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227章 帝国武院落地、东林欲设文院

自朱由检上完香后,中枢大臣便就紧随其后了。

先是内阁再是六部最后才是九卿,等张书缘这些大臣上完了香,才轮到了四品以下的官员进香。

在上完了香后,朱由检便紧了紧胳膊上带着白布,同时也把一众身着丧服的英灵家属给请到了中央。

“臣妾/草民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现场的家属是数以千计,虽然有很多人无法来到中央,但能进入中央的便人,其背后是代表着一个村落战死的英灵。

“诸位平身。”

肃穆的看着全场,朱由检便大手一挥请这些家属们站起来了。

“诸位父老乡亲,今日朕在此,特来召诸位亲属前来。”

他的话音刚落,人群中便传来一阵低低的抽泣声,但很快又被压抑了下去。

“一乃朕是要代我朝万万黎民,感谢你们为我大明诞下了最勇猛的儿孙。”

朱由检说这话之前,先是对着一众百姓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才开口说话。

“二乃朕要代我百官给予你等生活保障。”

“温爱卿,速将朕准备的东西抬上来!”

随着此言出口,温体仁很快便带着六百人,抬来了三百多个箱子。

“给朕打开!”

一语出口,那一个个箱子便就被打开了,而随着箱子的开启,一众围观的百姓及官僚就开始张望。

但可惜,由于距离稍远,这很多人就看不清箱子里是放着什么东西了。

可就在朱由检正想继续讲话时,突然一阵骚动就从西侧的人群里迸发了。

只见西侧引起骚动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看面相已经是有六旬的老妇人,正眼含泪水急忙慌的往前硬挤,就好似在她的前面是有着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一般。

“陛下,我孙儿他……他真战死在沙场上了?!”

见哪里骚动,还没等官员呵斥,朱由检便就把人给请到了中央。

“老大娘为何这么讲?”

见此人是破衣烂衫,眼中沁着泪水,朱由检不免的就心中一痛。

“民妇不敢欺瞒陛下,我一家三代尽数从军,但我那孙儿身骨矮小在前年无辜失踪了,后来民妇村里的人告诉我,说我家小子为我这老婆子筹钱从军了,对此,民妇别无而言。”

“可…可自从今年六月后,便有人告诉我,说我家小子战死了。可…可人是死了,但民妇依然能够收到银钱。而民妇之所以来此,主要是请陛下帮民妇查清楚是谁在给我这老婆子钱财,老婆子好给他祈福。”

这老妇是跪在地上哭着言语,而她的言辞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动。

因为,他一家三代战死沙场,而在人死后还有人给她送钱,但她却是不要,还想着弄清楚是谁在给她钱。

“大娘,你所言之事朕知道了,朕会帮你查的。你啊辛苦了。你这一家为了我大明,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牺牲,朕铭记在心。朕也一定会好好照顾你及广袤的英灵亲属们,给你们发放足抚恤金,让你们的生活有所保障。同时,朕也会下令各地官员,对你们这些阵亡将士的家属给予特别的照顾,让你们能够安安心心地过日子。”

“至于你收到的钱款,想来应该也是你家小子的战友所给,你老就安心收着,朕则替你偿还。”

朱由检心中一震,连忙上前几步,紧紧握住老妇人的手,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道。

而朱由检这一番话自然是有作秀的成分在里面的,只不过这作秀的成分很少几乎是约等于没有。

因为,在己巳之变中整个北直隶是战死了十万多人,可以说这小半个北直隶的农户是家家带白布。

老妇人听到这话,眼中的泪水瞬间就忍不住滑落下来。

“陛下,老妇代我三代儿郎感谢您了,我们这些做家属的定会在家中为您,为我大明而祈福,让我等儿孙在天之灵好生庇护我大明。”

朱由检重重的点了点头,并拍拍了她那苍老的手,目光是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家属,并郑重朗声。

“诸位百姓,朕今天在此向你们保证,朕一定拼尽全力为我儿郎复仇,并让我们大明重归安宁!”

“除此之外,朕还要永记他们的不屈,在此为他们树碑立传,让他们的英勇事迹流传千古,为后人所敬仰!”

“来呀,将这些田产代朕发放给诸位英灵亲属,每个人都有份!”

朱由检的话音刚落,人群中便传来一阵山呼声,百官是在同普通百姓高呼万岁,而那些英灵遗孀亲属则是在喜极而泣。

在他们此时看来,自己的亲人牺牲没有白白牺牲,他们的皇帝陛下并没有舍弃他们,他们的未来依然充满了希望!

