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 第165章 辽东离间

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 第165章 辽东离间

作者:墨轩先生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08-29 06:11:46 来源:全本小说网

离开奉天大殿,一众大臣皆在摇头叹息,一脸的苦大仇深。

本以为这案子顶多会处理些中层官吏,但浙东二党却没想到,此案居然会牵扯进了自家高层!

的确,自得知张书缘到浙江府查案以后,吴伯舆等人在明面上是没有说过什么,但他们的手下和族人却是深知此案的利弊,而在那两个月里,他们是疯狂屠杀有关人员。

但奈何此案年头已久,外加这涉案且有身份的人又多为官身,所以他们哪怕是用尽了全力也斩不断与那些人的联系,只能是屠戮些底层负责押运的头领。

“哼,自作自受,担着朝廷大员的身份,好好为国尽忠不好吗?非要搞到这种地步。怪不得别人啊。”

看着那一个个的苦瓜脸,张书缘就不免摇了摇头。

背起小手,哼着小曲,不多时便就来到了久违的文渊阁。

刚踏入阁内,一众中书舍人便就恭敬的起身问安,那神情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见到了首辅。

“诸位同僚都坐,先忙政务要紧。”

点了点头,扔下这句话,张书缘便就走向了自己的座位。

而中书舍人这个官职,是大明内阁的辅助性官职,主要负责帮内阁大臣处理文书。说白点,这中书舍人就是在内阁打杂的,什么活儿也干。

“和通帮我将有关陕西府的奏报拿来。”

坐下之后,他就想看一看陕西府的情况了。

“是。”

这名唤和通的人,名叫李和通是文渊阁内的中书舍人之一,经常给张书缘搬送文书。

对于这位上司的想法,李和通很是不解,在他看来这张大人刚刚回归朝廷,又立下如此功劳,不说躺平摆烂,那也能好生逍遥一阵子了。

可他并不知道,眼下的大明只是看似安稳,实则却是暗流汹涌。

“大人,您这刚刚归来还是勿要操劳的好,这万一要是累坏了身子,只怕会误了大事啊。”

李和通将怀里抱着文书放下,就和声言语,看那架势就和一讨好老公的小媳妇似的。而这他所以如此关心张书缘,自然是想巴结眼前的这位大员,从而爬上更高的位置。

“这说的是哪儿的话,政事如山,能早一些做完才是最好。”

撂下这句话,正当他准备拿起翻看时,韩爌等几人才陆续的进了阁。

“见过韩阁老,毕阁老、李大人、王大人……”

见几人这才到,张书缘便就站起来施礼拜见,无奈谁让他辈份没这几个老货高呢。

“嗯,张阁员好。”

一行人是与他拱手见礼,就连往常只是点头打招呼的韩爌都不由的扶了扶双手。

没办法,眼下的案子太过凶烈了,若是皇帝真刨根问底追究起来,那与浙江三司有故的人一律都会被连坐,到时候,只怕死的就不止是眼下被抓的那些人了。

众人见完了礼后,便相继坐到的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办公。

其实,韩爌还是很想跟张书缘好好谈一谈,化解双方的误会。可随着此案被彻底揭开,这再向与张书缘讲和就成了一件痴人说梦的事了。

远远的看了眼忙碌的张书缘,韩爌就深深叹了口气,心道这都是什么事儿啊。

感觉到有人在看自己,张书缘就便抬起了头,正巧就跟韩爌对视了在了一起。

“看来这群人是要与我不死不休了……”

对视了一眼,张书缘便就不再关心了,毕竟再怎么想和解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先不说自己眼下的立场是要铲除国家积弊,就算是没有这个立场,那自己也和这群人玩不到一起。

因为,他们两党的做派简直是在刨大明的基业。

抛下无关杂事,张书缘便就看起了陕西府的奏疏。

而眼前的奏疏,是这近来一个月的内容,想要全部看完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见这奏疏如此驳杂,他就便拿起了最近的一封。

这一封是来自半个月前的。

这据洪承畴丄禀,他与陕西巡抚练国事及三边总督杨鹤一同围剿陕北叛军,于韩城大破叛军占城之念,同时三人还一同斩杀敌军过千人!

“好!不愧是狠人!对待这群善变的匪首就得这样!”

