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明末穿越,闯王一统 > 第104章 寒刃试儒冠

明末穿越,闯王一统 第104章 寒刃试儒冠

作者:云竹居士 分类:游戏竞技 更新时间:2025-11-04 15:27:55 来源:全本小说网

“吕纵春,”福临的声音带着一丝尚未完全脱去的少年稚气,却刻意模仿着历代帝王那种深沉的威严,“朕观此圣人之言,深以为然。你且为朕解析,此言精义何在。于我大清当今治道,又有何启迪。”

殿内顿时陷入一片更深沉的静谧之中,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所有目光,无论是满洲亲贵的审视,还是汉臣复杂的期待与担忧,都聚焦在吕纵春身上。谁都明白,这不仅仅是一次寻常的经义考问,更是一场对忠诚、对思想、对是否甘为“奴才”的严峻检验。

吕纵春感受到那汇聚而来的沉重目光,但他并未退缩,反而深吸一口气,将胸中翻涌的思绪略作平复,随即朗声答道,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清晰地回荡:“回皇上,圣人此言,微臣以为,其意至明。‘其身正’,乃指在上位者,君王、官吏,若能自身品行端正,合乎礼义,以身作则,则无需严刑峻法、三令五申,百姓自然感佩其德,乐于跟从,政令自然畅通无阻。反之,‘其身不正’,若上位者自身行为不端,心术不正,纵有律令如山,苛责如雨,百姓亦难以心服,只会阳奉阴违,甚至激起反抗,此所谓‘虽令不从’也。”

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御座上的皇帝和那厚重的帘幕,继续引申,声音愈发清亮恳切:“故此,圣人垂训,核心在于‘修身为本’。为政之要,首在正君心,正官箴。天子为天下表率,百官为万民观瞻。《大学》有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若能上下一心,皆以正道自持,则国家不治而治,天下不平而平。此乃孔孟王道思想之精髓,亦是历代贤明君主治国安邦之基石。于今大清而言,若能体察此意,崇尚德化,约束权贵,恤养百姓,使上下皆归于‘正’,则天下归心,四海升平可期矣。”

吕纵春的解读,引经据典,完全遵循了宋明理学以来的正统阐释,强调统治者自身的道德责任与表率作用,充满了儒家的理想主义色彩和“民本”思想。他言辞恳切,自认为是在向君王陈述治国之正道,是在尽一个臣子、一个士人的本分。他甚至隐隐期望,这位年轻的皇帝或许能听进逆耳忠言,有所振作。

然而,他这番引以为傲的正论,听在福临和帘后的孝庄耳中,却不啻为一种尖锐的指责和公然的挑战。尤其是那句“约束权贵,恤养百姓”,以及将“正”的标准明确归于儒家道统而非满洲权贵的意志,更是精准地刺中了清廷统治最敏感的神经。在福临看来,这无异于是在指责他们爱新觉罗氏和满洲勋贵“其身不正”,是在为汉人的“不从”寻找借口,是在挑战那根深蒂固的、不容置疑的等级秩序。

福临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原本刻意维持的平静被一丝难以抑制的愠怒所取代。他年幼登基,长期处于多尔衮的阴影之下,亲政后仍感处处掣肘,内心深处对“主子”“奴才”的等级之分有着近乎偏执的维护,因为这关乎他爱新觉罗氏统治合法性的根基,也是他所能紧紧抓住的、为数不多的权力象征。

吕纵春这番“君须正,臣民方从”的论调,在他听来,完全颠倒了他所认知的、由武力征服所确立的秩序——应该是奴才无条件顺从主子,岂有主子需要向奴才证明自身“正”与“不正”的道理。

“荒谬!”福临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檀木发出沉闷的响声,他的声音因愤怒而拔高,显得有些尖利,打破了殿内令人窒息的宁静,“吕纵春,你这是在曲解圣人之言,大逆不道!”

殿内群臣悚然一惊,头垂得更低,恨不得将身体缩进朝服里,连呼吸都刻意放轻,生怕引火烧身。一些汉臣脸上血色尽褪,心中泛起无尽的悲凉。

福临霍然站起身,手指微微颤抖地指着阶下的吕纵春,厉声斥责,仿佛要将胸中积郁的闷气与不安一吐为快:“朕来告诉你,我大清是如何解析这句圣人之言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此言乃是约束天下臣民、奴才的。意思是,作为臣子、作为奴才,你们为人要端正,守我大清的法度规矩,那么上面的主子、君王,自然无需多费唇舌命令,你们也会尽心办事,恪尽职守。若是你们这些做臣民、做奴才的心术不正,心怀异志,那么就算上面的主子、君王如何下令,你们也不会真心听从,甚至会阳奉阴违,犯上作乱!”

