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32章 君臣失联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第32章 君臣失联

作者:墨轩先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9 06:11:46 来源:全本小说网

这场痛哭是足足持续了半个多时辰。

看着趴在身边的皇爷如此痛哭,王承恩也很不好受。

他知道,自从皇爷登基以来是受了多少苦楚的,别家的皇帝是穿金戴银,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

可到了自家皇爷身上不但是宵衣旰食,还得要与皇后一同想办法为国家赚钱。

赚钱也就罢了,他皇爷还得面对百官的争吵,关外的敌人,甚至若不是皇嫂的话,他的皇爷说不定就死在了登基那天……

正当主仆二人痛哭的时候,太医院的太医们也到了。

经由一番会诊后确认,朱由检的晕厥是由怒火攻心所致的,所以太医们就开了两个安神的方子就便告退了。

见无甚大碍后,王承恩提着的心就松了下来。

一夜很快就过去了。

在快天亮之时,朱由检是说什么也要去上朝,哪怕是张嫣来劝他,他都要去。

无奈谁让国家事多呢,于是,在众人搀扶陪伴下,朱由检便就开始了新的一天。

而他昨日视察军营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朝堂。

当听到皇帝晕厥在了京营后,百官是怒不可遏,纷纷当朝上奏弹劾李国桢等勋贵不敬圣上,枉顾圣命。

对此,勋贵一系是没什么话说,因为此事没法狡辩。

可朱由检今天是实在懒得他们扯皮。

在罢了李国桢的三营总督之后,他就匆匆交代了李邦华接手京营。

虽然他朱由检是不想扯皮,可文人集团实在是不愿放过打压勋贵的机会,于是以东林党的韩爌为代表,群臣又请求他朱由检彻查京营贪墨一案。

对此,朱由检看的很是明白,于是他就安排曹化淳去查此案了。

一听要用东厂,百官旋即就调转了枪头,朱纯臣等人也站了出来,说什么东厂实乃天下祸乱之根源,请他朱由检罢黜东厂。

“你们都建议朕不用东厂,可不用你们谁能管的了天下?!成祖在时东厂盛行,天下安宁随和,到了现在东厂却成了祸乱之源?!”

“陛下,这此一时彼一时啊,当年厂公实为公允,人又谦和大义,如此才使天下随和啊陛下。可如今虽说魏阉亡故,但他余孽尚存若再起东厂,臣等只怕他们会变本加厉啊!”

“变本加厉?既然如此,那朕要你们有何用!”

“陛下……”

“好了,此事勿要再论,谁在要阻朕,就别怪朕不念君臣情谊!”

看着红了眼的朱由检,百官知道,这怕是东厂要再起不可了……

退朝之后,百官是纷纷痛骂起了勋贵,说要不是他们干的这烂事,陛下何至于再起东厂。

对此,朱纯臣等人皆是摇头苦笑,无奈,他们也想不到皇帝会不打招呼的去检阅啊。

我们在说朱由检。

在休养了五日之后,他就便看到了李邦华呈递的奏疏。

这不看还好,一看气的他是差点没吐血。

只见李邦华奏上的写道。

“臣李邦华叩拜吾皇。臣初到三营,用时两日便已查清三营之缺。”

“粮食每年定额取米一百六十六万四千三百石,消耗一百一十万石,较之先帝时多出了五十万于石应当减少。”

“兵甲器具定额十一万件,现缺六万八千余件,应当尽快补足。”

“三营官兵开度无序,每年领取太仆银一万六千两,屯田籽银一千零六十两,臣以为自兵部协理下调每年支取,暂定额为一千四百两用于犒赏官兵、支付伙食杂费等,自提督、武臣、巡视将帅依次递减俸禄,至此便可改善京营财政。”

洋洋洒洒,李邦华写了很多也很详细,看的朱由检是一会儿皱眉,又一会儿高兴的。

尤其是看到这奏里,李邦华详细列出的数据,更是让他有一种赏心悦目之感。

“看来还是小哥举荐的人靠谱啊,大伴你说是不是啊。”

“是啊,这李阁员实乃大才,不但有详举还有解法。陛下,奴婢是真的为您高兴啊,这有了李阁员的帮忙,日后您可就能少些怒火了。”

“嗯,嗨,不说这个了。对了,这几日小哥有来奏吗?”

