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186章 决战前的部署

自从进入了元月,战线也随着天气及防御等因素,彻底稳定在了宝坻至卢龙一线。

随着战线稳定之后,张书缘、李邦华、孙承宗三人便就回京述职了,同时也打算布置一番最后的决战计划了。

紫禁城,养心殿内。

一众在京的二品大臣是齐聚一堂,而此时殿内不单是有六部的人在,还有都察院、五军都督府以山西、河南及山东的勤王大臣在。

“诸位爱卿,此番是带了多少兵马勤王啊?”

坐在皇位上,朱由检扫视着来援的三支勤王大军首脑,不但他在看,就连其他人也在看。

这三支大军的首脑分别是,山东右参议兼整饬宁前兵备的孙元化,山东巡抚王建义、河南巡抚耿如杞、河南兵备道郑崇俭,山西都司指挥使顾继绅等足足十三位地方重臣。

在这里插一句,虽然耿如杞是被张书缘所看好,但一直也未曾举荐他,而他自元年复起担任升任太仆寺卿至右佥都御史后,就被朱由检调到了河南巡抚当地了。

而朱由检之所以如此发问,主要是让小哥他们知道具体的情况,好拟定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启禀陛下,由于事出紧急,臣只带了七万余众兵马,目前正在我京师以东的漷县驻守。”

听到皇帝发问,身为山东右参议兼整饬宁前兵备的孙元化便起身躬身开口。

“回陛下,臣与孙大人相差无几,所领山西都司之卒约八万余人,已于四天前由参将虎大威率领,奔赴至了滦州一域。”

随着孙元化开口,顾继绅便就紧随而至了。

“启禀陛下,臣巡抚河南半年光阴,由于天灾肆虐臣恐多生变故,故此不敢多调兵卒,指领六万五千余人赴京。目前大军正由我都指挥杨嗣昌带领驻扎在梁城所一域。”

随着孙元化二人话音落下,身为河南巡抚耿如杞也开了口。

没错,此时的大明人事变动早已是脱离了轨迹,不但耿如杞与杨嗣昌的职位有变,就连贺逢圣这个翰林院编修也出任到了河南都司里,担任了都司经历司的都事。

“好,如此兵众将广实乃是爱卿等治理有方啊。”

听到众人的回禀,朱由检高兴的是开怀大笑。

如此相加,有这二十一万大军在此,谅那皇太极再猛也冲不出包围圈了。

“臣等恭贺陛下,有如此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之员。我大明各域必然晏然,百姓安居乐业!而此皆是吾皇圣明,治理有度之功也。臣等愿陛下永保洪业,福泽万民!”

瞧见拍马屁的机会了,一众文臣便开始了吹朱由检的彩虹屁了。

“哈哈哈,好好好,诸位爱卿请起。”

被众人吹捧了,朱由检脸上笑的更灿烂了,似乎是把眼下的危局都抛诸了脑后。

瞧见朱由检是这么高兴,张书缘也出奇的没泼冷水,心里只觉的是没白费功夫影响朱由检。

高兴了一会儿,朱由检便恢复了正常。

“既然我大军一至,那接下来就由三位总督师说一说我军的情况吧。”

虽然眼下正处新春佳节,但朱由检却还是得抓紧时间部署,以防年后有变。

“启禀陛下,我西部战局平稳,目前将敌人阻隔在了蓟县以东的井儿峪一线,而我西部大军去年二月共折损九千三百余人。”

见朱由检问起了正事,孙承宗便第一个说话了。

“禀陛下,臣与孙尚书的情况相差不大,二月总折损一万三千九十二人。目的敌军正驻守在我玉田一线。”

“回陛下,臣所率领的东部大军,目前驻守在榛子镇至建昌营一线。两月伤亡共计一万五千四百七十三人。”

李邦华与张书缘是有些蛋疼的开口,因为他们的战损是三人中最大那个。

没办法,谁让他和李邦华负责的地区是真正的平原地带呢?

不说人心因素,单论地理特点和糟糕的兵备这两点,眼下的关内就根本扛不住建奴骑兵的冲锋。要不是提前在关内修筑了大量工事,别说是折损这点人了,恐怕建奴早就是打到了京师城下。

“也就是说,眼下我京师城外的三处大军共计只有四万人不到了?”