他越说越激动,言辞也越发激烈,仿佛在以此确立自己不容置疑的权威:“天下之本,在于分明主奴。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奴才的天职就是顺从主子,岂有奴才反过来要求主子‘正’与‘不正’的道理。你这是混淆尊卑,颠倒乾坤。按你的说法,岂不是天下治乱,责任全在我爱新觉罗氏和满洲大臣身上。尔等汉臣就毫无责任了吗。真是岂有此理!”

这番完全悖离儒学基本精神的“宏论”一出,连一些满洲亲贵都觉得有些过火和牵强,但在这金殿之上,无人敢出声质疑或反驳。汉臣队列中,更是人人面色灰败,心寒如冰,仿佛置身于数九寒冬。他们不仅为吕纵春的命运感到恐惧,更为这千年道统被如此公然践踏而感到一种文化根基被动摇的绝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吕纵春如遭雷击,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秉持圣贤教诲,直言进谏,竟换来如此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斥责。他张了张嘴,喉咙干涩,想要引经据典加以辩驳,却发现在这种完全基于武力、摒弃了基本逻辑与道德共识的权力话语面前,任何理性的言辞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一种巨大的荒谬感和彻骨的悲凉感攫住了他,让他浑身冰冷。

帘后传来孝庄太后冷静而不失威严的声音,打破了这凝固的场面:“皇上息怒。”那声音平稳无波,听不出丝毫情绪,却带着一种决定生杀予夺的沉重力量。她顿了顿,转向殿下的范文程和洪承畴,“范先生,洪先生,你二人皆是博学鸿儒,深谙汉家经典。依你们看,吕纵春此番解读,该当何罪。”

范文程与洪承畴闻言,身体不易察觉地微微一颤。他们迅速对视一眼,均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无奈、惊惧与一丝难以言说的羞愧。他们何尝不知吕纵春所言才是儒家经典的正解,他们自幼研读,早已融入血脉。但此刻,他们的身家性命、荣辱富贵早已与清廷牢牢捆绑在一起,他们已是“武臣”,再无退路。范文程硬着头皮出列,躬身时背脊显得有些佝偻,声音干涩地回道:“回太后,皇上。吕纵春……妄解经义,借古讽今,影射朝廷,其心……其心可诛。此确系……大逆不道之论。”

洪承畴也紧随其后,低着头,不敢看吕纵春的方向,声音低沉近乎耳语:“臣……臣附议。吕纵春之言,动摇国本,混淆视听,若不严惩,恐天下士子效仿,祸乱朝纲。”

孝庄的声音依旧不带任何感**彩,如同冰冷的铁石砸落在玉阶之上,字字清晰,判决着数百人的命运:“既然如此,吕纵春大逆不道,罪无可赦。传旨,革去其状元功名,押赴菜市口,凌迟处死。其父四族、母三族、妻两族,乃至其朋友、师长及门生,凡九族之内,尽数株连,一律处斩。其乡里邻佑,教导无方,监管不力,一并连坐,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

这残酷的旨意一下,满殿皆惊。虽预料到皇帝震怒之下吕纵春难逃一劫,但处罚如此酷烈,株连范围如此之广,手段如此狠绝,还是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一股寒意从每个人的脚底直窜头顶。几名如狼似虎的侍卫立刻应声上前,毫不客气地剥去吕纵春身上那象征无上荣光的状元袍服和官帽,动作粗鲁地将其双臂反剪,用绳索紧紧捆绑起来。

吕纵春至此,反而奇异地平静下来,脸上再无惊愕与恐惧,只剩下一种看透一切的麻木与悲悯。他仰起头,目光似乎穿透了大殿巍峨的穹顶,望向那灰蒙蒙不可见的老天,发出了一声悠长而沉痛的叹息:“呜呼,圣学不明,竟至于斯。吾道穷矣。”声音不高,却充满了无尽的苍凉与绝望。他并未再多看那龙椅上的君王一眼,也未曾再发一言,任由侍卫将其粗暴地拖拽出太和殿,身影消失在森严的宫门之外。

这场发生在帝国权力核心的惨剧,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继而通过塘报、书信、商旅的口耳相传,向着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疯狂扩散。士林为之震骇失语,民间为之暗流汹涌。清廷此举,已不仅是对一个状元的杀戮,更是对千百年以来士人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信仰的公然践踏,是对华夏文明核心价值的一次系统性篡改与挑衅。恐惧如同瘟疫般蔓延,但在这恐惧的土壤之下,仇恨与反抗的种子也在悄然滋长。

