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47章 新政试点推行、朱由检心态崩了。

“书缘说的极是,自古以来能成事者十之**都与农民有关。”

一说起农民问题,朱由检就很蛋疼了,单就他批阅的奏疏而言,十封里就三封就是在说农民佃户的问题。

“对了,书缘,你这新政可有寻到合适地点施行?”

放下了手中的草案,朱由检便抛开了农民问题看向了张书缘。

“唉,说实话我也拿不准,问了温体仁他也没个好想法,所以这不来问问陛下是什么想法。”

张书缘是捏着眉心发愁,在他看来,眼下的新税草本,是根本不会被大明地方所接受的,因为这新法是直接将手,伸进了天下所有富豪的口袋!

“恩…这样吧,既然没个好选址,那不如就将试点定在京师吧。”

朱由检捏了捏手,然后便下定了决心在京城搞了。

“陛下这合适吗?定在京都是不是压力太大了。”

一听朱由检要定在京师里作为试点,张书缘就紧张的吞了吞口水,身形也不再散漫了。

在他看来,朱由检这说词是不可谓不大胆,要知道北直隶可是大明北方的核心重地,京师更是核心的核心,一旦这里出了大问题,那几乎就有很大概率再现“靖康之耻”的画面。

这倒不是说在京师试行新法,就一定会出现大乱。而是这里的情况复杂度是一点也不比江南差,各种鱼龙混迹在这里,可以说一个处置不好,便就可能引发影响全国的经济问题。

据史料记载,单京杭大运河一年就有超过四百万石漕粮、两千万两以上的金银汇聚到京城,甚至于沿线的淮安、扬州、临清、天津都成为“银窝子”!

“那…那你怎么说?这经济一道,朕虽不懂,但朕却知道“鞭长莫及”的道理。”

朱由检跟张书缘的想法是同频的,都知道将试点放在远处是行不通的。

“陛下,要不这样,将试点安排在河间府怎么样?那里距离京师较近,物产也丰富,就算是出现了问题我们也能及时调整。而且与京师相比,定在河间的压力要比在京师里要小的多。”

起初,张书缘是想将新政在山西府、山东府或淮安府三地任选其一的,但考虑到黄宗羲等人要处理“白莲教”的问题,以及山东、淮安府形势复杂的因素,所以他便只能是再想其他的试点地区了。

而他之所以看中这三地,主要是这三地有大量的产业在,可以十分清晰的从数据中窥探出有无问题。

“河间?书缘是想说天津卫吧?”

听到河间一词,朱由检就呵呵一笑,仿佛是看出了他的真正想法。

“陛下猜对了,正是天津卫。”

“恩,天津是个好地方,那就这么定了吧。大伴速去将内阁众人喊来,我们要好好议一议试行之事。”

“奴婢这就去给皇爷喊人。”

经过这么一细聊,朱由检一想也是,倘若在河间府出了问题,那政治压力就小上很多了,而且影响范围也有限。

“对了书缘,你先前弄的那个书社怎么样了?朕可是没忘了你说的“舆论”二字。”

趁着王承恩去叫人的空当,朱由检就问起了中州书社的情况。

“陛下问起,这让我到有些汗颜啊。这近来一直忙着折腾新政和抄家,也没得空去理吴应箕是个什么情况……”

张书缘甚是感觉心累,总感觉他比朱由检过的还要辛苦。

可实际上,他们哥俩过的都是很累的,每天忙的是脚不沾地,尤其是朱由检。

别看现如今各种大事都有张书缘的出手干预,但要知道朝廷里可不全都是大事啊。

就张书缘挑起的兼并逆案这一个案件而言,那各种审问口供及赃款清点名册都要送到他这里批注收尾的,因为没有批注刑部就不敢杀人行刑。

而除了给那大量的罪员陈词做复核外,他朱由检还要应付各地送上来的“小事”其内容包括不限于有,灾荒、赈济、狱讼、驿递阻滞、河工、科道互纠、荐举将才或裁撤补充兵卒等杂事。

“是这样啊,那等下与温体仁他们议完了事,朕与你一起去见一下吴应箕,看看其书社弄的怎么样了。”

说起中州书社,朱由检就想见识见识,自己手握舆论的感觉是什么样子了。

……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后,王承恩才将内阁众人给全部请到了养心殿。

“臣等参见陛下。”

“卿等平身吧,大伴赐座。”

“谢过公公。”

众人是齐齐见礼,接过王承恩及下人递来的凳子坐下。

“新税法的草本,卿等都看过了吧。”

坐在龙椅上,朱由检便看向了众人。

“禀陛下,臣等看过了。”

“那卿等对此可有什么谏言?”

