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36章 东厂出击、百官退避

从东缉事厂里出来,刚走到东安门的四译馆时,就见到了一大群宫内太监从东安里门里倾巢而出了。

随着这诸多太监涌出,吓的一旁百姓是纷纷退避,更有胆小者竟直接吓的呆在了原地不敢动弹。

而他们自出来以后,旋即就分裂成了三队。

一部分是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李凤翔率领,直接奔赴向南局贤坊的三座太仓。

第二部分则是由王承恩与方正化率领,他们的目标是直奔承天门对向东、西公生门而去,

而这的东、西公生门内,是分布着大明朝廷的六部衙门的日常办事驻地,期间大多为四五品小官在里面活动办公。

PS;六科廊的六部大院。是张书缘等二三品大臣拟定文书开会的地方,而位于承天门南侧的六部才是真正的基层办事之所在。

至于第三部分则是由兼管兵仗局的司礼监太监高时明率领,他的目标是直扑城内的思诚坊与咸宜坊而去。

这两座坊市,是大明重臣的府邸所在地,张书缘的郡王府也在其中。

……

瞧着蜂拥而出的大批太监,黄俊力是赶忙让人将轿子给抬到路边上让开道路。

由于人群蜂拥,轿子内的张书缘就被晃醒了。

也是,近来他一直忙着梳理北直隶的耕田,以及与东浙二党都勾心斗角,以至于他是十分少眠,经常是困的不想动弹。

所以他张书缘也就不得不学那些个士大夫,养成了个随时眯觉的习惯了。

听着轿外的扰动,张书缘便掀开了帘子。

本以为这群太监是去接管城防的,但他却没想到自己还没开口,那群人里便传来了一声吆喝。

“张王爷这是去哪儿?”

随着声音传来,张书缘顿时便在人群里发现了两位熟人。

没错,这宫里的熟人除了王承恩与方正化还能是谁。

见是这两位,张书缘也不好托大,下了轿子就拱手与其寒暄。

“王公公,张某这是准备回商业司。您二位这是……”

瞧见王承恩与方正化是一前一后的走了过来,张书缘就不免有些好奇了起来。

“这样啊,那正巧合咱家带了陛下旨意,要大人协助我等督办此案。”

王承恩微微抱了抱拳,一点都没把大宦官的架势给拿出来。

而这一幕看的方正化是一愣一愣的,心说这还是那个在内廷中权势滔天的王承恩吗?

“是这样啊,那本阁这便与二位公公同行。”

拱了拱手,张书缘便走到了黄伯近前,让他带着轿子回府,并且让他安顿好府内众人,勿要让众人慌乱让人误会。

因为看眼下这架势,朱由检是要借机查账了!

安顿好了一切,张书缘同王承恩二人去到了商业司。

而在路上,王承恩是毫不吝啬的夸奖,差点没把他捧到天上去。

对此,张书缘就很是无语,直说这都是圣上安排的好……

就这样,在商业司带上一应亩产文书他们就奔赴向了户部。

见有内廷的人来了,温体仁对此并没有感到出奇,只是对混迹在人群中的张书缘感了些迟疑。

不过,温体仁反应也很快,在迟疑了片刻后,他便立即就对着宫里的人见起礼,那态度底的就很是让人怀疑他那二品大员的身份。

而王承恩等来此,也不是冲着他来的,再加之能看出皇帝有意无意的偏向他,所以众人便也就没说什么,自顾自的就去找百官的地契复印了。

“张阁,陛下这是何意?”

让属下带领着两位太监头子去搬运文书了,温体仁便赶紧凑到了张书缘的近前。

“温大人稍安,王公公他们只是来调取各部官员的地契文书的。对了,稍后你得跟他们走上一趟,具体事项不用我说温大人也知道该怎么办。”

张书缘说的事情,自然是指温体仁执掌户部的事,而这个职位对于眼下的土地兼并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为了以防温体仁被打个措手不及,故此他才做了提点。

“恩,这个温某知晓,那温某在审查期间,这户部之事就劳烦张大人了。”

温体仁知晓张书缘的一些财产情况,所以他很相信他张书缘是最快也是最先能从兼并之事中脱身。

“诶,这话就客气了。”

张书缘拍了拍他的肩膀就给了他一个放心的眼神。

在户部拿到所有在京官僚的地契后,王承恩便就看向了温体仁与张书缘。

“两位阁部,此案乃关乎我朝万年之基,还请两位大人配合我等,以免我等奴婢再闹出些什么不好的事出来。”

