔圣人的大典之时,特准穿着汉家衣冠,佩戴假发髻,以此显示摄政王尊孔重道、缓和矛盾的决心。可换来的是什么?”他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那多尔衮倨傲无比,竟批复说‘孔圣人若在世,必顺应时势,遵从大清法度’,孔子后人一概也不能例外。不仅严词拒绝,还以‘妄议国策,亵渎朝廷’的罪名,罢免了孔闻謤的官职,永不录用。如此羞辱圣裔,断绝斯文,眼下山东义军形势大好,孔大人他能不反吗?天下读书人,能不寒心吗?”

这详细的内情,如同在燃烧的烈火上又浇了一瓢热油。孙二麻咧开大嘴,畅快地笑了起来,露出满口焦黄的牙齿,用力拍着大腿:“好,干得漂亮,杀得好!让这些不知礼义廉耻的狗鞑子知道,咱们汉家儿郎,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孔圣人都看不过眼他们了!”

金堡也激动地搓着双手,眼中闪烁着泪光与希望之火:“星火燎原,果然星火燎原矣。山东大捷,正当时也。此乃天意,未绝我汉祚。”他转向李大坤,语气坚定:“李兄,北迁之议,我金堡第一个赞成。与其困守待毙,不如挥师北上,与山东豪杰会猎于中原!”

李大坤心中也是激荡不已,一股热流在胸中涌动。他想起穿越之初,与戚睿涵在南京分别前夕,两人曾就未来局势进行过彻夜长谈。戚睿涵依据后世的经验,反复强调过“敌后战场”的重要性,论述过“持久战”的思想,认为面对清军的锐气和先进武器,正面战场难以速胜,必须发动民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眼前山东谢迁、孔闻謤的胜利,不正是这套理论在这明末时空血与火中的初步实践和成功验证吗?

山东的大捷,不仅歼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证明了清军并非不可战胜,证明了只要策略得当,民心可用,就能在敌人的后方开辟出新天地,证明了这场反抗斗争的正义性和可行性。

“看到了吗?弟兄们,”李大坤猛地提高声音,目光如炬,扫过营地中每一张或激动、或期待、或犹疑的面孔,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和信念,“我们不是孤军奋战,从江南水乡到齐鲁大地,从连绵山区到广袤平原,成千上万不甘为奴的同胞已经站了起来。洪承畴可以暂时凭借优势兵力把我们赶出紫金山,但他永远扑不灭这遍地点燃的、追求生存与尊严的烽火。山东的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顿了顿,让话语的力量渗透进每个人的心里,然后斩钉截铁地命令道:“现在,立刻行动。收拾所有能带走的东西,粮食、武器、药材,一点都不能浪费。带不走的,尤其是那些沉重的辎重,就地妥善掩埋,或许将来还能用上。重伤员……尽量想办法用担架抬着走,我们是兄弟,不能抛弃任何一个还能救的弟兄。我们今夜子时,就趁夜色最深的时候出发,北上云台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多尔衮听了,眼中寒光闪烁,显然颇为意动。对于他这样的统治者而言,高效而残酷的镇压手段,往往比怀柔政策更能立刻见到“效果”。恰在此时,又有内侍太监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呈上一份来自江宁洪承畴衙门的密报。

多尔衮压抑着怒火,快速浏览着密报的内容,脸色愈发阴沉难看,仿佛能滴出水来。他猛地将那份密报揉成一团,狠狠掷于地上,从牙缝里挤出一声冷哼:“好啊,真是好啊。洪承畴刚把紫金山的乱民赶走,他们还敢负隅顽抗。竟敢如此胆大包天,一路流窜,跑到云台山去了!还有那个李大坤,一个装神弄鬼的火头军、江湖郎中,也成了气候,成了这些反贼的主心骨!”他之前就隐约听闻过李大坤的名字,知道此人与张晓宇、戚睿涵似乎有些关联,且在南明遗臣和底层民众中有些影响力,如今更是坐实了此人的威胁。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涌的气血和杀意,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殿内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的满汉众臣,最终定格在洪承畴此前那份报捷的奏章副本上。沉默了片刻,他冷冽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洪承畴,前番剿匪有功,虽未尽全功,亦属难得。着即传旨褒奖,加太子太保衔,赏双眼花翎,赐黄马褂。命他再接再厉,统筹江南、江北一切军务,对已流窜至云台山之残匪,及其他已知的乱民据点,务求周密策划,调集重兵,斩草除根,一个不留,不得再令其坐大或流窜他处!”他的话语顿了顿,杀机四溢,“尤其是那个匪首李大坤,还有那些鼓噪唇舌、摇惑人心的文人,如金圣叹、刘子壮、金堡之流,生要见人,死要见尸。擒获或确认格杀者,朝廷不吝封赏。凡有隐匿、资助匪类者,一律同罪,株连九族!”

“嗻!”殿内响起一片整齐划一、战战兢兢的应诺声。

然而,尽管下达了如此严酷而明确的命令,多尔衮心中的那团阴影却并未随之消散,反而更加浓重。他挥退了众臣,独自坐在空旷、华丽而冰冷的武英殿宝座之上。跳动的烛光映照着他阴晴不定、略显苍白的脸,在身后墙壁上投下巨大而摇曳的影子。江南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山东声势浩大的谢迁、孔闻謤,云南那边刚刚耗费巨大代价才扑灭的沙定洲叛乱却又可能尾大不掉的滇军,还有那些受朝廷“军功爵”激励、仿佛不知死亡为何物、奋力抗清的朝鲜军……这些原本在他眼中不过是疥癣之疾、待天兵一至便可灰飞烟灭的“乱象”,如今却仿佛形成了一张无形而坚韧的大网,从帝国的四面八方缠绕过来,束缚着他和他所建立的这个新生王朝的手脚,消耗着本就不甚充裕的国力民力。

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觉到,武力征服或许可以凭借锐气和某些技术优势迅速夺取天下,但要真正坐稳这万里江山,光靠杀戮和那些“奇技淫巧”的武器,似乎远远不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入骨髓的疲累感,以及一种隐约却无法忽视的不安,如同冰冷的毒蛇,悄然袭上他的心头。

这大清的江山,远比他最初想象的更为棘手,隐藏在武力镇压之下的,是汹涌的暗流和遍地的干柴。敌后战场上的星星之火,在鲜血与牺牲的浇灌下,非但没有被扑灭,反而借着风势,正悄然连成一片,映红了半边天际,也映照出这个依靠武力建立起来的王朝,其统治根基的脆弱与摇撼。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