张书缘看的是热血沸腾,恨不得亲自去指挥大军镇压动乱,可想是这么想,但他却知道自己有几把刷子。这在纸上谈兵那还行,倘若要实操的话恐怕还得是那些个将军靠谱,哪一个都要比自己强。

看了好一会这些奏疏,张书缘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眼下叛军扩散的速度很快,而照此发展的话,恐怕会影响到陕南地区。

“唉,还是没粮没地,要气候正常就好办了……”

嘀咕了一声,张书缘就想去找韩爌等人一起合计合计了,毕竟这做事的人还是在他们这些人里选。况且这老找朱由检也不起什么大用,到了实操层面还是得跟他们商议。

可他是这样想着,但以韩爌为首的几位大臣,此时是心不在焉的,一心只想该如何处理眼下的走私逆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唯独毕自严到有些轻松惬意,正在那儿孜孜不倦的批阅着各地衙门送来的奏疏。

“毕阁老在忙呢?”

“哦?张阁员是有事?”

见张书缘寻了过来,毕自严就有些纳闷了,而他在此时也颇为有些避讳张书缘,而他避讳的原因是,自然是深陷在二党之间,谁也不好得罪。

“是有正事,这不想请毕阁老一同谋划一二?”

“哦?正事?”

毕自严一懵,心说这又有啥事儿了。

“是这样。这陕西府的奏,我方才翻了翻,总结出了一个危局之象。”

“哦?怎么说?”

一听事关陕西,毕自严就更加严肃了起来。

“据我查阅看来,这陕西一域的叛军正飞速壮大,若我朝在不行对策,只怕…只怕我陕西府要彻底乱了!”

“什么?此言当真?!”

“阁老请看。”

说着,张书缘就将手中一切关于叛军所占领城池的奏疏递了过去。

戴上眼镜,毕自严就详细翻阅了起来。

“嘶!!”

不一起翻阅还好,这一连续翻阅下来,毕自严就惊出了一身冷汗。

照这奏疏上来说,眼下的叛军已占据了府谷县、安塞、宜川、绥德、宁州、安化、真宁等地,而关中地区也有了不少叛军的活动奏报。

“这…,韩阁老及诸位快快随老夫与张阁一同面圣!”

说实在的,这不是他们不知道时局发展,而是他们脑子里想的东西太多,再加上眼下的大案以及相互倾轧争抢利益,再算上这奏疏是十天半个月才来一份,所以他们就没有反应过来。

“怎么?!”

被毕自严喊了一嗓子,年老的杨景辰差点没把手里的笔给扔出去。

“哎呦,杨学士出大事了,快快随我等一同面圣。”

来不及多说,毕自严就去搀这老家伙起身。

“毕大人,这是作何?出何大事?!”

韩爌反应了过来,旋即便就走到了近前。

“阁老请看,这是方才张阁员的发现。”

说着,毕自严就将那关于叛军占据城池的奏报,递给了韩爌。

“快!快随老夫面圣!”

这看完之后,韩爌仿佛瞬间是年轻了二十岁,恨不得拉着众人跑到养心殿。

见这群老家伙是这副得性,张书缘也没耻笑,反倒是很高兴他们有这样的表现。

走在去往养心殿的路上,韩爌是拉着众人思量对策,可问来问去也没个好办法,只得出了一个法子,那就是杀,杀到没人敢加入叛军为止。

也是,作为这守旧的古人,又是身在利益阶层,他们又怎会想出化解这起义的法子?

这退一万步说,屁股决定脑袋,他们身为大明的最大利益阶层,让他们这些人去割肉,那岂不是比杀了他们还难?

而这在张书缘看来,眼下想要遏制住这股势头,唯一的办法就是,鼓励开垦、均田免赋这八个字,少一个都不行!

可想要说通这些人,难度其实还是挺大的,张书缘也很头疼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陕西府免税了,其他州府会不会有人抗议闹事,毕竟眼下闹灾的地方不止是有陕西府一省。而且,这免了税赋,那陕西府的兵卒又要谁来养?

这陕西府不同于别的地方,那里可是有足足三个重镇,所需的军费足有四十万两上下,如此军费朝廷是难以独自承担的。

而在往年,这陕西府的军费是朝廷与地方、卫所对半开的,朝廷支付一部分,地方给一部分,卫所自己军屯一部分。

“眼下能不能改革商税?不行,眼下已经是十月了,也不知道皇太极那厮有没有动作,倘若他一南下,这动商税那就是给自己挖坑了……”

走在路上,张书缘就在想该如何解决这个麻烦了。

“诶,对了,既然商税眼下不能动,那市税可以动啊,若实在不行的话,那我就只能是让朱由检重启一条鞭法了。”

张书缘思量的没错,眼下只有这两个路子,但无论怎么说眼下是绝对不可以再在农民身上打算盘了。

脑中思索着该如何解决这件事,众人不知不觉的就到了养心殿的门口。

“老臣韩爌特率内阁求见陛下!”