数日之后,这裹挟着血腥气的消息,终于跨越千山万水,传到了已被大顺军收复并重新作为都城的西安府。

此时的西安,与阴郁的北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春日的阳光毫无阻碍地洒落下来,温暖而明媚,驱散了残冬的最后一丝寒意。平西侯府的后花园内,几株海棠开得正盛,粉白的花朵簇拥在枝头,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微风拂过,带来淡淡的花香与新翻泥土的气息。

书房内,窗户半开,阳光斜照进来,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戚睿涵正与董小倩一同查阅着各地送来的军报与情报。敌后战场捷报频传,多处清军据点被拔除,粮道被截断;正面战场上,南明和农民军的联军也接连取得了几场关键胜利,将清军势力逐步压缩。局势一片向好,两人连日来紧绷的心弦也稍稍放松,眉宇间带着一丝难得的舒畅。

“看来,多尔衮的日子是越来越不好过了。”戚睿涵将一份来自山东的捷报放下,嘴角露出一丝浅淡的笑意,对董小倩说道。他如今在吴三桂军中虽无明确官职,但因献计阻降清、促成联顺抗清(尽管南明内部仍有分歧)等事,已深得吴三桂倚重,参与机要,地位超然。而董小倩,作为董小宛之妹,不仅才情出众,更因其姐与冒辟疆的关系,接触到了许多江南士林的人脉与信息,成为了戚睿涵在处理文牍、分析情报方面的得力助手,两人在朝夕相处中,情谊也日渐深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董小倩刚要接过话头,就见书房门被轻轻叩响,管家吴军匆匆而入,他面色凝重,手中捧着一封插着羽毛表示紧急的密报,步履间带着一丝急促。“侯爷尚未回府,戚公子,董姑娘,北京刚通过秘密渠道传来的消息,关于此次清廷科举……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吴军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种山雨欲来的沉重。

戚睿涵眉头微蹙,接过那封看似寻常却重若千钧的密报,口中还安慰道:“吴管家不必惊慌,纵是清虏又行什么苛政,也在意料之中……”他一边说着,一边迅速拆开火漆,展开信笺浏览起来。

然而,他的话语戛然而止。随着目光在字里行间移动,他脸上的那丝轻松笑意瞬间冻结,继而如同被寒风吹袭的湖面,迅速结冰、开裂。他的脸色随着阅读的深入而逐渐变得铁青,握着信纸的手指因极度用力而关节泛白,微微颤抖起来。那薄薄的信纸,仿佛承载着难以想象的重量。

董小倩立刻察觉到他情绪剧烈的变化,那是一种混合了震惊、愤怒与难以置信的情绪。她关切地凑近,轻声问道:“睿涵,怎么了。”目光也随之落在密报的字句上。片刻之后,她也忍不住以手掩口,倒吸了一口凉气,一双明眸瞬间瞪大,充满了惊怒与骇然,俏脸之上血色尽褪。

“啪”的一声脆响,戚睿涵将密报重重地拍在身旁的黄花梨木书桌上,霍然起身。实木桌面震颤着,上面的笔架、砚台都随之轻轻晃动。他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步伐又快又重,胸膛剧烈地起伏着,仿佛有一团烈火在其中燃烧,却找不到出口。

“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他声音低沉,几乎是咬着牙从齿缝间挤出这几个字,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极大的、几乎无法控制的愤怒,“他们……他们竟然敢如此,公然歪曲圣贤之书,还如此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将孔孟之道践踏至此,将天下读书人的颜面、将华夏千年的道统置于何地。将吕纵春凌迟,还要诛连九族,乡里连坐……这,这简直是丧心病狂,旷古未闻的暴行!”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沙哑,脑海中不受控制地想象着太和殿上那荒谬而残酷的一幕,想象着吕纵春从云端跌落地狱的绝望,想象着菜市口那即将发生的惨状,以及无数无辜族人、乡邻被牵连屠戮的悲惨景象。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这是文明被野蛮粗暴凌辱的象征。

董小倩亦是柳眉倒竖,俏脸含霜,那双平日里温柔似水的眼眸此刻喷射着愤怒的火焰。她走到戚睿涵身边,声音虽轻,却带着斩钉截铁的力度:“睿涵,清虏此举,已非寻常暴政可言,这是自绝于天下士人,自绝于华夏道统。他们以为屠刀和酷刑可以禁锢思想,可以让人永远闭上嘴巴,殊不知,这只会让更多人从心底里看清他们的野蛮、虚伪与内心的恐惧。吕状元虽死,但他秉持的正气,他所代表的士人风骨,绝不会因此而泯灭!”