因为,有了田,他们就有了生活下去的底气!

“臣遵旨!”

随着朱由检下令发放田契,温体仁这个内阁司员兼户部尚书的大佬就开始干活了。

当一张张田契按照英灵亲属的户籍发放到手中时,这群人才发现,他们皇帝陛下竟然除了给予了抚恤金以外,还给了他们十亩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顿时山呼万岁声再次响起,而在这一刻,朱由检在这小小的万寿山,声望达到了顶峰,依然是做到了民心所向的地步!

在做完了抚恤之后,朱由检又安排了孙承宗带人在武祠前以兵部的名义立誓为他们复仇,同时也让跟随而来的五军营,搞了一次阅兵活动,来给平民百姓打气加油。

站在高台之上,朱由检是凝望着下方的黎民百姓,心中是默默发誓,自己一定要让这些英勇的将士们安息,一定要让大明江山重新稳固起来!

……

处理完了这件大事之后,众人在昌平休整了半日便就回京了。

在回京的路上,张书缘盘算了一番便就发现,朱由检这是开始退田了。

而此次退田的力度很大,据他估算少说有个一万顷左右。

因为,那些田契他也趁着人多时瞄了几眼,发现那地契基本上都是写着十亩的字样。

没错,经过朱由检和温体仁的商议,朱由检便发现,自己这田产要退起来还真不是一时半刻能退得了的。

这之所以朱由检的田不好退。

一是他的田产太多,还没人敢买。

二是普通百姓不敢收他的田。

三是这偌大的田产,若是要白给出去的话,他朱由检总感觉是亏了些什么。

不过好在,他与温体仁也不是傻子,这既然感觉白给是亏,卖又卖不出去,那为何不借此来收拢一番民心军心呢?

……

随着他们回到京城后,没过两日这件事便就传遍了大街小巷,而京中的百姓们更是在大谈特谈此事,他们总觉的自己这皇帝陛下是非同寻常帝王了。

而回到京师后,张书缘也是高兴极了,拉着温体仁与毕际壮就好好喝的了一顿大酒。

温体仁更是对此赋了一首打油诗。

圣主临朝忧万方,将士浴血守边疆。

宵衣旰食思良策,抚恤恤典慰忠良。

布衣巡边情意切,金帛赐予暖寒肠。

壮士捐躯名千古,明君恩泽破八荒。

对于这近乎拍马屁的打油诗,张书缘差点没笑死,不过好笑是好笑,但他说的还真没错,朱由检是真的在体恤底层将士了。

虽然这打油诗不算好,但其也属朗朗上口的佳作,所以张书缘便就把它抄录了下来,并在次日安排了人将此诗词给散播了出去。

对于市面上突然出现了这首诗,温体仁刚开始还不好意思,但随着脑筋一转,他顿时便觉得此诗是有利自己巴结朱由检。

于是,他温体仁便开始不遗余力的传播起了此诗……

日子是在一天天的流逝,张书缘仍旧是带着人奔波于京中各权贵之府核查田亩。

就在时间到了九月三十的这一天,京师中发生了两件事。

一是武院落地了。

二是复社团体到了。

……

对于为军校起名落地一事,朱由检是当朝征询了各部大臣的意见。

但除了勋贵以外,一众文官对此是没什么兴致,只是匆匆取了些“勇武、忠勇、威武”等词来命名。

而这些名字放在之前还可能会有皇帝喜欢,但此时的朱由检对这些词并不怎么感冒。

见朱由检不喜欢这些名字,温体仁及周延儒是绞尽脑汁的思索,但再如何思索他们也没想出个迎合朱由检喜好的名字来。

瞧着文武大臣皆是在思索,朱由检便看了站在第二排的小哥。

见朱由检看向了自己,张书缘就不由的苦笑了一声,转而便站出来臣奏。

“陛下,这既然勇武等词已显得有些陈旧。不如我等将此校命名为大明第一陆军学院如何?”

“第一陆军学院?恩,这个名字倒也言简意赅。”

一听这个名字,朱由检虽然也是有点不喜欢,但在这不喜欢中又觉得这个名字很强很厉害。

“第一,第一…。陛下此名甚好,臣赞同此名!”