一语落下,朱由检就死死的盯住了他们,眼神中对于草本的满意之意是丝毫不掩饰的外放。

没错,此时的朱由检早已是脱去了腐儒之态,只要他们敢说一个不字,那自己就不介意换上一个人来做辅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陛下,张阁拟定的新法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臣挑不出什么问题。”

这句话是温体仁说的。

“那你们几位呢?”

“臣的也同是。”

瞧见皇帝那欣喜的眼神,李标等人就选择了闭口不言,顺着温体仁的话音就继续说道。

“好既然内容无虑,那就与朕一同思量思量试点之事吧。”

朱由检一说这话,李标与王永光二人瞬间就眼神一亮,而杨景辰则是低着头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起初,他们三人还以为,张书缘在制定完新法之后,第一时间就会请奏推行全国。

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件事,那便是这本草案是在他们二党的逼迫下才从速写出的,若是没这件事,只怕这草案的内容要比眼下的多两倍!

在听到有试行点后,杨景辰就觉的这新税法是挡不住了,因为试行一词的空间太大了,万一是有问题,那张书缘也可推脱说是在收集数据改良条款,说什么也不会因此获大罪的。

而李邦华对此则是较为欣喜,因为他能说出“试点”一词,就代表着他张书缘不是一急功近利之人,而这种人是对朝廷有着莫大好处的。

就这样,在朱由检的引导之下,众人便就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来讨论试点的各种问题了。

但似乎是由于缺少了韩爌这个东林头子,以至于李标这党魁在众人的面前就显得很是心有余力而力不足,不但要思虑自己的言辞,更要与浙党那几人拉扯。

而他在会前,虽然是没明说新税法有什么问题,但在会议之中却没少站在商户巨贾的角度说话,期望用难度来驱使朱由检降低草本中的税率。

而温体仁及李邦华几人,也是没少为富商言语,只不过,与李标这个东林头子相比,浙党人还是知道此事对于国家是有什么的好处的,所以拿捏的便就有了些分寸……

当然,这也不能说李标就是坏蛋一个,而是他的见闻和思想导致了他站在了浙党及张书缘的对立面。

因为在东林党人的眼里,国家只有施行“开放言路,取缔宦官干政,施行超低赋税”的政策才会越来越好。

而这政治理想,颇有点后世那自由主义的味道。

不过,这也不能说浙党倾向于了张书缘这边,他们就是好的。

在他们的眼里,虽然这新税法是很苛刻,但其中也有不少利益可寻的。

这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朝廷收了那么的商税,要花向哪里?总不可能收上来之后是放在太仓里等下崽吧?到最后还不是要花到土地和军队里吗?

而且,虽然这新税法是取缔了苛捐杂税,但要论官场办事那一套,他们有的是办法去吃拿好处。

所以,在张书缘看来,这两党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办事的角度全是出自于私心利益!

经过一个下午的探讨,最终由朱由检拍板,责令六部全力配合张书缘在天津卫的试行新法。

随着议事的结束,内阁便发出了一道道命令文书送往了司礼监,再由司礼监留印批红之后,这些条令文书便传递给了通政司。

借由通政司的运作,用时不到两个时辰,朝中各个衙门机构便收到了批了红的条子。

在接到内阁的条子后,大明的整个六部便就动了起来。

礼部忙着将此事记录进本朝实录,户部、刑部及大理寺则是派遣干才奔赴天津卫,而商业司这头也派了三十人过去监管此事。

总之因为这些命令,以至于整个在京师的官员是忙得飞起,更有甚者是一夜都没合眼。

……

次日,张书缘是在文渊阁的公务房里睁开了双眼。

在昨夜,除了内阁的毕自严等人不太忙外,就属他与温体仁最忙。

温体仁是忙着整备人手、核准天津卫的去年财报,而张书缘则是忙着写法律条文的白话解释,及整理天津卫的商户信息转交给户部核准。

这本以为今天的朝会迟到了,张书缘就赶忙的起身就打算去奉天殿请罪了。

可他还没走出阁门,便一头撞上了给自己搬运文书的中书舍人,差点被把自己给磕懵了。

“大人您这怎么了??”

李和通很是纳闷,但也眼疾手快的就丢下了奏折搀扶住了他。

“李和通快扶我去奉天殿,要误了朝会了。”

张书缘很是急切,顾不得额头上的疼痛就要去上朝。

“大人,今儿朝会取消了。您…您不知道?”

“什么?陛下取消朝会了?”

此话一出,张书缘瞬间就愣了,心说这还是那个想要成为圣君的朱由检吗?

“是啊,您不知道?”

“额,这还真不知道,小李你可知是出了什么事儿?”

原来,在昨夜除了众人忙的飞起外,还出了一桩大事,而那件事便就是朱由检的次子朱慈烜病重了!

