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49章 新政实施、谣言四起

冬季的海风凌冽如刀,吹在木质屋檐上是吱呀作响。

一家名为香客的客栈内。

张书缘是于孙居相对席而坐。

这还是他第一次与孙居相对席而坐,而孙居相的身形样貌也很是不俗。

他身材高瘦约有一米七五左右,眉骨如削,两道剑眉夺人耳目,一双眼睛狭长精光而内敛,望人时似寒星坠水,不怒自威!

这倘若让张书缘来评价他的样貌,一句话便是,此人好似是一把寒光戴展的利剑!

而在他二人一旁,还有四位天津卫的户部官员陪同,有天津清吏使司郎中宋津、长芦都转运盐使夏寅、小直沽巡检司韩安何。

“大人一路舟车,下官等接应不时,还请大人恕罪。”

刚一落座,一旁的天津清吏使司郎中宋津,便带着余下三位同僚躬身请罪了。

“呵呵,无妨,本阁又非户部之人,尔等接引不时也能理解。”

当着孙居相这位大才的面,张书缘也没好意思摆谱训斥,要知道那孙居相可是出了名的直臣,在后世风评可以说是极佳!

“孙大人,你比我早来些时日,这天津卫是何情况?”

摆了摆手,表示自己不在意那些虚礼后,张书缘便郑重的问向了孙居相。

起初,孙居相还以为他张书缘是跟那些个腐儒一样,只知道装装表面功夫在皇帝面前邀功请赏呢,可他却没想人这刚到就开始准备忙活政务了。

“大人您这一路劳顿,不妨明日下官再上禀。下官等得知您来了之后,可是特备了酒宴,您不妨先歇歇再说。”

虽然有些惊讶,但孙居相还是得做好礼仪,毕竟此时的官员在面对上位者时是必须要拿出态度的,如若不然,轻则被扣上一个不敬上官的帽子,重则那就会使仕途受影响了。

“不了,事急从权,陛下将如此要事交于本阁,本阁岂能懈怠?孙侍郎还是与我讲讲此地的情况吧。”

一听这话,孙居相瞬间就对张书缘有了改观,将先前的流言蜚语全部抛出了脑外。

没错,自他登临朝堂之后,东林党和浙党就没少骂他是个“佞臣”哪怕是在参与进惠民坊一事后,这群人也没少造他的谣,说他是在与民争利。

而这些,张书缘自然是知晓的,但他却没有去管,一来此事不疼不痒,二来是要管这事那非得累死不可。

见张书缘是铁了心的要办公后,孙居相便以眼神示意,让小直沽巡检司的韩安何去交代厨子晚些上菜了。

“大人,我天津卫一域眼下十分繁茂。据我户部计入,漕粮转运量每年有四百万石上下,落入京通仓的粮草每年有十万余石,再加之本地农桑产出,共有十八万石左右。”

“除了繁茂农桑之外,此间的钞关盐业及其他产业,也十分繁茂,每年可给予我朝三十五万两上下的收入。”

“而因这等繁复产业,这天津一域也吸引来了各地商贾,主要有潮、闽、粤、晋、鲁五省之商帮,具体数目阁部哪里应该有数。”

“至于人口,碍于鱼鳞册未曾更改,这怕是就搞不清楚了。若是让下官来推测,应当是有六万三四的本地户籍吧。”

“除了这明面上的情况,其他地方就不是太好了。由于近些年来的战事,此间民生的预算是不断被挤压,在历经六次征饷加派后,此间的民力是十分凋敝。”

孙居相不愧是名载史册的大牛,张口间就把天津卫的大概情况给描述了一遍。

“恩,这与我商司统合情景的无二。”

张书缘是缓缓的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此时的天津卫情况应该不会太好。

据史书记载,天津一域是历经了六次加派,每次的加派虽然看似不多,每亩耕地,只多增收一厘到二厘之间,但要知道,这增派的对象可基本上都是农民啊!

而虽然史书中记载,崇祯四年和八年时为镇压农民军而搞的“均输助饷”分别将商税和盐课加到了百分之十,和百分之十五的税率。

但这对于那个时空的大明来说,无疑是饮鸩止渴之法,根本就缓解不了朝廷窘迫的财政。

因为,大明的财政就宛如是一个破了的水桶,一边有人在隐匿银子,一边又有人在虚假报账贪污预算,而且这最重要的是,到了八年之后朝廷是更加的不稳定了,各路蛇神犹如走马观花一般上台,根本荣不得朝廷贯彻定好的政策。

我们再说回来。

而天津卫的商业情况,据他商业司统计,包含天津卫附近的乡镇来讲,共有七百所各类坊市,其中以杂货坊及客栈酒楼为主,船舶冶炼制造次之。

“既然此间情形如此,那依孙侍郎看来,我朝之新政重点该放在何处?是船舶制造,还是盐铁粮食运输?亦或者票号、茶庄、杂货行?”

