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69章 朱徽媞出宫游历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不知不觉间便就来到了崇祯元年九月初一。

这自从朱由检颁布了格物司后,没用三日便就在文华殿以南腾出了间三层阁来充当格物司的办公地点。

此阁虽然简陋,但地段还是不错的,北望文华殿,东望古今同集库,西望内阁,南望会极门。

随着格物司落地,张书缘也变是更为忙碌了,一边要与孙承宗商议秋考的武比,一边又要忙着审阅北方诸省官吏的政绩,同时他还要跟孙承宗、朱由检定制军校的规矩以及时不时的跑去找徐光启等人商议火器的制造,总之这十多天里忙的他是恨不得把六个时辰掰成八半来用。

当然,在格物司成立的第二天,张书缘也跟温体仁聚了一次。

在席间,他是特地的叮嘱了温体仁一番,告诫其一定要小心韩爌等人,同时又告诉他,此去湖广一定要多多留意当地官员,看看其是否有欺压百姓之事,倘若路过广西也顺带去看看西方人的传教事宜。

对此,温体仁是毫不在乎并直言道“身为下臣理应为上司分忧,为天下祈福奔走。”

见他如此不在意东林党,张书缘便也就没再说什么,只能是告诉他若此次能平安无事,那他定会在圣驾面前给他温体仁进言……

就在时间来到这九月初一时,秋考比武的日子也定了下来,定在了本月十五。

而此次的大考比之往常却是多出一条规则,那就是领兵对抗!

当然,这条规则也是他张书缘提出来的,对此,孙承宗等一众兵部官员并没有反对,反而是颇为赞赏此举,而朱由检那更不用多说,一听是小哥的建议当即就用了这一条。

随着日子的确定,整个兵部、吏部、礼部便就忙碌了起来。

修缮场地、采购兵甲、制定考核主题,还有秋时的祭天祈福,总之所有人都在忙着。

这由于众人都忙了起来,朱由检也终于是落得了个清净,再也不用每天听着朝臣的互相攻讦了。

九月初三。

陪着朱由检视察了一圈京营之后,张书缘就随着他回到了坤宁宫暖阁。

“呵呵,小哥这半年来,我大明可是容光焕发啊!”

一屁股坐到皇位上,朱由检就哈哈的笑起来,整个人的神情是极为的高兴。

“是啊,这半年的辛苦也没算白费。说实话,起初我还没想到有这等成果呢。”

没经过朱由检的同意,张书缘就跟到了自家一样,搬了把椅子就坐到了朱由检的龙案侧面。

看到小哥这样,朱由检是十分无奈,但也没说什么。

其实,朱由检这个人是刚愎自用没错,但他的多疑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完全是被袁崇焕给坑出来的。

毕竟“五年平辽”是他袁崇焕提出来的,建奴南下也是在他眼皮子下发生的,这换了是谁都会跟他一样,会生出多疑的毛病。

“诶,小哥这成果怎能没想到呢?有你一个后世之人在,倘若我大明连这点成果都搞不出来,那可就是屈了你这才能了。”

这君臣二人是笑呵呵的,王承恩站在一旁也微微的摇头苦笑。

没错,这半年多来,他大明的成果还是不错的,虽然这眼下还没有彻底的扭转朝政局面,但陕西一行却是让原本该发生的大规模起义变是无影无踪了。

再加上他朱由检提早的整改京营,以至于现在的三大营比之去年要好了很多,各种缺额被李邦华补充,多出的资助粮草被收回,到了现在整个京畿是无人再敢去找京营拉壮丁了。

这虽然成国公等人依旧是在京营中有着影响力,但他们却也是不敢在乱来了,生怕惹得朱由检不快,举起屠刀杀了他们。

“呵呵,对了小哥,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

趁着好心情,朱由检便就问起张书缘后面的想法。

“陛下,我们现在最好什么也别做,先看看发展再说。至于咱们先前谈过的税改、丈量田亩,则得等明年春天在搞。”

张书缘想了想便就端起了茶杯说道。

“哦?为何?”

