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61章 预算既定、回奔天津

结束了会议之后,众人是走在出殿的宫道上,而此时殿外已是月朗星稀之景了。

“杨阁慢点。来长卿扶您。”

张书缘跟在众人的身后,而温体仁则是极为谦和的扶着杨景辰。

瞧见这一幕,张书缘忽然就感觉到,方才的那一幕,或许并不是他杨景辰想不出比自己好的办法,而推出的说辞了。

“看来这杨景辰当真是老的不行了,这内阁怕是得添新进卒了……”

“钱阁来我背您出殿”。

心里嘀咕了一声,张书缘便走到了钱龙锡身旁,出手搀他起身。

“来杨阁慢点,屋外风大,您老先穿好大氅。”

“是啊,屋外风大,诸位还是先穿好大氅吧,以免染了风寒怠慢了朝政。”

与张书缘一同上前的还有李邦华这位年轻的辅臣。

“多谢两位阁部了。不过此事就交给侍卫们来办吧。”

钱龙锡是感激的开口。

“诶,钱阁这说的哪里话,你我三人共事了这么久,再说您这腿也是因大战而造成的,我等二人怎能弃之不顾?您老啊就别客气了。”

李邦华是微微一笑,转而就背起了钱龙锡,搞的张书缘就只能是去挪轮椅了。

“多谢诸位呐,嗨,这人老了腿脚就不利索了。麻烦了诸位了啊。”

这与钱龙锡这边不同,杨景辰那边则是围着一群人,但他在此时也是颇为的无奈,但没办法,这一天的论政就已经是耗费了他全部的精力了,根本没法靠自己走出皇宫。

“哎呦,载甫(杨景辰的字)啊。老夫早就劝你要多活动活动了,你不听,这倒好,我这老家伙还没走不动,你反倒是不行了。”

人群里的王永光见此,倒是没摆架子,反而是出言打趣了一番。

“哎呦我的王大人哟,不是载甫不想动,而是这政务太多了。若载甫不忙该如何对得起吾皇对我的栽培啊。”

而杨景辰此时,是在朝里担任着太子太保和文渊阁大学士之职,每日负责的事情有很多,有跟朱由检研经,在文渊阁里处理奏疏,亦或是分析政务为朝廷出谋划策。

说实在的,这杨景辰也不愧位极人臣之名,自他在元年进入内阁之后,就没少给朱由检提意见,虽然他的意见里是有不少的内容都掺杂了私利。

但不得不说,在他那诸多的谏言中,也还是有不少地方是对朝廷有益的。

比如,他在研经时就曾多次向朱由检提过百姓之难,希望朝廷能够停止加派之事减轻百姓负担。

亦或是,在京营贪墨案发后,他也在曾上疏请愿,请朱由检相加审查各地军旅的战功。

除了这两大事项外,他也曾与张书缘南下之时,请奏领取了整饬军务之事,并上疏详细论述了京营中的流弊,与李邦华一道清理了不少弊事。

但不管怎么说,在张书缘的眼里,这杨景辰倒也不失一位贤良的肱骨大臣之名。

就这样,众人就出了宫廷,张书缘与李邦华一道,帮钱龙锡坐上了轿子。

回到府上,随意的跟干娘吃了顿饭,张书缘便就去往了书房,匆匆的给吴应箕写了封要人信后,就沉沉的睡下了。

……

时间荏苒,眨眼间便就过去了七日。

在这七天内,东厂与五城兵马司是于城中各种巡逻,抓了不少乱嚼舌根的人,但同时也放了不少人从昭狱里出来。

这能够从昭狱出来的人,一种是因天灾影响了生计,在乱发牢骚的无心之人,而另一种则是那些人没有谈及到让朱由检去下罪己诏。

而对于东厂的这番操作,福王及新一代的东林党人还有孔家人,顿时就被搞懵了,心说这剧本不对啊!

你朱由检在听到有人骂你,不应该是怒不可遏,然后下令大范围捕杀那群人吗?

