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32章 复社分化,中州兴书社成立

“划清界限??主动出击?!”

吴应箕一听这话就懵了,心说我们不应该立即组织反击吗?

可他并没看懂眼下的局势,而眼下的情况是,东浙二党联手想要把他们给清理出去,顺带手的还能搞一波张书缘和温体仁。

没错,这头顶“百日监管”的大帽子,东浙二党那就仿佛是有了尚方宝剑一般,只要让他们抓到一点点问题,任何人都逃不过他们的审判!

而对此局势的应对之法,在张书缘看来倒也简单,一是严苛手下,二是掌握舆论,三是与朱由检通气,形成上下合围之势,方能阻绝东浙二党的善抓无辜,更有甚者还可借机让朱由检重新广布东厂探子。

我们再说回来。

瞧见吴应箕还是没理解自己的话,张书缘便只好给这位知识分子好好聊聊背后的因果了。

“对。本阁方才之所以要你与二张等人划清界限,你可知道为何?”

“请大人示下。”

吴应箕躬身一拜,静听解释。

“吴郎中,有句话说的好,凡事能笑到最后的才会是赢家,而这匡国之道也是如此。或许在你等学子看来,如此朝局理应拼命奔走呼号,来求得各方响应,合力改变局势。”

说到这里,张书缘便从桌案内起身,走到了大门处。

“但你等却忽略了一点,那便是你等手中没有权利,相较于你们眼中的恶人而言,不论你们做什么都撼动不了他们。所以你们眼下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只有勘任在朝中才可徐徐图之。”

“当然,本阁方才所说的主动出击,也是建立在你等能留在朝中之上。如若能久任朝中,那你等的才思,才可化为现实。”

张书缘看着天际开口,就好似他不是在对一成年人说话一般。

的确,就复社这群人而言,他们大多人就很是天真,不论是历史中也好,还是眼下也罢,他们总是将希望用古典书籍里的那套,来寄希望于皇帝开悟,或是借助被自己推举出来的大臣,来以求改革变化。

当然,除了这他们自己懵懂以外,其中也有着诸多的无奈因素。

而那因素自然是他们大多数人,都是那久考不过的老贡生,而且社团内又有败退的东林党人在操控。

对于东林党人来说,朝廷之上风云骤变,眼下他们的言论有用,那便借力施为,倘若无用那就弃之如草。

因为,朝上的位置是有数的,多一个人就要多分出一口利益。

PS:历史中,复社成员终其一生也没多少人进入大明朝廷,大多时是在乡野民间调研记录,亦或用舆论推举有才之人进入中枢,而被他们推举的最有名的人便就是周延儒。

……

“大人,那…那我等该怎么办?难道只有这一条路可走?”

“吴郎中本阁的话还不明白?”

听他还怎么问,张书缘便回过了头来,眼神中带着一种看稚童的眼神。

“卑职明白了。”

“明白就好。”

见吴应箕开窍了,张书缘便就松了口气。

“大人,卑职斗胆,您方才所言的主动出击……”

“呵呵,这个自然是借力打力了,他们不是想借大义清退你们和打击政敌吗,那么你们就给他来一个借花献佛,将你们对于民间的调研统统呈递到朝上!”

张书缘是阴阴的笑着,仿佛是他在背后操纵整个时局一样。

“大人那这会不会……”

“想问会不会引来报复?报复自当是会有,但只要你们恪守己任家中族人没有糟粕腌臜,那他们便再想找事,也无话可说。”

张书缘说的没错。

大明眼下官场是糟糕透顶,但毕竟还没有到彻底失控失控的地步,再加上朱由检眼下又十分注重东厂恢复及军事,所以这就在他看来,那群文官是在朝中闹不出什么没底线的事的。

当然,这也就是在明面上是如此,离开了皇宫那保不齐就会发生什么了。

“卑职明白了。卑职这就去办。”

吴应箕听明白了之后,旋即就感觉到了一股莫大的危机感,说着就要去拉拢人手与复社分道扬镳了。

“诶,等等。”

“大人还有何事?”

“吴郎中,光脱离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你们得能有自保之力。”

“自保之力?”

“恩,你想想你们最擅长什么?”