王承恩是阴阳怪气的开口。

虽然他能看出来皇帝在有意无意的培植温体仁,但他可不是那听之任之的人,所以早在温体仁晋升到中枢的那一刻,他就为了自己的皇爷着想,将自己的心腹太监派去温体仁的老家走访了,这自然也就抓到了些温体仁的小辫子。

而他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他不知道,温体仁是怎么看待自己这种人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公公说的是,如此重案涉及国本,本阁万不敢推卸,定会交府上之人倾力配合。”

可他未曾想到,温体仁听到这话不但没生气,反而是偷偷的给他递眼色讨好。

“这温大人可真有意思,怪不得小哥要向皇爷举荐他。”

这种眼神在王承恩看来很是出奇,因为如今的官场之中,尤其是文官群体是十分厌恶宦官集团的,是恨不得将他们打入万劫不复之地才好。

“好,不愧是我当朝阁臣,那咱家就代诸位奴婢弟兄谢过温大人了。”

微微点了点头,王承恩就知道了他的心思,当即就带着人去到了他府上。

按照户部留存的凭证,以及在温府中搜出地契,还有张书缘丈量出的具体数据。

在这三方数据对照之中,这温体仁一家的土地还真不算多,在京师的田亩只有六顷不到,还是于去年夏天时置办的。

当然这数据是不算他浙江老家的,若是加上他老家的田产恐怕也得有个五六百顷了。(百亩为顷,百顷为万)

的确,能在此时出相入仕的官员,大多都是出自于大资产之家,普通百姓想供出一个秀才都很难。

因为,那大多数普通人是在这七八十年间,连温饱都无法彻底解决,就更别提眼下还有着各种天灾了,可以说能不被饿死就是万幸了。

在温体仁府上审查了一天,王承恩等太监便就确定,温体仁并不牵涉北直隶兼并之事,于是就恢复了他的部分权柄,能让他行使户部尚书的职责了。

虽然是查清了他温体仁一族并不涉及北直隶兼并之事,但考虑到其乃执掌户部的因素。

所以他温体仁也没有立刻恢复自由身,反而是被禁足在了府中办公,方正化更是在户部,通宵达旦的核查他温体仁在职时的各种审批。

对此,温体仁是一点脾气也不敢有,不但要和声细语的哄着这些宦官,还要十分识趣的听从他们的安排。

虽然他是感觉自己做的(包装)像是一位刚正不阿的清流,但他还是不免的害怕在处事之中有什么遗漏,于是他便就命令下人开始向王承恩等人行贿了。

面对下人送来的各种好处,王承恩是一点都不敢收,不但让下人将东西给送回去外,更是将此事告诉了张书缘与朱由检。

……

“呵呵,王大哥,这温体仁是在怕你啊。”

汾阳郡王府中,王承恩与张书缘是对席而坐。

而自从“查清”了温体仁一家的田产之后,王承恩便就带人来查他张书缘了。

这虽然说的是要查他,但王承恩却明白,无论小哥的田产是有多少,那都是他应该得的。

因为若是没有他,只怕这江山是会一日不如一日,到时候别说是干这些大事了,只怕连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怕我?”

王承恩很是不解,心想他都有皇爷给站台了,这怎能还会怕我?

“是啊,他想往上爬,自然就得考虑你们这些内臣。而这俗话说的好,什么话都比不上枕边话,而你们是除了宫里的那些个娘娘们,就属你们的话能入陛下的心了。”

张书缘说的没错,作为宫里的大太监,尤其是皇帝的贴身太监,那分量是一点都不比皇后轻的,有时候甚至一句话就能让朝廷的走向改道。

而这最鲜活的例子,就是大明战神朱祁镇的贴身太监王振。

就因为他一句话,直接就导致了大明发生了土木堡之变,使得大明精锐丧失六成以上的战力。

“张阁,那温体仁给的东西,咱家是怎么处理?皇爷跟我传信说让我自己看着办。”

面对着温体仁接连不断的行贿,王承恩就很是头疼,生怕因此被李凤翔等人知晓,从而影响了自己在皇爷近前的形象。

“嗨,还能这么处理?肯定是不收呗。”

张书缘想也不想就这么回答。

“那…那他这一直送也不是个事儿啊,万一这要是被皇爷知道……”

“啧,王大哥这不是迷惘了?他给你送礼是图什么?不就是图尽快结束对他的审查吗。所以要我说,他任内要是没什么大问题的话,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这样也能为陛下留下他的把柄。”

此时的朝局在张书缘看来,是势必要有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下场主导才行,而能有如此能力的人,非温体仁这个官迷不可,他在历史中为了做首辅,那可是什么事儿都能干出来的。