看着孙居相的眼睛,张书缘就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而这问题也代表着他的立场。

“大人,下官不敢乱言,此等大事乃非私器,理应放眼全局。”

说这句话时,孙居相是正襟危坐,一双眼睛透露着浓浓的刚正之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既然如此,那你我明早便去城中各大坊中走走吧。”

见他这么说,张书缘就点了点,心底里更是如史书评价中那样,给了他个“不合时宜的直臣”标签……

次日。

张书缘是起了一个大早,喊上孙居相及五个护卫,就去天津城走访了。

起初,孙居相还以为他只是到处走走看看,但他却没想到,这张书缘竟能不着官服且毫无大员架势的与民间商贾闲聊,就仿佛他不是一位官员而是市井小民一般!

“大人殷大人求见。”

正当张书缘带着众人在谯楼街区与小商铺老板闲谈时,商司主事便就挤了过来。

“恩,速请。”

听到殷尚质到了,张书缘旋即就意识到自己离京的消息散开了。

其实,他知道自己离京这事是瞒不住的,但在他想来这事能多瞒一天是一天,别搞的自己还没推行,便就受到了阻碍。

的确,更改商税这事影响最大的便就是东林党,其次便就是与其有关联的山东孔家。

而当东林党在朝中挡不住自己的时候,其大概率会去找孔家帮忙,让其以天下学子的名义来反对自己的施政。

“既然消息不胫而走,看来我得快刀斩乱麻了,然后在去山东一趟。”

为了以防万一,张书缘只得是这么做安排了。

很快,天津卫指挥佥事殷尚质便就走了过来,可他还没躬身见礼,张书缘便伸出了手制止。

“诶,殷兄许久不见,还待我买完东西再谈。”

“哦…哦,好。”

殷尚质一时没反应过来,只得是尴尬的应了一声,转而就看向了孙居相,

“孙大人,张阁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殷尚质的官位是比不上孙居相的,所以他便就恭敬的将孙居相给请出了人群。

“什什么意思?我等这不是在体察民情,难道殷大人看不出来?”

与张书缘不同,孙居相一眼就看出了殷尚质来此是有所图谋的。

“大人,下官自然能看出,今日过来是听闻新政事宜要在我天津试行,这不下官就想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出力的地方。”

虽然殷尚质讨厌在朝的文官压制武官,但他却不得不硬着头皮与人打交道。

“呵呵,殷大人恐怕是找错了人,还是等阁部忙完再说吧。”

“大人,您与阁部舟车劳顿,下官到如今还未见礼,还请您海涵一二啊。”

殷尚质见孙居相不透底,旋即就又把他给拽到一旁,从袖子里掏出了三张钱庄票据,说着就要塞给他。

虽说这殷尚质于史书中的结局是战死沙场,但在官场一道中他也是属于那守旧一派,对于任何人的政治主张都不在意,只要是不打扰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可。

所以他今日自主上门的目的,自然便就是想探听出新政的针对方向,以免张书缘等人坏了自己的政绩。

……

“老先生说的没错,这皇帝苦,百姓更苦。”

画面再转向另外一边,跟这店铺的老板聊了许久,而这老板人还不错,不人云亦云知道朝廷难处,但知道归知道但他还是颇为有些无语的,因为这天下的大小商贾都共用同一套税率,这焉能在心理平衡?

所以,在知道他的想法之后,张书缘便起身离开了这里,并买了数件木质首饰,打算等回京后送给干娘及丫鬟当礼物。

来到大街上,正巧看到了殷尚质和孙居相在不远处谈论着什么。

“看来这殷尚质是来探我口风的,不过倒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摇了摇头,张书缘便装作没看到殷尚质在送礼,走近了两人身边就开口道。

“两位在聊什么呢?”

“哦,下官在向孙大人问好呢。”

“大人,此撩欲行贿于我,还请大人严查!”

轰的一下,孙居相丝毫没给殷尚质面子,立即就道出了此言。

“当真?!”

“大人,下官不敢行贿啊,这…这是下官存放在钱庄的三张票据,是请求孙大人在回京后帮忙转交给下官亲人的。”

殷尚质见状是赶忙解释,生怕被张书缘用这理由给拿了,将自己转交给中军都督府审判。

要知道,行贿罪虽然不至于被砍头,但其下场最少也要落得个罢官充军!

“是吗?那看来到是孙大人不近情谊了。”

“大人……”

“算了,这既然是殷大人有求于你,你便答应便是,再说这又不是什么苦差事。”

张书缘呵呵一笑,其实他不是不想管这事,而是打算用这事来当做抓手挟制殷尚质帮自己推行新商法。

其实,这也不怪殷尚质不小心,而是孙居相这家伙在朝中素以清操绝俗而着称,所以才逼得他不得不行此下策来探听虚实了。

“行了,既然殷大人过来了,那么就陪本阁走走吧。”

“是……”

见张书缘没追究,年约四十五的殷尚质便就松了口气,赶忙就充当起了向导带着他们去各个坊市巡视了。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画面在转向山东。

一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有百亩且装修豪横的府邸中,一位年约四旬的中年男子正捧着数封秘信在看。

而在他的身旁环伺着十多位族亲及丫鬟。

没错,这个人正是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孔胤植。

“族长京中有何消息传来?”