可这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人朱由检压根早就不是从前那般模样了。不但下令让曹化淳严加甄别乱言之人,更是在城中最繁华的地段里,挑选出了一间宅院交给了张书缘,让其去成立大明第一日报的总部了。

我们再说张书缘等内阁大臣。

自从见到了杨景辰身体快不行了之后,温体仁便就如同换了个人般,不但开始对他嘘寒问暖了起来,更是花费了大手笔给他杨景辰的儿子杨旬瑛,在吏部谋了个经历司主事的位置,且还用家私以祝贺杨旬瑛“入仕”的名义在南方送了他一百亩的上等田。

而他之所以这么做,自然是想着赶在他被致仕之前,能够向朱由检进言提一提自己出任内阁首辅之事。

当然,他温体仁除了要忙活这些事之外,还要督促各地的府衙尽快将去年的赋税清单,及现银物资送入京师的同时,还要想办法安置那些藩王子弟,没少去找李长庚等六部尚书讨价还价。

而除了温体仁是忙的脚不离地外,其他几人也是在忙着布置今年的各种计划。

孙承宗这个四朝国柱,是在忙着派人去陕山交界勘验地形,同时也计算着今年的所有军事花销开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毕自严那边,是在忙着翻阅史书寻找为朝廷开源的办法,同时也在完善支度法,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什么漏洞。

李邦华那边则更不用多说了,由于本身他就负责着京营整改之事,所以他这几日里不是忙着计算开销,就是跑去工部索要军事装备,裁汰老旧军械及训练新兵了。

李标和王永光这两个东浙二党的头头,那忙的更是飞起,他二人不但忙着跟李长庚商讨裁撤的名单,还要会面各部在京的中层官员,同时亦还要放着彼此间的坑蒙陷害。

而因己巳大战残疾了的钱龙锡,则是也没闲下来,反倒是大包大揽的将众人手中的奏疏批注的活儿,给集中到了自己手上。

见此情景,朱由检就很是满意,同时也露出了自继位以来的,第一次发自肺腑的笑容,大手一挥就将钱龙锡和杨景辰给叫到了养心殿办公,三个人一同承包了所有的奏折!

你要问张书缘在干嘛?

自从跟朱由检开完了会后,他只在府上陪了干娘半天,就投入到了工作中。

每日里不是忙着会见归来述职的各地商司郎中,就是拉着几位侍郎研究如何整备大明的商业,同时还要听取天津卫回传的新政实施情况,以及操办大明第一日报的事儿。

……

就这样,众人是一直忙忙碌碌,直到正月十五才算是稍作了暂停。

而到了正月十五这天,也就意味着大明要开启崇祯四年的第一次大朝会了。

于是,众人便停下手头的政务就去上朝了。

碍于今儿是新年过后的头一场朝会,于是奉天殿的内外便就站满了在京的文武百官,而这些人也知道今儿是第一场大朝会,所以就没找什么不痛快了,只是草草报了几桩杂事就没了声息。

见这满朝文武是如此懂事,朱由检微微一笑便就将不久前定下的国策一事给讲了出来。

话音刚落,东林与浙党的周延儒、钱谦益等人便就一同站出来请奏了。

“启奏陛下,臣等皆知国事艰难,但我朝定下如此多事是否有些驳杂且开支巨大了?臣建议不如将此等政务分批来做的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震荡。”

而他们这些人的言辞,主打就是一个叛逆,明面上是打着为朝廷着想的名义,但实际上却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因为,单就说改革赋税运输这一条,就能影响他们很多人的利益。

“哦?既然如此,那周爱卿与钱爱卿可有两策,解决我朝的赋税浪费一问?”

见他们反对,朱由检的脸色瞬间就暗淡了下来,很明显是不乐意了。

“陛下,臣等并不是在反对诸位内阁大人的谏言,而是这么多事,一旦同时开展,那我大明国帑将会压力巨大啊陛下。”

瞧着皇帝变了脸色,周延儒及钱谦益赶忙就低下了头来,躬着身子就开始为自己辩解。

“是吗?温爱卿,你身为我朝户部尚书兼辅臣,你来说说此类政务。”

没辙,自己不能亲自下场,于是朱由检果断就请温体仁出来跟他们打擂台了。

“遵旨。诸位大人,这改革赋税运输及官绅一体纳粮等政,乃我内阁与陛下亲定之政务,其本乃涉及我朝的方方面面,既有开源节流,又有边防军事,每一项都关乎着国本。”

“而此等政务,开支虽是巨大,于国帑而言也的确大有压力。但若是不做,那我朝将会因这各类事情而生出大祸!”

“就如改革赋税运输一项,若不行改举,那我朝每年将会多付十万至二十万两的运输银钱,而如此钱粮若是用作于边防也好,还是赈灾也罢,都足以是免除些不应发生的祸事。”

“还有边防筑城一事,一旦事成于我朝辽东而言便可打开局面,进可攻其重镇,退可固本培元,而此等大事岂能区区用银两之事衡量?”