看着小哥是如此说辞,朱由检就是一懵。

这按照他的性格来讲,这能做的事最好就快做,别拖到了最后小事变成了大事。

“陛下,古语有言,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事儿啊急不得。再说我大明的问题也绝不是只有这几点,一切啊还需要走一步看一步的调整。”

张书缘说的不错,这明末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党争、税收、民生、天灾、科技的落伍、关外的威胁这全部都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够改变的。

“那…那我们就这么看着?”

“呵呵,倒也不是看着,陛下您还记得王大伴跟您说过的事儿吗?”

张书缘笑了笑转而便就看向了王承恩。

听到这话,朱由检便就是一愣,心说大伴跟朕说的事儿多了,你说的是哪一件?

“皇爷,是检查百官的事儿。”

见张书缘看向了自己,王承恩这个人精便就看出了他的意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哦?大伴是有了收获?”

一听这话,朱由检便就是一怔,他可没忘了那杂书里载着的“李自成抄没百官”的事儿。

“有了,启禀皇爷,奴婢在这半年内调查了京城的诸多官员,发现他们多有收贿受贿且家产颇丰,这有不少京官是常常的走动关系将自己的亲朋提拔入朝。”

“?”

朱由检旋即就皱起了眉头。

这说实话,对于皇帝来说官员的贪污是并不可怕的,最怕的反而是百官抱团!

因为,百官一旦抱团,那皇帝就很容易被架空了,尤其是六部的这些人。

“大伴,你可查到了他们的实证?”

“皇爷奴婢惭愧,那群人全是口头许诺,奴婢没有掌握实证。”

“没有实证,你这办的是什么差?!朕让你去跟曹大伴学习你没有去?”

“皇爷,奴婢去了啊,可…可那群人实在是狡猾的狠,奴婢一时拿不到实证!”

虽说朱由检是和王承恩亲近,但这并不代表他朱由检不能在正事上对他发脾气。

“哼,朕再给你半个月时间,要是再拿不到实证,你就去东厂当差吧。”

“皇爷……”

王承恩瞬间就跪了下来,语气中都带有了哽咽。

也是,这位大太监目前还没经历很多事,职位也并没到后来那般做到司礼监秉笔。

“诶,陛下别这么说,王大伴也是半路出家,这半年来能查到些端倪已经是不错了。”

见朱由检说出了如此狠的话,张书缘便就站出来给王承恩解困。

“小哥,这不是朕发脾气,而是…你看看他这都大半年了,居然连一个人的实证都拿不到,你这叫朕如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群丘八乱来?”

没办法,搞朝局是需要规则的,若是没有规则那这朝中的所有人都就可以称王做祖了。

“诶陛下,你不能这么急躁,眼下情况一片大好,就算让他们在折腾几日又有何妨?况且这不是都有了眉目了吗。我相信,只要王大伴再努力努力一定可以抓到那群人的把柄的!”

张书缘是无奈的开口,言语中很是对他朱由检的性格感到担忧。

“行吧,这也就是你。大伴还不谢谢小哥。”

“奴婢多谢张司。”

“诶,都是自己人免了这套吧。”

摇了摇头,张书缘就摆了摆手。

又闲谈了一会儿,张书缘便就汇报起了北方诸省的官员政绩了。

好在由于秦王案发,以至于北方各地的官员是十分怕朱由检砍了他们,所以这群人的政绩倒也能看的过去。

汇报完了工作,张书缘便就离开了皇宫……

时间是徐徐向前,让人流连忘返。

随着时间来到了九月十五,整个京畿就变的是十分热闹了,各种文人雅士是穿行在大街小巷,街边摆摊的商铺也有了很多了。

结束了今日的早朝,手中也没什么事儿做事,张书缘便就起了视察京畿的心思了。

可还没等他换好常服出门,就听到了明志的呼喊声。

听到他这狼嚎,张书缘就是一懵心说是出啥事儿了。

推开房门,只见明志是疾跑着,就仿佛他身后是有猛虎一般。

“怎么了?明志这我可得说你,再怎么说你也是宫里出身的人啊。”

见他跑成这样,张书缘便就没什么好气,当即便就说教了起来。

“王…王爷,公…公主来了!”