看着急躁想要离去的吴应箕,张书缘便拉住他不急不缓的说道。

“擅长什么…,我等最擅长识文断句!”

虽然吴应箕在政事中是处于小白阶段,但他却还是有着很清晰的自我了解。

“对,识文断句。若你等想要能在朝中驻足,就要发挥出这个特长。”

“大人可是让我等于民间到处宣讲?这…这岂不是自找死路?!”

吴应箕瞬间就麻了,要知道妄议朝政那可是死罪一条啊。

“呵呵,换做旁人是自找死路没错,可倘若这议论宣讲之事是我朝的官办机构呢?”

“大人的意思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没错,本阁要你不但要脱离那群人,还要成立自己的书社,并且对百姓们言说我朝的各方面政务之利弊。如此你们才可有自保之力!”

张书缘是循循善诱。

的确,只要吴应箕等人有了民意在身,就算是朱由检想要动他们,那也得思量一二了。

“大人所言真乃醍醐之言,可…可卑职身边等人,大多出身贫寒,虽是参考了多次,但…但这也是深受家乡善人的恩惠……”

“这个不用操心。吴郎中只要你们是想匡扶救国,此社费用一概由我司出缴。”

“卑职代天下百姓谢过大人了。”

一听张书缘都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了,吴应箕就感觉自己再不这么做就不识好歹了,而且此事又关乎数十人的好友野望理想,所以他当即便就着张书缘深深鞠了一躬。

事情就这么敲定了。

让吴应箕退下后,张书缘便计划了起来。

“眼下解学龙是在准备出使的事,郭允厚去搞商品运输了。看来眼下只能是用一用周道登这个老油条了……”

没了旁人,张书缘只好就决定用一用周道登了。

而周道登这个人是没什么太能说的地方,除了他会揣摩圣心外,就是他生性默然太爱装文人大豪了。

这用明史和谈迁的评价来说,就是他周道登“奏对鄙浅,传以为笑。吴江周相国性木强,不好矜饰。”

将周道登给喊过来后,张书缘也懒得跟他废话,直接就让他去国子监招募人手去了。

一听他要扩招人手,周道登顿时就眯起了眼,心说眼下这个节骨眼招人干啥?

可还没等他开口,张书缘便就给他扔出了个苦差事。

“文岸兄(周道登的字),本阁事急从权,废话这就不多说了。这之所以要你为我司要扩用人手,一是要大力配合都察御史们的提出的百日监管之政,二是我司眼下人手也着实不太够用。”

“所以此事就劳烦你来办吧。”

张书缘是笑呵呵的看着他。

“大人,这非是卑职不愿,而是卑职眼下还负责我司务厅统筹之务,若是卑职暂离这万一误了大事可就不好了。”

听完这话一瞬间,周道登瞬间就知道他要自己干嘛了,这是要让自己去得罪天下商科管事的人啊!

“诶,此话可不容这么说呀,我商司之事虽重,但也不可脱离朝国啊,而如此之事得我皇如此赞赏。倘若我司若不出一份力的话,那怎能践行我司的宗旨?怎被百官看待?”

“而且我司眼下人手也十分不足,解侍郎在准备出使之事,郭侍郎又在与兵部协调借马,毕侍郎则在助我统合,唯独只有你适合代表我商司巡视各地啊。”

见他不想接此事,张书缘二话不说就给他戴起了高帽,更是在话里话外的告诉他,只要此事办成,你周道登便可成为了我商司第一人了,更是会因此进入皇帝的心中。

而他之所以这样处理,自然是想玩一石二鸟之计,一是让东浙二党的内应忙活起来,二是把他们给支出去好培植新人顶替他们。

听张书缘都把话说成了这样了,周道登这个名义上的下属,就算是再不愿意那也得愿意了。

因为眼下的大明朝,就没有哪个人能舍弃地了“圣心眷顾”这个重大利益的事!