当然,他也考虑过自己取代温体仁的作用,只不过他在朝中的时间太短,再加上老想从大局出发,所以他就认为,这打手之位还得是让温体仁这个官迷来当比较好。

“看样子只能是这样了。”

见张书缘跟自己说了这么多,王承恩一想也的确如此,不过为了贴合皇爷的意思,他就决定在拒收温体仁的好处时,自己也要对其慷慨,免得这货在上位之后拿今天这事儿搞自己。

没错,如今的局势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这韩爌的首辅之位已经是坐不稳了,一旦被查出有人给他开后门,再加上在他的任期内发生了如此骇然之事,那他最轻最轻的处罚也将面临的是充军戍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启禀公公,张阁大人的田产现已查清。”

正当他二人还想就这眼前的问题再聊些什么的时候,王承恩的手下太监便就冲了进来,手上还拿着薄薄的一张草纸。

接过下人递上来的审查明细,王承恩顿时就瞪大了双眼,以一种看圣人的眼神看向了张书缘。

“王爷您…您这……”

王承恩是结结巴巴的说不出完整的话,就连官职都忘了称呼了,看到这一幕,张书缘瞬间就懵了,心说“难道是有人给我栽赃使坏了?”

顾不得礼仪,张书缘一把就抢了过那张文书。

这不看还好,一看他差点没被王承恩给吓死。

只见这纸上的内容是:汾阳郡王一系与城南有三处田产,共计五十七亩三分七厘。

“王大哥你可吓死我了。”

看完了内容,张书缘就拍了拍胸口,他还以为在自己名下有上万亩的田产呢。

当然,自他立足于朝堂之后,自然就有不少人找他帮忙了,但碍于他一直外出,以至于府上的人就根本不敢收那些好处,再加上有朱灿绮这个老太太在看着,就更没有人敢打着张书缘的名义去搞事了。

“王爷您…您可真是我朝真正的清流啊。”

“海,王大哥你可别抬举我。这点东西已经是我认为的最多的了,再说了,弄那么田产干啥?你可别忘了我还有惠民坊的股份呐,可犯不上去弄那么多田亩。”

张书缘说的没错,他眼下是要钱有钱,要权有权,有任何需要的东西就去市场上买就是了,可犯不上冒着损阴德的风险去兼并土地。

“是啊…,我到忘了这一茬儿……”

……

随着结束了对他二人的审查后,他就便与王承恩分道扬镳,同方正化去查历任户部尚书了。

先是毕自严后是来宗道、杨景辰、李从心以及郭允厚这个商业司侍郎。

经过连番的审核追查,最终是倒查到了嘉靖年间的户部尚书秦金、孙交等人的身上。

在倒查到这里后,整个京师便掀起了抓人风波,一众东厂卫士结伴而行,奔着那些嘉靖朝时期的户部尚书的后人就去了。

起初,那些人后人还懵懂无知的反抗锦衣卫,并当街宣讲锦衣卫的无耻陷害,想要去午门奏请朱由检。

但随着一条条他们兼并土地的证据被亮出来,很快没等锦衣卫出手,他们就被百姓们从府邸内给押了出来。

这除了抓奸佞的后人外,一众告老及现任的户部历经、郎中、员外郎、主事也纷纷被抓入狱。

除了这些户部的盖章选手外,包括其余五部九卿在内,也有不少人被抓。有吏部的郎中卢化鳌、刑部员外郎史躬盛,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谢琏等,一共有一千多大小官员,因口供及留存凭证被抓!

随着东厂雷厉风行的抓人,搞的朝中百官是心惊胆战,就连办公的心劲儿都没了,生怕第二天就会有锦衣卫上门抓人。

当然,他们也曾试过上疏或当庭陈述东厂之乱,但这些言辞,朱由检是理都不带理的,直接就选择留中处理。

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被抓之人扛不住东厂的手腕后,接二连三的招供就犹如雪花般紧随而至了。

很快,顺着这些人的口供,曹化淳等人便就盯上了东浙二党的魁首及其后人。

没错,这被盯上的人,正是参与过明末四大案的老臣。

虽说这些人是死的死,老的老,但朱由检就是不打算放过他们及在世的后人,立即就命曹化淳以谋逆大罪抓了他们!

当这一条条消息传播开来后,百官更是变的昏沉惧怕,更有甚者因扛不住这心理惧怕竟当朝请罪,请朱由检判自己贪污受贿之罪。

对此,朱由检想都没想直接就侍卫抓了此人,更是命锦衣卫连夜抄了他的家……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