“回皇爷的话,小哥的奏奴婢没见到,要不奴婢再去司礼监看看……”

“既然没有就算了,这样吧,等再过几天朕也去陕西看看。”

“皇爷您想出京?这…这是不是要告诉李阁员一声。”

“不用了,朕这次用东厂了,你去告诉曹伴伴一声,让他准备好人随时出发。”

“是!”

说罢,王承恩便就退了出去。

我们再说张书缘那边。

在安顿好了平凉县的灾民之后,他就打算等朱由检的回信了。

可这左等右等就是见不到回信,他张书缘只得是乱想了起来。

“嘶,这怎么不来信呢?难不成朱由检出事儿了?”

“不行,我再写一封。”

一想到这,他就在起笔墨,只不过这次他所写的是关于灾民的安置了。

在这几天里,他先是将李秋水等人的田给分了,然后又让人去了趟西安府要粮,最后又在他亲自督促下,这平凉县才恢复了生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只不过,由于大旱,他们省吃俭用省出的粮食却大多都无法用于耕种。

无奈,见种不出粮食,他就选择带着县民去开山修路了。

将写好的信件再次封装,又命卫兵用八百里送往京城。

可这次照样是一去不回,一连四天他都没见到回信,不但信没见到,就连派去送信的人都没见回来。

而经过此事后,他当即就发现自己是被人算计了。

坐在军中大营里,张书缘正想着会有谁会扣下自己的信件时,一声马嘶就传了进来。

“阁部,查好了!”

一听是许显纯的声音,张书缘当即就一拍脑门。

“是他!我…啧,真是忙糊涂了。”

没错,听到这声音的瞬间,他就想明白了是谁扣自己的信了。

这除了韩王朱亶塉还能有谁?

“查到什么了?”

“阁部,你看。”

走到许显纯的身边,接过他手中的信封就看了起来。

“我草,我这族叔真是大气啊,居然花了十万两买婢女!”

“嗯,阁部,你再看看后面的。”

见许显纯让自己看后面的,张书缘就开了第二封。

这不看还好,一看就被吓了一跳。

只见,这记述中写道。

韩王一系自永乐十一年进驻陕西,传至朱亶塉已历十一代,其家产丰厚整个陕西无人能出右,只有秦王尚能一比。

属下游走陕西各处,经查韩王府田亩共有二百七十处分布于陕西各处,粗略估算其田亩数额达四万余顷,辖内耕民六万三千余人,府内小厮丫鬟三百四十余位,小妾十人……

“这……”

“阁部,还有,后面的我就直说吧。”

“嗯,坐下慢慢说。”

两人说着就坐到了帐右边的椅子上。

“据我手下人调查,这韩王自继位以来,每日是游山玩水,攫取女子取乐。而他辖内耕民时常有饿死人的情况,不但如此,他还外放高利贷给民间,单这平凉就有三千余人借过。”

“这么多人,那我这族叔的利息如何?有没有因为这个把人给逼死?”

“唉,自然是有,韩王放出的贷,利息有五分,许多还不上钱的就卖儿卖女凑钱还债。那些还不起的轻则被他打,重则就被扭送至了县衙判以了极刑。”

“五分!”

听到这,张书缘就坐不住了。

五分利是什么概念,那可是每个月有百分之五的利息啊,就算你只借了一百两,那一年下来就得还一千八百两的利息啊!

而这样的高息,又有多少人能够还的起?

在他的记忆里,明末百姓一年的收入至多有十到十五石米,折合粮价三两一石来算,也就才三十至四十五两而已。

别看这钱是有不少,但要知道这钱数是他根据市场粮价折算来的,这并不是西北百姓的真实收入。

而据他张书缘估算,这西北的老百姓真实收入,一年收入至多有个十五两左右就算是到顶了。而这笔钱他们还要拿去交租子买稻种,还有支付朝廷时不时的征饷加派,地主老爷的克扣,自己还要生活。

所以,这点钱对普通百姓来说也就是刚够糊口而已。

PS:古代农民的地租是很高的,据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表述,当时的农民地租能占到收成的一半或以上!

“这可真是我的好族叔啊,走老许跟我去找他!”

听完许显纯的话,张书缘立即决定去找韩王谈谈了。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