见衍圣公孔胤植是沉默的看着密信,祖中的祖老们是交头接耳的议论不朽。

“唉,风雨欲来风满楼啊,此信诸位拿去看看。”

孔胤植无奈的捏了捏手,转而就将密信传递了出去。

“嘶!!这张书缘是要与我本家作对?”

一些看完密信的孔家人,瞬间就惊叹了起来。

“哼,敢跟我孔家作对,家主还请您代我天下学子奏请陛下,言此子祸乱朝纲!”

这说话的人是孔府中的管勾名叫孔君昊,而此人是孔胤植于族中的铁杆,掌握着孔府的祭田租税,也是他孔胤植侄子。

“唉,本公何曾不想,但依照这书信与传言看来,这张书缘仿佛是有种魔力一般,竟能引的陛下施行此政。而且想要劝阻又谈何容易?倘若容易,只怕这信都到不了我们这里,就被韩爌那帮子人给处理了。”

孔胤植说的没错,若是能用正常手段处理,那东林党人早就解决了。

“族长,那我等就只能是这么眼巴巴的瞧着,看着那厮一天天的将新商法推行到我们这里?”

“自然不可。君昊通知下去暂停我府上的一切海运,若陛下问起就说今年山东大旱,又恰逢白莲教作乱,导致货运受阻。”

“是。”

“还有派人去天津看看那新法的内容,若是严苛就迅速回传。”

“是,侄儿这就去办!”

……

孔府在忙着停运货物,同时下面人还散出流言来,维护衍圣公的家族地位。

而天津那边,在同孙居相、殷尚质二人巡察了两天后,张书缘便决定快刀斩乱麻了,也没搞什么见商会,直接就命户部的人出面将新税法的内容给张贴了出去。

而这布告的具体内容是。

一,坐贾行商,岁终按净利多寡需征商业所得税,年入五千两之内三十取其一、一万两之上三十取三、十万两之上者三十取十、年入三十万两以上则三十取十五。

二,自即日起免除辽饷、剿饷、盐课等附加杂税,只征市税、关钞、门摊、酒醋、契税、矿税及商业所得税等明载税种。

三,盐引归一,每引征正银或宝钞七百文。

……

十二,若有不遵此令、或无旨加派或仍收火耗者,被征之户可上告巡银局或清吏司,我司得知定不轻饶!

十三,若有不法者将按律惩处,轻则上交违律所得且罚款赃银三倍,重则抄家流放。

在看到这布告的一瞬间,整个天津卫便吵闹了起来,无数巨贾商人是纷纷叫骂,而静海等地方官则是在坐看他的笑话。

因为张书缘定的这税率太高了,高到了都让他们觉的这商人们都处于了无利可图的地步了。

而与这些大商人不同的是,一些小商人是显得很开心,因为张书缘取消了各种苛捐杂税,大大减轻了他们的经营压力。

虽然这百分之三的税率,在他们看来依然是很高,但排除掉那些损耗,是足以让他们赚的比原先还要多了。

而就在这两极分化的舆论场中,仅用了五天,就有流言传了出来。

据毕际壮观察留意,这市井中突然就冒出一股流言,说什么津门西市白昼抽刃,商旅绝迹,哭声达海。

更有童谣在言“天津设牙人局,商贾入门先割股肉三两!”

……

“大人,这是近几日的舆情。您看……”

将搜集好的流言呈递给张书缘后,毕际壮便变的有些踌躇了起来。

“不用管,继续严加关注就好。”

“对了,城内商户情况如何?”

只看了一眼,张书缘就将手里的草纸给放了下去。

“大人,城内三百家商户,有九十余家暂停歇业,剩余之户看似是在徘徊观望,每日营业仅有两个时辰,而我城中物价也开始上涨了,涨幅有近昔日售价的半成。”

“恩,继续关注就好,勿要让其涨势过一成。对了,海港情况如何?”

“回大人,据下面人回禀,我天津的船运也被影响不小,有近三成的货船停摆了。”

“三成…,看来是那群人发力了。际壮去将吴郎中喊来,还有你让人去买些拓印托板回来,数量要多。”

“是!”

一声令下,毕际壮立马就去办了。

“唉,这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山东孔家的影子,要是有的话,还真希望借此搞死他。”

没错,在张书缘看来,这山东孔家就是一毒瘤,跟那一群投鼠忌器的二五仔似的,无论是谁来了,只要对方势大,它就会第一个带头投降……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