“至于诸位大人所关注的开支一事,温某相信,只要张阁所奏之官绅一体纳粮及毕阁老所奏之支度法落地,我朝国帑之难定可消弭!”

“启奏陛下,臣户部于前日已结算清去年赋税,请陛下勘验。”

温体仁出来后,宛如是个机关枪一样,没过几下就把东浙二党的人给喷麻了。

而去年,由于天灾及己巳战事影响,导致大明的税赋下降了百分之十左右,加上商业司赚到的钱,一共也只有一千八百一十六万五千一百零三两的折合收入。

其中的大头,依然是来自那未取消的高苛农税及各种苛捐杂税,商税的占比只有百分之二十不到。

翻看了好一会儿温体仁送上的奏疏,朱由检便就忍不住了,很想直接让小哥将“官绅一体纳粮”之政,推行于全国。

但让他无奈的是,眼下各种事情是纷涌不断,再加之这“官绅一体纳粮”之事还牵扯到了新商法,于是他也只能是等了。

“恩,温爱卿办公无误,朕甚为欣喜。”

虽然看着这数据是心里发紧的不行,但他却不能对温体仁发脾气。

一是,眼下更换户部尚书的作用不大,谁上来都会是这个样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二是,他还想施行小哥的建议,让温体仁来做自己的刀去打击那东浙二党。

“臣不敢邀功,全赖陛下施政有方,臣不过是捡了您的便宜。”

听到这话,温体仁便自谦的施了一礼,然后便就当庭开舔了。

“呵呵,不错不错,不骄不躁,谦和有礼,朕心甚慰啊。温爱卿,朕问你,除我国帑内的岁入之外,赃库银两还有几许?能否驰援我朝今年的开支?”

“启奏陛下,赃库目前有金十七万,银四百四十五万两,各类古玩奇珍折合计白银三百余万,赃田庄子还剩一万七千顷未曾退还。”

温体仁说的这些财物明细,全是在兼并逆案中搞来的。

“恩,这样吧,将这赃库中的银两全部计入今年预算,另外再将田产全部退还给百姓。还有今年给朕的金花银就免了。同时你户部也紧要尽快将脏库中的珍玩古董变卖,用作于各类开支!”

听到温体仁报出的账单,朱由检二话不说就决定将钱全部撒出去了。

“臣代天下臣民叩谢君父恩典!”

见朱由检都不要“金花银”了,温体仁当即便率先跪了下去口呼圣恩了。

而这“金花银”是明廷赡养帝王的一种称呼,每年都要根据税收的情况,按百分之八的左右额度拨款给皇帝。

随着朱由检说出这话,以及温体仁的做派,这周延儒和钱谦益尽管再想反对也就没话可说了,只能的跟着跪了下去大喝圣名。

“诸位爱卿平身。既然对这七大国策无疑。那朕便请就诸位爱卿多多劳力了。”

“请陛下放心,臣等定会完成此任,为我朝百姓减轻负担!”

内阁众人是齐齐地发声,以至于那东浙二党的新一代,就只能是跟着他们表忠心了。

说完了这事,朱由检也没宣布退朝,反而是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既然方向既定,那七部来谈谈今年的预算开支吧。”

话音落下,张书缘等人便走了出来,开始索要办事经费了。

这除了张书缘给商业司要了两百万两外,其余的六部衙门,则分别是要了五十万两至七百万两不等。

其中当属兵部、吏部、户部最大,三方加起来有一千八百万两。而刑部和礼部则是一共要了一百五十万两。

听到如此规模的支出,百官皆是被惊的不轻,要知道算上赃库的现银在内,这一共也只有两千两百万两啊,这一下子岂不是全都花了出去?万一遇上个祸事岂不就等于没了手段去使用了?

就在浙党的姚宗文想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时,朱由检就直接大笔一挥批准了七大部衙的开销,同时又宣布了退朝,离开了奉天殿。

而这一下子,搞的在场的一众官员瞬间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散了朝之后,张书缘就去往了文渊阁,在内阁里处理了会奏疏,本以为忙过了午时就能回府休息一二了。

可就在他刚准备起身,商业司历经厅郎中郭九鼎便就请求拜见了,更是掏出了一封毕际壮的来信,言说天津清武县令死了!

听到这话,张书缘瞬间就惊了,连饭也不敢吃了,赶忙跟着他就奔向了天津卫……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