听到如此骇人的战损,朱由检就绷起了身子,隐藏在袖中的右手是捏的通红,心中极为愤恨皇太极。

要知道,他已经是在顺天府到永平府一域下了血本了,而花了那么多钱,到头来却是得到个如此战损,这如何不让他愤怒?

“陛下,我军战损正是如此,若非我朝于去年先行布置,恐怕眼下的战损就不止这些了。”

没辙,张书缘三人只好是老实回答。

“那关宁军所部的折损如何?”

见小哥三人是无奈异常,朱由检就只好看向了袁崇焕。

“回陛下,臣所率领的关宁大军,除去被张阁提前部署到建昌营的四千余众外,剩余的两万八千人。计折损约两千三百余众……”

听到这里,韩爌与浙党党魁的周道登就是一哼,眼神中带着浓浓的蔑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要知道是这个结果的话,那这作战总督的职位他们也要争上一争了。

说实在的,兵备的差距绝不是一年的光阴努力所能扭转的,这其中涉及了士兵们的士气、日常训练及装备质量,还有士兵们的体魄健康等因素。

而我们可试想一下,一支骨瘦如柴且又军心混杂的部队,虽然是有大量火器加持,但这样的部队,如何能与善于野战的部队作战?

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可以依靠人多优势和火器优势啊。

虽然人多的优势可以弥补一些劣势,但在城外的野战之上,这个因素并不能弥补兵卒们的身体孱弱、训练不足及军心混杂等问题。

至于火器,在据城防守时还能算作优势,可一旦出了城,那庞大且笨重的火炮根本就不能快速机动。而且眼下的火器也不能连发,基本上每人射击个三次就得抛下火器,采用冷兵器作战了。

这再加上眼下的骑兵多集中于关宁军,而此军又驻守在了建昌营与马兰关一线,准备随时出击收网。

所以,这正面战场的这些战损,并不算是巨大,还是在正常范围以内的。

毕竟七万步军对七万骑兵为主的野战部队,能打出这个结果已经是很不错了。

……

“六万九千余人……”

听着众人报上来的数字,朱由检想了想也就松了口气。

这要是关宁军再折损厉害了,那这场仗也就不用想着围杀皇太极了。

因为,关宁军是此次收网的重中之重!

“张卿、孙卿,你们三地可有关于建奴折损情报?”

压抑住愤恨后,朱由检就问起了最关心的问题,毕竟他这边都损失三四万的人了,那建奴方面损失了多少?

“启禀陛下,据我军各方斥候探查,敌军折损估有五万余众,其中大部为我朝叛民……”

互相看了一眼,孙承宗就代表张书缘与李邦华回应了。

“什么?!皇太极安敢如此!!”

一听这话,朱由检便再也不能自已了,站起来就开始骂皇太极不当人子。

“陛下,敌占区内的确如此。那些叛逃过去的贰臣纷纷蛊惑遗民,使民众加入敌军。而皇太极不但大肆接受,还扬言腐化遗民称:若想活命需得取发留首……”

见朱由检是彻底怒了,张书缘等人是赶忙起身跪下开口。

没错,自从建奴打下了玉田、迁安之后,皇太极便让一众叛徒出言蛊惑了,不但在两个月内拉拢起了一支六万人的仆从军,还从其中挑选了些善战之辈补充到了汉八旗之中……

骂了好一阵,朱由检才缓缓的坐下。

“都说说吧,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发完了脾气,朱由检便回过了神来。

听到这话,殿内的众人便看向了张书缘、李邦华、孙承宗三人。

“启奏布下,为今之计,臣建议我军需快速夺回玉田、迁安等城,然后再行包抄切断石门镇与遵化方面的敌军联系!”

在场的一些知兵大臣纷纷出言。

总得来说就是,除了以韩爌为首的内阁之人外,其余大臣皆是主张先夺回境内的重要城池,然后再将建奴给驱出关。

“启奏陛下,诸位臣工的建议,臣不慎赞同。原因有二。一乃此战我内阁与兵部早有商定,二乃,若此战以正面决战之法易使敌军回转关外。”

见众人是劝朱由检跟建奴正面决战,张书缘下意识的就站了出来。

“张阁部,你之所言是为有理,但不如此作战,那我朝身在蓟州一域的百姓改如何安身?陛下,那些臣民可是日夜在盼着我天兵降临拯救啊。”

听到张书缘的话,那些守旧老臣又开始了言语了。

“启奏陛下,张阁所言虽是有延误之嫌,但臣以为,为确保能将敌首围杀于我大明境内。臣建议还是依照先前商定处事即可。”