没错,自朱由检的大儿子出生后没过十个月,周皇后又生了一胎,只不过这次子是早产儿,所以朱由检便也就没对外廷大张旗鼓的宣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而张书缘自然是知道朱由检的近况,但碍于事不关己,又不是属于朝中的大事,所以他便也就没去过问人家家事了。

“阁部是这样……”

“嗯,知道了,你去忙吧。”

摇了摇头,张书缘也没顾礼仪,一屁股就坐到了门口的台阶上。

“唉,这朱由检是真难啊,外廷风雨也就算了,可家里一共就七个孩子,有四个早夭,嗨,真是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听到朱慈烜病重的消息,张书缘便是颇为无奈了起来,很想掏出支烟点上。

在门口坐了一会,他便就瞧见李凤翔是急匆匆的从大院前经过。

瞧着他那么急切,张书缘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他是在办什么差。可奈何,他是一普通人也不会瞧病,自然这也就出不上什么力了。

不过出不上力,但他还是想去探探口风,于是他便追出了门外。

等他追上李凤翔后,他们却已是到了午门。

果然,没过多久,一张巨大的求医皇榜便出现在了午门城下。

看到这一幕,张书缘的心便就沉了一分,赶忙走上前去询问朱由检的状态。

见是张书缘来了,李凤翔也出奇的没摆架子,反而是忧心忡忡的说道。

“阁部所问,本提督是不该说的,但碍于阁部贵为陛下近臣,那我就与你说说吧……”

据李凤翔说,昨天一夜,朱由检是守了周皇后母子整整一夜,整个人是疲惫不堪,但就是不愿意离开睡下。

而朱慈烜小王爷,则是出现了体温不稳及黄疸与呻吟的病症,宫中御医是束手无策,只好是颁布皇榜寻求能人异士了。

一听朱慈烜是有这些病症,张书缘的心就彻底凉了,赶忙与他告辞,就去开导朱由检了。

没办法,早产儿的并发症,在这个时期根本就解决不了,能做的也只是吊个一年左右的命而已,完全就可以说是,扛过去就活 抗不过去就死。

凭着皇家身份,张书缘是一路畅通,很快就进入了皇宫深处。

“臣张书缘求见陛下。”

来到坤宁宫外,张书缘便就以臣子大礼求见了。

“宣。”

殿内,朱由检是默然的道了声“宣”然后便就走到了正殿里的石柱处蹲下了。

说实话,朱由检此时的心态是接近崩溃的,尤其是一想到自己要经历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情就更是如此。

“陛下。”

殿内空空荡荡的,只有张书缘的声音在回荡。

“书缘你来了。你说…朕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呢!”

朱由检此时很是想哭,因为御医们是啥话也说不出来,给的治疗方法几乎是等于没有。

“陛下,世人皆苦,你我也在其中,这万不可因小皇子的事……”

“书缘,你是从后世而来的,后世可有治疗朕子的办法?哦…对,你得先看了再说是吧,走,朕领你去看……”

朱由检有些疯魔迷惘了,一把拉住张书缘就要去寝宫里看孩子。

“陛下,小皇子的事我理解,但…但我解决不了,哪怕是到我后世也有很大的概率无法治愈。”

张书缘听闻过李凤翔说出的病症,而那症结在后世的医院中也不敢保证能百分之百的治愈。

“什么?!后…后世也处理不了?这…这就没办法了吗……”

朱由检一屁股便坐到了地上,整个人瞬间就彻底的陷入了无力感中。

“陛下,皇子之症并非彻底不可解,而是在于发展。而且,您除了皇子外,也要多想想我大明朝的万万子民啊,他们也有人与您一样,难道您就忍心就此沉沦,弃他们于不顾?”

“方才我虽然说后世是无法彻底治愈,但在后世 那也能依靠诸多科学技术让人存活,而那些技术全都是靠着发展得来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奋力的向前走,总有一天是可以治愈这种病症的!。”

见朱由检宛如街边醉汉,张书缘便开始细心劝导了,同时也给了他一个方向。

“书缘,你说的当真?”

一听有机会可治愈,朱由检就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的人一般,抛弃了时代因素,直接就问起了能否通过发展来治愈次子之疾。

“当真,陛下可还曾记得我跟您说过的三百年后?”

“恩,朕记得!”

“陛下,既然您记得那便就知道建奴在统治了华夏后的样子是什么。而我不瞒你,自我们后世战胜了侵略者后,用时仅不足百年便达到了您在我那本书上看到的成就。”

见点燃了朱由检的希望,张书缘就准备用后世的发展给他打打气了。

“当真?!”

“当真!”

见他不信,张书缘就将后世的近代发展史给朱由检讲了一遍,其中着重描述了战后的破败与荒芜……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