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称雄 > 第579章 总裁

明末称雄 第579章 总裁

作者:木子蓝色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3-11-26 16:11:18 来源:就是看

刘侨清楚的记得,本朝开国之初,皇帝就已经下过旨。只有五服以内算宗室,出了五服不算亲。刘侨与当今天子刚刚好是五服之内的族亲,算是大汉宗室。

可大汉不但异姓不得封王,就算宗室,也非皇帝之子不得封王。

刘侨现在是齐国公,是他能封赐爵位的最高。再往上,就是郡王,可郡王亲王都只有皇帝之子可封。

现在大汉连皇帝的两个儿子都只分封为国公,皇帝的两个亲兄弟都只分封为侯,他这个国公都已经是尊崇无比了。

刘侨并不奢望封王,也不敢接受王爵。

崇祯皇帝准备给刘钧封王,然后崇祯就死了。

还是他亲自毒死的,虽然这是一桩秘密,只有他和当今天子少数几个人清楚。但他很明白当初崇祯为什么要给刘钧封王,也很清楚为什么他要给刘钧封王,刘钧反而马上就让他暗中出手把崇祯毒死了。

崇祯并不是真的想给刘钧封王,只是当时刘钧功劳太大,不封王无以赏功,而封王还是明升实降,是为了削夺刘钧当时的兵权。

现在朝廷也有官员进奏,要给自己封王。

刘侨心里很不安,这只是那个官员自己的想法,还是皇帝的意思?皇帝又究竟是什么意思?

静下心思,他仔细思虑了许久,也许自己该辞官了。大汉开国,他确实立下不少汗马功劳。甚至他还为当今杀过崇祯、龙武两位天子,以及永定二王,在拥立刘钧称帝之事中,他确实功劳很大。

而天子给他的赏赐也很优厚,封国公之位。

可高处不胜寒,他如今是爵封国公,又是两广总督,现在还手握着数万大军。他的长子是直隶总督。封侯爵。次子也是伯爵,帝国海军学校校长,第三子同样是伯爵,京师五城兵马司指挥使。

一门一公一侯两伯,个个身居高位要职,确实荣耀无比。

但细思起来,只怕皇帝对他们也有些不放心啊。一个直隶总督一个两广总督,一个京师的五城兵马司指挥使,还一个海军学校校长。

刘侨越想越有些心惊,确实犯了大忌了。

如今西南平定。朝廷中就传出了要给他封王的消息,不管究竟是什么情况,都让刘侨突然明白过来,他们一家的位子太过于高了。

尤其是他还替皇帝做了那么多隐秘之事,只怕皇帝对他也一直不放心啊。

刘侨突然就病了,病的很严重,一连几天水米不进,整个人马上就瘦了下来。军中的大夫,外面请来的郎中。一个个看过,结果都看不出什么病来。

刘侨把军务尽移交给其它军官,然后向京师上表,请求回麻城乡中养病。因病重难以理事,因此请辞所有职务。

这道奏章快马送入京师。

此时,刘钧已经自关外回到北京。朝廷这段时间正在为西南平乱战争论功,准备行赏。这个时候。接到刘侨的这道奏章。

刘钧一开始有些惊讶,他叫来锦衣卫的冯胜,向他仔细询问刘侨的情况。刘侨这样的封疆大吏。还是一军方面统帅,他的身边,明里暗里一直安排有许多厂卫密探眼线,这其实也是官员们早心知肚明的情况。

冯胜如实禀报。

刘钧听说刘侨此前还一直很好,只是在平定云南之后,突然就病了,然后大夫还怎么也看不出是什么病来时,再想了想,他差不多也有些明白了。

刘侨是宗室,可如今的权位太重了。刚刚又在西南平乱之中立下大功,若班师回朝,朝廷要如何赏?

最关键的还是刘侨父子全都身居高位要职,这就是很麻烦的事情了。

刘钧之前也确实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当初他让刘侨去两广任总督,调离出京,也是因为京里没他的位置了。

刘侨父子未必会有什么不轨心思,但防范于未然,做为帝王,不能等事情发生了才后悔,权力这个东西必须是要严防死守的。

如今刘侨父子没这什么想法,不代表以后不会有,权力这东西,一旦握久了,什么可能都会发生。

刘钧自己可就是最好的例子,前车之鉴。

现在刘侨这道奏章,但是相当的识趣,如此一来,倒也免了君臣猜忌。

仔细的思虑过后,刘钧最终还是同意了刘侨的请求,他下旨令云南方面,立即护送刘侨返回湖北麻城老家休养,同时从京中派去最好的御医看诊。

刘钧做的还不止这些,他没有马上接受刘侨的辞呈,而是暂时保留他的职务。另外,西南平乱的功绩还没有评定好,刘钧已经先下旨晋封刘侨为江夏郡王,赐银元一百万。

这道旨意一下,满朝哗然。

很快,已经离开云南返乡途中的刘侨再次上表,拒不肯受封郡王之位。

如果刘钧下了三道赐封旨意,刘侨上了三道拒绝表章。最后,刘钧下了第四道旨意加封他其王,刘侨也坚决的上了第四道拒绝表章。

不仅拒绝封王,刘侨也坚称自己病重,难以再担任官职,一再坚持辞去两广总督等职务。

最终,刘钧没有下第五道封王诏书,也接受了刘侨的辞呈。刘钧让刘侨安心在麻城养病,派去了最好的御医,同时也派去了工匠,下旨为他在麻城建造一座豪华的府第,并从内帑中又拿出一百万,把给他的赏赐增加到了两百万块银元。