将杂事处理完后,张书缘便就回去歇息了。

时间流转,恍惚间便过去了五天。

在这五天里,朝中是乱乱糟糟的,各个衙门的人都争相跳出来攻讦复社学子、温体仁及张书缘一系了。

一时间,这事儿搞的朱由检是心烦不已,但好在此时的温系也不是泥捏的,站出来就与二党杠上了。

双方是你来我往,一会儿你弹劾我手下的主事,一会儿我又弹劾你手中的地方县令。

而张书缘这边,则是按兵不动,让人很是不解。

至于上东厂,随着朱由检给它定了具体指标,所以没等他示意,曹化淳这个大太监便就主动挑起了大梁,只要是被弹劾之人,一律先抓了再说。

而除了发生此类乱战之外,商业司大半官员也离开了京师去处理各种公务了。

至于吴应箕,他则是在这五天内疯狂的拉拢认识的学子,而他第一个拉拢的人便就是好友方以智。

而由于张书缘的关系,方以智在听到这事之后,二话不说就跟他站到一起,并同他筹办起了新书社来,且暂时给新书社取了个中州兴书社。

……

结束了十月十五的朝会之后,张书缘这才姗姗来迟进了乾清宫。

在将自己的布置跟朱由检详细说了一番之后,朱由检才松了口气。

“小哥布置的好啊,这群学子虽然有些激进,但以朕观察,这若是能用好了未必不是一把利剑!”

朱由检是凝重的开口,语气里全是对言官的恨意。

“是啊,谁说不是。这群人除了懵懂点,其他的倒还不错。对了陛下,除了跟您说这件事外,我还想跟您商量另外一件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诶,小哥有话直说,别整那扭扭捏捏那一套。别人不知道你,朕还不知道?”

朱由检一听又有事要商议,顿时便就将诸多杂事抛出脑外了。

瞧见朱由检就跟狗脸似得说变就变,张书缘就有些无语了,心说我能跟你扭捏,还不是因为你?

不过,这心里话他倒没说,反而是神情严肃的说道。

“陛下,我想掌控舆论!”

“舆论?要那个干啥?咋了?你好好的尚书一职不做了,想跑去做言官?”

在朱由检看来“舆论”这东西是重要,但再重要也重不过自己手中的权利。

“嗨,不是我不想做尚书了,而是想要借着眼下时局操控那群学子,让他们心向我们做事。而且舆论这事可要比我尚书一职重要。”

“是吗?有这么重要?”

此时的朱由检仿佛是陷入了一个怪圈,若是按历史中的他来说,那肯定是将舆论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但这个时空的他却早就是将这想法给摒弃了。

“陛下,我可以负责的说,舆论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很重要。而自我大明往前数,历代王朝之所以活不过三百年,一是末期皇帝昏聩无法集权,二是皇权不下乡,指使有心之人钻了空子裹挟百姓,三是…三百年光阴国家制度一尘不变,无法消弭发展矛盾。所以结合这三条来看,哪个朝代它能不灭亡?”

“所以,以我看来,我们眼下必须得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就比如掌控舆论!”

张书缘是严肃的开口。

“恩,说的有理。朕也时常在想这个问题,起初朕还以为,这真是应了那些个牛鼻子老道的说辞,可听你这么一说朕到是豁然开朗了些。”

“小哥,来说说你打算怎么掌握这舆论。”

朱由检是不禁的点头,也感觉这三百年国祚是如他所说的那般。

“陛下,我的打算是让复社分裂出的中州兴书社为我所用。而这半个月内,我已拉拢了其创建人之一,让其重新结社了。此社一旦稳定下来,那我们便可启动一项名为“开智”的计划。”

“开智?”

朱由检听的有些懵,下意识就感觉到了危险。

因为,在古时的帝王看来,百姓只有是听命行事的愚民才好控制,而朱由检自然不可免俗。

“陛下,是否是在想,我要让那些人教百姓们识文断字,阅读史书?没错,我是有这个计划,但此计划并不适合眼下。眼下那群脱离复社的学子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以白话告诉百姓们家国的情况,让他们形成一股力量,来挟制言官,进而推行一系列变革措施。”

将自己盘算好的计划,跟朱由检好好的讲了一遍后。

朱由检便就开始思虑其中的利弊了。

说实在的,这件事对朱由检来说是好坏参半的,好处是可以让民间力量来推动朝廷变革,而坏处是自己很容易被民意所裹挟。

“小哥,你说的这些,朕明白大概意思了。可这其中的……”

“陛下,世间万事没有完美之说,而且您可别忘了“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这天下万万百姓才我大明的根基!”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