这说实话跟了张书缘这么久了,明志是怎么也没改了王爷的称呼,见他改不了这口语,张书缘也就随着他这么喊了。

“公主?”

一听这话,张书缘脑子就嗡了一下,赶忙带着明志去见这位小姑奶奶。

“臣张书缘拜见公主千岁!”

来到自家门前,张书缘赶忙的跪下施礼,可他还没跪下就被朱徽媞给扶住了。

“张哥哥快起来,这是干嘛啊。”

“呃…公主,您…您怎么出来了,陛下他知道吗?”

“知道啊,是皇帝哥哥让我来找你的。”

朱徽媞是得意洋洋的开口,完全就是一副未见世面的小女生模样。

“啊!不是…你就这么出宫了?”

听到这话,张书缘就无语了,心说你朱由检就这么大心?让你妹妹只带了几个侍女就敢乱跑?

其实,朱徽媞的身后是只有四位侍女不假,但可是,在她的方圆千丈之内是零零散散隐藏着上百位的禁军!

“是啊,不这么出宫,那还要怎么出宫?诶,张哥哥你这是要去哪儿?能带我去吗?”

见张书缘穿着是布衣,朱徽媞便就知道他是要出门了。

“臣不去哪儿,就是在京师里转转。不过公主殿下臣劝你还是回去吧,这外面真没有什么好的!”

“切,你说不好就不好?哼,张书缘听旨!”

见他不愿意带自己玩,朱徽媞小鼻子一抽便就宣起了旨来。

“圣躬安!”

没辙,这站在府外他也没办法不下跪了,只能是按照旁人的规矩来接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朕安,着内阁司员、吏部左侍郎、格物司卿张书缘,即刻陪伴乐安公主游历京畿增长见闻,钦此!”

“臣张书缘接旨!”

起身看了眼傲娇的朱徽媞,张书缘便就感到了一阵头痛,同时心里就吐槽朱由检,可真是给自己找个好事儿……

“公主殿下,不知您想去哪儿?”

没办法,见这位是铁了心的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张书缘只好是硬着头皮带她玩了。

“去哪儿都行,只要跟宫里不一样就好。”

想了想,朱徽媞也不知道自己该去哪儿看看。

“行吧,那…那就随我去琉璃厂看看?”

这由于张书缘没怎么谈过恋爱,所以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讨女孩欢心较好,而此时的顺天府(北京)只有一个热闹的地方,那就是琉璃厂。

这琉璃厂自朱棣将京畿搬到北京以后,迅速在短时间内就发展了起来,每到科举之时无数的文人子弟都会聚在此。

而他们之所以会跑到琉璃厂这个地方,主要是因为这琉璃厂附近的东西实在是太杂了什么都有,不但有古玩字画、文房四宝,更有许多商户在售卖古往今来的各种图书资料。

所以这群文人便就慢慢的习惯了在这琉璃厂内淘宝了。

“琉璃厂!你要带我去琉璃厂?是真的?!”

这个名字,朱徽媞是听说过,但一直也没有机会去看过,所以她瞬间就振奋了起来。

在诸多的传闻之中,朝堂里的许多大臣都是在琉璃厂发的迹(买到的资料,从而考上了科举),而且那琉璃厂可是聚集了天底下最多的文人,所以但凡是个明朝女子都很想去那琉璃厂逛逛,说不定就能遇到位才子佳人,从而收获一段美好的爱情……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