而听到这个名字的朱纯臣,瞬间就感觉这个名字很神气,旋即就站出来表示赞同了。

而这第一是什么意思?在他看来,莫不张书缘是在说他武道是天下第一?

这自古而言,我华夏的文道和武道就一直在争名次,但历经千年岁月都没争出个高下,所以后世才会有流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因为,对于国家而言,文武两道都是不可或缺力量。

随着朱纯臣赞成,一众勋贵便也紧随其后的站出来了。

“孙爱卿,此名讳以你之见呢?”

“回禀陛下,此名在老臣看来,虽是言简意赅,但细细品读也能感觉出张大人对我军校的深意。而常言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以此想来,我想张大人起的这名字,想必是想让我大明将士以天下武道第一为目标而奋斗。”

“哈哈,孙爱卿说的好,以武道第一为目标而奋斗。恩,不错,不错,那这座军校就以此命名吧!”

听到如此解释,朱由检就很是高兴,大手一挥就同意了张书缘的命名。

在定下了名字后,一众文官便询问起了军校官员的任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对此,朱由检是早有打算,旋即就当庭公布了任命名单。

这大明第一陆军学院,院长自然由朱由检担任,而副院长则是由朱纯臣担任,而其之下的副手是由兵部的刘之纶担任,至于教官则是打算聘请关宁军诸将及张书缘担任。

一听皇帝要让张书缘担任军校教官,一众文官便就炸了,一个个就跟要投胎似的赶忙出列反对。

但可惜,还没轮到张书缘自己出来反驳呢,孙承宗这个四朝老臣便站出来说话了。

“诸位同僚,说张大人不懂兵法战事?但在老臣看来,他是要比我兵部的任何人都懂!诸位别忘了,他张大人可是提前发现了敌酋入侵之意图,且军校一事也是他率先提出,更是于陛下,于我讲出了我朝军旅的弊病!所以他若不出任,那对于我大明军旅而言就少了一位战略之杰!”

随着孙承宗出面站台,一众文官便就没了脾气。

对于军事方面,眼下的大明朝就只有袁可立比他有发言权了,但可惜人袁可立现在是在辽东当吉祥娃娃呢,压根就没工夫理会你这一茬。

“恩,孙爱卿言之有理,此事之任命就这么定了吧。”

见挡不住张书缘进入军校了,韩爌等人旋即就放弃了,转而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启奏陛下,眼下我朝开展新政,京中百姓对此是热议斐然,再加之军校一事,臣敢断定我朝各方各面定会以此活力焕发。”

“而老臣斗胆借此之际,恳请陛下于京中开设文道学院,如此也可让广袤学子多一条为国谋策之途!”

好家伙,这韩爌果然是聪明人,在见挡不住了武人崛起了,立马他就改变了思路。

你不是要搞武学吗?那我就大搞文学!

让陛下好好看看,究竟是你武道厉害,还是我文道厉害!

韩爌的这一句话,差点没把张书缘的给打懵了,心说这老家伙是疯了?

但不过,张书缘又细细一想觉的他这招玩的也十分不错,毕竟他文人强盛了这么久了,你武道能有的东西,我文道凭啥不能有?

而一旦设立了文学院,那可就代表着增强了舆论的控制,而且还不用自己等人出大价钱培养后继者了。

“哼,好手段。不过你这一来也算是帮了我一大忙。”

盘复了一番,张书缘虽然觉得这“文学院”对于东林及浙党来说是一大利器,但归根结底,他有这个自信,让文院跟着自己的节奏跑。

他就不信,他韩爌这群老夫子能一直恪守旧制!

没错,在张书缘的计划里,这军校不但要教怎么带兵打仗和武力训练,更要剖析过去的每一场战争,而除了要教这些内容外,他还要讲讲后世的军队纪律,以求让毕业的学子改善眼下的兵如匪患的风气。

所以,他有理由相信,韩爌等人会为了跟军校相比,一定会有概率拿出过往朝廷争斗之事来讲课,甚至还会不惜任何代价招收平民百姓入学,来跟军校比学员数量。

先明白了这点之后,张书缘立即就以眼神向朱由检暗示可以同意此事。

而朱由检也想到了这一层,瞬间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与军校一样,都拨款了五十万两预算给他们。

毕竟,这件事对于朝廷来说,也是一桩好事。

散朝之后,张书缘刚一坐到文渊阁的办公位上,就听下面的中书舍人来报,说是江南学子全部抵达了京师……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