就在刘侨回乡养病后,刘钧晋刘允升为右枢密使,并晋封他为县公爵,其原职直隶总督一职被免除。

直隶总督是天下第一督,而枢密右使是新设官职,枢密院的副职。枢密院是如今朝廷掌握军令的最高衙门,从直隶总督到枢密右使,倒也可以说是升职,又从侯爵晋封为县公爵,无论怎么看,刘永升都是高升了。

空出来的直隶总督一职。由兵部尚书张国维接任。

随后,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刘允贞,也跟着高升了,他被授任云贵总督一职,原云贵总督方孔炤则调任两广总督,接替刘侨留下的空缺。

刘侨的辞职归养,引发了朝廷一连串的人事调动。

但最终尘埃落定之时,人们还是纷纷惊叹刘侨父子深得天子宠信。刘侨去职,可三个儿子,大儿子晋位为县公。升任枢密右使。第三子更是由五城兵马司的提督,一跃出任为云贵总督,成为封疆大吏。

“齐公激流勇退,倒是不恋栈权位,这真是相当难得啊,不过也是,一个不能世袭的郡王爵位,换来的却是以后几代人的富贵。值了!”

正所谓外人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刘侨的突然患病请辞。以及随之而来的封王以及刘侨两个儿子的高升,别人看到的都是表面,可却也有不少明白人看到的却是事实的本质。

倪元路对于刘侨的辞归乡里,就看的很透彻。这是激流勇退啊。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刘侨算是上是新朝的元佐,且还是宗亲,但毕竟他不是皇帝的心腹旧从。不但自己身居高位要职,几个儿子也尽掌要职。若是刘侨不知收敛,不懂进退。只怕早晚就可能被鸟尽弓藏了。

现在刘侨主动的以患病安养为由,请辞归乡,这自然是皇帝乐于看到的。他自己退下了,却给儿子的仕途留下了极通畅的道路。

若是他还是两广总督,他的第三子根本不可能出任云贵总督,就是他的长子也可能坐不久这直隶总督之位,更别说进一步成为枢密右使了。

刘允升刘允贞兄弟俩,原来一个是直隶总督,一个是五城兵马司提督指挥使,这两个职务,一个握着京畿军政大权,一个则管着京师的治安警备,都是相当敏感的职位。

立国之初,刘钧需要这兄弟俩,他们是宗室,比外人可靠。

但现在开始渐渐稳固,这么重要的两个职位,却不可能一直让他们兄弟俩握着。现在借着这次刘侨请辞之事,天子晋刘允升为枢密右使,封刘允贞云贵总督,却是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隐患,不动声色的就把一个大隐患去除了。

倪元路前段时间也上过辞章,但皇帝马上就晋封他为开国伯爵,倪元路没有拒绝,接受了。他上辞章,是担心赵国梁的案子办的不符皇帝心意。结果证明皇帝并没不满,他也就安心的接受晋封,继续呆在都察院中。

倪元路确实有些舍不得离开朝廷了,如今这朝廷处处是新气象,他也有自己的抱负,也想一展所长。

坐在他面前的,是民务卿李邦华,原来的户部尚书,大九卿之一。现在户部一分为三,他是民务卿,权柄相比过去,还有所下降。

但李邦华倒没多少不满,他和刘宗周、黄道周等人相似,学者型官员,对这些权位之事看的不是那么的重。

倪元路把奶粉罐打开,从里面舀出两勺奶粉放入杯中,然后将刚烧好的开水倒入,滚水冲开细腻的粉末,很快一阵奶香升腾而起。

“加糖不?”倪元路很熟练的操作着,一面问。

李邦华望着这杯从千里之外草原而来的牛奶,笑道,“不用。”

倪元路冲好奶粉,把杯子推到李邦华面前。

“还得恭喜兄台,皇上今天钦点你为本次会试的主考官,这是无比的信任与荣耀啊!”

说这话的时候,倪元路还有点小小的羡慕。

会试主考官,这确实是无数官员们都无比向往的。

“这都是陛下信任。”李邦华尽量语气平淡的道,但心里其实却是无比兴奋的。

会试是科举考试最重要的一轮,每三年一科,数千名有资格的举人考生赶到京师,在内城东南的贡院参加考试。

明时主考官有两人,称为总裁。

总裁可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必须是进士出身,且身为大学士或者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高级文官担任。

每一科的主考官总裁,全都是极为名望的文官。有生之年,能成为科考会试总裁,那是比做官做到一品,还值得追求值得骄傲自豪的事情。

两位总裁外,还另有同考官八人。

这一次,皇帝选了七位总裁,同考官二十八位。

李邦华是七位总裁之一,但他的总裁头衔前还被皇帝加了首席两字。

他是本科首席总裁,李邦华心里相当受用,这两字比给他晋封伯爵,加几级薪水还让他高兴。

神圣大汉帝国的首次科举会试,他就是主考官总裁,还是首席总裁,必然将青史留名,永载史册的啊!(未完待续。)

PS:感谢TCZZ、Hero丶Mes、我爱我姐我弟、leon浪子,谢谢诸位支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