见一大票人在劝解朱由检罢黜先前的战略计划,李邦华就走到了殿中跪了下来。

“够了!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见群臣又要吵起来了,朱由检便就一摔杯子。

“朕意已决,就按先前内阁与兵部拟好的策略行事。”

“臣等遵旨。”

“张卿你为此次防战的提出者,你来给大伙说说接下来的作战构思吧。”

“臣遵旨。”

见朱由检依旧是坚定先前的主张,张书缘便就在心底一笑“小样,还想忽悠朱由检?你们的皇帝早就不是原来的皇帝咯。”

说实在的,这场战事的代价是十分巨大的,在最开始时他也不愿意交出如此代价来换取灭杀皇太极。

但很无奈,若是不引诱他入关,那后金在扛过这次粮荒之后,就只会是越来越强!

不为别的,正是因为他后金有皇太极这个雄主!

“诸位请看舆图。”

拍了拍手,张书缘就命殿外的公公,抬着一幅巨大的舆图放在了大殿中央的地上。

“诸位请看,目前我军与建奴主要对峙在井儿峪、杨家板桥、丰润城、榛子镇、永平府卢龙及建昌营一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若我军想要将敌首灭杀在关内,只能用那迂回之计,命三省之勤王大军,将半数兵力布置于井儿峪和建昌营二城。”

“再配合上这二城的关宁铁骑,由此便可将酋首锁在关内了!”

张书缘拿着棍子是不断指指点点的开口,宛如一讲课的教师一般。

“嘶…张阁,这是什么战法?下官怎么没在兵书上见过?”

一众知兵大臣瞬间就感觉眼前一亮,只觉的这战法甚是恐怖。

“呵呵,诸位觉的这形状像个什么?”

张书缘并未直接回答,反而是看向了众人。

“像什么?”

“诶,这好像是个钳子啊!”

张书缘不说还好,一说众人便就发现,这战场态势很像是被一只巨大的螃蟹钳子所擒拿。

“对!正是钳子!而此法是张某结合兵法所揣摩出来的,我愿称其为钳形攻势!”

见众人惊奇的看着自己,张书缘就不要脸的给自己贴金了。

其实,这战法并不稀奇,只是眼下这群人没回想起来,满脑子想着该如何与建奴正面决战。

在历史中,第一个使用此战法的并不是西方国家的人,而是我华夏的第一帝国所使用的。

据史书记载,在秦灭赵时,就用了这招。始皇帝命王翦与杨端从东、南两侧发动攻击攻打赵国,在经过连番大战之后,最终迫使赵军退守至了都城邯郸……

“好!此法神妙!如此一来这建奴就插翅难逃了!”

耳中听着张书缘装呗,但众人眼前却是越看越激动了。

在想明白了关键后,他们已经是能想到该如何与建奴决战了。

“张卿之法甚好!既然如此,那就照此视为吧!”

大手一挥,朱由检就笑着让小哥退到了一旁。

“既然大计已定,袁崇焕听旨!”

“臣在!”

“朕命你即刻回转井儿峪整军备战,于下月初三执行此计,朕要你务必于下月中旬前,夺回我石门镇、遵化及罗文峪、洪山口等长城关隘,将建奴彻底锁死在我大明境内!”

“臣遵旨!”

“孙卿、李卿、张卿听旨。”

“臣在!”

“朕命你三人即刻携带勤王大军半数返回辖区,倾全力配合袁督师作战!另外,朕再赐尔三人尚方宝剑,如遇贪生怕死、怯战、临战脱逃之辈,无论官职一律先斩后奏!!”

“臣等遵旨!”

“孙元化,王建义、耿如杞、郑崇俭,顾继绅听旨!”

“臣等在。”

“朕命尔等,即刻分兵助力孙卿三人正面作战,如有畏首不前者杀无赦!”

“臣遵旨!”

“钱爱卿何在。”

“臣在。”

“卿之重担事关此次大战胜败,朕于你便依之权,即刻调拨粮草军需与前线,若有贪墨者,不论官职大小一律当斩!”

“臣遵旨!”

说完这句话后,朱由检便就站了起来。

“此次一役,事关我大明兴衰,望卿等上下勠力同心,与朕一道再造大明!”

“臣等谨遵圣命!”

见皇帝起身了,在场的一概大臣也同时站起弯腰领命了。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