戚睿涵猛地停下脚步,胸膛依旧起伏不定。他转向窗外,目光似乎没有焦点,只是死死地盯着窗外那片过于明媚的春光,以及庭院中那些无忧无虑绽放的海棠花。他努力地、深深地呼吸,试图平复那激荡得如同惊涛骇浪般的心绪。沉默在书房中蔓延,只有两人粗重的呼吸声清晰可闻。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已经恢复了表面的冷静,但那冷静之下,却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令人心悸的寒意:“小倩,你说得对。他们这是在害怕,是色厉内荏,是最后的疯狂。”他转过身,目光锐利如刀,仿佛能穿透时空,看到北京紫禁城深处那对母子及幕后多尔衮焦虑而阴鸷的内心。

“你想想,”他条分缕析地说道,语气沉静却充满力量,“正面战场,他们连连失利,精锐受损,地盘日蹙。敌后战场,更是烽火四起,让他们寝食难安,如同坐在火山口上。外援方面,朝鲜变法后出兵东北誓死抗清,日本派出舰队攻击清军水师,越南也为我们提供军械原材料,沙俄得了便宜互通贸易暂时观望,他们已是孤立无援。内部,满洲八旗昔日锐气渐消,汉官人心浮动,百姓怨声载道……他们已经无计可施了,黔驴技穷。只能靠这种极端残忍的、试图从根本上抹杀异见的手段来维系其摇摇欲坠的统治,试图用极致的恐怖来压制一切不同的声音,甚至不惜公然篡改、践踏文明的根基来为自己那套‘主奴尊卑’的强盗逻辑辩护。”

他走到桌前,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那封密报,眼神中闪烁着分析与预见的光芒:“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多尔衮、孝庄他们,如今正是走在这条疯狂的绝路上。他们以为杀了吕纵春,诛连九族,就能让天下人噤若寒蝉,就能让所有士人屈服。错了,大错特错。这只会让沉默的怒火在地下燃烧得更旺,让潜在的仇恨发酵得更加剧烈。我敢断言,经此一事,天下尚未归顺清虏的士人,必将彻底心向光复,再无犹豫。甚至那些还在观望,或者被迫仕清的汉官,心中也会埋下更深的芥蒂与仇恨的种子。清廷此举,无异于自掘坟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董小倩凝神静听,眼中流露出赞同与思索。她轻声道:“如此看来,睿涵兄认为,清廷的气数,当真将尽了。”

戚睿涵重重地点了点头,语气无比肯定:“不错,科举取士,本是他们笼络汉族精英、选拔统治工具、赋予自身统治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是他们试图披上的一件‘华夏正统’外衣。如今,他们连这块最后的遮羞布都亲手撕得粉碎,而且是以如此践踏文明的方式。这不仅仅是杀了一个状元,更是宣告了他们与整个中原文化传统的彻底决裂与对立。一个政权,失去了道统与人心的支撑,仅仅依靠武力和恐怖,或许能逞凶一时,但绝不可能长久维系。如今已是弘光五年春,我推测……”

他略一沉吟,目光投向墙上一幅粗略的军事地图,手指在上面缓缓移动,最终定格在北京的位置,语气斩钉截铁:“不出三个月,看似庞大的清帝国,必将从内部开始彻底的分崩离析。各地反抗会更加剧烈,统兵将领或生异心,朝堂之上满洲贵胄内部的矛盾也会因这极端政策而激化。这北京城太和殿上的一场血雨,吹响的正是他们覆灭的号角。那冤死的吕状元及其族人的鲜血,不会白流,它们将化作燎原的星火,加速这个依靠杀戮与谎言支撑的政权的最终垮台。”

书房内再次安静下来。窗外,西安城街市上隐约传来的叫卖声、车马声,与室内两人心中因远方暴行而激起的凛冽寒意,形成了无比鲜明的对比。那来自北京的噩耗,如同一声沉闷的丧钟,不仅为冤死的吕纵春及其族人而鸣,更在戚睿涵和所有矢志抗清的志士心中,为关外那个依靠杀戮、恐惧与谎言支撑的政权,敲响了最后的、无可挽回的倒计时。阳光依旧明媚,海棠依旧芬芳,但两人都知道,这片土地上,一场更为彻底的风暴,即将来临。

喜欢明末穿越,闯王一统请大家收藏:()明末穿越,闯王一统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