见到了地方,韩爌二话不说就领衔跪了下来求见。

门口的太监见状,急忙冲进去禀报。

“宣,内阁大臣觐见~”

很快,一声清脆的喊声就从殿内传了出来。

见皇帝召见了,众人便赶紧冲入了殿中。

可等他们进到里面,却见到了一张极度阴沉的脸。

“陛下!”

“正好,朕也打算找你们,看看吧。”

见这几人是一同来的,朱由检不免的就有些疑惑,但再疑惑他也没说什么,反而是将手中的奏疏递给了侍奉在侧的王之心的手中。

恭敬的接过递来的奏疏,韩爌就便飞速的翻看了起来。

途径传递,很快韩爌等人就依次看完了,将奏疏递给了张书缘。

仅只看了三息不到,张书缘就捏起了拳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都说说吧,此事该怎么决断。”

朱由检让众人看的这封奏疏,是在讲袁崇焕大行走私与建奴勾结。关外建奴异动的事。

说实话,此时的韩爌等人快蛋疼死了,怎么这要命的事儿是一件接一件?!

不说别的,但就是这奏里之事,一个处理不好就会掀起大乱。

“这……”

一听这话,韩爌等人就开始看朱由检的脸色了,想从他的态度来判断自己该怎么说。

可抬头看去,只见朱由检是一脸的阴沉,也看不出个什么情绪。

“以老臣看来…我朝应立即召袁崇焕入京审察。”

掂量着皇帝的黑脸,韩爌就与疑似浙党的杨景辰对视了一眼,而且这当事人又说的是他的门生,所以无论怎么说,他都得要表现出避嫌的态度。

“韩阁老所言不错,边关发生如此骇事,理应将袁督师召回京师。”

见他们是这么说,朱由检也在心里掂量起了召他回京的事儿。

“那建奴异动你们是怎么看?”

听完了他们的说辞,朱由检又问起了建奴异动。

“启奏陛下,老臣以为建奴此番异动,应当是忙于秋收,毕竟他们去年因蒙古战事就耽搁了许多。”

说实在的,韩爌他们压根就不信建奴会南下,毕竟他们可是刚刚吞并了大半个蒙古,若是现在南下,难道就不怕新地盘生乱?

“忙于秋收…,那李爱卿你们几位的想法呢?”

听完了这二位老臣的意见,朱由检就想在听听李标、王永光以及钱龙锡的说法了。

“启禀陛下,老臣以为这袁督师理应不会犯下此事,而若此时召回,倘若建奴扣关该作何?至于建奴异动,臣到是有些偏向半年前张阁员的话。”

见皇帝问起,李标在心底琢磨了一番,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李标这个人,虽是当朝保守大臣,但他却有官清正,性耿直,敦大礼,顾大局,敢直言谏君等评价,所以想法自然就有些激进和异常了。

“嗯,王爱卿呢?”

“臣到是与李大人有异,臣以为眼下秋收在即,去年建奴便因战事耽搁了秋收,粮食供应应当是有问题的。若他们今年再行战事,只怕那辽东会出祸乱。至于袁督师是否召回,臣以为应稍后再议,毕竟眼下建奴有所异动,待我朝查明缘由之后再行决断也不迟。”

这王永光,人倒是不错也懂兵法战事,但似乎是他坐久了高位就想将事情办的再稳当稳当再稳当了。

“嗯,王爱卿所言老成。钱爱卿的意思呢?”

“臣以为,袁督师不可召,原因有二,一为建奴异动,二为此乃离间之计。眼下各地都在秋收,建奴去年更是因大战延缓了农务,而我朝又恰合时宜的收到此奏,所以依臣看来今年建奴极有可能南下!”

钱龙锡不愧是力挺袁崇焕为关宁锦军统帅的人,这说辞简直是跟袁崇焕穿一条裤子似的。

“张卿、李卿,你们二位的想法呢?”

“启奏陛下,臣与钱大人一致,原因只有一个。今年我神州大地灾患不断,那辽东一域自然也颇受影响,若臣是那酋首定会选择南下劫掠!”

李邦华这个年轻人还是看的比较通透的,因为,物资来源最快的方式就是去抢别国……

喜欢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请大家收藏:()明末:我为大明延寿七百年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